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贵阳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的社会思潮,它通过偶然性历史事件解读历史、摒弃崇高、拒绝神圣、嘲笑目标、丑化追求,以偶然遮蔽必然,抽离掉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的精神追求。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有意识地从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活动,大张旗鼓地想要实现某种政治诉求,比如明目张胆地发表和从事否定革命、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行,这是一种属于实践层面的显性历史虚无主义;二是有意识地从事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活动,主要借助思想研究和文艺表演等形式以碎片化、微观化、主观化的隐性方式叙述历史,表达出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进步的否定。理论层面的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拉拢民众认可其错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与实践层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相互印证,这种隐性的历史虚无主义即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这种思潮披着思想文化传播的外衣而不断为历史虚无主义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是从历史虚无主义发展出来的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变种。不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使用何种障眼法,我们都要透过现象剖析其本质和特点,认清其危害。

    第一,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关注的议题和领域更为广阔。显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达比较直白,关注的领域主要有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史、革命史、党史和国史等,议题和领域都较容易识别。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议题设置全面转向社会底层,不断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容易被理论文艺工作忽视的边边角角延伸,目前有效识别这种具有广泛性、日常性的议题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第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更为隐晦。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主要借助公众娱乐消费平台,这种相对难识别的传播手段更容易“吸引和俘获”普通民众。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通过学术研究、文艺表演以及宗教渗透等绵里藏针的形式传播:学术研究打着“学术”“学理”的旗号,借助学术论坛、学术期刊等载体,将个体的偶然性事件表达得淋漓尽致,其终极目的是扭曲正确历史认知,折射甚至讽刺社会发展进程;大量的“伪”文艺作品充斥于传统大众传媒和新兴网络载体,揶揄时代、解构历史、颠倒黑白、虚无主义的低级文化产品以剥夺和摧毁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信心为目的;宗教渗透活动的目的更为明显,礼拜、聚会等实现心灵慰藉的宗教形式活动负载着大量否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帝、奉西方价值为圭臬的信息。

    总之,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叙述方式有着鲜明的碎片化、底层化特征,更关注底层、更贴近日常生活。与显性历史虚无主义相比,其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摘编自邢中先《警惕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

    革命文物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历程中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它承载着厚重的中国革命历史,见证着革命历程中的感人事迹,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凝结着伟大革命精神。革命文物,包括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不可移动和可移动革命文物。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源,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最真实可信的见证,有着独特的史料价值和证史作用。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虚无主义则无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借“还原真相”“挖掘细节”等由头,力图通过戏说、恶搞、娱乐化等方式主观臆造地歪曲丑化党的历史,消解革命的神圣和崇高。作为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者和承载者,革命文物的基本属性就是其“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革命文物能够成为我们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锐利武器的重要原因。

    革命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革命文物的背后,是无数革命烈士的视死如归、英雄人物的顽强奋斗、先进模范的忘我奉献。例如,毛泽东留下的一元四角八分的“清廉账”浓缩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道德品行;“半条被子”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最真实的写照;一双双旧军鞋、一件件旧军衣和简陋的支前担架,见证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军民鱼水深情······这些革命文物,从不同侧面和领域折射出无数先驱先烈先辈、劳模英模楷模的奋斗精神、人格风范、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革命文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方志敏烈士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可爱的中国》不断激励着后来人为了祖国流血牺牲。共产党员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先烈抗击日寇,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白山黑水之间,如今人们从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书写的文章和信件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中都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生动教育。人们通过接触一件件感人的革命文物,走进历史深处,升华爱国情怀。

    作为红色遗产,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蕴含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团结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神密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摘编自刘建军《革命文物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三:

    都市生活的复杂和喧嚣很容易引发焦虑感和不安定感,以至于人们更愿意通过怀念、回忆来缓解内心的紧张与疲惫。于是“怀旧复古”的情结开始受到追捧,从艺术到生活、从大众文化到流行文化,俨然形成了一股风潮。特别是在城市白领和中产阶层的群体中,“怀旧复古”不仅是慰藉心灵的良方,还是彰显思想格调或艺术品位的象征,不可避免地渗入人们的文化生活。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便由此进行“移花接木”。借助“怀旧复古”元素营造小资情调、烘托文艺范儿,采取“艺术加工”“意象重现”等手法,有选择性地美化、拔高某些特定历史断面,将其渲染描绘成温存美好的“流金岁月”,引发人们重温旧梦,留恋其中。

