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停车难是造成城市拥堵的重要原因。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浙江杭州的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边道路拥堵程度位居全国三甲医院榜首。近来,通过摸清、用好医院周边车位资源,浙大一院“看病20分钟,排队找车位1小时”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路侧导视牌上,医院及周边停车场路面距离、拥堵情况、剩余泊位等一览无余;手机APP里,停车场余位信息、周边路况实时更新,综合计算的停车方案触手可及……一段时间以来,杭州多家医院借助数字化手段,使得周边具有承载余量的商场、酒店、社区成为“备用停车场”,在“化零为整”的基础上实现统筹调度。可视化、透明化、智慧化的车位管理,让医院门口排队的队伍短了。而这背后,“城市大脑”功不可没。

    城市大脑搭载于互联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城市实施全域全程的即时分析和管理。治堵不仅要在做大增量上下功夫,更需在优化存量运用上持续发力。杭州以城市大脑为车位管理赋能,正是一次推动存量优化的管理创新。

    从信息感知到事件感知再到具备基本认知能力,城市大脑不再局限于提供信息,还能辅助决策、预判风险。城市大脑会思考,建立在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之上。停车需求有多大,车位存在多少富余,知悉这些信息才能合理调配、精准匹配;知晓实时位置和停车场车况,了解司机对于停车费、停车距离等因素的关注,让数据“动”起来、“跑”起来,才能精准制定推送最优方案。

    城市大脑善思考,建立在广泛的信息共通、数据共享之上。有人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红绿灯到交通摄像头,它们在同一根杆上,但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摄像头看到的东西不会变成红绿灯的行动。海量数据是一座潜力无限的富矿,但孤立的数据很难转化为生产力,数据不通则交通不畅。打破数据壁垒,连通“数据孤岛”,才能让数据转化为洞察力、生产力、决策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深耕产业链供应链具体场景,推动各类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互认互联互通,“城市大脑”必将更加耳聪目明,为我们绘制更丰富、更生动的智慧城市生活图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5日《“城市大脑”绘制智慧生活》)

    材料二:

    城市建设的智慧化,是一种新趋势和新特征。理解智慧城市和市域治理现代化,要理解其智慧性、有机性和系统性。智慧城市是一个智慧的有机体,如同人一样,要有能感知采集城市事态数据的“感官”、存储和思考分析数据的“大脑”、传输往来数据的“神经”、推进各项应用的“肢体”。同时智慧城市是人、事、物多元融合系统,也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的系统。在智慧有机系统的支撑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才能回应社会需求、赋权赋能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有机融合的智慧系统,是人生产生活和相关治理的系统,遵从人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智慧城市不是“零”与“一”组合的、冰冷的信息系统,而是体现人的价值和追求的、有温度的有机系统。城市智慧化不是便于监督管理人,而是有利于服务人。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不仅要体现为通信系统、数据底座、算力和应用平台建设,而且更要体现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的积极成果。未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基于有温度的智慧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在党委统筹各方和政府负责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市域社会治理各项能力的实现,有赖于并要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治理运行机制一体联动。在市域社会治理各领域,要完善信息系统和平台,形成准确感知、及时反应、智能预判、科学决策、协同行动的运行流程,达成市县乡村联动、部门联动、政社企联动、军地联动的运行机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城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人民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智慧化,基于市城社会治理特定优势和作用,锻造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实的中间环节,坚强有力支撑“平安中国”建设。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02月10日《用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停车难是造成城市拥堵的重要原因,而杭州市正是借助“城市大脑”有效解决了这一长年困扰城市发展的棘手问题,给全国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 B . 有人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红绿灯到交通摄像头”,这说明海量数据是一座潜力无限的富矿,孤立的数据很容易转化为生产力。 C . 智慧城市不只是“零”与“一”组合的、冰冷的信息系统,而且是体现人的价值和追求的、有温度的有机系统。 D . 作者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意在说明“人民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智慧化”等理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和泉源。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市大脑对城市实施全域全城的即时分析和管理时,不能仅局限于提供信息,还要具备基本认知能力,辅助人们决策、预判风险。 B . 搭载于互联网,凭借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城市大脑才可能会思考;有了广泛的信息共通、数据共享,城市大脑才可能善思考。 C . 城市智慧化不仅要便于监督管理人,更要有利于服务人,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更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为宗旨。 D . 智慧城市是一个智慧有机体,像人一样,要有能感知采集数据、存储思考数据、传输往来数据、推进各项应用的多种器官和部位。
    3. (3) 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在武汉疫情期间,共有3、4万名干部职工下沉到街道社区,全天候全覆盖拉网式入户排查“四类人员”,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B . 成都简阳市“大联动、微治理”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推动治理服务向每户、每人延伸,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C . 杭州“城市大脑”打通了交通、卫生健康、基层治理、文化旅游等10多个系统,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有效推进了治理的整体性。 D . 巴黎公交站具有多功能智能巴士亭,人们可通过亭内显示屏查询公交换乘信息、登录新闻网站、搜寻便利的生活信息、购买商品等。
    4.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 (5)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推进城市建设的智慧化,请简要概括。
  • 2. 现代文阅读

