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第10课 当...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strong>
  • 1.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 .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 . 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 . 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
  • 2.  1979 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工作。截至七届全国人大共制定了 138 部法律,对 10 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化大革命”后我国(  )
    A .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 . 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C .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D .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
  • 3. 自 1979 年 9 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 “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  )
    A . 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B . 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C . 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D . 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
  • 4. 1982 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
    A . 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B . 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C . 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 . 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 5.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有学者指出,根据礼仪与礼义一体化的原则,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这表明(   )
    A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较大 B . 传统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C . 传统文化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 6. (2018·浙江会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A . 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 .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 . 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 7.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 .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 B .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C . 加强法制建设是为了巩固新政权 D .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
  • 8. 当代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从“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们应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 .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 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D .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2018高二下·南昌期末) 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    )
    A . 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 B . 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 . 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
二、非选择题</strong>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 1954 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作为第二章,以示重视公民权利的意见。但当时因为有许多人不同意而未成现实。时间过了 28 年,我国经历了摧残人权的“十年浩劫”之后,因而在现行宪法的起草过程中,当又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时,终于顺利地被接纳了。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考虑: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同宪法《总纲》第 2 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监督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那么,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无从谈起。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

    ——摘编自许崇德《中国〈宪法〉:人民权利保障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哪些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