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B . 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源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C . 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D . 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出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B . 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了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C .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的指挥才能。 D .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D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 (4) 请简要梳理分析材料一的行文结构。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

    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噘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

    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喑哑的光映出那孩子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

    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

    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有删改)

    文本二: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通常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作用。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 . 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C . “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 D . 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
    2. (2) 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对于耍把戏的欢迎说明羊凹岭的人们精神生活富足。 B . 倒数第②段,“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以动作描写表现敲铜锣的孩子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惊讶,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 C . 文中“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这是二豁子喜欢孩子的表现。 D . 演出结束后,敲铜锣的孩子挨家挨户收粮食时,“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这说明羊凹岭的人们把他当作讨饭子。
    3. (3) 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达到了独到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默写(共34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材料二: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节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讳己之A不能B忌C人之有D善E自矜F自是G大言H欺人者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含义相同,都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 . 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文中用于形容极短的距离。 D . “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与“孙权病笃”两句中的“笃”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 . 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寄寓于大量的浅显贴切的比喻中,使行文变得生动形象,“木受绳则直”就喻示了接受学习的重要性。 C . 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 D . 王阳明认为勤学需要先立志,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君子应勤于治学”的观点。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②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①此词当作于作者南渡之后。②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日”,是说阳光有些惨淡。首句用“萧萧”形容“寒日”,为全词点染了一个色调凄清的背景。 B . “上琐窗”,指太阳光照射到窗上,慢慢地移动,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生活过得悠闲自得。 C . 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 D . “仲宣怀远”一句,词人以王粲自况,用一个“更”字表明其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比王粲还要强烈。
    2. (2) 这首词和《声声慢》都借菊花来表达情感,两者有何不同?请结合其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2. (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3. (3) 当人的忧伤情绪达到极点,难以用任何语言描述时,可以引用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的“”来表达此时的感受。
    4. (4) 韩愈《师说》中有的人嘲笑他人从师,除认为彼此“年相若道相似”不必从师外,还有“”的心理在作怪。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航天精神叫邓清明!2022年11月29日,在经过近25年的等待之后,56岁的邓清明和神舟十五号一起,载着希望与梦想奔向苍穹。此前,作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唯一一个仍在现役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队员,邓清明的名字曾无数次被提起。25年前,他经过严格选拔,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的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邓清明的出色表现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太空对他来说近在咫尺,而圆梦对他来说却有万里之遥。

    尽管如此,邓清明还是日复一日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这种“干一行专一行”精神,“日拱一卒”的韧劲,“水滴石穿”的执着,矢志不渝的信念,都让邓清明的故事充满了时代性与力量感。在叩问苍穹的飞天梦里,还有无数个“邓清明”,虽未请缨披甲,但鞠躬尽瘁,像默默无闻的基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一生!

    1. (1)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少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文中加点之处的双引号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肥胖发生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从多方面探究肥胖是如何形成的。生活中,①。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而由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科学研究发现,②。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换句话说,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没有和吃过多少,因而吃得更多,变得更胖。

    当感到饥饿时,常人③,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这表明,我们胃里实际有多少食物和我们对记忆中已经吃了多少食物的认知在共同决定我们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而记忆受损可能让我们吃得过多,从而导致肥胖。

    1. (1) 下列句中的“像”和文中“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火车停了,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B . 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么大。 C . 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像置身于烂漫的童年。 D . 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40分)
  • 8. (2020高三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防控疫情期间,强华中学校园网络平台的“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上,推送了三则与之相关的材料,鼓励全校师生参与讨论。

        ①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②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

        ③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些闲心体育锻炼?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还要让学生打球跑步吗?有家长则认为,花时间运动不如参加数理化培训性价比高。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论坛直播中发言,向在线师生阐述你的观点,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