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2-30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strong><span>现代文阅读(35分)</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决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 B . 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 C . 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 D . 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 B . 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 . 材料二认为“礼”中有诸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优秀合理成分,这与材料一中的礼可能是残酷的观点矛盾。 D . 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形象地表现出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对人的压抑与扭曲。
    3. (3) 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 B . 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C . 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 D . 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4. (4) 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的布包

    伍延秀

    在偏僻的山城的旁边,有一间破烂的房子,歪斜的站在泥泞和荒草中间。房子的前半部快塌了,用几根树干撑着。在离房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路,穿过草丛伸入山中去。这里不是引人注意的地方,但偶尔路过这里的人,总禁不住说道:

    “这是谁家的房子呀?为什么这样凄凉?”

    十三岁的时候,我流浪到这里来,因为没有钱,天又下着雨,黑夜中我爬出了城,找到了这间黑黝黝的房子。起初,我以为这是绝了香火的人家,我大胆的把门推开,想走进去。当我的右脚,刚跨过腐蚀的门槛,一个老妇人惊愕地叫了起来:“呶呀?”

    这使我感到又高兴又惊奇,赶快用使话轻轻地说:

    “伯妈!是我,落难人。想在你这里住一夜,可以吗?伯妈!我没有钱。”我说着,慢慢地摸进去。“好娃娃!你来吧!”她说,将我抱住,坐在炉边的木桩上。

    我走了一天,没有吃饭,衣服也汗湿透了,很疲倦,就躺在她的怀中。她因为我是僮族,很高兴问了我许多事情,也说了她自己的身世。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姓唐的,六十多岁的寡妇。她丈夫在的时候,靠卖柴草过活。生了个孩子,叫刚宁。刚宁刚刚四岁,她丈夫就患疟疾死了。她就在给人缝针线、卖柴草的饥饿日子里,把孩子养大。她满想靠着孩子度过晚年:但是孩子刚刚十八岁,就被县上抓去,用来堵击当时北上抗日的红军。这样,就永远地埋葬了她的希望。为了不使他们受红军的影响,她也被强迫地集中在这一个偏僻的山谷里。

    从此以后,她就常常关着门,流着泪,动也不动、悄悄地坐到深夜。有时候,她也常常站在窗前,好像盼望着什么似的,从破烂的窗框中,眺望着荒芜的旷野……后来,我朦胧的睡着了,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

    突然,我觉得她离开了我,便惊醒了。朦胧中,我看见她自己正从火炉中,扒出一颗火,吹燃着松香;房子亮了起来。一对哭红了的眼睛,黄瘦的、皱纹满面的脸,和那披在肩膀上的灰白的长头发,使我很自然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遭受苦难折磨的不幸的老人。她慢慢地,从玄色的破烂衣服中,掏出一个小红布包来,正要把它打开,突然发现我已经醒来,正好奇地看着她,又急忙把小包包收起来,只是看着我微笑着。

    一种孩子的好奇心,使我走过去抱着她说:

    “伯妈!给我看看是什么!我不要你的。”

    她甩脱我的手,哄着我说:

    “小娃娃看不得,看了会瞎眼哩!”

    “不,你哄我,你哄我。”我顿着脚向她要,几乎爬到她的身上。而她很快把拿着小包包的那只手,高高地举起来。后来,我和她讲好:不弄坏,不要她的,不告诉旁人,才给我了。

    我接过小红布包包,一层一层地解开。当我快要解到最后一层的时候,她突然走到门口,用身将门板堵住,嘴唇微微地颤动着。显然的,她怕我拿走这个东西。

    “慢点呀!慢点呀!狗崽儿,不要弄坏啦!”她见我解得很快,就喊起来。

    我性急,很快地把七八层布包解完了,最后现出一个鲜红的纸包,看见了一张很平整的红军用的一元钞票,钞票的后面;摺放着一张红纸条。纸条上面,横写着歪歪斜斜的汉字:

    亲爱的苗、瑶、僮、侗的同胞:

    你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人吧?让我告诉你们,我们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是你们民族的真正的兄弟。为了你们,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打倒日本鬼子!打倒压迫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北上抗日去,昨天在你们这里住,用了你们柴草二十斤。谢谢你们!此致亲爱的敬礼!