    桃花蝴蝶

    刘诗伟

    那棵桃树生长在我们老家的台坡口。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的矮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地的藏青棉袄泛白,颜色接近柴草;皮肤干皱,已然融入三寸小脚下泥土的灰黄与安宁。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

    我背着书包出了堂屋,看见桃花、祖母与蝴蝶,不由愣住。那景象让我迷狂而惊异。但我没有叫唤祖母,正要悄悄离开,不料,祖母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即刻停下,笑嘻嘻地向祖母走去,在她膝前蹲下,把头递给她。她抬手摸过我的头顶,熟练地在我的额头亲吻一下,说“记得,下回莫忘了。”我勾着头,连连点头……

    谁也没有见过自己祖母如花芳华。我七岁那年,祖母六十五岁;那时的人老得快,祖母已是白发、缺牙的老态。我以为天下的祖母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隔壁家的杨奶奶说,她见过祖母的年轻,那时,祖母刚嫁过来,一张鹅蛋脸,粉白红润,抹过油的黑头发用木簪绾在后脑勺,身子饱满,两只小脚走起路来像铁杵一样咚咚咚地敲在地上。

    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

    祖父带我去过姑爷爷家,我在那里见过这枚银簪。姑爷爷住在两里外的珠玑街上,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的门楣上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既精致又光亮……祖父对姑爷爷说:“留着吧,总是个念想。”姑爷爷回应:“我这身体怕是扛不了多久,拿去给嫂子,我也落心。”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离开时,祖父把银簪又放在姑爷爷座位前的桌上。

    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后来我知道,这是延续姑奶奶在世的礼俗。他来了,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然后,他走到祖母面前,拿起祖母的一只手,把银簪放在祖母手里。祖母一看,连忙大呼:“这使不得!”姑爷爷捏住祖母的手,说:“嫂子,它陪了我几十年,也让它得陪你。”祖母再看那银簪,眼泪就哗啦一下奔涌而出。

    一天,我看见祖母身上歇了许多桃花,手里正抚摸着那枚银簪。祖母告诉我: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我听到这里,呆望着无边春天的深处。祖母还沉浸在从前没有回来,叹息一声说:“你的姑奶奶不满十九岁,像一朵桃花儿,又像一只蝴蝶……”

    我问祖母:“姑奶奶怎么闹革命的?”祖母说:“跟大姑奶奶学的。”我问:“还有大姑奶奶?”祖母说:“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我问:“大姑奶奶怎么走的?”祖母吻我的额头,让我快去上学。

    到我七岁时,小姑奶奶已牺牲三十四年。往事中的大姑奶奶、小姑奶奶凝固在那段时空里……那是充满血色的岁月,祖母不讲,外人只能简略讲述。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牺牲了;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

    现在时间又过去半个多世纪,祖母早已去世,我的记录也只能如此简略。时间让繁密过往成为简史,尽管我童年时不断用想象填补那些故事。只是,这种想象反过来又常常加重对于过往的怀想。

    当年,隔壁杨奶奶跟祖母是说私心话的朋友,祖母每次生病,她都守在祖母的床边;她说她来生也做祖母的邻居;父亲出生后,杨奶奶喂奶,湾子里的人送米送鸡蛋;祖父送父亲读私塾,先生不收钱;父亲学医,先生倒付工钱。

    祖母极瘦。晚上她坐在竹床边,弯成一道弧线,可以清晰看见前胸、两肋和后背的骨头。我不晓得别人的祖母是不是这样,但记得父亲说过:祖母是一个不幸的母亲,他是祖母的第六个孩子,前面五个都死了,最大的不满两岁。为什么?不单因为穷,娘吃不饱没奶水,娃儿病了买不起药;主要是为了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孩子,祖母要照顾她们闹革命。我看着祖母头上发亮的银簪,想起祖母必须摸过她的孙儿们的头才让他们离开……那里有祖母如花如蝶的岁月。

    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一只白蝴蝶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飞。

    为什么是桃花与蝴蝶?在祖母的年代,平原上草木芜长,唯有这两样是世间罕有的绽放与娇艳,是生命的密语,是离世的安魂曲……它们那么轻盈而亲切,让人永远无法全然抵达和拥有。

