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仅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1945年9月,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材料中大国对法德问题的处理(   )
    A . 促成了两极格局 B . 利于欧洲的联合 C . 避免了德国分裂 D . 造成欧洲的分裂
  • 2. 《联合国宪章》中记录: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从材料可知,联合国宪章精神(   )
    A . 使全体人类得到解放 B . 确保了世界和平 C . 使国际问题迎刃而解 D . 促进民族独立运动
  • 3. 苏俄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这一过渡是指(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计划经济体制 D . 新经济体制
  • 4. 法德和解的深入推进带动欧洲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也反映着面对过往时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而非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也非以邻为壑、冤冤相报的零和思维。时代的发展赋予“停战空地”新的角色。材料不能体现的是(   )
    A . 世界大战留下深刻教训 B . 法德两国领导人的智慧 C . 零和思维适应时代发展 D . 欧洲发展冲击两极格局
  • 5. 表中显示的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支出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图表表明(   )

    时间

    财政预算支出

    财政预算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1939年

    89亿美元

    9.7%

    1947年

    369.31亿美元

    18.9%

    1979年

    5090亿美元

    30%

    ——摘编自常风昆《论当代美国经济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A . 美国财政严重超支 B . 美国政府挥霍无度 C . 美国加强经济干预 D . 美国坚持自由主义
  • 6. 一战后,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相继在“被告席”接受战胜国拟定的“和平条款”。材料反映了(   )
    A . 帝国主义强权政治 B . 合理审判战败国 C . 协商解决国际问题 D . 维护了世界和平
  • 7. 《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中谈到,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据此对“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不同文明的冲突 B . 西方霸权主义 C . 文化的排他性 D . 文化的全球化
  • 8. 下表是2010-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在这一时期,对表格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世界经济增长率(%)

    发达经济体增长率(%)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

    2010

    5.4

    3.1

    7.5

    2011

    4.2

    17

    6.3

    2012

    3.4

    1.2

    5.2

    2013

    3.3

    1.1

    5.0

    2014

    3.4

    1.8

    4.6

    2015

    3.1

    1.9

    4.0

    2016

    3.2

    1.9

    4.1

    A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 B . 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建立 C . 新兴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D .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拉动世界经济增长
  • 9. 下表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沿革表,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朝代

    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

    郡、县二级制,东汉晚期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

    州、郡、县三级制

    州、县二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两宋

    路、州(府)、县三级制

    省、路、府、州、县多级制

    明清

    省、府、县三级制

    A . 反映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 . 在沿袭基础上有所变革 C . 地方行政层级一直持续增多 D . 郡、县级基层最为稳定
  • 10. 胡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所以于民情不通,以至大乱,深可为戒。为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   )
    A . 废宰相,权分六部 B . 设内阁 C . 设中朝 D . 设殿阁大学士
  • 11. 《帝制的终结》-书中描述,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反映了(   )
    A . 国家性质及人民地位的变化 B . 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 .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完成
  • 12. 古代封建王朝的内部统治危机绝大部分与财政危机有关,这是历代王朝的通病,因而张居正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张居正这一改革起到的作用(   )
    A . 农民对国家依附增强 B .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 扩大国家税收范围 D . 根治了官吏的腐败
  • 13. 《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一书中描述,官员尸位素餐、苛捐杂税激增、改革与财力脱节、官场奢靡依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城乡下层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也愈益高涨起来……最后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这反映了清末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朝统治腐败 B . 阶级矛盾激化 C . 辛亥革命的冲击 D . 新政措施完全不切实际
  • 14. “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都督、守、令虽远者,使无十年任外”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 察举是最主要的选官方式 B . 重视官员考试、监督、考核等内容 C . 中央官员必须从地方提拔 D . 强调中央官员在地方历练的重要性
  • 15. 黄留珠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中指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平等的原则、公开的原则、择优的原则等……都是伟大的创举。”以下能体现平等原则的是(   )
    A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 . 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C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16.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 . 文官集团日益崛起膨胀 B . 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 C . 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D . 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
  • 17. 郭素萍在《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中认为,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公开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这一规定有利于(   )
    A . 促使文官保持政治中立 B . 杜绝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 . 避免官员之间争权夺利 D . 提高文官工作上的积极性
  • 18.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以下关于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根本措施