    中国红×方面军士兵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我刚刚看完这字条,她又忙着从我的手中抢过去。向我说:

    “懂了吧?我的好娃娃,你讲一讲!”

    于是,我把钞票和我所知道的红军的情形告诉她。她听了后,紧紧地抱着我,兴奋地说:

    “要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根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我的好娃娃,告诉我吧,他们在哪里?”

    “在——北——方!”我想了一会,快乐地伸出一个小指头,指着北边,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但是,她还是很不满足,又张着没有牙齿的嘴巴问:

    “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没有办法回答她。等了一会,我钻进她的怀里说:

    “伯妈!刚……刚宁哥哥,跟他们去就好罗!”

    她沉默了一会,突然眼睛里充满了泪……

    夜深了。狂风扫着窗外的旷野、发出呼呼的啸声。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拍着翅膀呦呦的嘶叫着、好像在渴望着黎明的到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相关“我”的民族介绍和纸条上的称呼推测,故事极可能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 B . 老妇人同意“我”这个落难人借住一夜,并唤“我”“好娃娃”,表明老妇人慈爱善良。 C . 丈夫病逝,儿子也被县上抓去了,老妇人希望全无,躲在这偏僻的山谷等红军回来。 D . 从战士留下的纸条可看出,红军和《百合花》中解放军一样纪律严明,不乱拿群众物品。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巧妙地设置了“红色的布包”这一物象,通过对其设疑、解疑的过程,不动声色地揭示出了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怀念。 B . 小说开篇详细描写老妇人所处环境的残破荒芜,深刻表现了老妇人生活的孤苦凄凉,同时也为“我”流浪来到此地作铺垫。 C . 小说中老妇人向“我”讲述她的身世,这避免在解“红色的布包”这个“疑”的过程中插入过多的补叙,使情节更集中自然。 D . 小说通过描写老妇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她对“红色的布包”的珍惜,同时也反映红军在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
    3. (3) 小说中画线句子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拥军爱民·鱼水情深。假如你加入该小组,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言事者请城绥州,屯兵积谷以备党项。边城互言利害,前后遣使数辈按视,不能决。时已大发丁夫,将兴其役,诏若水自大名驰往视之。若水上言:“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自赐地赵保忠以来,人户凋残,若复城之,即须增戍。刍粮之给,全仰河东。其地隔越黄河、铁碣二山,无定河在其城下,缓急用兵,输送艰阻。且其地险,若未葺未完,边寇奔冲,难于固守。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选自《宋史·钱若水传》,有删改)

    材料二:

    李继隆与转运使卢之翰有隙,欲陷之罪,乃檄转运司,期八月出塞,令办刍粟。转运司调发方集,继隆复为檄言:“据阴阳人状,国家八月不利出师,当更取十月。”转运司遂散刍粟。既而复为檄云:“得保塞胡侦候状,言贼且入塞,当以时进军,刍粟即日取办。”是时,民输挽者适散,仓卒不可复集,继隆遂奏转运司乏军兴。太宗大怒,立召中使一人,付三函,令乘驿骑取转运使卢之翰首。丞相吕端、枢密使柴禹锡皆不敢言,惟枢密副使钱若水争之,请先推验有状,然后行法。上大怒,拂衣起入禁中。上既食久之,使人视廷中有何人,报云:“有细瘦而长者,尚立焉。”上出诘之,曰:“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尚留此安俟?”对曰:“陛下不知臣无状,臣当竭其愚虑,不避死亡,补益陛下,以报厚恩。李继隆外戚,贵重莫比,今陛下据其一幅奏书,诛转运使。虽有罪,天下何由知之鞠验事状明白乃加诛亦何晚焉?献可替否,死以守之,臣之常分。臣未获死,固不敢退。”上意解,乃召吕端等,奏请如若水议。

