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多文本阅读(共16分)
  • 1.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 , 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对于懂得书法艺术的人来说,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会低于优秀的绘画。书法艺术魅力巨大,书法史上诸如墨池笔冢的故事,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

    (取材于刘纲纪《书法是一种艺术》)

    注释:【1】分,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正,“正书”“正楷”的简称。

    材料二

    “龙跃天衢,虎卧凤阙”,是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一方面赞美了王氏书法的动感强烈和奔逸绝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赞赏了其静态之美,尊贵、安宁,在不动中散发出平和的韵味。

    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们的载体——青铜的钟、鼎,敦实、憨厚、古朴,流传至今,依然魅力不减。如《多友鼎铭》,在每一个字横平竖直的基础上结合了弯曲、圆弧,使平衡中略有小变通,同时以敛约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鲜明。这让人想到了厚重、稳当,听到了深沉的金属之声。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质而今妍,数之常;爱妍而薄质,人之情。” 可见,前人就已经看到审美的偏颇了——质朴无华、不刻意表现的静态往往受到冷落。把字写安静,对书法家来说也并非易事。唐代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是很典型的横平竖直,甚至没有太强的个性,写得十分从容,外形柔和,内在遒劲。它告诉自唐代以后的欣赏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作品之静,反映出书法家对美学理念的追求及人格风范上的修炼。静态、静趣、静远这一类的书法,能让人心灵宁静、心境空明,宛如见月。

    (取材于朱以撒《宛如见月》)

    材料三

    书法作为一种汉字造型的艺术,在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

    书法线条有方笔、圆笔的不同,用笔方法则有中锋、侧锋的差别。钟鼎、石鼓,尤其是秦代小篆,多用中锋圆笔写成。中锋用笔产生的圆笔线条,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前人常以“折钗股”“锥画沙”来比喻,意思是线条要像折钗股那样富有弹性力量,像锥画沙般干脆劲利。隶书笔画多采用方笔,一般是横画竖或竖画横起笔,行笔多以侧锋书写。笔画方劲古拙,如斩钉截铁,给人以锋芒外露、刚健雄劲的美感。

    积点画以成字,将各种点画组成单个字形,称为“结体”“结字”,亦称“间架结构”。点画好比砖石椽柱,结构则是架屋建房。书家在单字构造上无不匠心独运,各有其独特的结字方法。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但如一味平稳则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稳之静,终于变化之动”。在结体中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使书法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富于变化。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布白谋篇上也十分讲究,即追求一种章法之美。书法作品前后相管领、相应接,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总之要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动静相宜、顾盼生姿。章法的好坏与运笔节奏、墨韵变化、结构气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用笔、结体以及章法布白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书法家创造了书法美的意境。通过意境的创造,书家引导着他的欣赏者去遐想,去回味,“ 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书法的意境往往随着书家的修养而有不同的深度、高度、阔度,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大、重、拙”。唐代的颜真卿、近代的康有为都力求创造出一种雄伟、高深、博大、厚拙的风格意境。而宋代的苏、黄、米诸家,则极力创造出一种静远、空灵、幽深、雅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取材于欧阳龙《历代书法作品赏析》)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书法借助点、线、形的变化、组合和结构来体现美。 B . 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C . 书法家可以通过书法的点画形体,抒发特定的情感。 D . 与书法艺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相对更为形象。
    2.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作品创作中的汉字造型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的一项是( ) 
      A . 汉字特殊的书写工具 B . 汉字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C . 书家不同的审美追求 D . 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书法作品中关于“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静的书法作品比动的书法作品艺术价值高。 B . 静的书法作品具有外表柔和、朴质的特点。 C . 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书法因静而显雅。 D . 静的书法作品能让人心绪安和、心境悠远。
    4. (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法艺术鉴赏范畴包含书法中的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 B . 钟鼎、石鼓和秦代小篆,多是中锋用笔,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 C . 书法家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来构建每个字的稳固重心。 D . 为实现书法作品大、重、拙的意境,书法家应注重提高个人修养。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 2. 文言文阅读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 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所向,命综作赋。

    蜀闻权阼,遣使重申前好。综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伪质为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弥衡,才皆不及。”权又问可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伏诛,晋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解。拜综偏将军。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

    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

    赤乌六年卒。

    (取材于陈寿《三国志》)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 典:掌管 B . 蜀闻权阼 践:登临 C . 权又问可何官 堪:可以 D . 伏诛 觉:败露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以综金曹从事                    综盟文 B . 所向                           后必绝 C . 伪为质作降文三条             历时 D . 主者同之降人                    才皆不及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从黄龙能够看到夏口,在这个时候孙权被人们称尊号

      B . 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幸亏受天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

      C . 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能蒙您引见

      D . 且试以都辇小职

      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

    4.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综在父亲去世后,跟从母亲避难江东,在孙策府中陪同孙权读书,受到孙权的重视。 B . 胡综以文才见称,亦有武略,在现有兵员不多时,能征集士兵,后又与贺齐生擒叛将。 C . 胡综在吴定都建业后,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 D . 胡综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才能,能制定并严格执行律令,不足是性嗜酒,且酒后打人。
  • 3. 默写
    1. (1) 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

      (贾谊《过秦论》) 

    2. (2) 于是废先王之道,;隳名城,杀豪杰。

      (贾谊《过秦论》)

    3. (3) ,而倔起阡陌之中,,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

    4. (4) 呜呼!,虽曰天命,! (欧阳修《伶官传序》)
    5. (5)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可谓壮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 (6) ?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
    7. (7) 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8. (8)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9. (9) 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10. (10) 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11. (11) 昆山玉碎凤凰叫,,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8分)
  • 4. 现代文阅读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了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 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的画。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为大自然提 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 , 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素昧平生的花草。单听它们的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 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别具韵味。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⑧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 平地给它们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取材于梁衡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 (1) 下列文中词语,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源    峋   筑   绿青瓦

      A . wù    líng   hāng   tāi B . suī    lín   dūn    tái C . wù    lín   hāng   tái D . suī    líng   dūn    tāi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张作画的温床         温床:底板 B . 一层一层地洇染         洇染:浸湿并留下印记 C . 素昧平生的花草         素昧平生:从来不认识 D . 犬牙交错的砖块         犬牙交错:乱七八糟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写儿子“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是因为他敬畏岁月之笔技法高妙造诣精深。 B . 第④段中介绍了植物学“打方”的方法,是为了突出生长在墙体上的植物丰富多样。 C . 第⑤段“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用拟人手法写花草老墙搭配和谐,相得益彰。 D . 第⑥⑦段写读一面老墙的经历,与前文读墙的感悟进行对比,彰显了老墙明丽的美。
    4. (4) 第①段中说“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的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作文(50分)
  • 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⑴捍卫,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保护守卫,是对“很值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的保护与守卫。不同的社会、时代,不同的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捍卫。屈原“赴常流葬乎江鱼腹”,是一种捍卫;华为不畏制裁坚定自主研发,是一种捍卫;我国坚决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海,是一种捍卫······你对“捍卫”有怎样的看法?

    请以“捍卫”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⑵一个“豪”字,照见了刘禹锡傲视困境的铮铮硬骨;一个“丹”字,照见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耿耿忠心;一个“变”字,照见了鲁迅疗救民众的灼灼深情……一个字,足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性情品格。你读过的文字,或你生活的圈子,也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或“仁”,或“严”,或“真”,或“趣”……请以“‘’字照见斯人心”为题,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汉字,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汉字,写一篇记叙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