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撼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科幻人文的认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中,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始终坚持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创新视角。在《流浪地球2》中,“中国视角”的叙事核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以此锚定了中国式科幻叙事价值立场。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存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获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一个甘愿牺牲,一个敢于冒险,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国式情感的光辉,呈现出中国式情感中真实质朴的底色。

    《流浪地球2》以中国精神升格中国科幻文化。如果说“中国叙事”与“中国情感”是在科幻类型的故事层面建构中表达,那么《流浪地球2》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则是在营造十足科幻视听魅力的同时,将中国价值更具哲理思辨性地呈现出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孕育了“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愿景,催生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智慧,成就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包容性治理理念。影片将这些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人文思想,注入科学精神、科幻想象,通过片中人物的关键抉择予以表达。

    面对末日危机,身处看似不可逆转的困境,人类如何选择?在一系列基于科学认知的拯救地球群体行为中,影片凸显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力。责任之下,有人物个体带有生命呐喊的情感选择、价值选择、文化选择;责任之上,更有中国代表坚守的解决方案——“团结”与“坚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应对月球危机。

    当世界各国航天员共同为拯救地球去完成一场无法返回的引爆时,“不放弃、不抛弃”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力量,超越了国界与种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得到有力弘扬。

    探索宏观宇宙、思考人类未来的科幻电影,是具有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电影类型。《流浪地球》系列作品的出现,改变了数十年来世界科幻电影赛道“好莱坞式”的垄断格局。“中国式科幻”的叙事表达与文化创造,创新了全球科幻电影的话语体系,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类型。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原创IP,《流浪地球2》坚守中华文明立场,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力量,作为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与世界电影并行且交相融汇的发展路径,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摘编自杨乘虎《探索宏观宇宙思考人类未来》)

    材料二:

    科幻作家刘慈欣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有世界上最强的未来感,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中国电影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未来感,如何从中国本土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未来感。

    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在今天起到的作用,跟18~19世纪现实主义浪潮下的旅行文学的功能是相近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新鲜感和震惊感。但是到了今天,地球上已经没有什么能给人们带来震惊的体验了。现在能起到这个作用的只有科幻。

    中国如何建立区别于美国的未来感?就是不能按照好莱坞式的那套观念来做科幻。我觉得《流浪地球》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内核是愚公移山和赵氏孤儿里面的舍生取义。

    愚公移山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舍生取义就是大家争着抢着去送死,电影里并不是只有苏拉威西这一处想点燃木星,新加坡和雅加达也想去点燃,但都没够着。饱和式救援以及最后来“撞针”的那些人,也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的。愚公移山、舍生取义,我觉得这八个字是能够代表中国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感的。

    国内有一种误解,认为好莱坞在海外传播甚广,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结果。其实,如果没有国家力量的介入,好莱坞肯定不会取得那么大的全球性影响力。这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没有国家力量的强势介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

    (摘编自孙佳山、马密坤《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表达与世界路径》)

    材料三:

    二十大为中国电影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即一个导向、五个方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多出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国有企业引领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就像《流浪地球》摒弃西方文化中固有的逃跑式套路,选择与家园一起流浪,成为彰显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经典注脚。当前,任何文艺创作都脱离不了当下国家的历史传统、人文底蕴、社会条件等。相信只要坚持文化自信,打动人心的电影作品一定会持续产生。

