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定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08 浏览次数:10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鼓励我们立足时代发展,创新艺术表达,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过程中,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从延河岸边走来的艺术院团,国家话剧院近年来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创作了《红色的起点》《直播开国大典》《三湾,那一夜》等一批话剧作品。《红色的起点》凸显青春洋溢的革命精神,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表达,再现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直播开国大典》则聚焦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再现新华广播电台如何在有限条件下,顺利实况转播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让故事更加好看,在《直播开国大典》中,我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3条线索交融并进,增强全剧悬念和戏剧冲突,更加有效地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

    今年国庆期间,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剧《抗战中的文艺》成功上演。全剧以活跃在抗战中的文艺家为主人公,集中呈现鲁迅、田汉、聂耳等文艺大家的爱国之志和救国之举。国家话剧院推出这部剧,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更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家国情怀。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我们深入生活,走近书写不凡生命诗篇的英模人物,通过文艺创作让人物事迹和精神为更多人所知。只有深入生活,创作者才能走进人物内心,进而从精神层面理解人物,这样刻画出的人物才清晰准确、真实可感。为创作话剧《谷文昌》,国家话剧院的主创团队数次来到主人公生前奋斗过的地方采风。人物形象的种子逐渐在演员心中生根发芽,这样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令人信服。

    无论表现革命前辈还是英模人物,当创作者自己被表现对象深深打动、在精神和情感上有所升华时,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富有原型人物的精气神。为创作民族歌剧《技贫路上》,我们多次深入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妮村,在主人公黄文秀工作过的田间地头听乡亲们含泪讲述她的故事,反复研读地留下的《驻村日记》。这位年轻共产党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德,成为我们创作时的力量之源。

    我们将探索戏剧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建设戏剧现场云演播平台和数字智能演艺基地。戏剧和网络的融合不止步于直播,而是要实现戏剧线下创作与线上数字化创作的全面融合,通过数字的、审美的方式,让精彩的中国故事被更多人看到。

    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戏剧人义不容辞,大有可为。

    (摘编自《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外青年交流的桥梁,也是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良好载体。南法的春天悄然到来时,一次温暖的邂逅,让我们认识了两位学习汉语的法国女孩。她们邀请我们参加学校举办的汉学研讨会,言语间流露出的对中国的热爱令我们动容。研讨会上,我们从“好雨知时节”聊到“海内存知己”,再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她们一个喜欢李白,一个想去苏州。她们说,“汉语不仅美,而且更是未来”,“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去中国”。我们将从国内带来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她们,并说中国永远张开怀抱欢迎她们的到来。看到她们灿烂的笑容,我们心中感慨万千:中国文化的魅力感染着全世界,她们只是千千万万外国汉语学习者的缩影。

    从长江的滚滚春潮,到塞纳河的粼粼波光,我们在法国讲述的中国故事意韵悠长——历久弥断,中华传统文化活色生香;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中国之声铿锵响亮;不忘初心,来时的道路指引前进的方向;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满载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中国青年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鼓励我们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B .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打破传统叙事模式。 C . 国家话剧院推出首部文献剧,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和家国情怀。 D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外青年交流的桥梁和载体,利于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2. (2) 下列对上述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采用了“总一分”式结构,多角度阐述用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和方法,完整而严谨。 B . 材料一列举《谷文昌》主创团队深入采风的事例,体现了创作者“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创作理念。 C .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说理形象透彻,使得文章的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 . 两则材料的论证语言严谨而生动,于平实之中饱含情感,表现了中国戏剧人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3. (3)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话剧《红色的起点》以“大事记”式的舞台形式徐徐展开壮阔的历史画卷,这种创新艺术表达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实践。 B . 创作者只要自己被表现对象深深打动、在精神和情感上有所升华时,创作出的作品就能富有原型人物的精气神并打动人心。 C . 戏剧和网络的融合不应止步于直播,要实现线下与线上创作的全面融合,通过合适的方式,让精彩的中国故事被更多人看到。 D . 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指示的自觉行动。
    4. (4) 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
    5. (5)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贾府听戏

    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躅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捎①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风姐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

