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提升卷】第三单元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2-03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新兴期末) 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 . 茎制造,经导管运输 B . 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 C . 叶制造,经筛管运输 D . 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
  • 2. (2022七上·青岛期末) 早春时节,玉兰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就开出了娇艳的花朵。花朵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
    A . 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 . 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C . 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D . 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 3. (2022七上·福田期中) 绿色植物的叶片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①    , 它能将叶绿素等色素吸收的 ②    转变成为   ③   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上述①②③分别表示(  )
    A . 线粒体、光能、化学能 B . 叶绿体、化学能、光能 C . 细胞核、化学能、光能 D . 叶绿体、光能、化学能
  • 4. (2023七上·霍邱期末) 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葡萄等植物时,往往都要用竹竿搭架供其“攀爬”,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 . 有利于施肥、浇水、采摘等管理活动 B . 防止地面上的昆虫啃食植物体 C . 为了使田地更加整齐、美观 D . 可以帮助植物有效的利用光照
  • 5. (2023七上·柳州期末) 图是马铃薯植株示意图。它的食用部分是块茎,其中富含淀粉,这些淀粉主要由(    )

    A . 根从土壤中吸收积累 B . 块茎利用无机物合成 C . 叶片制造后运输而来 D . 花瓣分解有机物而来
  • 6. (2023七上·海丰期末) 在地里生长的萝卜,埋在地下的根是白色的,而长出地面的一部分根却是绿色的。该现象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
    A . B . C . 无机盐 D . 空气
  • 7. (2023七上·东莞期末) 下面为某个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关于该公式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等)+氧气

    A .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 .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 . 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 把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 8. (2023七上·龙岗期末) 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植物产量,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

    ①晚上适当光照  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③立体种植  ④使用化肥多多益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2020七上·蒙阴期末) 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 . 砂生槐属于种子植物 C . 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 . 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
  • 10.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列描述中属于光合作用的是(   )

    ①所有生物的细胞都能进行;②只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④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⑤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⑥在光照下才能进行;⑦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贮藏能量;⑧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⑤⑧ C . ②④⑥⑦ D . ②④⑦⑧
  • 11. (2022七上·高州期末) 如下图所示,图一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二代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二叶片光合作用反应的场所主要存在于图一的结构2中 B .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二中[A]二氧化碳和[D]水 C .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二中[B]淀粉等有机物和[C]氧气 D . 图二中叶片内的[B]水主要通过图一中结构[5]的筛管运输
  • 12. (2021七上·阳信期末) 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颜色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 .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 . 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 . 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
  • 13. (2022七上·紫金期末) 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大多散失出去了 B . 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 . ③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向下运输 D . 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 14. (2022七上·阳西期末) 如图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0—A 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B . 光照强度为 0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强度都为零 C . 光照强度为 A 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D . 在 A—B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 15. (2022七上·香洲期末) 如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和该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所示过程需要完整的胚等内部条件 B . 图甲所示过程前期所需营养由子叶提供 C . 图乙ab段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有机物 D . 图乙 bc段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多
二、实验探究题
  • 16. (2019七上·云安期末) 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 (1) 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 一昼夜。
    2. (2) 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3. (3) 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使叶片含有的客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4. (4) 甲、乙、丙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话,滴入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
    5. (5) 如果把上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列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
    6. (6) 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  。
三、读图理解题
  • 17. (2022七上·磐石期末) 下图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填写字母)。
    2. (2) 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A,通过光合作用来自A的能量被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
    3. (3) 光合作用需要的物质E是根通过根吸收后,再通过茎中的向上运输的。物质E向上运输动力来自(选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或“蒸腾作用”)。
    4. (4) 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主要是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较多的
    5. (5) 图2是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是由图2中的[]围成的。
  • 18. (2023七上·陈仓期末) 下图表示植物体的有关生理活动(①②代表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 (1) 在光照充足时,图中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2. (2) 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气体②产生于叶肉细胞中的(选填“线粒体”或“叶绿体”)。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片中的已经溶解在酒精中。
    3. (3) 若②代表水蒸气,则水蒸气是通过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的。
  • 19. (2021七上·重庆期末) 农业生产中为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如图1),也可以在种植作物的时候做到疏密有致(如图2);图3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请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玉米茎杆较高,大豆茎杆较矮,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的优点是可确保良好的风,增加周围的含量,提高图3中的(用字母表示)效率。
    2. (2) 大豆和玉米间作,在大豆根部形成根瘤菌,根瘤菌能将氮气转化为氮肥,为植物提供肥料。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细胞结构最大的区别是
    3. (3) 从图2可以看出,玉米种植稀疏恰当,可以充分接受光照照射,提高玉米的产量。从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原因就是:提高了对的利用效率,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
    4. (4) 玉米生长的幼苗期和开花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玉米的,影响该生理活动的外界因素是(至少答出两条)
    5. (5)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提高作物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2%

      0.15%

      0.15%

      温度

      20℃

      20℃

      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试验。

四、资料分析题
  • 20. (2023七上·柳州期末)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今年夏天,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发,中国各地遭受到了旷日持久的高温热浪。高温热浪作为一种极端灾害天气,常常被大家忽视。我国对高温热浪天气的定义是: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如果高温持续3天及以上则可以被称为“高温热浪”天气。热浪发生时间短,但其伴随的骤然高温和干旱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也是对骤然高温反应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极端高温会显著降低光合作用酶的活性。科学家Drake对桉树进行热浪模拟试验时,发现热浪阶段正午时分桉树净光合速率降低到接近于0(备注;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除此之外,高温热浪伴随的干旱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巨大影响。在干旱情况下,植物会逐渐关闭气孔以保持细胞内的水分,这也使得光合速率降低,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由于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具有差异,故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对高温的耐受阈值不同。研究表明,小麦的光合速率在叶片温度高于30℃时受到抑制,而当叶温增至42.5℃时,光合速率完全受到抑制。玉米光合作用的热敏感性研究表明,当叶温超过37.5℃时光合作用才会受到抑制,且在45℃的高温下,玉米仍能保持50%的最大光合速率。

    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1) 在桉树的热浪模拟试验中,热浪阶段正午时分桉树净光合速率降低到接近于0,这是由于极端高温会显著降低与桉树光合作用有关的活性。
    2. (2) 从材料中数据可知,小麦对高温的适应性比玉米(选填“强”或“弱”)。
    3. (3) 在干旱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4. (4) 要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控制全球变暖的局面,除了降低碳排放量,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平衡。
五、综合应用题
  • 21. (2020七上·桑植期末) 近年来张家界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施“气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
    2. (2) 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测量48小时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示意图。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果农给草莓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目的是为了弥补

    3. (3) 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开了很多花或结了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进行疏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供应,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