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年8月高二上学期语文返校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9 类型:开学考试
一、nbsp;、现代文阅读(32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在早于西方一千多年的西周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五色体系”。 《尚 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 “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 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 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 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 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 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 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 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 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 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霸 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 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 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 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 “紫”天、 “黄”地、 “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 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黑 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

    (改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

    材料二: 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 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 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

    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 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 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两千年来,儒家色彩观对社 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人格。山水,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是 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

    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彬 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色是“比 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 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如红 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等等。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 “仁”“德” “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上是 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 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也 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的审 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

    《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水 墨…… 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超然物外,对黑色 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 ……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 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绘画理 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 “运墨而五色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用水墨便可 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 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 界。

    (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材料三: 《红楼梦》三十五回中,宝玉请宝钗的丫鬟莺儿帮忙打络子(通过打结,编织成袋子 的模样,用来装东西的织物)、宝玉要给自己的大红汗巾子打络子。莺儿道: “大红的须是黑络子 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 由此引出了一段有关色彩的对话。宝玉道: “松花色配什 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 “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 绿柳黄是我最爱的。”宝玉道: “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上述文字与民间画诀所言很近似。在明清以来的市井坊间,年画画工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 积累出绘画法则,被称为“画诀”,其多是师徒父子口传心授,轻易不肯示人,在行业中被看得极 为珍贵。

    在画诀的“配色歌”中,第一句就是“软靠硬,色不楞”。画工们把淡灰或加粉的天蓝、粉红、 粉绿、淡黄等称作“软色”,将大红、深绿、深蓝、黑叫作“硬色”。所谓“软靠硬,色不楞”是 指不能将多种硬色排布在一起,必须中间调以软色。莺儿也许并未专门学过此理论,却在无意之间, 通过朴素的审美摸索,遵循着这一配色原则。

    无独有偶,四十回中,还有这样一段:贾母率众人游览大观园,来到潇湘馆。见馆内窗纱旧了, 便说道: “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 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这里的“翠”,并不是简单的绿色,而是绿色在阳光照射下的光泽。最后,贾母命王熙凤用银红色的窗纱换上,以配那千竿修竹。在画诀的配色歌中,有“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说

    的正是此理。而这种光影下的动感之美,才是中国传统色彩学的要义。

    (改编自《文摘报》方博的《<红楼梦>的色彩学》)

    1. (1)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的“五色体系”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后来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 其中的五色与现代色彩理论的三原色有共通之处。 B . 中华色彩观的发展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既展现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也体现 出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民族特色。 C . 儒家色彩观从规范礼出发,以实现仁为目的,在我们民族色彩文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对社 会生活影响很大,比如在文艺发展方面。 D . 道家以黑色为其思想观念的象征色,也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画中的主导地位,加之“五色令人 目盲”的说法,道家就形成了黑色为宗的色彩观。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忠实捍卫“五色体系”,一方面可见色彩文化之重要,更多源于“五色系统”形成后就 被统治者尊崇,为统治者规范社会等级、礼制、秩序服务。 B . 红色在中华“五色体系”确立时就被列为“正色”之首,几千年来中国人“尚红”应与此有关, 其他色彩也有因人因地域备受推崇的时候。 C . 儒道两家色彩观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影响截然不同,前者期望在对自然的描绘中提升人的修养, 而后者追求在山水绘画中创造超现实的意境、形成思想。 D . 材料三提到的民间画师们的画诀,也算是当时的行业准则,其中有诸多辩证、相对的色彩概 念,而实际操作中画师们遵循一定的配色原则,很讲究色彩搭配的技巧(或原则)。
    3. (3)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色彩观是哲学色彩观,它的形成跟道家推崇黑色并将黑色置于一切色彩之 上的观点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墨的正统地位的确定,还有中国画色彩的发展都有赖于道家思想 的发展。 B . 荀子《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黑白两色的对比鲜明;而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 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之洁白喻己节操之高:二者均有色彩“比德”之意。 C . 材料三中莺儿打络子讲究色彩的主次和搭配;贾母为黛玉调换窗帘,关注色彩的明暗及其与周 围景物色彩的协调:他们的做法都讲究对立互补,体现了道家色彩观的美学追求。 D . 《窦娥冤》中窦娥受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其中“血溅白练”和“六月飞雪”有鲜明的色彩, 但跟中国传统色彩观并无关系,只是为了表现窦娥想洗清冤屈的决心。
    4. (4) 结合材料,概述中国传统色彩观的特点。
    5. (5) 阅读下面文字,结合儒家色彩观,你认为王熙凤服饰配色合适吗?请写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 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 大红洋缎窄褪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节自《红楼梦》第三回》)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寂寞和温暖

