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2-21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span&gt;<strong><span>、现代文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31</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怀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湋、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大诗人元镇、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仝以一首吟诵“七碗茶”的诗光耀千古。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去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最终搭建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唐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

    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与此同时,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朝前期的文人沉湎于茶事,并非是闲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著有《茶谱》的朱权就明确表示,饮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神栖物外”,表达志向的一种方式而已。

    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艺风尚和美学追求又是一变。自万历、天启到崇祯末年,以小品为代表的文学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达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饮,风流倜傥,有钱有闲,闲情雅致。这种在表现个性中追求物趣雅韵的饮茶风尚,明亡后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直到康熙中期。当时,一些文人清士意绝仕宦,却又饱受亡国破家之痛,只好在风雅艺术中显示其才情、能力、品味。所以,讲求至精至美,成为这一时期文人饮茶的风尚。

    总之,明代文人所强调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适应了明中叶以后心学炽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闲雅、端庄、质朴、自然、温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时期还不断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饮中,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书法、赏画、读书、作诗、撰联、赏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文人的直接参与,使中国茶艺美学终于成了一种体系。

    (摘编自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

    材料二:

    在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融会了儒释道三教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让茶事活动具备了美学的特点。在宋代这个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代,点茶艺术成为了无数文人寄托身心、抒怀遣意的工具。宋代文人不仅追求点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对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极高的追求。宋代的茶审美追求道家的“虚静”,借由“物我观照”“妙悟自然”等审美方法,让文人们得以超然物外,获得自由;儒家思想赋予茶艺伦理道德的理想色彩,让点茶活动变得重礼尚仁,行止有度,茶香远益清、方正不阿的特质让宋人在茶中寻找到塑造心灵品格的君子之味,体悟到道德之境,儒道相融,让宋代文人以“真味”“真香”为茶的审美标准;“禅茶一味”,品茗如参禅,冷暖自品,苦甜自知,宋代人在点茶中,人茶相融,茶人同一,进而寻求茶人皆空的境界,茶和人都融入天地,足以明心见性,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教合一的美学思想对宋代文人的审美起到了导向作用,“清”“正”“和”的思想,贯穿在宋代点茶美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茶所包含的隽永、高洁、清净的特质,在点茶的碾、罗、点、拂中悠然散逸,使人旷达,使人超脱。无论是点茶还是斗茶,在宋代都是雅俗共赏,集物质美与精神美于一的。茶钟山川之灵秀,大雅而又大俗。对于两宋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点茶艺术的繁荣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融会了儒释道思想的宋代文化展现出一种精神婉约而又落拓旷达的气质,并且糅进茶文化之中,使平和谦让的茶香契合了君子的人格,清灵、洁净的特质象征了传统文人“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淳然淡泊、宁静致远的品行,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茶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将之与人的道德修养、生活情操联系起来,就能够探寻到点茶法所蕴含的审美意蕴。

    (摘编自卓力《宋代点茶法的审美意蕴研究》)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文人对品茶艺术的追求,推动了茶艺美学的成型,搭建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B . 明朝前期士大夫阶层以茶雅志,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C . 宋代点茶艺术追求人茶相融、茶人同一,人的性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现。 D . 明清文人将品茗与歌舞、琴棋等多种雅事有机结合,构建了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体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茶艺美学体系由文人参与构建,材料二认为三教合一思想、社会时代特点都影响着茶艺美学。 B . 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道释融合构成的,但它们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是没有主次之分的。 C . 材料一中的“一杯茶中看世界”与材料二中的“禅茶一味”都揭示了茶艺美学与文人精神的契合。 D . 两则材料虽然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阐释了中国品茗艺术的重要作用,即寄托身心、抒怀遣意。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儒家思想对茶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
      A .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B .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C . 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慎勿教渠纨绔识,珠槽碎釜浪相轻。 D .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4. (4)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面选段中“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艺美学特点。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是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奇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克制,这种想法就变得愈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围绕,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能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文本二:

    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最后飞流直下,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使文章波澜迭起、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

    (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

    1. (1) 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B . 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 C . 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 D . 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
    2. (2) 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的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 B . 《老人与海》中写桑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的逆转蓄势。 C . 《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 D . 《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及决绝分手,形成情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4. (4) 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 , 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 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且多过失;宣徽使王拱辰平生所为及奉使不法;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皆罢去。欧阳修、贾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召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时贾昌朝以故相守魏,抃将按视府库,昌朝使来告曰:“前此,监司未有按视吾藏者,恐事无比 , 若何?”抃曰:“舍是,则他郡不服。”竟往焉。昌朝不悦。初,有诏募义勇,逾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昌朝始愧服。知成都。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 , 曰:“是特酒食过耳。”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諲除转运使,英宗谕諲曰:“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节选自《宋史·赵抃传》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言务(A)欲朝廷别(B)白君子小人(C)以谓(D)小人虽小(E)过(F)当力竭(G)而绝(H)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馈饷,可指运送粮饷,也可指馈赠财物,本文“州郡公相馈饷”中“馈饷”的含义为后者。 B . 无比,指没有先例,与《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中的“无比”含义不同。 C . 亡他,即没有其他情况,“亡”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D . 刑,这里是动词,施刑罚之意,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中的“刑”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抃嫉恶如仇,保护君子。他声名赫赫,弹劾不回避权贵,人们称他为“铁面御史”;而君子贤臣则因之得以安定。 B . 赵抃宽严相济,处事灵活。在处理聚众妖祀问题上,他根据实际情况,在益州严苛,在成都宽容,都深得百姓拥护。 C . 赵抃以身作则,刚直不阿。蜀地官场风气不好,他率先垂范改变当地官风;巡视地方时.不屈从权贵,坚持原则。 D . 赵抃信任属下,宅心仁厚。他放权让县令们自主治理,成效显著;关心下属生活,对客死异乡的官员给予特殊关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

