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

    素描是大多数美术专业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又有美术考级的市场引导,让家长产生了 这样的认识—学美术必须从学素描开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素描学习?素描学习是否越早越好?学美术一定要学素描吗?

    让我们先从什么是素描谈起。

    素描一般是指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等作为工具,以单色的形式在平面上刻画图 像的绘画。严格地说,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有人物、静物、风景等。素 描原是学院训练写实绘画基本功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创作的稿本,后来才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也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举凡写实、写意、抽象、具象、漫画、油画、铅笔、炭笔、水彩、科技艺术、数字生成等颜色相对单一的作品都可以叫作素描。

    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而绘画又只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近代的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比如凡高、雷诺阿等,写实素描的作品并不多,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西方艺术进入现当代语境后,从未学习过素描、不会 画画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 都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需要素描功底,不学习素描也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

    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没有一人学过素描,同样造就了伟大的中国艺术。西方和中国的绘画,最大的不同是西方重视写实,中国重视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双钩也是造型基础训练。中国画的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张彦远在《画论六法》中说:“笔力未道,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就是指用有力量的准确线条造型。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篇》中也讲道:“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 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骨之不植而遽相尚以文饰,亦犹施丹般于粪土,外华而内腐。” 又说:“……即笔以求墨,则法有所归而头头是道,离笔以求墨,则骨之不植而靡靡成风。” 可见,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也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只不过不是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最终是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

    当然,素描作为具象绘画中的造型基本功,可以训练人们对造型观察的敏锐度。具体 说来,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能体会空间关系的变换,了解形式美的规律,追求构图的美感, 掌握科学的透视原理与精准的造型能力,以及运用明暗调子表达物体不同的质感、量感等等,这些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重要的。

    那么,学美术要从素描学起吗?我认为,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 害 。

    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比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圆的透视,明暗关系、三大面五调子等,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10岁以前的孩子,由于语言的自我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出于与外界强烈的沟通欲望,他们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如呆这时加 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美国艺术教 育专家霍德华 ·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目前大量学校和机构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是写实素描,它的目的是培养高度概括、观 察模仿、写实刻画的能力。在素描写生中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 成概念化的毛病。如果不理解,只是用铅笔机械地去描摹那些干巴巴的圆柱、方体、石膏像,孩子很难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表达、心理反应不同,单一色调、相对枯燥的素描创作,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学习艺术的兴趣,而且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压抑其性格发展,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对于孩子而言,绘画创作本身是制造快乐的过程,好的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孩子的想象 力、创造力,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而审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并不需要写实素描作为 基础。因为除了素描外,色彩搭配、构图能力、线描造型、创意思维都是美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单独强调写实素描基础训练是很片面的,也达不到美术开发心智的作用。

    古人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艺术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思想的教育,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技轻道。因此,我们要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摘编自郑勤砚《学美术一定要从学素描开始吗》)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 B . 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艺术家不需要素描功底。 C . 10 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使其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D . 只有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不舍本逐末、重技轻道,才能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写实素描的作品不多甚至可以不学素描,都不会妨碍一个人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 B . 在文中作者虽然提出“不学习素描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观点,但也肯定了素描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 C . 学习素描会违背儿童的天性,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没有自信,使其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 D . 10岁以前的孩子,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这时候更容易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全面的审美素养。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道”大而无形,需潜心修行,常年探索,或可一朝开悟;而“技”实而可秉,有可操作性。 B . 艺术教育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人的教育。艺 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感受和欣赏音乐,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C . 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艺术素养、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等具有积极意 义。我国自古就注重人的艺术素养培育,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列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儒雅、高贵品性的要素。 D . 《庄子 ·养生主》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会分技、艺、道三 个层面,技艺只是基本,只有进入道的境界,面对时尚纷繁复杂的事物,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4. (4) 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是怎样“造就伟大的中国艺术的”。
    5. (5)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请根据文本分析概括。
  • 2. 现代文阅读Ⅱ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 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 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

    小刚进杜拐也挂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驯本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编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予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栗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予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拘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 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焕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 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 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 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 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

    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予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粟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 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 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 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

    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

    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 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 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

    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

    “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户底下坐着去!支个帐蓬。”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

    “ 梦 ? ”