    汪曾祺

           沈沅的结论批下来了,定为一般右派,就在本所劳动。

           过了三年。

    一九六一年夏天,调来一位新所长,姓赵。所里很多工人都知道他。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一个武 工队长,常在这一带活动。老人们都说他“低头有计”,传诵着关于他的一些传奇性的故事。他的左 太阳穴有一块圆形的伤疤, 一咬东西就闪闪发亮。这是当年的枪伤。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县委一 级的干部,现在还是县委一级。原因是: 一贯右倾,犯了几次错误。

    他是骑了一辆自己装了马达的自行车来上任的,还不失当年武工队长的风度。

    他一来,就下地干活。 一边干活,工人一边拿眼睛瞄着他。结论是:“赵所长的农活——啧啧啧!” 他跟工人在一起,说说笑笑,不分彼此。工人跟他也无拘无束,无话不谈。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 赵所长,这人——不赖!”

    干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活,他把所里历年的总结、重要的会议记录都找来,关起门来看了十几天, 校出了不少错字。

    然后,到科研人员的家里挨门拜访。

    访问了早稻田——张老时,赵所长问他工作中有什么困难,什么要求。 “我需要一个助手。”

    “您看谁合适?” “沈沅。”

    沈沅正在菜地里收蔓菁,王栓赶着车下地,远远地就喊:“哎,沈沅!”沈沅抬起头来。 “叫我?什 么事?”

    “赵所长叫你上他屋里去一趟。” “知道啦。”

    赵所长不在屋。门开着,她看了看新所长的屋子。

    墙上挂着一把剑,____ 件真正的古代的兵器。 一张书桌,桌上有好些书。 一套“毛选”、很多 农业科技书……两本《古文观止》、 一套《唐诗别裁》、 一函装在蓝布套里的影印的《楚辞集注》、 一本崭新的《日语初阶》。桌角放着一摞杂志,面上盖着一本《农大学报》的油印本: 《京西水稻 调查——沈沅》。

    一个深深的紫红砂盆,里面养着一块拳头大的上水石,盖着毛茸茸的一层厚厚的绿苔,长出一棵 一点点大、只有七八个叶子的虎耳草。紫红的盆,碧绿的苔,墨绿色的虎耳草的圆叶,淡白的叶纹。沈 沅不禁失声赞叹:

    “真好看!”

    “好看吗?——送你!”“……赵所长,您找我?”

    “你这篇《京西水稻调查》,写得不错呀!有材料,有见解,文笔也好。科学论文,也要讲究一点文 笔嘛!——文如其人!朴素,准确,清秀。 ——你这样看着我,是说我这个打仗出身的人不该谈论文章风 格吗?"

    “……您不像个所长。”

    “所长?所长是什么?——大概是从七品!——这是一篇俄文资料,张老想请你翻译出来。”

    沈沅接过一本俄文杂志,说:A“我现在能做这样的事吗?" “为什么不能?" “好,我今天晚上赶 一赶。”

    “不用赶,你明天不要下地了。”“好。”

    “从明天起,你不要下地干活了。”“……?”

    “我这个人,存不住话。告诉你,准备给你摘掉右派的帽子。 ——祝贺你!”他伸出手来。沈沅握 着他的温暖的手,眼睛湿了。 “谢谢您!”

    “谢我干什么?我们需要人,我们迫切地需要人!你是党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种地的,哪有把自 己种出来的好苗锄掉的呢?没这个道理嘛!"

