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公主岭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的问题,最先并没有在中华本土引起辩难,而是在域外文化界发生了争议。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赵氏孤儿》的法文简译本在杜赫德编的《中国通志》上刊出时,编者竟鄙薄说“在中国,戏剧跟小说没有多少差别,悲剧跟喜剧也没多少差别”,“中国戏剧不遵守三一律”,“也不遵守当时欧洲戏剧的其他惯例,因此不可能跟当时的欧洲戏剧相比”。然而此后不久,英国的李却德·赫尔德却辩驳道“《赵氏孤儿》就它的布局或者结构来谈,跟希腊悲剧是很相近的”,双方的观念,针锋相对,可以看作是当时西方文化界在中国古代有无悲剧问题上的舆论的代表。

    中国的问题,终不会永远只由外国人去谈论、裁决。1904年,蒋观云发表了《中国之演剧界》,率先引进“悲剧”概念并极力推崇悲剧是“有益人心”的伟业,但在总体上却认为:“我国之剧界中,其最大缺憾,诚如訾者所谓无悲剧。”1912年,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问世,明确断言元代“有悲剧”,并具体指出“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蒋、王的文章揭开了由中国人自己判定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的学术论战历史的第一页。

    这场论战,自1904年迄今,一直没有停止,而论战的关键在于确立怎样的判定中国古代悲剧的科学标准。1980年5月,国内部分文艺理论专家第一次就判定中国古代悲剧的科学标准进行理论上的深入讨论,提出了“人物典型说”“悲主喜宾说”“审美情感说”等五种观点。尽管“五说”莫衷一是,却大都注意了从中国古代戏曲的实际出发,试图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中国悲剧的基本民族特征。只是这“五说”有意无意地绕过了早已构成体系的西方悲剧理论的门墙。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历来被认作是西方悲剧理论的经典。《诗学》中关于悲剧的两大原则性界定——其一,只有身世显赫的大人物才能充当悲剧的主角;其二,悲剧的结尾只能是“由顺境转入逆境”——常常使我们望而生畏,自愧弗如。这显然是一种未能完全知己知彼而轻易妄自菲薄的心态。

    不错,作为西方悲剧范型的古希腊悲剧都是以名声显赫的著名人物充当悲剧主角。但在西方悲剧史上,这一法则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文艺复兴和嗣后的启蒙运动时期,这一传统观念便有所突破。特别是到启蒙运动时期,创作上出现了第一部市民悲剧——莱辛的《萨拉·萨姆逊小姐》,于是宣告了仅由身世显赫的大人物独霸悲剧剧坛的历史的结束。因而在西方悲剧的“变革”中,大人物和小人物一齐登上了悲剧舞台。如果我们再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中国古代剧坛,便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戏曲中,既有以大人物为主角的悲剧,如《汉宫秋》《梧桐雨》等,也有以小人物为主角的悲剧,如《窦娥冤》《雷峰塔》等。仅就这种意义而言,中国古代悲剧可谓毫不逊色。

    中国无悲剧论者,往往认为“先离后合,始穷终达,这是中国剧的常套”,其“结局必终于团圆”,并以此来否定中国古代悲剧的存在。其实,拿《诗学》中关于悲剧结尾只能是“由顺境转入逆境”的模式来规范,中国古代戏曲中一般被认可为悲剧的作品,也有并不是“终于团圆”的。例如《梧桐雨》第四折,就只写到唐明皇幸蜀还京,独自退居西宫后对杨贵妃的苦苦思量,让全出戏在雨打梧桐、泪染龙袍的悲凉、凄清境况中落下了帷幕。《汉宫秋》第四折,也只是在汉元帝独返咸阳,孤处昭阳,闻雁叫而增悲的舞台气氛中结束了全剧。这些作品,一概不是先离后合,始穷终达,也都没有以团圆终其结局,倒是符合了“由顺境转入逆境”的“常规”。