    “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 … "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 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 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 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 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 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

    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 . 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 C . 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两个人都抱着赌一把的心理。 D . 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足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 (2) 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 B . 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踢球,这一梦境是由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催生而成。 C . 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馆的记忆,这记忆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 D . 山子梦境中的自己腿上的肌肉结实,这和现实中的情形截然不同,令人心痛。
    3. (3) 当年这篇文章审稿的编辑认为:"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但基调还是明朗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4. (4) 前往体育场的路途中,山子的思绪不断在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文言文阅读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整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泰,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主 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泰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沿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今齐已益弱,方今唯泰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 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泰为帝, 乃见平原君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仲连见辛垣衍曰:"彼秦者,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仲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仲连曰:“使梁暗泰称帝之害, 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各仲连曰:“昔齐成王尝为仁义矣,率天 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 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 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子下席,东落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 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 足怪。”"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郐。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 ‘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 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 礼于邹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 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节选自《战国策 ·赵策三》)

    [注]①梁客,指魏国大臣辛垣衍。②赴,同“讣”,派人发讣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湄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B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滑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C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潜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D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滑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功, 一指以斩获敌首计功,另指第一等功劳。本文指前者。 B . “且秦无已而帝”与“不敢复言帝秦”中的“帝”词义不同。 C . 南面,中国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常用“北面”代称帝位。 D . 三晋,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这里指原晋国故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王派辛垣衍到邯郸,通过平原君劝赵王尊秦昭王为帝,平原君马上派鲁仲连前去责备辛垣衍并打发他回去。 B . 齐闵王对邹提出苛刻要求,邹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尊严,使齐闵王不能把对待天子的礼节强加给邹国臣子。 C . 鲁仲连认为秦与魏都是强国,如果魏看见秦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他为帝,那么魏的行为相比邹国群臣是不可取的。 D . 辛垣衍原本认为鲁仲连是个平庸人,在鲁仲连的游说下,他不仅改变了对鲁仲连的看法,还改变了自己出使赵国的初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②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5. (5) 鲁仲连前去见辛垣衍,从哪些方面进行游说?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

    苏辙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贫笃似欲迎初署",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贫笃; 一种皮薄竿高节长 、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 B . 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贫笃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 C . " 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D . 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2. (2) 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得空缺部分。
    1. (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 里仁》中的,  。
    2. (2) 《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
    3. (3) 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了,  。
    4. (4) 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责任,《论语 ·泰伯》中曾子曾说的"任重"的原因是,“道远”的原因是
三、 语言文字应用(5小题,共18分)
  •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 . 《礼记》主要记载了先泰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 .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 7.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 .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 .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8. 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有是四端也

    A . 若火始然,泉之始达 B . 知皆扩而充 C . 人皆有不忍人 D . 治天下可运掌上
  • 9. 语言文字应用Ⅱ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标示着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 察势在于审时度势, ____。身处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因势而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任何新事物从发端、兴起到发展、壮大, ____,而是需要持续积累,进而积厚成势,最终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回望         , 从小岗村的红手印拉开农村改革大幕,到自贸区在上海启航后推而广之,渐进式改苹,不仅是一个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探索过程,更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积势过程。当信息化的快车加速到5G 时代,我们要合乎 规律取势,占得先机顺势,让新事物健康成长,让新动能加速壮大,才能将更多“小趋势”汇聚成磅礴的时代大潮、发展大势。

    1. (1) 下列句子中的“好”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中的“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把这件事做好是稳定大局的前提 B . 篮球场地只有清理干净才好打球 C . 出版社新近购买了好几台计算机 D . 这片天地有时好宁静有时好热闹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 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中讲了 一个不龟乎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因有一家人善于 研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 "不过数金";后来有一灭,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 战中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对之"。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 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俗见,往往是生活中的常理常情,它凝结着人生 的某些经验和智慧。突破俗见意味着对此的超越和创新,有时甚至是颠覆。实际生活和工 作中,人们为什么会坚持俗见?是不是所有的俗见都需要、都能被突破?而有些俗见又为 什么能被突破?从哪里突破?被谁突破?是自己还是他人,是同时代的还是后人?突破前

    后的俗见各自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境界和价值观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作深入思考。

    上述材料能给新时代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