    ②是干部人事制度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开端

    ③总结本国经验同时借鉴了外国经验

    ④有利于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严格管理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9.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江陵清理了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其中竹简《二年律令·贼律》有载:“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并且唐朝的法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 封建政府重视对食物安全的管控 B . 封建政府以百姓利益为己任 C . 汉代政府对脯肉的管理非常严格 D . 汉唐官商勾结市场秩序混乱
  • 20. 古语:“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故官员逢父母丧,往往会停职守孝,谓之“丁忧”。魏晋南北朝时期,“丁忧”逐渐制度化法律化。明清对“丁忧”制度执行十分严格,若一个官员在“丁忧”期间寻花问柳,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材料表明(   )
    A . 古代官员选拔重视孝廉 B . 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C . 儒家思想融入律令之中 D . 官员管理十分严格
  • 21. 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记载:“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据此可知,秦朝的官员管理(   )
    A . 注重官员的思想素质 B . 集中体现儒家思想 C . 动摇了法家统治地位 D . 有利于中央的集权
  • 22. 宪法——国之重器。新中国先后颁布了4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正式通过并颁布的,历经五次修订,不断完善。下列项中,关于“八二宪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增加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B .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C .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D .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 23.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 . 贵族丧失了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 平民最终取得了对法律的解释权 C . 贵族和平民所追求的利益一致 D .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24. 在《古代城邦》中记载:“古代法是宗教,法律是神圣的文字,司法是礼仪……古人遵守法律并不是因为良心与公正,乃是因为神的话如此……服从法律就是服从神……”故早期的罗马法,法律主要操控在祭司手中,而祭司又熟习宗教仪式,所以宗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由此可知,早期罗马法(   )
    A . 不解决实际问题 B . 受宗教仪式的影响 C . 主要靠祭司推动 D . 兼管了宗教和法律
  • 25. 11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罗马法复兴运动,对罗马法的研究和重视进一步加强,英国、法国等国都受到了影响。如14世纪,在法国兴起了独立的“罗马法学派”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研究罗马法。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
    A . 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 B .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C . 某些原则仍具有借鉴的意义 D . 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二、材料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年10月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欧洲看来很可能会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但后来发生的情况并非如此。相反,尽管欧洲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势力相对地衰落了,但它的文化却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横扫整个世界。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 27. 基础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宋代蒙学(小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学、家塾等。私塾是塾师在自己家中设学教授,规模较小。教师以学生所交的少量现金或财物作为办学费用,其生活往往相当艰难,但这些教书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宋代蒙学以识字、习文为主,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这对培养儿童道德素质和增长知识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游彪著《新编中国史:宋史》

    材料二: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由此,法国确立了初等教育改革的三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在推行教育世俗化改革的过程中,费里还努力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执掌教鞭。与此同时,费里政府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

    ——改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蒙学教育推行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 28.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统有权在参议院的提议与同意下,任命三人为文官委员会委员,其中与总统属同一党派的不得超过两人。上述三人组成美国文官委员会。三名委员在美国不得兼任任何其他官职。

    1、关于检验公务人员申请人合格与否的公开竞争性考试问题。这种考试必须切实可行,考试内容尽可能合理,并与考生执行他们要求就任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及适应性有关。

    ……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

    9、在考试、任用、重新任用、恢复原职、重新雇佣、提升、调动、重新调动、降职或解雇等问题上,任何人决不因为有生理缺陷而受到歧视……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材料二: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立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用起来。

    ——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考试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有怎样的进步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