    即使就我们认可为悲剧而遭一些人反对的结尾“终于团圆”的某些作品看,也明显存在着结局表面团圆而内里悲痛的现象。最有代表性的例证莫过于《窦娥冤》。《窦娥冤》第四折写到生父与死女相认,冤狱终于平反,大仇得以申报,善和恶都在冥冥之中有所报应,构成了一种带喜剧性的结局。但是,舞台上以“魂旦”行当主唱的窦娥的鬼魂,实质上是以“冤魂”身份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悲剧形象,是生时的悲剧主角窦娥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的复活。她是冤死的鬼,却又是“急煎煎把仇人等待”的不甘屈服的“人”。她鸣冤,诉苦,告状,复仇,将生时遭受的种种苦难乃至屈死后的“一灵儿怨哀哀”都血泪俱迸地倾吐了出来。关汉卿在结局中让窦娥继续“活”下来,自己来凭吊,自己来见证,自己来洒泪,让已经感受过窦娥苦难的台下观众,同台上虽死犹生的窦娥一起,再感受一次全剧的悲哀,并使这般悲哀感受升华到感天动地泣鬼神的境界。这种带“喜剧性”的悲剧结局,放到悲剧美学的天平上衡量,实质上是一种富有“悲剧性”的悲剧结局。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之有悲剧,难道还有什么疑义吗?

    (选自杨建文《中国古典悲剧史》,有删改)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赫德、蒋观云等人认为中国古代无悲剧,是因为中国戏剧既不遵守三一律,也不遵守当时欧洲戏剧的其他惯例。 B . “这显然是一种……妄自菲薄的心态”中的“这”,是指《诗学》中关于悲剧的两大原则性界定常使我们望而生畏,自愧弗如。 C . 《梧桐雨》和《汉宫秋》都是以身世显赫的大人物为主角,且结局并非终于团圆,是符合《诗学》关于悲剧的界定的。 D . 文章结尾,给人一种针对西方编者鄙薄和某些国人的遗憾,给以有力的驳斥之后的扬眉吐气之感。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判定中国古代有无悲剧,不能只依据西方的悲剧理论,还要结合中国悲剧的基本民族特征。 B . 既然西方戏剧中也有以小人物为主角的悲剧,那么就应该取消以主角的身份地位判定悲剧的标准。 C . 即使完全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来评判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也是有许多毫不逊色的悲剧的。 D . 莱辛《萨拉·萨姆逊小姐》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悲剧都是以身世显赫的大人物充当悲剧主角时代的结束。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故事。 B . 《西厢记》叙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C . 《桃花扇》讲述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相恋却因权臣干预而离散,最终于国家灭亡之后斩断情根、双双入道的故事。 D . 《茶馆》讲述了裕泰茶馆在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惨淡经营,最终仍走向衰败结局的故事。
    4. (4) 《窦娥冤》不符合《诗学》中关于悲剧的评判标准,“大团圆式”的结局甚至带有“喜剧性”,为什么作者认为它是悲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5) 作者如何证明中国古代是有悲剧的?请根据材料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节气已过霜降,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①“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她们一块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孕妇从不骑黑,走快走慢也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②黑——呀!”。像往常一样,孕妇从集上空手而归,伙同着黑慢慢走近了那路边的牌楼。孕妇望着牌楼,心想多亏我嫁到了这儿啊。每回见到牌楼,孕妇都不免感叹她的出嫁。

    孕妇的娘家在山里,山里的日子不如山前的平原。孕妇的爹娘一心一意要送这宝贝出山,到富裕的平原去见他们终生也见不着的世面。孕妇终于嫁到了山前,她的婆婆自豪地给她讲解这里的好风水:这地盘本是清朝一个王爷的坟茔,王爷的陵墓就在村北,那白花花的大牌楼就属于那个王爷。这牌楼保佑了这地方的富庶,这就是风水。初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的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她双手托住肚子直奔躺在路边的那块石碑,好让这肚子歇歇。孕妇在石碑上坐下,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连。