    (摘编自网络评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流浪地球2》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与世界电影并行且交相融汇的发展路径,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B .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将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崭新视角,展示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 C . 刘慈欣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强的未来感,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电影在表达自己的未来感这方面是其他国家难以超越的。 D . 二十大为中国科幻电影自身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出更多打动人心的电影作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在生存危机面前,释放出“家”和“亲情”的中国式情感表达符号。 B . 好莱坞科幻电影具有全球性影响,曾一度形成了垄断格局,《流浪地球2》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引领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话语。 C . 如何面对未来,《流浪地球2》有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以愚公移山、舍生取义作为价值内核升格了中国科幻文化。 D . 任何文艺创作都不能脱离当下国家的历史传统、人文底蕴、社会条件等。对我们而言,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持续创造出打动人心的电影作品。
    3. (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开头点明了《流浪地球2》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了其成功的具体体现。 B . 材料一从“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升格中国科幻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点论述。 C . 材料一引用了电影中刘培强、图恒宇的相关情节,来解释什么是中国式科幻叙事。 D . 材料一最后一段重点论述了《流浪地球2》对我国乃至世界科幻电影产生的影响。
    4. (4) 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5. (5) 请结合材料,探讨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
  • 2. 现代文阅读Ⅱ

    广陵散(节选)
    陈翔鹤

    在魏朝最后一个皇帝——少帝曹奂——的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的某一个初冬早晨,当时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注]同他十三岁的女儿阿凤、八岁的儿子阿绍和婢女阿勤,正在他住宅外院里打铁。这个小小的铁工场,就设在那棵枝条茂密、绿荫几乎遮遍着半个院子的巨大的柳树下面。铁砧墩的旁边不远就是一口深井。井旁边有个石水缸,正好作为打铁时“淬火”或“退火”之用。一到夏天,嵇康还喜欢将井水汲了起来,灌注到那围绕着大柳树的沟渠里去。这一泓清汪汪的沟水,使人看了觉得十分凉爽。而烧铁炉和附带的一个鼓排(风箱),以及煤渣铁块、大锤小锤等物,统被安置在靠柳荫的一个墙角落间,上面还搭有席篷,看来倒有点像间小屋子。

    虽然时间已到初冬,但洛阳的天气却并不怎样寒冷,柳树也还没有脱叶,因此嵇康此刻只露髻、短褐、马裤、赤脚草履,正挥动着大锤,在被阿凤用长铁钳子紧紧夹着的一块红铁上,一锤一锤地直打了下去。在起初几锤,铁花子还几乎如浪涛般飞奔四散,不过愈到末后,铁花子便愈加减少了,嵇康的锤下得也并不如以前的有力。这时阿凤才如释重负似的轻轻地吐了一口气。

    “怎样,不行了吧?我就是在开头的几大锤上,特地需得人帮忙,并且也只觉得开头的几大锤有意思。阿凤,你看,这有多好啊:铁渣滓子好像流星一般四下乱溅,这一锤一锤的,简直就像打在自己的心尖尖上一样,多有意思!阿凤,现在好啦,你站过一边,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打吧!”

    嵇康说罢,便将阿凤手中的铁钳子接了过来,另外换上一个手锤,自己一下一下地继续去打那块已不大冒火花的红铁,看来他是想把这块铁打成一个锄头的毛坯子。阿凤站在一旁注视着她父亲的动作,有时用手去拢一拢自己额上掉下来的头发,或者擦一擦汗珠。这个发育得比她实际年纪还要健壮高大的女孩,身材的窈窕均匀颇有点像她的母亲,可是因为自来就娇生惯养的,所以在神气上却总不免要时常带着几分娇纵直憨之气。但对于打铁,她倒也很感兴趣,算得上是嵇康的一个好助手,不过体力有些不及阿勤罢了。

    “姐姐,你去看看,阿勤总是爱在炉子里边乱翻乱抄的,她动得,就不许我动!向家叔叔又不来,他来了就不要阿勤管啦!”阿绍走了过来,面带严肃地说。这个身穿绀青色绢袄子的八岁小孩,头上梳着两个丫角,平时总不大轻于言笑,身体却并不比他姐姐健康。他脸色有点苍白,而且经常带着一种严肃而又很自信的表情。因此,全家人都叫他“小大人”。