    “这事来得太突然了。”

    “不突然。事情总要有一个过程。有的过程,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这人,老犯错误。我这些 话,叫别人听见,大概又是错误。有一些话,我现在不能跟你讲呀!——我看,你先回去一趟。"

    “回去?”“对。回一趟你的老家。”

    “我家里没有人了。” “我知道。”

    三个多月前,沈沅接到舅舅一封信,说她父亲得了严重的肺气肿,回国来了,想看看他的女儿。沈 沅拿了信去找胡支书,问她能不能请假。胡支书说:“……你现在这个情况。好吧,等我们研究研究。” 过了一个星期。舅舅来了一封电报,她的父亲已经死了。她拿了电报去向胡支书汇报。胡支书说:

    “死了。死了也好嘛!你可以少背一点包袱。 ——埋了吗?” “埋了。”

    “埋了就得了。 ——好好劳动。”

    沈沅没有哭,也没有戴孝。白天还是下地干活,晚上一个人坐着。她想看书,看不下去。她觉得非 常对不起她的父亲。母亲死得早,她是跟父亲长大的。父亲开机帆船,往来运货,早出晚归。她从 小就常常一个人过一天,坐在门外的海滩上,望着海,等着父亲回来。父亲劳苦了一生,现在,他死 了。她觉得父亲的病和死都是她所招致的。她没有把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告诉父亲。但是她觉得他好 像知道了,她觉得父亲的晚景和她划成右派有着直接的关系。好几天,她不停地胡思乱想。她觉得她 的命不好。她自己也觉得很奇怪, 一个年轻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共产党员,怎么会相信起命来呢?—— B.人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是很容易想起“命”这个东西来的。    

    赵所长怎么会知道她家里已经没有人了呢?

    “你还是回去看看。人死了,看看他的坟。我看可以给他立一块石碑。”

    “您怎么知道我父亲想在坟头立一块石碑的?”

    “你的档案材料里有嘛!你的右派结论里不也写着吗? ‘一心为其地主父亲树碑立传'。这都是 什么话呢!一个老船工,在海外漂泊多年,这样一点心愿为什么不能满足他呢?我们是无鬼论者,我们 并不真的相信泉下有知。但是人总是人嘛,人总有一颗心嘛。共产党员也是人,也有心嘛。共产党员 不是没有感情的。无情的人,不是共产党员!——我有点激动了!你大概也知道我为什么激动。本来, 你没有直系亲属了,没有探亲假。我可以批准你这次例外的探亲假。如果有人说这不合制度,我负责! 你明天把资料翻译出来, ——不长。后天就走。我送你。叫王栓套车。”

    沈沅哭了。

    “哭什么?我们是同志嘛!”沈沅哭得更厉害了。

    “不要这样。你的工作,回来再谈。这盆虎耳草,我替你养着。你回来,就端走。你那屋里,太素 了!年轻人,需要一点颜色。”

    一只绿豆大的通红的七星瓢虫飞进来,收起它的黑色的膜翅,落在虎耳草墨绿色的圆叶上。赵所 长的眼睛一亮,说:

    “真美!”

    不到假满,沈沅就回来了。

    她的工作,和原先一样,还是做早稻田——张老的助手。

    很快到年底了。又开一年一度的先进工作者评比会了。赵所长叫沈沅也参加。

    沈沅走进大田作物研究组的大办公室。她已经五年没有走进这间屋子了。俊哥儿李主持会议。 他拉着一张椅子,亲切地让沈沅坐下。

    C."这还是你的那张椅子。"

    沈沅坐下,跟所有的人都打了招呼。别人也向她点头致意。王作祜装着低头削铅笔(曾为沈沅写 大字报,画侮辱性漫画)。

    在酝酿候选人名单时, 一向很少说话的早稻田头一个发言。 “我提一个人。” “……谁?”“沈沅。”

    大家先是一愣,D. 接着,都笑了。连沈沅自己也笑了。早稻田是很严肃的,他没有笑。    

    会议进行得很热烈。赵所长靠窗坐着, 一面很注意地听着发言, 一面好像想着什么事。会议快结 束时,下雪了。好雪!赵所长半眯着眼睛,看着窗外大片大片的雪花无声地落在广阔的田野上。他是 在赏雪么?