    这巨大的石碑也属于那个王爷,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边边沿沿让屁股们磨得很光滑。碑上刻着一些文字,字很大,个个如同海碗。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缘故还是出自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她的孩子也会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对孩子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她的孩子。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孕妇和石碑,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觉得这等待持续了很久,她就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她要把这些海碗样的大字抄录在纸上带回村里,请教识字的先生那字的名称,请教那些名称的含义。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于她来说十分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这活儿好像使尽了她毕生的聪慧,毕生的力。

    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安然的驯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字: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③“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就拿脸蹭着她的手作为回报。

    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树上黑帽子样的鸟窝,还有嘈杂的集市,怀孕的母牛,陌生而俊秀的大字,她未来的婴儿,那婴儿的未来……她觉得样样都不可缺少,或者,她一生需要的不过是这几样了。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④“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写于1992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从容徐缓的口吻讲述了一人一牛相互陪伴、相互怜惜的故事,诗意浓郁,文风明快。 B . 本文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具有宁静、恬淡的特点,为全文营造了温暖、祥和的氛围。 C . 文中“多亏我嫁到了这儿呵!”反映孕妇是通过婚姻摆脱贫困生活的,体现她的俗气、功利。 D . 文中物象“石碑”与《哦,香雪》一文中的“铅笔盒”一样,都象征着文明和知识。
    2. (2)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是孕妇对“黑”的命令,体现孕妇善良和不爱占便宜的朴素品质。 B . 句子②是“沉闷”的氛围使孕妇喊牛,因为她内心有着莫名的寂寞和迷惘,想通过喊声,排解情绪。 C . 句子③的呼喊,蕴含了孕妇对“黑”的心心相惜和怜悯,暗含她对“黑”的珍惜和疼爱。 D . 句子④的呼喊,体现了孕妇在感动之余流露出有母牛相伴的温情和幸福感。
    3. (3) 汪曾祺曾评价本文“俊得少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俊”在哪里?
    4. (4)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生命·希冀;乙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母性·文化。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夷吾保乂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冀州,吴越受令,荆楚惛忧,莫不宾服,勤于周室,天子加德。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今寡人亦存齐国之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晏子对曰:“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举事不私,听狱不阿,鳏寡无饥色。不以饮食之辟害民之财,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于民而普施之。府无藏,仓无粟。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是以管子能以齐国免于难,而以吾先君参乎天子。今君疏远贤人而任馋谀,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府藏朽蠹而礼悖于诸侯,菽栗藏深而怨积于百姓,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

    材料二:

    臣闻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独昨岁以元年,蠲赋一半,国用不足,又边费重大,内帑空乏,不得已差四御史分道督赋,三督御史清理屯监,皆一时权宜以佐国用之急。而人遂有苦其搜刮者,臣近日访之外论,皆称不便,缘各御史差出,目见百姓穷苦亦无别法,清查止将官库所储,尽行催解。以致各省库藏空虚水旱灾伤视民之死而不能赈两广用兵供饷百出而不能支是国用未充而元气已耗矣。昔汉昭帝承武帝多事之后,海内虚耗,霍光佐之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国用遂足。然则与其设法征求,索之于有限之数以民,孰若加意省俭,取之于自足之中以厚下乎。仰惟皇上即位以来,凡诸斋醮土木淫侈之费悉行停革,虽大禹之勤克俭不是过矣,然臣窃以为,矫枉必须过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伏望皇上轸念民穷,加惠邦本,于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

    (节选自张居正《陈六事疏》,有删节)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以致各省库藏空A虚B水旱灾伤视C民之死而不能赈D两广用兵供饷百E出而不能支F是国G用未充而元气已H耗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管仲夷吾,即后文所说的管子,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后来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B . 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叫“府”,贮藏财物的仓库叫“藏”,文中泛指仓库。 C . 病,文中是“劳苦,困苦”的意思,与《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中的“病”的用法相同。 D . 克,是“能够”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景公认为先君桓公的显赫功业有赖于管仲的辅佐,他希望晏子辅佐自己成就同等功业。 B . 晏子打破了景公的美梦,劝谏景公想要“彰先君之功烈”,就要像先君一样选贤任能、勤政爱民。 C . 张居正认为目前国用不足,与皇帝即位的第一年国家减税一半,边防开支大,百姓穷苦无力缴税有关。 D . 晏子和张居正都很会把控对话的节奏,先理性分析国情,再赞扬当今国君好的行为,最后提出具体的建议。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

