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丰城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strong><span>选择</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span></strong><strong><span>共45分。</span></strong><strong><span>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span></strong>
  • 1. (2023高三上·福州月考)  据文献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称涂山之会;启召集方国首领,祭祀上天众神,“大飨诸侯于钧台”,史称钧台之享这种盟会( )
    A . 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C . 保留了原始民主的残余 D . 标志“家天下”的形成
  • 2. 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汉宣帝规定,诏书下行形式为御史大夫下丞相,丞相下车骑将军、中二千石、郡太守、诸侯相,郡太守下郡国都尉、农都尉、部都尉,再由都尉下达候官。这一现象( )
    A . 提升了政府信息传递速度 B . 体现了集权体制内在要求 C . 推动了文书制度日益繁琐 D . 平衡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 3. 中古法国的三级会议没有确定召开日期及频率,召开与否由国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它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古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

    ①适应了强化王权的需要                         ②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③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④奠定了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 4.  16世纪初,英国知识分子在身份上仍属于教会体系,大学手中仍掌握着教会所授予的特权。1545年,议会通过法令规定大学中的学院都必须宣誓对国王效忠,否则将被解散和改组。1571年,议会又通过了大学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议会的法令。议会的这些法令(    )
    A . 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 . 促成了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C . 适应了世俗政治体系的发展 D . 推动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 5. 194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关于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的通知中指出:“列宁在本书中所说的,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在我们中国,则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 . 积极探索新政权建设方向 B . 已取得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C . 全面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 D .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6. 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缴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意在(   )
    A . 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 C . 适应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观要求 D . 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
  • 7. 根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记载统计,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自“潘”、“蒸”、“邓”、“黄”、“谢”姓五大家族,这说明了当时(   )
    A . 地方大族影响当地吏役的任用 B . 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妥协 C . 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D .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展
  • 8.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数量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
    A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 入仕通道趋于多元 C . 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D .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 9. 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高级文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高级文官权力较大,不支持首相工作 B . 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 C . 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 D . 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运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10. 18 世纪末以来,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 1905 年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
    A . 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 1000 多年 B . 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 C . 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D . 两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 11. (2023·重庆模拟) 公元前205年春,刘邦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又置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汉文帝十二年,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屯, 派遣谒者赐帛慰问,并“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这反映出( )
    A . 儒家思想对察举制的影响 B . 封建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 C . 重农抑商政策渗透到基层 D . 黄老思想指导了政治实践
  • 12.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
    A . 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B . 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 . 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D . 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 13. (2022高二上·重庆月考) 11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罗马法复兴运动,对罗马法的研究和重视进一步加强,英国、法国等国都受到了影响。如14世纪,在法国兴起了独立的“罗马法学派”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研究罗马法。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
    A . 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 B .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C . 某些原则仍具有借鉴的意义 D . 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 14.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关于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 . 资产阶级提出自己的法律原则 B .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和原则 C . 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 D . 资产阶级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 15.  2003年,数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不久,相关新法制定并通过;2016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共研究处理了92件公民针对法律法规涉嫌违宪违法的审查建议。这表明,当代中国(   )
    A .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 B . 宪法权威得以彰显 C . 立法助力脱贫攻坚 D . 民众法治意识增强
二、/span&gt;<strong><span>、</span></strong><strong><span>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span></strong>
  • 16.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权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1. (1)  请写出材料一漫画中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结合图一、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对“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在政治体制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福建各地方志及官书吏训中,民众“好争健讼”的记载可谓延绵不绝。“士不自爱,乃好干讼”,“在清时皆有功名”等描述,都指向了福建讼师的“士类”身份。讼师们充分利用超群文笔、通晓律法、功名在身等条件,向事主索取“或千余金,或数百金,约定不贰”,以为诉讼服务的报酬。为了抑制讼师“唆讼”,《大清律例》明文设立“官代书”,试图以行政力量打破讼师的“饭碗”,地方官府还多次下令捉拿、禁止讼师,突出道德礼义的教化作用,从而实现“和乡党以息争讼”“息诬告以全良善”的作用。

    ——据汪毅夫《讼师唆讼:清代闽省内地和台地的社会问题》等整理

    材料二  厦门租界的领事法庭上外国律师扮演了重要角色,刺激了福建近代司法机构的建立及本土律师的产生。20世纪以来,《大清刑事民事诉律》《律师暂行章程》等法案对律师职业及其体制进行了持续完善。到1931年,16个有律师的省份中福建跻身全国前五,但集中在福州和厦门两地。当地按地方法院辖区设置律师公会,凡开业律师均须参加,逐渐取代外国律师在闽的垄断地位。除出庭辩护和代理之外,不少律师还受聘为工商业者的法律顾问。律师公会规定酬金的上限,尽力避免会员的乱收费行为,还落实国家的平民法律扶助制度,引导律师承担联系一般民众与法律体系的职责。

    ——摘编自刘芳《近代福建的讼师与律师》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福建古代讼师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福建律师职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律职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摩尔在《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以英、法、美、中、日、印六国为考察对象,认为各国为了从前工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分别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路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法西斯道路,另外还有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式民主道路。

    ——摘编自郭宋《为了现代——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道路”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整体提出,可分国别提出,可反对或补充新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