    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风姐点。风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又让王夫人等先点。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按出扮演。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扭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狡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注】①勒捎:刁难、强迫。②《山门》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戏。③《妆疯》北曲折子戏,讲尉迟敬德挂帅出征而假装疯病。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母专为宝钗庆生,又两次让宝钗先点戏,宝钗虽是晚辈,却是当日寿星,贾母的做法符合礼仪。 B . 王熙凤暗示戏子像黛玉,宝钗顾及黛玉的面子猜着了却不肯说;宝玉担心黛玉多心,猜着了却不敢说。 C . 宝玉先是使眼色惹恼湘云,后又解释缘由让她更不高兴,最后赌咒发誓,表现了宝玉好心却自以为是。 D . 从节选内容看,《红楼梦》善于生动再现生活场景,内容多是贵族家庭日常琐事,属于“世情小说”。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的曲文往往具有暗示作用。“没缘法转眼分离乍”暗寓宝钗和宝玉没缘法,转眼分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则暗示宝玉最终出家。 B . 《红楼梦》情节详略得当。选文详写宝钗点戏,黛玉点戏则只是略点一笔,并未出现戏名,因为宝钗才是这一回的主角,林黛玉只是陪衬。 C . 《红楼梦》善用冷热对比之法。选文中宝钗生日的热闹与第108回第二次宝钗生日时的清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 《红楼梦》善用伏笔照应之法,宝钗点的戏,带出《寄生草》的赏鉴,为后文“宝玉悟禅机”埋下伏笔。
    3. (3) 《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特色,试对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4. (4) 有同学读完《红楼梦》后感慨;当今社会的“理想女性”就应该是薛宝钗这样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节选文本和全书其他章节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 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 , 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处涂黑。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 (2) 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 . 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 . 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 . 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

      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 . 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 . 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 . 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②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 (5) 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

      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①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十上不第”,后避乱隐居九华山。②白衣酒:陶明好酒而不能常得。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起饮酒,酒醉才归。③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④行藏:谓出世即行其所学之道,或者退隐藏道以待时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深秋时节,篱笆旁数枝菊花开放,透露菊花独自开放的凄凉心境。 B . 颔联语言精当,构思奇妙,“裁”“拆”两个动词富有情韵,引人联想。 C . 颈联上半句暗写自己虽然屡试不第,未有功名,也如陶渊明般洒脱纵酒。 D . 尾联写请春花不要轻薄秋花,因为它们各自会按照自然规律,适时绽放。
    2. (2) 诗题为“菊”,全篇不着一“菊”,却处处写“菊”,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表现“谦受益 满招损”意思的两句话是“”。
    2. (2)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成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两句是“
    3. (3) 金陵号称六朝古都,无数文人墨客游历于此,留下不少感慨“物是人非”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5小题共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最使人们感到( )莫测的客观存在就是时间了。尽管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里,空间也是一个缠夹不清的概念,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毕竟是容易感觉和理解的。时间则不同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它( ),却又千金难买。伏尔泰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编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____。孔子在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代的诗人也( )地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唐代的韩琮甚至认为只要听听流水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消逝:“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选自《莫砺锋诗话》,有删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神奇    一文不名    异曲同工 B . 神妙    不值一钱    异曲同工 C . 神奇    不值一钱    不约而同 D . 神妙    一文不名    不约而同
    2. (2)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 B . 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 C . 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 D . 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
    3. (3) 下列与“时间”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语录体散文《论语》,孔子用这句话抒发了对时间流逝、永不停歇的感慨。 B . 《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揭示出生命长短的相对性。“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C . 《孔雀东南飞》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句,写出了由天色已暗到夜深人静的时间变化。 D . 《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意思是:虽然时光已逝,但珍惜将来,为时不晚。“东隅”“桑榆”分别表示早、晚。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诚然,《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诞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并与所依托的情节____。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少诗词“出水”亦“好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柳絮》)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在柳絮诗会上写的词。该词在诗会上____,姐妹们无不赞叹。薛宝钗认为,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她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____。

    风飏柳絮,悠然起舞,即使深处低谷,也要向往远方。薛宝钗等人其实已经隐约意识到了众人极力拒绝承认的贾府已经濒临崩溃的这个事实。对此黛玉哀愁,探春愤愤,薛宝钗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她笔下,柳絮轻盈起舞,纵有东风亦不惧,反而更加均匀。蜜蜂蝴蝶乱纷纷,唯我舞青春。尽管四处飘飞,但仍不改初衷、随遇而安,并找准时机乘风而起,扶摇直上。这种乐观豁达、自信积极,大有苏子之风采,实乃时代之强音。

    1. (1) 请在文中划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2. (2)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华民族是个非常重民俗节日的国度。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如今,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统节日日渐惨淡,代之而来的是那些所谓的洋节。那些古老的民族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寻觅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渐渐成了我们的热点节目,而传统节日却被搁浅在了另一个世界。

    上述社会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