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21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近年来,微短剧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视听领域引人注目的新势力。爆火的微短剧引发业界的关注,国内多个以微短剧为主题的行业发展论坛陆续举行,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入局微短剧。种种迹象表明,微短剧正在获得主流市场认可,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短剧风潮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微短剧的单集时长一般不足10分钟,甚至可以短至几十秒,主题明确、情节连贯、节奏较快、冲突集中、反转频繁、情绪带动性强。传统电视剧用几十集才能讲完的故事,在微短剧中可以被浓缩成10分钟,并集结了各种热门元素,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情绪满足,大大节约了追剧的时间成本。此外,制作方和播放平台越来越重视垂直细分领域的用户需求,利用算法不断制作、推荐迎合用户特定需求的同类微短剧,以“精准投喂”的方式增强用户黏性,也推动了一些类型微短剧的持续火爆。

    数量的井喷式增长给微短剧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微短剧创作题材日渐丰富,视野日渐开阔,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不少微短剧的自觉选择。在古风、甜宠等传统题材之外,微短剧已开始涉足乡村、校园、职场、科幻等更多领域。不少剧集注重聚焦社会议题,洞察大众情绪,引发情感共鸣。如《拜托啦奶奶》描述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叛逆少女的反差,在啼笑皆非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中,引发人们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体生存状况与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触发了观众的高频互动。《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化手法讲述化身古代女子的玉壶逃出博物馆、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传达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使“让文物回家”的愿望变得形象直观,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在叙事和视听上,探索符合微短剧规律的表达方式,用更新颖的风格讲好故事,成为时下微短剧的追求。反特题材微短剧《追捕者》讲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特案组,打击特务破坏行动的故事,一反传统谍战剧“敌明我暗”的斗争模式,带来新鲜而充满趣味的观剧体验。奇幻校园青春剧《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描绘青少年之间的相交相知、相互治愈,清新、唯美的画面充满青春气息,在爱情故事中融入了反暴力话题,为青春剧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这些高口碑的剧集,既有微短剧主线集中、节奏明快的优势,又有媲美中长剧的视觉呈现和表演水准,以精良的品质刷新了用户对微短剧的认知。

    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微短剧爆火的背后,其问题也不容忽视:题材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剧情浮夸俗套,一味追求“爽感”而违背逻辑,为博眼球而故意制造噱头,人物脱离现实甚至触犯法律和伦理底线,传播拜金、炫富等不良价值取向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微短剧的制作方和平台盲目追求流量迎合市场,甚至将作品作为主角直播带货的引流工具,从而使微短剧成为无营养甚至有危害的“数字咸菜”。

    方兴未艾而又潜力巨大的微短剧,如何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坚持内容为王,深耕精品创作,同时落实平台责任,努力净化产业生态,才能使微短剧既能吸引用户,也能留住用户。

    (摘编自吕珍珍《微短剧:吸引用户,也要留住用户》,《光明日报》2023.10.23)

    材料二:

    网络视听行业里,短视频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成为吸引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据统计,新入网的网民中,24.3%的用户第一次上网时使用的是短视频应用,与其他应用拉开较大距离。与此同时,获取新闻资讯及学习相关知识成为用户收看短视频的重要原因,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这就意味着,短视频也可以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大有可为,生机无限。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网民使用率为97.4%,“视听+”助力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既然有如此超大规模的用户、如此超高比例的触达,那么,如何更好地弘扬主旋律,如何更完善地保护未成年人,如何更有效地创新形式、创造佳作、传递新知,就成为摆在每名从业者面前的必答题。

    如何答题?无论是短视频、直播,还是微短剧、听书……视听形态不同,解题思路不一。但最根本的路径,还是高质量发展。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是春。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繁荣,网络视听行业也将在繁荣中交流、碰撞、融合、创新,山林郁郁,孕育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更多的春雨落下,我们相信,包括网络视听在内的各行各业,定能如新苗破土、幼竹拔节、江河水暖、群芳争艳,迎接好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春天。