    (摘编自《警惕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实践层面的历史虚无主义和理论层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相互证明,并囊括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所有现象 B . 相较于显性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高度隐蔽性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可能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严重后果的危害。 C . 因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议题面向社会底层,并延伸至民众的日常生活,所以目前有效识别这种议题是有困难的。 D . 基于革命文物的基本属性,我们应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这一丰富宝藏,让其成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充斥于媒体中的“伪”文艺作品以扭曲正确的历史认知为终极目的,实则是一些解构历史、颠倒黑白的“劣质”表演。 B . 有些人通过观看低级无趣的文艺表演消磨时间,他们必然会不自觉地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毒害。 C .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通过一些绵里藏针的方式传播,其中宗教渗透活动的目的性更为明显。 D . 革命文物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历程中遗留下来的精神与物质遗存,是革命历史最真实可信的见证。
    3.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 海南某厅级官员所著《秦桧大传》这样描述秦桧:“为结束战乱造福苍生做出卓越贡献的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 B . 小说《围棋少女》借主人公之口美化战争,将侵华战争的目的表述为“解救中国”,并宣扬“日本人是中国人救星”的主旨。 C . 有学者发表文章称,中国选择抗美援朝是一个错误,是上了苏联的当,耽误了国内建设和解放台湾,得不偿失。 D . 有人以邱少云被活活烧死却一动不动“不合生理学常识”为由,质疑英雄事迹,并发布以“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为噱头的短视频供人娱乐。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请依据材料内容,对以下文字中提到的现象作简要评析。

      网络曾刮起一阵“民国风”,有不少网络文章和文艺作品将中华民国时代吹捧、美化成所谓“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和“自由浪漫”的“美好时代”,对同时期黑暗动荡、民不聊生的旧社会和落后腐朽、压迫百姓的旧制度却存而不论、避而不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后一匹舞马

    冯伟山

    长安城兴庆宫里张灯结彩,勤政楼前的大院里更是打扫得一尘不染。微风拂来,院中的几棵桂树轻轻摆动,摇落一地的馨香,把整个大院都熏醉了。院子里鼓乐齐鸣,笙歌燕舞。

    唐玄宗坐在黄罗伞下,边品茶,边拈须望着不远处的一座木台频频点头。

    大木台上铺着厚厚的红毡,上面数十匹马儿正在表演。这些马儿体格健壮,精神抖擞,都披着火红的锦绣服饰,脖子上挂着金铃,鬃毛上系着贵重的青玉,分几排均匀散开,在《倾杯乐》的节拍中尽情地舞蹈。乐曲欢快而悠扬,马儿或摇头晃脑,或伸蹄摆尾,动作整齐,如一团团火烧云在木台上晃动。

    “好!”玄宗看得出神,忍不住大声喝彩。他身旁的安禄山更是看得两眼发直,如在梦中。直到周围的大臣们纷纷叫好,才把他从梦中惊醒。

    一曲终。一个人在台前晃了一下手里的小红旗,喊道:“恭祝吾皇寿诞康泰,万岁万万岁!”马儿们立刻停止了动作,前腿直伸,后腿弯曲蹲坐,马尾高扬,脑袋低垂,一副跪拜磕头的样子。

    “真神马也!赏酒!”玄宗眉开眼笑,高声说。

    不一会儿,上来一些人,手捧精致的乳色瓷碗放到马的嘴边,马竟一下咬住碗沿衔在嘴里,静等倒酒。酒满,突然传来了“咚咚”的鼓点声。数十匹马一起仰头,碗里的酒徐徐倒入嘴中,竟点滴不漏。再一遍鼓点响起,马儿竟将瓷碗轻轻放到一边,又一次脑袋低垂谢恩。

    这时,持旗的人把红旗换成了绿旗。他把旗一举,那些马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再次头舞足蹈。《倾杯乐》的曲调婉转如黄鹂鸣春,欢快似小河淌水,在勤政楼前萦绕不止。马儿们随着乐曲的急缓,随意变换着动作和速度。有的马不胜酒力,竟面色酡红,低头垂尾,舞动的节奏大变,在原地一个劲儿地转圈。那醉酒的憨态,惹人无限爱怜。马脖子上的金铃“叮当”作响,鬃毛上的青玉在红服饰的映衬下闪着幽幽的珠光,炫人眼目。

    全场再次欢声雷动。众人纷纷喝彩,玄宗也高兴,把手轻轻一挥:“马儿累了,让它们歇了去吧。”

    有人打一声呼哨,马儿们立即掉头侧身,整齐地款款而去。马儿刚回到马厩,就有专人拿了温热的湿毛巾来擦拭它们的全身。这时,小黑又一次想起了小白。那天,草原上的头人来了,还有几个马贩子和穿官服的人,后面跟着数百名持刀拿枪的官兵,他们包围了草原上的野马家族。见势不好,头马一声招呼,群马扶老携幼向草原深处狂奔。无奈,官兵们挥着套马杆和刀枪步步紧逼,包围圈越来越紧,除了少量突出重围外,大多被生擒。这时,小黑疯了般地朝身旁的几个官兵撞去,就在官兵们纷纷倒地之时,它对小白说:“快跑,跑得越远越好,总有一天我会回来找你的。”

    终于,小黑它们被牢牢控制在一片草场上。那个穿官服的人哈哈大笑,说把这些马里面年轻精壮的都给老子送到京城!