    “好啦,好啦,不用你管,你去玩吧。”嵇康扬起头来说。

    “真是,阿秀叔叔许久都不来啦,讨厌!……”阿凤说时,还用娇憨的语气“呸”了一口。

    “这不好。小孩家可不准这样!拿去,换一块新的来。不要紧,没有阿秀,我们也可以办得了!”嵇康认真地说。

    于是阿凤便将那块现在已经发黑的铁夹了过来,送到火炉里面,去换阿勤已经烧好了的另外那一块。

    他们父女和站在炉边烧铁的婢女阿勤,就像这样地继续工作着,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大家都静默无声,严肃而且兴味盎然。这其间,只偶然可以听见从嵇康口中发出来的嗬嗬的声音。这就算是他在工作中的一种表情,而且也算是他对于铁和火花的一种礼赞!

    关于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在当时国都洛阳城,特别是在诸名士中间,固然早就流传开,而且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过流传得最快,而且被当时人视为美谈的,却在嵇康与贵公子钟会两人之间的关系上。据说有一天,嵇康正在家里打铁,他的好朋友向秀还在一旁“鼓排”。这时正为大将军司马昭所宠信的贵公子钟会便带着一大批宾从,声势煊赫、人呼马拥地到嵇康家里来了。他本来是想来同嵇康交朋友的。不想嵇康却毫不理睬他,竟旁若无人似的挥锤不顾。向秀也仍旧鼓自己的排,同嵇康一样连头都不抬一抬。

    等到钟会碰了一鼻子灰,起身要走时,嵇康才忽然问了他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那个来客也回答得很好:“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以后,他们两家便再也不曾见面,大约算是决裂了。

    “了不起!这一问一答都很好,真可谓一语破的,旗鼓相当,盛名之下,话不虚传啊!”

    “也只有像嵇叔夜这样的名流,才敢于得罪钟会这样的当权得势的阔人啦!一般人哪里敢呢!”

    “打铁不好,这很有失中散大夫的身份。而且也会因此得罪人。”

    “他们两家不会因此便‘兴怨’‘修怨’吗?嵇中散也太纵情任性啦,予人以难堪,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当时洛阳城里的人们,就这样纷纷评论着这个在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

    (有删改)

    [注]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大将军司马昭处死。临刑前弹了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戮。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一锤一锤的,简直就像打在自己的心尖尖上一样”表明打铁给嵇康心灵带来极大震撼,令他内心感到阵阵疼痛。 B . 阿绍向阿凤埋怨阿勤乱动却不许他动,阿凤埋怨向秀叔叔许久不来,两个孩子虽然个性不同,但同样纯真可爱。 C . 阿凤负责夹换铁块,阿勤负责在炉边烧铁,嵇康负责出力气打铁,分工明确合宜,这说明了打铁是家中常事。 D . 向秀在小说中虽没有正式出场,但通过阿凤、阿绍姐弟之口及旁人口述的向秀在钟会面前的表现,可见向秀与嵇康关系亲密,志趣相投。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较为具体地描写嵇康住宅外院里“小小的铁工场”的环境、格局,为下文进一步表现他爱好打铁做了铺垫。 B . 小说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出嵇康清高自傲、不慕名利、鄙视权贵、纵情任性、洒脱不羁的形象。 C . 小说善于通过刻画神情来表现人物,如阿凤、阿绍姐弟俩一个娇纵直憨,一个严肃而又很自信,相映成趣,鲜活生动。 D . 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比如写嵇康打铁生活就比较舒缓自然,而写嵇康与钟会见面时的冲突就比较紧张激烈。
    3. (3) 结尾处引述洛阳城里人们的评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本文是一篇历史小说,请从“历史”和“小说”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大摄小,重侵轻,郡守之职,总于诸侯帅,郡佐之职,移于部从事。故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郡,司马之事尽去,唯员与俸在。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递居之;凡执伎事上与给事于省、寺、军府者,遥署之,凡仕久资高耄昏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莅之。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若有人畜器贮用、急于兼济者居之,虽一日不乐。若有人养志忘名、于独善者处之,虽终身无闷。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远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案《唐典》:上州司马,秩五品 , 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噫!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又安知后之司马不有与吾同志者乎?因书所得,以告来者。时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记。