      ②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

    5. (5) 请简要分析赵抃每日焚香告天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①拾遗,朝廷谏官,负责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活的死板。 B . 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感到厌倦。 C . “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 D . 本诗对仗极为工整。中间两联对仗,首联也对仗;联中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色词也相互对应。
    2. (2) 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之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
    2. (2) 《过秦论》中“”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
    3. (3) 《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天下之士                  致:招引
    B . 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其兵            制:控制
    追亡逐                                        北:败逃(的军队)
    C . 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把……制成……
    粮而景从                         赢:担负
    D . 然亡国破家相随               属:接连
    迩而见义远                  类:类似
  • 7. 对下列名词作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席卷天下 ②云集响应 ③船载以入 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⑤内立法度 
    ⑥斗折蛇行 ⑦日积月累 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⑨良庖岁更刀 ⑩蝉蜕于浊秽 

    A . ①②⑥⑩句表比喻,译为“像……那样”。 B . ④⑤句表处所,译为“在……”。 C . 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 D . ③⑧表工具,译为“用……”。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取楚汉中地 ②北收要害

    ③北有宁越……之属为谋 ④齐明……乐毅徒通其意

    ⑤焚百家言 ⑥复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⑦当是时也,商君佐 ⑧而迁徙徒也

    A . ①②③/⑤⑦⑧/④⑥ B . ①③④/⑤⑦/②⑥⑧ C . ①②⑤⑧/③⑦/④/⑥ D . ①②④⑧/③⑥/⑤⑦
  • 9.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书按体例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B .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C . “中述汤、武”一句中“汤”指商汤,他灭夏建立商朝;武指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他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了周朝。 D .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内心深处对“纯天然”有着执念,对“零添加”更是 ① 。在市面上,标示这类标签的食品,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零添加”的加工食品真的存在吗?其实,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工艺中很难做到,食品在一些加工过程中是必须加入食品添加剂的,如豆腐制品、啤酒等。有些企业生产的食品明明有食品添加剂,却在广告中声称“零添加”,这种名不副实的宣传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零添加”不会让食品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反倒能保障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方面,我国将通过动物实验得到的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的剂量除以保护系数(一般是100倍),作为对人体安全的剂量。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其危险性就 ② 。____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使(    )
      A . 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工艺中很难找到,食品在一些加工过程中是必须加入食品添加剂的,如豆腐制品、啤酒等。 B . 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工艺中很难做到,一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是必须加入食品添加剂的,如豆腐制品、啤酒等。 C . 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在现代工艺中很难做到,食品在一些加工过程中是必须加入食品添加剂的,如豆腐制品、啤酒等。 D . 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在现代工艺中很难做到,一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是必须加入食品添加剂的,如豆腐制品、啤酒等。
    3. (3) 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表明了不存在“零添加”加工食品的观点。 B . 最后一段中三个“不应”前的逗号可以改为分号。 C . 最后一段中的括号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D . 文段使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开幕。本届世界杯,大到比赛场馆,小到球衣、奖杯, ① 。中国企业带领7000多名建设者用五年多时间设计建造的卡塔尔“鸟巢”——卢塞尔体育场,为本次世界杯上体量最大的“中国造”。中国承建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②  , 又助力卡塔尔兑现举办“绿色世界杯”承诺;集装箱式的“球迷村”,既解决住宿问题,又给游客带来新奇的住宿体验;新能源客车配备泥沙防护结构,既为民众提供绿色通行工具,又保障了客车在世界杯期间平稳高效运营;世界杯商品专卖店里的足球、喇叭、球衣、奖杯等各种产品,更让“义乌制造进世界杯”。

    ③  , 中国软实力也不容小觑。当地时间10月19日,中国大熊猫“四海”和“京京”乘专机从中国四川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为世界杯增添了一幅精彩“水墨画”。这届世界杯“含中量”满满。正如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所说,“中国贡献”如满天繁星照亮了这届世界杯,“中国元素”闪耀世界杯是中国力量的再一次彰显,是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鸟巢”直接移用中国体育场馆名称,既突显中国特色,又隐含民族自豪感。 B . “球迷村”化用了“地球村”的名称,突出了游客住宿体验的亲密感,自然贴切。 C . “义乌制造踢进世界杯”借用踢足球的“踢”字,强调义乌产品的创新特点,别具匠心。 D . 文中“含中量”巧妙化用“含金量”一词,写出了中国元素数量之多,表意新奇。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四、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前进挡、倒挡和空档。前进挡和倒挡分别控制着汽车的前行和后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