    小黑无奈地走着,边走边仔细留意路边的标记,这里是一棵大树,那里是一座别样的宅院,或者什么地方是一条弯曲的小河。它想,早晚有一天我会跑回草原的。

    可现在,小黑后悔了,后悔小白没有一起来。尽管当年野马家族的被虏者,经历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和皮鞭下训练的磨难,可毕竟苦尽甘来,活得还算滋润。

    吾皇圣明啊!小黑在心里谢着玄宗,又想想小白,觉得对不起它。

    这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突然造反,声势浩大,很快攻下了长安城。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安禄山进城的第一天就想到了那些让他牵肠挂肚的舞马,传下命令,要好好善待。

    安禄山喜欢舞马一点儿不逊于李隆基,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有空闲,他就看舞马表演。一帮吹奏手腮帮子高高鼓起,随着《倾杯乐》的节拍,盛装的马儿们倾情演出,次次精彩,场场绝伦。安禄山兴奋得大呼小叫,就差喊舞马亲爹了。

    两年后,安禄山被杀。

    一日,大将田承嗣意外发现了安禄山都城马厩里的舞马,对部下说:“怪了,这里怎么有这么多膘肥体壮的马呢?太可惜了!都给我赶走,补充到队伍里!”

    是夜,田承嗣和一帮将士在院子里喝酒,酒到兴处,让人找来一些乐手和舞女助兴。当《倾杯乐》的曲子响起,那些栓在不远处的舞马竟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守兵们吃惊,不知马儿们为何如此,吆喝着举鞭就打。马儿们疑惑不解,就更加卖力地舞动起来。的舞马在皮鞭的抽打下舞得更欢了。田承嗣见状,惊叫:“妖精!这是妖精啊!快,给我杀,都给我杀了!”霎时,刀光闪处,一匹匹舞马气绝而亡。

    其他舞马见状,拼命挣脱缰绳,四散奔逃。此时的小黑,早就奔出了院子,顺着一条大街拼命向城外跑去。它听到了身后兄弟姐妹们凄惨的嘶鸣声,它知道它们再也回不了梦中的大草原了。小黑凭着记忆中那些模糊且清晰的路标,拼命地跑啊跑啊……

    下雨了,小黑一个激灵,微微睁开了眼。眼前是一匹白色的雌马,嘴里正含着水一点点地洒在它的嘴唇、额头和身上。雌马看它醒了,一脸兴奋,朝天“啖儿、啖儿”地叫着。②它浑身酸痛,追寻着雌马的身影,看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原,无边无际,空旷而恣肆。

    “小黑,你是小黑吗?还认得我吗?”它点了点头。两匹马头抵着头,目光里满是温柔。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安禄山看舞马时“两眼发直,如在梦中”的描写侧面衬托出舞马的珍贵,也暗示玄宗末年生活的骄奢淫逸。 B . “小黑后悔小白没有一起来”是因为虽然失去自由,但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祸福相依的观点。 C . 与小黑历经曲折、险些丧命的不幸遭遇相比,小白虽然失去了安逸的生活,但也免于入“舞”,拥有自由。作者通过对比二者的命运表达对自由的呼唤。 D . 田承嗣下令杀掉了舞马,是因为深知舞马象征着盛唐末年骄奢淫逸的风气,斩马正是为了杜绝这一陋习,与开头描写舞马献艺的奢靡场景相呼应。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使用拟人手法让文章生动有趣,如“把整个大院都熏醉了”“或摇头晃脑,或伸蹄摆尾”“脑袋低垂谢恩”“头马一声招呼,群马扶老携幼向草原深处狂奔”等。 B . 小说构思缜密,如“小黑无奈地走着,边走边仔细留意路边的标记”与下文“小黑凭着记忆中那些模糊且清晰的路标,拼命地跑”都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了重要内容。 C . 小说通过补叙小黑被抓、期待回草原、以舞为乐、后悔当时帮小白逃跑而未能来到京城等内容,在丰富小说内容的同时也让情节走势跌宕起伏。 D . 小说聚焦一匹舞马的命运变化,既反映出大唐由盛转衰的宏观历史转折,也表现在历史洪流下个体生命的生存现状,有点有面,引人深思。
    3. (3) 除采用传统的叙事角度外,文本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二)

    子贡问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所以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为人下者,其犹土乎!种之则五谷生焉,掘之则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为人下者,其犹土乎!”