    (摘编自杨暄《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人民日报》2023.4.3)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短剧热度持续走高既有受众需要的因素,也与制作方和播放平台的重视分不开。 B . 微短剧的题材不限于传统的古风、甜宠,也涉足乡村、校园、职场、科幻等领域。 C . 短视频用户规模大、触达比例高,可以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发挥应有作用。 D . 短视频主要提供新闻资讯及相关知识,相比其他应用有较大优势,深受网民欢迎。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短剧的时长虽短,但主题、情节等要素齐全,符合“剧”的特征。 B . 微短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更能拓宽观众视野,引发自觉选择。 C . 高品质的微短剧在视觉呈现和表演水准上不亚于中长剧,口碑也高。 D . 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微短剧《点燃我温暖你》记录了青春校园美好的历程,剧情跌岩起伏,引人入胜,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B . 微短剧《星汉灿烂》讲述了主人公以守护国家为己任,坚守岗位,报国卫家的故事,激起观众满满的爱国感。 C . 微短剧《我和我们》深度植入广告并密集曝光,点击屏幕可直接跳转到电商,实现内容、种草、消费一体。 D . 微短剧《我是名角儿》讲述女孩金豆因给流行歌手演唱京剧副歌而走红的故事,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国粹艺术。
    4.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 (5) 如何促进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请根据材料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学生,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于是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对其丈夫谆谆教诲了几句,亲自送回家,并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不待我再说什么,问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又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节选自《梁晓声作品选》)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生子诚约我到他西南山区的老家茶村玩玩,机缘巧合之下,我才遇到了徐阿婆。 B . 阿婆丈夫借“说春”换村民的小米作为报酬,本无可厚非,却遭到了村民的质疑。 C . 助济阿婆的副县长贪污受贿,这让阿婆心里遭到打击,感觉自己的清名受了玷污。 D . 我愿意帮助身患癌症的阿婆“退还”那一笔钱,以减轻她的生活负担,却被拒绝。
    2.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对茶村秀美环境的描写为“阿婆”的出场提供了清丽的背景,可谓独具匠心。 B . 文章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学生子诚的讲述交代了“徐阿婆”的过去和现在。 C . 阿婆把人生比作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言简意深,表现阿婆对人生真切的理解。 D . 作者把风烛残年的“阿婆”比作“朝圣者”、“独行侠”,为阿婆的命运感到惋惜和悲哀。
    3. (3) 章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行文有什么好处?
    4. (4) 有人评价梁晓声此文是“对平凡生命的礼赞”,结合“徐阿婆”这一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为莱州胶水令,因家焉。齐少 , 依外家刘氏。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人矣。”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

    钱惟演守河阳,请曲赐镇兵钱,章献太后将许之。齐曰:“上新即位,惟演外戚,请偏赏以示私思,不可许。”遂劾奏惟演。太后大出金修景德寺,遣内待罗崇勋之,命齐为文记之。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

    太后崩,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裁制军国事。阁门趣百官贺,齐使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有飞语传荆王元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者,捕得系狱,连逮甚众。帝怒,使齐按问之。齐曰:“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帝悟,遽释之。

    蜀大姓王齐雄坐杀人除名。齐雄,太后姻家,未更赦,复官。齐曰:“果如此,法挠矣!”明日,入奏事曰:“齐雄恃势杀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帝曰:“降一等与官可乎?”齐曰:“以恩废法,如朝廷何!”帝勉从之,乃齐雄罪。钱惟演附丁谓,枢密题名,辄削去寇准姓氏,云“逆准不书”。齐言于仁宗曰:"寇准忠义闻天下,社稷之臣也,岂可为奸党所诬哉!"仁宗遽令磨去。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文忠。

    齐方重有风采,性谦退,不妄言。有善未尝自伐。丁谓秉政,欲齐附己,齐终不往。少与徐人刘颜善,颜罪废,齐上其书数十万言,得复官。颜卒,又以女妻其子庠。所荐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后率为忠良。

    (节选自《宋史・蔡齐传》)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断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上春秋富A习B知天下C情伪D今始亲政E事F岂宜使女G后相踵H称制乎?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孤,指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与“孤家寡人”的“孤”意义用法不同。 B . 主,指主持,与《陈情表》中“臣以供养无主”中的“主”意义和用法相同。 C . 抵,指犯罪受惩处,与《高祖本纪》中“伤人及盗抵罪”的“抵”用法相同。 D . 伐,指自夸、夸耀,与成语“自矜功伐”中的“伐”的意义和用法并不一样。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蔡齐考中状元,而且仪表俊伟、举止端庄。宋真宗对他高度赞赏,恩宠有加。 B . 对于钱惟演镇守河阳的奏请,蔡齐坚决反对并弹劾他,为此被太后罢免官职。 C . 对于荆王自称兵马都元帅的传言,蔡齐的建议使皇帝幡然醒悟并释放连坐者。 D . 契丹举办祭天仪式,屯兵边境。蔡齐正确予以研判,认为契丹不会背叛盟约。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

      ②寇准忠义闻天下,社稷之臣也,岂可为奸党所诬哉!