    (有删改)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次写到祖母抚摸、亲吻孩子的头再让孩子离开,表现了祖母的慈爱,也显示了烈士的牺牲和孩子的夭折在祖母心头留下的痛楚。 B . 小说中“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这一细节,写出祖父与姑爷爷的不善言谈,也借此表达对姑爷爷晚年凄苦生活的同情。 C . 小说中“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这一习惯体现了他对小姑奶奶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D . 小说写当年村民们对“我”父亲的多方照顾,既显示出村民对革命家庭的敬重,也暗中透露出革命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构思新颖,语言优雅清丽,读来十分感人,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隽永的人性美、人情美,是一篇优美的诗意小说。 B . 小说中对祖母的几处肖像描写,不仅细致刻画出祖母的外貌形态,让形象具体可感,更借前后样貌的改变,暗示出祖母的人生遭际。 C . 小说以“我”七岁时为时间节点,写了晚年的祖母,回忆大、小姑奶奶,意在以孩子的视角冷峻地观照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经历。 D . 小说显著的特点是时空交织,实虚穿插,引领读者感受一个革命家族半个多世纪家风传承的同时,领略沧桑变化的历史厚重感。
    3. (3) 文中多次写到“蝴蝶”,请简要分析其意蕴。
    4. (4) 作为革命题材作品,小说没有详写大、小姑奶奶两位烈士,而集中笔墨写了祖母,对此你怎么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 , 燔宝器,触战以死。种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具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可A臣闻兵者B凶C器也D战者E逆F德也G争者H事之I末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B . 执事,含义有办事的官员;从事工作、主管其事;对对方的敬称等。文中指办事的官员。 C . “勾践欲杀妻子”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妻子”的含义相同, D . “种止勾践曰”与“止有剩骨”(《狼》)两句中“止”的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想要报复越国,越王打算在吴国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 B . 吴王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收聚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 C . 范蠡劝谏越王要言辞谦卑地送给吴王丰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讲和,就亲自去吴国做抵押。 D . 勾践派文种把美女宝器都献给了吴王,伍子胥进谏吴王灭了越国,但吴王不听,赦免了越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②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5. (5)  请简要概括越王勾践的人物形象。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许浑

    万里街芦别故乡,云飞水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注】①一说该诗作者为杜牧。此处采信罗时进的观点,认为该诗为许浑所作。②许浑:晚唐时期江南诗人,寓居湘岳。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③衔芦:口含芦草,以防低飞时被箭射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大雁既是诗人所咏的对象,也是诗人言志抒怀的载体。 B . 诗歌首联写大雁离别故乡,伴云而飞,傍水而宿,不远万里飞往南方。 C . 诗歌颈联描写大雁南飞的状态,或翩翩展翅,或临风成行,生动传神。 D . 全诗运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看似写雁,实则写己,写人,写时事。
    2. (2)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诗歌主旨,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3. (3) “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白居易尤好写月,他在《琵琶行》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入迷和江心的月光来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 I 

    成都人慢悠悠享受生活,相对于“北上广深”,时间在成都仿佛缓慢了,延长了。成都生活节奏较慢,但不能视它为“慢城”;成都非常好耍,但不宜宣称为“耍都”;笼统地称之为“美食之都”或“休闲之都”,我觉得也很单一,很片面。

    我用十二个字概括成都:文采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

    文采之城,历史文化悠久。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武侯祠……____无须赘述。安逸之地,“安逸”是雅词,多用于书面。而在成都,“安逸”是口头常用语,乃快乐的至高境界。成都人,逸民也。但安逸之地,并非____之处,逸民并非懒汉,有逸有劳,劳逸结合,好逸而不恶劳,好吃而不懒做,玩物而不丧志,享乐而不苟安!

    历史上,成都产生了____的成功人物;现如今,成都涌现出无数的成功产业。古代有 

    谚语“扬一益二”,即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如果说当时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科学,那么当代中国新一线城市排名榜更有说服力。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这五大指标连续多年从三百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中遴选出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成都。成都人,能不因此自豪吗?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生产1度电要消耗多少资源?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1度电。众所周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____ 。1度电又称为1千瓦时的电,即一台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连续满负荷工作1个小时消耗的电能。

    虽然1度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但是____ 。1度电足够让家用LED灯亮20~70小时,让家用电风扇陆续转动大约20个小时左右。另外,从热量的角度来看,1度电对应的能量约等于860千卡。

    从生产方面看,发出1度电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呢?目前主流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以现行火力发电耗煤标准为例,生产1度电需要燃烧200~400克标准煤……总之,每1度电都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我们在享受电气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 ____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日常使用的每1度电。正是这不起眼却又无比重要的1度电,支撑起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随手熄灭的一盏灯,可能正是点亮我们未来的一束光。

    1. (1) 下列句子中的“有”和文中加点的“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B . 太阳系水星、金星、木星等八大行星。 C . 现在情况变化,我们必须密切关注。 D . 对此,人表示支持,人表示反对。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写道: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示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

    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朱光潜的话极具启示意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