    (三)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死也;谋而不见从,出亡而送,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四)

    赵简主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君何为止简主曰:“董安于在后。”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至,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官之宝璧,吾忘令人载之。”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行人烛过年长矣,言未尝不为晋国法也,吾行忘令人辞且聘焉。”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御史大夫周昌曰:“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节选自《说苑·臣术》)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赵简主从A晋阳B之邯郸C中路D而止E引车F吏进G问H君何为J止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贵,指使显贵,《师说》“是故无贵无贱”中的“贵”表示地位高,显贵,两者用法不同。 B . 妄,指胡乱,与现在所说的“胆大妄为”中的“妄”意思相同。 C . 适,指到,至,与《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适”意思一样。 D . 御史大夫,秦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起草诏命文书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孔子与子贡“今之人臣孰为贤”的对话中,孔子用鲍叔牙引荐管仲,子皮引荐了子产的例子表明引荐贤人的人才为贤的观点。 B . 孔子认为甘愿为人之下的人,就像泥土一样,像泥土一样可以生长出五谷,奔涌出甘泉,让草木在其上生长,禽兽在其上繁育。 C . 晏子认为,忠臣是能够给君主献出善计良谋,不让君主陷入灾难的人。如果臣下能够给君主献出良谋,君主就会终身无难。 D . 董安于落在赵简主队伍后面的原因是他为赵简主堵塞秦、晋相连的道路,带上官府的宝玉,向行人烛过辞行并致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②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

    5. (5) 通过《说苑·臣术》节选的对话,我们对古代“贤臣”的“贤”字可以有哪些方面的理解?
  •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仙姥【注】来时

    〔宋代〕姜夔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仙姥:神仙妇女。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满江红》这个词牌,原调用仄韵,多押入声字,声情激越豪壮;然而此词改为平韵,声情顿变,读之只觉从容和缓、婉约清空。 B . 词的上片中的“旌旗共、乱云俱下”较为精彩:一面是乱云翻滚,一面是旌旗乱舞,景象壮丽,颇似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C . 词的下片叙写敌人进犯淮右,阻隔江南,国家面临危机,好在仙姥挺身而出,派出六丁神将携雷电扼守东关,保国泰民安,彰显了领袖风范。 D . 结尾突换笔调,点出真正能够以“一篙春水”迫使敌人不敢南犯的却是“人在小红楼,帘影间”的仙姥,讽刺了那些苟且偷安而又善于邀功请赏的奸臣。
    2. (2) 虽然词的上片对仙姥本身未着一墨,但其形象跃然纸上,试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一些古典诗词都曾流露出某种消极情绪。当感到失落,想发泄内心的愁苦时,我们可以吟咏《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2. (2)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的“

      ”的思想一致。”

    3. (3) 《青玉案·元夕》中,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写女子盛装出行,参加元宵赏灯活动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喧嚣,但我没有看出绿萝有什么不满。它只是专心致志地绿着,不动声色地绿着,绿得那般沉静,绿得那般雍容,绿得那般气定神闲。新的茎往外伸展,新的嫩芽展开成叶片,舒展开来,嫩绿褪去鹅黄,成为沉绿。静谧沉淀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片叶子因为静谧的沉淀,而显得更加深绿。

    绿萝,在我的眼中,成了一个禅定的僧人,披着一袭沉绿的布袍,在那儿打坐。面对外界的喧嚣,    A    . 我突然感觉到一种羞愧。这么多年来,我读《庄子》,翻佛经,念《圣经》,( ① )?这种宁静是持久的,耐劳的,不会像孩子的球鞋一样被磨穿的,也不会像玻璃罐子一样被打碎的,这种宁静是坚实的,一劳永逸的,任    B     , 也掀不起一丝涟漪的恒久的宁静。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宁静,但这么多年来,( ② ),我灵魂的、偏狭的情绪像     C    的火山。但是,人还是可以有另一种样子,植物的样子,一如果我能做到,我能做到的。为什么不能?( ③ ),我为什么不能?

    (摘自《读者文摘》《像植物一样安静》)

    1. (1) 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  B C

    2. (2)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的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都知晓。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广受来百姓的欢迎。风筝自从成为一项大众化的娱乐活动,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喜欢在晴天外出放风筝。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普及起来。

    1. (1)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这点谁都知晓”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C . 我已经深刻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D . “手机一开,谁也不理”是当今许多“零零后”的生活现状。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偏激的观点,难免有不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着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四平八稳、毫无棱角的观点好得多。

    偏激的思想往往有着“片面的深刻”,它较之于四平八稳的平庸,对于思想与学术的发展有着更多的价值。它带给我们的是警醒,是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是新视界的凸现。

    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可能是错误的话。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