    (选自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莅之者A进B不课C其能D退E不殿其不能F才G不才H一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迁,贬官、降职,与“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意义相同。 B . 安,指安心。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意义不同。 C . 五品,中国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数字越大,官位的级别越高。 D . 元和,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就直陈当时政事上的弊端,指出官员权职中的不合理现象。百官都“便宜制事”,导致上下级职权划分不清晰。 B . 作者认为,当时担任司马实际职务的大都是任职久、资历高、昏聩糊涂、软弱无能、不能胜任工作、朝廷又不忍心废弃不用的人。 C . 作者说江州是一个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有众多的风景,而自己因为担任了司马这个闲职,反而可以随意游山玩水。 D . 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之所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是为了告诫以后的江州司马不可尸位素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

      ②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

    5. (5) 白居易为什么说自己适合做司马呢?请概括说明。
  • 4. 古代诗歌阅读

    登载酒堂
    杨万里

    先生无地隐危身,天赐黎山活逐臣。

    万里鲸波隔希奭 , 千年桂酒吊灵均

    忠贞塞得乾坤满,日月伴渠文字新。

    底个短檐长帽子,青莲居士谪仙人。

    [注]①元符元年,被贬为琼州别驾的苏轼和军使张中同访本地秀才黎子云,众人提议在黎子云处建一讲堂,方便苏轼讲学会友,开化地方。苏轼欣然应许,并取“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屋曰“载酒堂”。②希奭:罗希奭,唐玄宗时曾任御史台主簿,与吉温狼狈为奸,以制造冤案闻名,时称“罗钳吉网”。③灵均:屈原,字灵均。④渠:他,指苏轼。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危身”“逐臣”交代了苏轼的处境,“活”字写出苏轼的精神风貌。 B . “万里鲸波隔希奭”说苏轼为了提防奸佞陷害,来到了这万里之遥的地方。 C . “千年桂酒吊灵均”流露出诗人凭吊时对苏轼的敬佩仰慕之情。 D . 尾联诙谐幽默,称赞苏轼是与号称青莲居士的李白一样了不起的人。
    2. (2) 颈联有怎样的含意?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说明。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流露出对贤才的渴慕。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对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进行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做铺垫。
    3.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收复中原的忧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成都人慢悠悠享受生活,相对于“北上广深”,时间在成都仿佛缓慢了,延长了。成都生活节奏较慢,但不能视它为“慢城”;成都非常好耍,但不宜宣称为“耍都”;笼统地称之为“美食之都”或“休闲之都”,我觉得也很单一,很片面。

    我用十二个字概括成都:文采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

    文采之城,历史文化悠久。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武侯祠…… , 无须赘述。安逸之地,“安逸”是雅词,多用于书面。而在成都,“安逸”是口头常用语,乃快乐的至高境界。成都人,逸民也。但安逸之地,并非之处,逸民并非懒汉,有逸有劳,劳逸结合,好逸而不恶劳,好吃而不懒做,玩物而不丧志,享乐而不苟安!

    历史上,成都产生了的成功人物;现如今,成都涌现出无数的成功产业。古代有谚语“扬一益二”,即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如果说当时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科学,那么当代中国新一线城市排名榜更有说服力。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这五大指标连续多年从三百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中遴选出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成都。成都人,能不因此自豪吗?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化用熟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①        。因为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体内的3号染色体有关。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研究表明,“肥胖基因”②         , 它可以促使身体充分地利用一切食物,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在一些长期极度贫困地区的居民体内,③         , 因为这有利于从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然而,随着人们餐桌上不断丰盛的食物,“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负担,让“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写道: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

    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朱光潜的话极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