    一九八O 年十二月十一 日六稿(节选,有删改)

    【注释】1958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劳动。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处使用省略人称的精彩对话,这些对话使行文更加简洁,既展示了小说人物的性格, 又自然地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B .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沈沅无法回家奔丧的不幸经历,既深刻表达了沈沅被划成右派后内心 的极度愤恨,也犀利的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C . 小说用朴素凝练的语言叙写人情世故,作者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化为高超的创作经验,表达了对 类似沈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丰富情感。 D . 小说使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虽然若隐若现,但泾渭分明,很好地展现了特定时代、特定角 色对人物命运的不同影响。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的潜台词是“我”是右派,只能干粗活、重活,不能做只有知识分子才能做的翻译工作。 B . 句是作者突破描写小说人物、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句子,这样的语句,往往含义更加深远。 C . 句“还是”二字不仅能体现岁月沉重、人事变迁的无奈,也能体现因果循环、善有善报的道理。 D . 句“笑"与“没有笑”都是温暖的,这与前文“沈沅哭了”一样,都传递着人物美好的情怀。
    3. (3) 细读文末画波浪线句子,针对“他是在赏雪么?”,写出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4. (4) 读书小组发现有版本把小说题目改为“赵所长”,他们经过反复探讨,认为这是欠妥的。请你和 读书小组同学一起从作品人物、作者、读者三个角度完成探究小说题目意蕴的任务。
二、&nbsp;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 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晋惠公背信弃义、和秦国交锋又丧师辱国被俘)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②也。曰: ‘必 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 ‘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 不和。”秦伯曰: “国谓君何?”对曰: “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 ‘我 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 ‘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 伯曰: “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节选自《左传 · 阴饴甥对秦伯》)

     材料三: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中国初定,尉佗9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魅结箕倨见 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 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 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 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 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 之越,屈强於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 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     如反覆手耳。    ”於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节选自《史记 · 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①名饴,甥,指他为晋侯的外甥;因封于阴(今河南陕县至陕西商县一带),故又称阴饴甥;任晋大夫。②晋惠公 太子的名。③即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④当地流行的发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 及身矣。 B .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 及身矣。 C .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 且及身矣。 D .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 且及身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敢”与《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王熙凤所说“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就只是我又 不得受用了”中的“敢”意义不同。 B . 材料一 中的“薄”,指(力量)削弱, “欲流之远者,必浚起泉源”的“远”表示流得长远,

      两者用法相同。

      C . 材料二中的“事”,指奉事,为 ……服务,与《答司马谏议书》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中 的第一个“事”词义不相同。 D . 材料三“将相欲移兵而诛王”中的“相”与《鸿门宴》 “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相”意义用 法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一见秦伯就示弱,表示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知道自己会失败灭亡的,告诉秦伯攻打 郑国并无益处,反倒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贪得无厌,它变强大了, 一定会对秦国不利的,

      希望秦伯能考虑清楚。

      B . 阴饴甥作为战败国代表,面对秦伯,虽理屈,但并未词穷。他借答复秦伯的机会,巧妙表述了 晋国国内的舆论倾向,向秦伯施压,也请秦伯权衡利弊,以博大胸怀宽恕晋侯,终使晋侯挽回 颜面,得到回国祭祀宗庙的权利。 C . 尉佗面对天子的使臣,行为举止极其傲慢无礼,而陆贾虽出使南越,远离汉都,但并不畏惧, 且直言尉佗如此慢待天子使臣,后果会很严重。这样的方式不够含蓄,但从结果来看,还是有 威慑力的。 D . 烛之武善于从秦国角度分析利害,并利用秦晋矛盾,最终劝退秦师;阴饴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

      “君子”“小人”两部分, 一正一反,既认错请罪,又表明态度,显得不卑不亢;陆贾语言逻 辑严密、含蓄有力,堪称典范。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5. (5) 材料中的三位外交辞令高手,他们的言说目的和方式各有不同,请选择材料二、三中的一个来 概述。
  • 4.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 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满江红 ·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 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鳖 ①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①寒鳖:寒蜇(jiāng),似蝉而较小,青赤色。