    (选自司马光《沫水记闻》,有删改)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何由A知之B鞠验C事状D明白E乃加F诛G亦何H晚焉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缓急,指紧急的情况,“缓”无实义,和《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法相同。 B . 阴阳人,即阴阳家或阴阳先生。旧时指以择日、星相、占卜、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C . 尚留此安俟,即“尚留此俟安”,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忌不自信”句式不同。 D . 贵重,指身份显贵,地位重要。与现代汉语“贵重物品”中的“贵重”一词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对于在绥州筑城屯兵一事,守边的将领同朝廷的使者意见不一,所以朝廷派钱若水前往考察。 B . 李继隆在出塞时间的问题上出尔反尔,目的是陷害卢之翰,因为一旦后者筹集军用物资不及时就要被处罚。 C . 钱若水在皇帝做出杀卢之翰的决定后,以一人之力面折廷争,强调依法办事,不能随意杀人。 D . 皇帝对钱若水的做法很生气,但被他“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态度感动,最终听取了他的意见。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②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

    5. (5) 你认为钱若水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根据材料各归纳一件事证明你的观点。
  • 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湘中

    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闾庙》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耐人含咏。 B . 《三闾庙》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 C . 《湘中》前两句,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愁苦与活力交织,是诗人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D . 《湘中》后两句,韩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清空孤寂,与前两句在对比中达成和谐。
    2. (2) 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分析不作要求)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登泰山记》中“”两句,用近景描绘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特点,创造性地描绘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2. (2) 针对唐太宗凭心好恶、滥施刑赏的问题,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 ”的劝谏。
    3. (3) 小刚学习时,很能指出别的同学的不足,但是自己却很少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老师兴华对他说,你刚学了《阿房宫赋》,想一想,杜牧有哪两句就是为你这类同学写的啊?小刚恍然大悟,那就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 但网络空间不是A“法外之地”。在有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少数网民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运用网络暴力这种B“网络正义”,对他人合法权益随意践踏。特别是一些网民往往抱着 ① 的侥幸心理,认为藏身网民之中就不会受到惩罚,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应有约束。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都应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近年来围绕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的治理为中心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工作深入推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此类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治理网络暴力并不能 ②  , 但为受害者提供有效保护是当务之急。一次网络暴力事件,背后通常是一个个数量庞大的微型侵权行为,这给当事人的维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网络暴力特点决定了对网暴受害人的保护,需要法治、技术    ③ :一方面,要对网络暴力C“零容忍”,通过依法惩治形成有效震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另一方面,对于正在发生的网络暴力,也要从技术角度寻找化解之道,例如网站平台加强内容识别预警、设置“一键防护”的按钮、建立快速举报通道等,尽可能形成D“保护伞”,减少网暴行为对当事人的伤害。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段中ABCD四处与“麦克风”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A B . B C . C D . D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几年很多家庭都因为“味精不健康”而不再吃味精。那么,味精真的如人们所认为的是化工合成产物?吃了会“致癌”吗?

    从制作工艺上可知,①____,而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和米酒、陈醋的制造工艺类似,其自身是安全的物质;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虽然在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烹饪时,确实有一小部分谷氨酸钠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这个比例非常小,而且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是安全的,长时间高温生成焦谷氨酸钠只会让味精失去鲜味,影响提鲜效果。所以②____。

    当然,味精最大的问题是含有钠,吃多了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味精中所含有的谷氨酸钠,③____。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调料,更易造成钠摄入超标,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用否定句分别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大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卡塔尔世界杯中,梅西手捧大力神杯的画面与《早安隆回》的旋律相互交融,令人激荡难忘。对足球的热爱是梅西人生中“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一路前行”;绿茵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是球迷们“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们一路前行……在你的人生中,也一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直激励着你一路前行,成为你夜空中“最美的星星”。

    请以“生命中最美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 800 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