    5. (5) 蔡齐死后,谥号“文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蔡齐“忠”的表现。
  • 4. 古代诗歌阅读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杨万里

    其一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其二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注】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江西吉州人。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首一二两句写诗人因眼疾无法读书,而春雨泥泞,也没有客人来访。 B . 第一首第三句“短计”和“长日”相对,表现无法打发漫长时光的苦闷。 C . 第一首第四句“且绕栏干一百回”以生动的细节写出诗人寂寞无聊之态。 D . 第二首一二两句诗人将春意盎然之景和垂暮老矣之境对比,“恨”意无穷。
    2. (2) 周必大在《宋诗纪事》说:“诚斋写人情意,曲尽其妙。”请结合第二首诗的三四句谈谈你的理解。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援引孟子“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批评王安石变法有“征利”之嫌,于是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 , ”进行了反驳。
    2. (2) 《乐书》中说:“朱襄氏使士达制五弦之瑟,后瞽瞍判五弦瑟为十五弦,复增以八为二十三。”而李商隐《锦瑟》中“”两句,说明瑟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 (3)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而“酒”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目前市场上耳机种类五花八门,比如入耳式、挂耳式、头戴式,还有骨传导式。这么多类型的耳机,哪种对听力损害更小?“无论是哪种耳机,只要是长时间高音量使用,____,无一例外。”专家指出,对听力造成损害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不正确的耳机佩戴习惯。

    在传导方式上,入耳式、头戴式等耳机属于气传导,骨传导式耳机属于骨传导。人类的听觉系统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以及听神经。____,中耳负责把声波传递给听神经,再传到大脑神经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气传导需要经过外中内耳三个部分,才能完成声波的传递,而骨传导直接跳过外耳收集和中耳传导部分,直接通过颅骨抵达耳蜗神经接收。

    不少人认为骨传导耳机对听力没有损害,____。耳机对于听力的损害,属于一种噪声的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如果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不管什么类型耳机、什么传导方式,都会造成听觉系统损害。

    怎样合理佩戴耳机?专家建议运用国际上公认的“60—6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长期接触噪声的职业人群,务必一定要正确佩戴隔绝噪声的保护耳罩,以减缓对听力的伤害。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语句,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II

    祥子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牙床上起了一溜紫泡,只想喝水,不想吃什么。饿了三天,火气降下去,身上软得象皮糖似的。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①仿佛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 , 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河南的荷塘的绿叶细小无力地浮在水面上,叶子左右时时冒起些细碎的小水泡。东边的桥上,来往的人与车过来过去,在斜阳中特别显着匆忙,②仿佛都感到暮色将近的一种不安。这些,在祥子的眼中耳中都非常的有趣与可爱。只有这样的小河才能算是河;这样的树、麦子、荷叶、桥梁,才能算是树、麦子、荷叶与桥梁。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

    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 )地把一碗吃完。他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节选自《骆驼祥子》)

    1. (1)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骆驼祥子”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 B . 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C .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 D .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2. (2) 下列选项中的俗语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项是( )
      A . 三下五除二 B . 三步并两步 C . 三七二十一 D . 三个饱一个倒
    3. (3) 文中画横线处,都有“仿佛……”,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3日由谢震业领衔的中国男子接力队,最终以38秒29的成绩逆袭日本队,拿下这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的亚运金牌。

    就在陈佳鹏撞线的那一刻,“年轻的战场”歌曲响起,而这首BGM(背景音乐)是谢震业事先安排的,他说:“我为他们感动骄傲,希望把这首歌送给三位年轻的运动员,在年轻的战场上,所有人为他们骄傲鼓掌,也希望这首歌激励我,明年继续踏上年轻的战场……”

    对于“年轻的战场”,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