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 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 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 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 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 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 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 么多的惊险变化, 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 已经是“万古愁 ”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 ”才够得上 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 幽州台歌》) 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 们如果以为“ 白发三千丈 ”“ 同销万古愁 ”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 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黄河 之水天上来 ”,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 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 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 白发三千丈 ”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 “一片冰心在玉壶 ”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 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 ”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 ”装点了北朝的“质 ”, 北朝的“质 ”充实了南朝的“文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一种融合了 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 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 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 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 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 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 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 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 皆及数岁。 ”(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 拾遗,行者不囊粮。 ”(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 40% ,人均粮食达到 700 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 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 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 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 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 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 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 . 李白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 .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 . 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 ”是其鲜明的风格。 C .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 . 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 ”的一项是( )
      A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4) 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 (5) 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 ”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贝尔 ·兰金小姐

    我第一次看见贝尔 · 兰金小姐是在我八岁那年。

    我坐在门廊的台阶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满是灰尘和条痕的贝尔小姐出现了。她看上去不可思 议的老,满脸皱纹。几缕稀疏的灰色头发被汗水浸湿,覆在前额上。她走路时低头盯着未铺过的人行道,仿佛在寻找什么丢失的东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猎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随着女主人的踪迹。

    几年后的一天,我坐在乔布先生的街角杂货店里,大 口地喝着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台的一头,另一头是镇上两个臭名昭著的小混混,还有一个陌生人。

    “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有位东方女士要在纳齐兹盖房子,我替她采购一些。 ”陌生人说。

    两个小混混对视了一眼,其中那个平时喜欢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开 口: “先生,我跟你说,附近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 · 兰金,住的地方 大概离这里半英里远,看起来也挺奇怪的,是个衰败的老房子,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虽然怪得要命,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树的话,她那儿的是我见过最好的。”

    “是啊。”另一个长着青春痘的金发男孩尖声说道,他看起来是那胖孩子的跟班。“她应该会卖给 你。我听说她在那儿快要饿死了。那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住在那儿的老黑人用锄头打理一块杂草地, 他们把那个叫花园。哎,前几天我听说她去季特妮丛林市场,到处拣些烂菜叶,逼着欧力 ·彼得森送给她。

    你见不着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阴影里的饿鬼。那些黑人都很怕她—— ”

    然而陌生人打断了这个喋喋不休的男孩,问道:“所以你认为她肯卖?”

    “当然了。”那胖男孩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而得意的笑。

    陌生人道了谢,向外走去。突然,他转过身来问道:“你们愿不愿意带我过去?之后我会送你们回来。 ”

    这两个小痞子立马就同意了。

    我听到这件事的结局是在大约一个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乔布先生店里。

    虽然听众只有乔布先生和我两个人,那胖男孩却讲得很起劲。他越说声音就越大,语气也越夸张。

    “我告诉你们,那老巫婆就该被赶出镇子。她是个疯子。我们一到那里她就要撵我们走。她还放出 那条古怪的老猎狗追我们。弗格森先生,就是那个陌生人,解释说他想收购她的日本山茶花树,你知道,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日本山茶花树。她回答说她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回事,她一棵树也不会卖, 因为她爱 这些树胜过她所拥有的一切。哎,你们可听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两百美金,就买其中一棵树,你们能想到吗?两百美金!她居然拒绝了。”

    “见鬼, ”他说,“一出手就两百美金,买这些老树是图个啥呢?那又不是玉米。”

    我离开乔布先生那儿回家时,一路都在想着贝尔小姐。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花树。它们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穷——好吧,我那时还年轻,而她已经太老了,生命所余无多。

    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晓时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沉,从中现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 很冷,空气纹丝不动,间或掠过一阵饥饿的强风,啃噬着巨树光秃秃的灰色枝干。 巨树环绕着一片衰败的废墟,那里曾是瑰丽的“玫瑰坪 ”。贝尔小姐就住在这里。

    她醒来时,房间冰冷彻骨,屋檐下凝着一挂冰的眼泪。她环视周遭死气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个寒战。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

    她跪在壁炉前,想要点燃伦恩头天晚上收集的枯树枝。她那皱巴巴的枯黄小手费力地同火柴和刮花了的石灰石抗争着。

    过了一会儿,火点着了。火苗蹿起来,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声,就像骨头在咯吱作响。她在温暖的火光边站了一会儿,迟疑地挪向结了冰的洗脸盆。

    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湿润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贝尔小姐想到这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找吃的,仍然觉得头晕且不适。这时她瞥见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树竟开花了,不禁深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

    她记得许多年前, 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 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莉莉会把它们偷去送给黑人小孩,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边回忆,一边微笑。

    可怜的莉莉,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 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不清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 起变成这样的。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没钱的时候—— 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 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莉莉。

