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八)

更新时间:2024-01-05 浏览次数: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说法中,最符合①所代表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分裂割据与短暂统一
  • 2. 如图所示,在公元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 西汉 B . 前秦 C . 西晋 D . 北魏
  • 3.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古代礼乐制度保持不变 B . 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C . 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 D . 西域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
  • 4. 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中外交往 B . 国家统一 C . 经济发展 D . 民族交融
  • 5.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有关花木兰所属民族,大多认为是鲜卑族,理由是诗作显示出的尚武精神及兵制更契合少数民族,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异议,因为木兰代父从军体现了对国家忠义、对父母孝道的汉族儒家观念,这种分歧表明南北朝时期(   )
    A .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仍然较大 B . 只显露出单向的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 C . 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国力 D . 北方民族交融已深入到民族文化的层次
  • 6.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古代民族交融 B . 古代农业发展 C . 古代畜牧业发展 D . 古代战争频繁
  • 7. 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下面为我国古代某历史阶段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①政权的建立者所属的民族是( )

    A . 氐族 B . 匈奴族 C . 鲜卑族 D . 女真族
  • 9. 淝水之战同下列哪几次战役具有相似特点(   )

    ①长平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2023七上·吉安月考) 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摘要一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摘要二   各国变法

    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四   百家争鸣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 11. (2023七上·吉安月考) 同学们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阅读了《礼记·礼运》,其中记载道:“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记载反映了分封制的对象是(    )
    A .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B . 灭商后的商朝旧部贵族 C . 周朝地方的奴隶主 D . 立有不同功劳的新贵族
  • 12. (2023七上·吉安月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是(    )
    A .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 . 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 墨家,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D . 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 13. (2023七上·百色期中)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有学者分析,不带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秦军英勇杀敌的主要是因为( )
    A . 秦王深得民心 B . 军粮有保障 C . 奖励军功 D . 秦国人民具有尚武精神
  • 14. 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 .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C . 汉武帝时匈奴内乱 D . 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
  • 15.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 . 张骞曾出使西域 B . 班超曾出使大秦 C . 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 . 中亚与东南亚都曾是中国版图
  • 16. 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推恩令”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对外文化的交流 C .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D . 民族政策的演变
  • 17.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 . 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 . 蔡伦,改进造纸术 C . 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 . 华佗,发明“麻沸散”
  • 18. 秦朝没能像秦始皇期望的那样“传之万世”,仅仅十余年就被一个新王朝——汉朝取代。下列不是汉朝应该吸取秦亡的教训的是( )
    A . 严刑酷法 B . 沉重赋税 C . 繁重徭役、兵役 D . 统一文字、度量衡
  • 19. 不同朝代疆域的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下列两幅地图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始皇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B . 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族与西汉王朝的友好往来 C .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确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D .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 20. 某教授在讲秦朝的历史时,出示了下列印章的图片。由此可以推断他正在讲的内容是( )

    ①中央集权制   ②统一文字   ③分封制   ④刺史制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 21. 远古时期,我国境内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类,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又创造了怎样的远古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yuè)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材料四: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他们能够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材料一描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2. (2) 材料三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哪一原始人类生活的时期出现了这种变化?
    3. (3) 结合材料四回答材料所述的两个地区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共同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 22. (2023七上·长春期中)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四:如右图。

    材料五: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时代。

    材料六   汉武帝当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阶段,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七  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下令精兵简政,提出一系列政策,一次就裁并了400多个县,约相当于当时实际控制县数的三分之一;后又“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即大约减少了当时官员的十分之一,达数万人之多,第二年,又大量复员军队。……

    ——译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1. (1) 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情?你认为这件事与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相比,有什么进步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频繁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中央和地方创立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4. (4) 材料四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分别写出其意义。
    5. (5) 根据材料五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6. (6) 材料五中“繁荣阶段”的出现得益于汉初实行的什么政策?汉武帝为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谁提出的什么建议?
    7. (7) 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此后,东汉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