      ②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

    5. (5) 晏子和张居正在劝谏君主时都表达了民安则国强的主张,他们的对民政策分别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概括。
  • 4. (2022高一上·海丰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 B . 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 . 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 . 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
    2. (2) 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
  • 5. 情境式填空。
    1. (1) 苏轼在《赤壁赋》 中用“ ”来写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绵延不绝的盛况,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来形容曹军最终惨败的结局。 
    2. (2)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前人的话告诫弟子们不要“尸位素餐”的句子是:, 
    3. (3) 古人焚香、熏香,既有生活需要,也是一件雅事。我国古代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焚香、熏香之事的句子,比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云锦因华美而闻名,这首先得益于    A    。在我国传统色彩观中,人们偏好温暖而强烈的色彩,故云锦用色集中在黄、红、绿、蓝、紫、棕等色系上。同时,为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效果,还会使用金、银线甚至孔雀羽线。在如此丰富的用色选择下,一块云锦的配色往往在20种以上,织造出的图案精美绝伦又不失典雅庄重。

    一般锦缎都是单元组图案横向或纵向循环以成匹    B    。通过挖梭提花技术,它可以不用循环单元组图案,想要什么图案就织什么图案。如此,一匹云锦就是一幅自由彩绘的画,专为一件袍服衣料设计织造。

    ①云锦的图案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器物以及抽象等五大类纹样组成。②更重要的是,织锦上的纹样皆有寓意,③如牡丹象征“富贵”、鱼象征“富足”等。④图案设计者需对各种纹样进行组合排布,⑤以赋予云锦不同的吉祥。

    ⑥如今,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的云锦正在悄然融入现代生活,⑦当代设计师们将云锦制作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⑧如在礼服设计中应用云锦,⑨可为穿着者提高尊贵、典雅的气质,⑩赢得那些热爱中国古风的消费者的赞许。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第三、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名医都 ①  的癌症,靠喝一瓶90毫升990元的量子磁化后的“微量元素水”就有望治好?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曾出现在福建福州。事实证明,一个月就将癌细胞“活活饿死 ”,这是反科学,是 ②  的欺骗。

    其实,这类诈骗公司都善于凭借“炒概念”获利。所谓的量子原塑和量子磁化技术,都是拿量子说事,都是借助新兴的热门术语兜售私货。炒这种概念,对一些有辨别力的人来说无济于事,但这些人不是骗子公司的目标客户,他们瞄准的是老年人,或者是缺乏基本科学素养的人,这正是他们的可怕和可恶之处。

    我国量子科技领军人物、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院士多次公开表示,一些厂家利用量子的概念来推荐量子包装的保健品,“这些几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骗上当 ”。严格意义上讲,利用量子的概念来推荐量子包装的保健品,百分百都是假的。究其因,曾带领团队填补我国量子光学领域空白的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说得很清楚,到目前为止,量子学还在研究阶段,还没有一个量子产品到社会上去卖,所以,能买到的“量子”都不是量子。

    简言之,一切打着量子旗号卖产品(更遑论保健品)的人,都是如假包换的骗子。明乎此,所谓的量子原塑、量子磁化技术,不就是造假吗?至于经过量子磁化后的“微量元素水”可治癌症,更是 ③  。

    1. (1) 以下文中句子里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做“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A . 其实,这类诈骗公司都善于凭借“炒概念”获利。 B . 我国量子科技领军人物、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院士多次公开表示…… C . 一些厂家利用量子的概念来推荐量子包装的保健品,“这些几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骗上当”。 D . 所以,能买到的“量子”都不是量子。
    2. (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3) 文中加点的“几乎”和“百分百”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曾言:“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所愿意做者,一部分是他应该做者。”

    上面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