    [节选自(美)杜鲁门 · 卡波特《世界开始的地方》,伏波译,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 ”眼中的贝尔小姐“身材矮小 ”“满脸皱纹 ”,小混混口中“那些黑人都很怕她 ”,这些描写塑造了贝尔小姐令人讨厌的形象。 B . 小说写到贝尔小姐居住的“南北战争之前 ”就有的“衰败的老房子 ”,其作用主要是象征她如同这房子一样年迈且与众不同。 C . “ 山茶花树 ”与“两百美金 ”在文中多次出现,小混混看重美金、玉米等实用品,贝尔小姐看重山茶花树,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 D . 莉莉摘茶花偷送给黑人小孩,贝尔小姐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回忆时却“微笑 ”了,这一转变表现了她经历坎坷后面对生活磨难的坦然心态。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跨度大却脉络清晰,塑造了贝尔小姐鲜明突出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 B . 两个“小混混 ”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帮陌生人购买山茶花树,汇报事件结果,评价贝尔小姐,从侧面丰满了人物形象。 C . 小说对贝尔小姐居住环境的描写颇具特色且具有对比意味,作者用寒冷衰败的环境暗示贝尔小姐的现实境遇,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人物命运。 D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贝尔小姐在生活与情感的重压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的惨状,但她依然不屈服,对生活充满希望。
    3. (3) 贝尔小姐为什么不愿接受高价卖掉山茶花树以改善她的生存状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小说在行文时交替使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B .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C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D .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有道而焉    正:匡正    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著称 B . 质胜则野    文:文化    盗窃乱贼而不    作:兴起 C . 仁之也    端:事物的一头    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 D . 者不长    矜:庄重    进酒    将:就要
  •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斯语矣 ②在止于至 ③故人不独其亲 ④夫子固拙于用矣 ⑤ , 与越人水战 ⑥孙子脚 ⑦

    A . ①④/②③/⑤⑥⑦ B . ①⑥/②/③④/⑤⑦ C . ①⑥/②④/③/⑤⑦ D . ①⑤⑥/②/③④/⑦
  • 6. 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为之于未有;④察此何自起;⑤为国以礼;

    ⑥刘备,天下枭雄;⑦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A . ①⑥/②③⑤/④/⑦ B . ①②/③⑥/④/⑤⑦ C . ①②/③④⑥/⑤/⑦ D . ①⑥/②⑦/③⑤/④
  • 7. 小明同学在考前复习阶段,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复习的捷径,他的班主任老师劝解他,下列句子中最适 合的是( )
    A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D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 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 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 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 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 惊, 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 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待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 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 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 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 “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 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 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 皆王僚 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 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B .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C .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D .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郎中,官名,始于战国;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隋唐到清,朝廷各部均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 司的长官。 B . 楚平王的“平 ”,是其谥号,谥号有美谥和恶谥之分:“平 ”是美谥,可以看出楚平王在位期间 取得了一定政绩。 C . “ 图穷而匕首见 ”的“穷 ”和成语“穷而后工 ”的“穷 ”意思相同。 D . “轲自知事不就 ”的“就 ”和《报任安书》里“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中的“就 ”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荆轲献图时,秦舞阳竟“色变振恐 ”,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荆轲说了几句话,既遮掩了秦舞阳失 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 B . “ 图穷匕见 ”情节,多用急促短语,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作者以群臣惊愕、秦王惶急、 左右惊呼,烘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C . 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 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D . 吴王僚赴宴时警惕性很高,但最终被专诸刺杀,专诸也被吴王僚卫士杀害;公子光自立为吴王, 也就是春秋末吴国的国君阖闾。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②退而论书策 , 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

    5. (5)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6. (6) 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一下专诸的人物形象?
  • 9.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年轻夫妇分别的场景,男子与妻子分别,戍守边关。 B . 诗人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诗中对于人物心理描写可谓别具一格,句句写的都是心境。 C . 诗中女主人公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远征的离人。 D . 画衣上绣的花能将蜜蜂引来,说明绣花逼真生动,同时也表现了思妇装扮的用心。
    2. (2) 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思想情感和意境方面有什么不同?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中, “  ”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  ”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2. (2) 《 将 进 酒 》 中 表 现 作 者 对 权 贵 的 否 定 , 又 无 改 变 现 实 , 以 消 极 的 办 法 反 抗 的 诗 句 是 :“ ,  ”
    3. (3) 李清照用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写思念拂去还来,在《春江花月夜》 中,张若虚用“  ”两句借写月光卷拂不去来表现女子思念缠绕心头的痛苦 。 
    4. (4)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5. (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 创作缘由是“ ”,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进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 :“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他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 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

    《枯枝败叶》只能看成是《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 ”;《家长的没落》以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 ____ 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 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 中的将军》    围绕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 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____。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 ____ 的诺贝尔奖作家, 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是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 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____,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 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1.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 相提并论 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名垂青史 B . 等量齐观 力不从心 望尘莫及 名垂青史 C . 相提并论 力不从心 望其项背 声名显赫 D . 等量齐观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声名显赫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迷宫中的将军》 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B . 《迷宫中的将军》 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 ”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C . 《迷宫中的将军》 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 ”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D . 《迷宫中的将军》 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 ”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 . 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 . 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 . 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4. (4) 请结合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应。要求内容贴切, 语意连贯。写作对象请在所给人物中选取。

      孟轲 曾点 屈平 韩愈 关羽 赵云 周瑜

      古人取“名 ”“字 ”颇有讲究,“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 ”互为表 里。名与字含义 或相同相近,如:班固,字孟坚,“ 固 ”和“ 坚 ”都有坚牢之意,同显意志之坚; 。或 相反相对,如:朱熹,字元晦,“熹"与“晦"一明一暗,含哲理之思; 。或由此及彼, 于联想中识雅趣,如:贾岛,字浪仙,由岛联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

四、写作(60分)
  • 12. 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给自己心灵配上“哈哈镜 ”,他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复活》 中聂赫留朵夫给自己心灵配上“显微镜 ”,他反省自己,用行动弥补过错,达到道德的自我完善,成为文学中“忏悔贵族 ”的典型,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 ”,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 800 字。 ⑥涂改不得超过 3 处,超过 3 处或者以上,40 分以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