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strong>
  • 1.  1979年,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石砌建领遗址、玉器与陶塑人像;1983年,在临近地区又发现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并发掘了其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这两项重大发现对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材料表明( )
    A .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中心 B . 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 C . 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 D . 考古是历史研究的最佳途径
  • 2.  西周初期,在王室册命诸侯仪式上,受封者要进行盟誓。《左传》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卿大夫、士的册命以及子孙世袭爵位时也都要盟誓。西周盟誓活动的主要意图是( )
    A . 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B . 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 C . 稳固周朝统治秩序 D . 宣扬政权更替合法性
  • 3. (2022·海淀二模) 春秋时,有些诸侯国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禄)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斗】”。这说明春秋时期( )
    A . 各国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B . “卿室崛起”的现象较普遍 C . 与官僚制度相关的俸禄出现 D . 各国纷纷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4. (2022高一下·巴中期末) 下列图片展示了中国古代部分农耕工具,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    )

            

    A . 自给自足 B .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 . 精耕细作 D . 男耕女织
  • 5. (2022高二下·德州月考) 孔子倡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者言论所强调的是(    )
    A .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 6. (2022高一下·巴中期末) 秦从统一到灭亡仅仅14年,但他完成了长城、灵渠、阿房宫等古代重大工程和修建了绵延几千里的驰道。这些举世闻名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A . 秦朝严苛的法律 B . 统治者对战争的重视程度较高 C . 秦朝统一后人民积极性提高 D . 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建立
  • 7. (2020高一上·许昌月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先后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   )
    A . 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 B . 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 C . 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D . 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
  • 8. (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 某学者认为,西汉建立之初,为吸取秦亡的教训,刘邦虽然也曾下令各郡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但现有官员仍然无法满足中央集权统治的需求,因而他不得不以刘氏宗族代为统治各地。这可以用来解释汉初实行(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察举制选人才 C . 郡国并行制度 D . 盐铁官营制度
  • 9.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 .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 .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 . 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 D . 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 10. (2022高一上·齐齐哈尔期中)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

    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

    A . 安史之乱的危害 B . 文学体裁的演变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赋税制度的沿革
  • 11.  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税制从“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转变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举措( )
    A . 抑制了王地兼并 B . 减轻了人身束缚 C . 发展了庄园经济 D . 提高了商人地位
  • 12. (2022·抚顺模拟)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有密切往来,中国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也有频繁交往,波斯人在唐朝长安、洛阳等地开设店铺,并出卖名酒三勒浆,在中国唐墓中不断发现阿拉伯的金币,马球运动也在唐代开始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说明唐朝时期(   )
    A . 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吸引力 B . 丝绸之路呈现繁荣景象 C . 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D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 13. (2018高一上·白银期中)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2016·北京)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 . 分散宰相权力 B . 加强皇权 C . 加强军事实力 D . 增加财政收入
  • 15.  公元977年,北宋在镇(今河北正定)易、雄、霸(今属河北)沧(今沧州东南)五州设“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但是,榷场贸易时开时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宋辽之间关系变化 C . 经济重心的迁移 D . 民众需求的季节性
  • 16.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元朝行省体制下,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但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
    A . 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兼顾 B . 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C . 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 . 加强了对山东等地管辖
  • 17.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 B . 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 . 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 D . 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
  • 18. (2020高三上·承德月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立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间,令百姓岁输木棉十万匹后量取消,但在成崇时,依然执行江南夏税岁输木棉布等物的政策。这折射出元朝江南地区(   )
    A . 农民赋役异常沉重 B .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 . 棉花种植受到重视 D .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
  • 19.  在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宋代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 . 门第观念消失 D .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 20.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
    A . 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 B . 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 C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 D . 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 21.  明太祖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委任权臣,上下蒙蔽”,导致元朝灭亡,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做法( )
    A . 为废除丞相制度创造了条件 B .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 . 意在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 D . 表明丞相削弱了皇权
  • 22.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框架下发展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对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洞察力的说法是(  )
    A . 近代社会的前兆 B . 康乾盛世的辉煌 C . 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D . 资本主义社会的来临
  • 23.  15世纪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唱,它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
    A . 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 . “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 C . 以经济目的为主 D . 以政治目的为主
  • 24. 清朝应蒙古族游牧为主、部落林立的特点,把蒙古族划分为两百多“旗”,若干“旗”又组成一“盟”,于每旗设札萨克(旗长),由蒙古王公贵族出任,此职多为世袭;“盟”也置盟长,由各旗札萨克推选,再向清廷请旨确认。盟内的事务通常由盟长负责,惟重大事务须由理藩院裁决。以下对清朝盟旗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 . 制度创新,史上首次因俗而治 B . 体现“齐其政而不易其宜” C . 造成离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D . 高度自治化解了民族矛盾
  • 25.  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不经内阁等机构,直达御前。皇帝特许一些官员通过奏折呈报机密事宜。奏折内容涉及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等各方面事务,且不必完全核实,即可“风闻”上报。以上现象( )
    A . 取消了内阁机构处理公文的职能 B . 强化了君主独断专行的权力 C . 造成了地方官员干预朝政的局面 D . 助长了官员弄虚作假的风气
  • 2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最早设立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
    A . 西域都护 B . 驻藏大臣 C . 伊犁将军 D . 新疆行省
  • 27.  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七年(1374年),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资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处市舶司。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这些做法( )
    A . 有力防范了官吏腐败 B . 说明政府已放弃贸易垄断 C . 有利于民间贸易发展 D . 易造成当时对外贸易萎缩
  • 28. (2022高一下·马龙月考) 明朝中期以后,内阁首辅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甚至不惜取媚宦官以巩固权力,于政事则无所主张。这反映出明代(    )
    A . 内阁地位超越六部 B . 皇帝昏庸依赖于内阁 C . 官僚运行机制成熟 D .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29.  李赞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讨学问。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澹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复梅然大探士》《观音问》等就是例证。材料反映了( )
    A . 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 B . 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 C . 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 D . 李赞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封建教条
  • 30. (2021高一下·儋州期中)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 . 注重创新和逻辑 B .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C .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 . 与农业息息相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strong>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 (1) 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建立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进步性。
  • 32.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浙江湖州已经“公私仰给,唯蚕务是赖”“湖扩已半为桑田”;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隆庆初年,明朝政府部分开放“海禁”;万历二十二年,正式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明朝中后期,民间海外贸易一度活跃,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商品的流通范围,货币流通开始以白银为主。

    材料三: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食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摘编自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

    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理”的认识,并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经济和思想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