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B)(2023-2024...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2017年11月3日,可燃冰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为新矿种,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2020年2月17日,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抡试采点火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看,可燃冰属于( )
      A . 水资源 B . 气候资源 C . 矿产资源 D . 土地资源
    2. (2) 我国陆域可燃冰最可能分布在(   )
      A . 江南丘陵 B . 云贵高原 C . 四川盆地 D . 青藏高原
  • 2. (2022高二下·广州期末) 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以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温室种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大多数地区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下图是我图各省(市)地级市规划区范围浅层地热能可采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丰富的是(   )
      A . 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 B . 西北地区的青海、西藏、甘肃 C . 北方地区的河北、山东、湖南 D . 南方地区的宁夏、云南、广东
    2. (2)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等多在南方省区出现 B . 多数地区拥有充足的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科技能力 C . 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利用易造成地区水位持续下降 D . 各省区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对城市环境污染
  • 3. (2022高二下·宣城期中)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天然气资源属于(   )
      A . 可再生资源 B . 生物资源 C . 能源资源 D . 新能源
    2. (2) 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
      A . 西北内陆地区 B . 东北平原地区 C . 珠江三角洲地区 D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4. (2022高二上·柯桥期末) 我国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取得飞速发展。风光基地项目建设地点首次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区域意义重大。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政府将风光基地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主要考虑(   )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风光资源丰富③土地资源丰富④临近消费市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风光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在西部地区,将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A . 环境承载力下降 B . 造成风光资源短缺 C .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 改善地区人居环境
  • 5.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 . 风能、太阳能 B . 核能、太阳能 C . 核能、地热能 D . 风能、地热能
    2. (2) 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 . 纺织工业 B . 电子工业 C . 食品加工工业 D . 石油化学工业
  • 6.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1. (1) 人类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转换示意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④水能⑤海水运动⑥地质作用⑦化石 能源 B . ④风能⑤地质作用⑥光合作用⑦化石 能源 C . ①海水运动②光合作用 ③水能 ④化石 能源 D . ①大气运动②海水运动 ③化石 能源④水能
    2. (2)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 . 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 .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等 D . 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 7. 位于盐城东台沿海的全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滩涂地面光伏电站,其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最下层进行水面养殖,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可谓“一种资源,三种产业”。据此回答问题。

    1. (1) 该电站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

      ①土地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淡水资源
      ④气候资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有关该电站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风力发电量冬季最小 B . 太阳能发电量春季最大. C . 水面养殖产量高 D . 不利于候鸟迁徙和栖息
  • 8.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 自然资源质量差 B . 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 .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 . 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二、综合题
  • 9. (2023高一下·天津市期末)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浙江省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中欧班列开通后贸易量大为增加, 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右图为“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1. (1)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 (2) 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3. (3) 分别写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方式,并评价海运的优劣。
    4. (4) 我国共有海岛 11000余个。请从交通和资源的角度,分析海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 10. (2023高二下·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 (1) 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 (2) 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 (3)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