    1. (1) 下列对以上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桂枝香》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 一个高远的视野。 “正故国晚秋,天 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 B . 《满江红》词首三句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呼 应诗题,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 C . 两首词都以化用名句之法丰富词作内涵,如“叹门外楼头"“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等。 D . 两首词都把眼前实景、想象虚景相勾连,都将登临怀古、自叹身世相绾合,笔力雄浑, 境界开阔,堪为豪放之作。
    2. (2) 评论家说:怀古诗多将历史和现实两重时空并置叠映,借此“睹物兴情” (语出刘勰《文 心雕龙 · 诠赋》)。请结合两首“金陵怀古”,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曾皙的志向发出了””的喟叹,但 当曾皙想让他评价其他人的志向时,孔子却很客观地说:
    2. (2)  《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六国珠玉珍宝的来历是觉得六国诸侯对其国民并不珍 爱,于是作者发出感慨“”,论断六国灭亡是咎由自取。
    3. (3)  《六国论》中苏洵感叹齐赵两国虽不赂秦,但齐国,赵国则,均被灭。两 国被灭都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 (4) 孟浩然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极赞洞庭湖水之美,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 “ ”两句,不着一 “水”字,却写出了洞庭水境界之宏阔。
    5. (5) 《游园》中,青春觉醒的杜丽娘,违背父母、塾师训诫,闯入自家后花园,却不知是哪里,竞 发出的感叹,当激动兴奋地游赏了园中美景后,她又以“”一句,感慨自己 辜负了这美好时光。
三、&nbsp;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日热映的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电影中的盛唐美景如诗如画,李白、高适等一 众诗坛“顶流”陆续登场,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刻”。

    ①电影不仅探索出关于中国叙事的新路径,更在美术层面有所突破。②“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 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以生动的故事与观众 相遇,④繁华气派的长安,梁园的田园风光,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 吟诵一起, “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⑤《长安三万里》的“出圈”是传统文化拥抱大众 的一个缩影。⑥近年来, 一批深具东方美学的爆款文艺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⑦比如, 《如果国宝 会说话》在严肃中玩梗,拉近了千年文物与年轻观众; 《上新了 ·故宫》将建筑艺术与沉睡数百年 的传奇文物带到大家面前; 《唐宫夜宴》 《洛神水赋》等节目技惊全网 ……

    A     可以说是文艺领域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 索。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只要找到时代化的表达,让观众与中华文明共情,它们同样可以飞入 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电影中诗人高适的这句话引发共鸣。它提醒我们,传 统文化这个资源宝库,仍然有广阔的可挖掘与利用的空间。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余韵悠长。只要 B     ,就会得到观众的绝佳反馈。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 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2. (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两段歌词,根据材料提示,完成问题。                                                                                                                                                                                                                                                                                  

    东风破

    长风落进斜阳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悲歌多断肠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一卷天下涛与浪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窦

    惊魂破绝然踏蹄扬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燃尽卑微的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无声轻轻坠落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怀 一 腔血赤胆忠良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撑一撑就到天亮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节选自电影《满江红》片尾曲)

    (节选自方文山《东风破》)

    材料一: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在 指称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 语言感觉;在语言结构上,要使那些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 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王安忆《漂泊的语言》)

    材料二: 语言“陌生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主客体倒置、虚实错位、巧用变式句、语法 结构的超常规搭配、精心选择锤炼动词或形容词、使用通感等修辞,等等。

    1. (1)  根据材料一,从语言“陌生化"角度简析“ 一卷”“ 一盏”两个词语运用的妙处。
    2. (2) 根据材料二,以“夜”或“春”为题目写一首5行短诗,至少有两个句子需要进行语言的 “陌生化”处理。
四、&nbsp;写&nbsp;作&nbsp;(&nbsp;6&nbsp;0&nbsp;分&nbsp;)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陈继儒<明>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王永彬<清>

    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俄>

    关于“认清你自己”这个话题,以上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