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0-17 浏览次数:20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ú)烂(jué)徘(huái)意(qiè) B . 噪(guā)消(hào)唤(zhào)当(gòu) C . 闹(xī)骨(huái)水(yǎo)调(jì) D . (qì)脚(zhǐ)取(jí)尾(jí)
  • 2. 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B . 后唐庄宗得失天下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盛衰之理乃是因人成事 C . 他虽然在草原上单独放牧,却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间,从没有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感觉。 D . 方苞的《狱中杂记》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让读者感受到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 3. (2022高一上·仪陇开学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开幕式上,舞蹈《立春》惊艳全场:“小草萌发,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B . 一到周末,这些诗人、小说家、寓言家和作家就聚集在一起探讨文学。 C . 全国各地展开了新一轮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扎实解决安全突出。 D . “紧抓优势,聚焦特色”是成为江西经济增速一度超越有多重国家级战略叠加的天津的原因。
  • 4.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火星上已经发现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例如位于赤道地区的梅杜莎沟槽组和埃律西昂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火星雅丹和地球雅丹的“撞脸”,也正是在这两个主要因素上出现了差别,这也让两个星球上的雅丹地貌,在相似中又有些微的不同。 

    ①而被雕琢的地层本身的岩石特性

    ②这是影响雅丹地貌形态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③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营力是风

    ④风的强度、频率和方向决定了它对地层的雕琢方式

    ⑤则决定了地层能够被雕琢成什么样的形态

     

    A . ②③①⑤④    B . ②③⑤①④ C . ③⑤④①② D . ③④①⑤②
  • 5. (2022高一上·仪陇开学考) 某班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A . 甲:我认为建设高水准的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对保护文化遗产非常重要。毕竟,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B . 乙:我认为保护文化遗产要加强宣传。各地可以通过举办“保护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C . 丙:我认为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注重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结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 . 丁:我认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虎与龙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源自远古时期的图腾,是传统的吉祥物。甲骨文中就有“虎”字,为象形字,竖写,字形像大口獠牙、长足利爪、身躯有斑斓花纹和尾巴的老虎形状。

    老虎很早就走进了诗人的歌咏中,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100多种生活在3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动物,305篇中有11篇17次提到了老虎,或描述老虎的凶猛,或倾慕如虎猛士的威武,或记录以虎为名的正直能臣,或以虎比喻生存环境的险恶,以“虎”寄情寓意、比兴言志,将远古先民对于老虎的喜爱通过诗人之口,传唱到了今天。

    老虎威猛无比,常常用来比喻勇猛果敢的人。《邶风·简兮》中健壮英勇的“硕人”,“公庭万舞。有力如虎”。诗人描绘了卫国宫廷的万舞表演:领舞的“硕人”动作有力如猛虎,他的表演赢得了国君“锡爵”畅饮的奖赏。《郑风·大叔于田》中的男主角“叔”,是徒手打虎的英雄。“叔在薮,火烈具举”,将“叔”放在了一个十分壮观的围猎场景之中,围猎场的三面烧起了熊熊大火,猛虎被堵在了里边。结果呢?“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叔”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献给国君。“叔”是《诗经》时代的武松啊!可以想象,诗人对“叔”的倾慕到了什么程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老虎视为万兽之王,古人还巧妙地把老虎前额的花纹视为汉字“王”。诗人常借老虎来描绘威仪赫赫的环境、艰险恐怖的处境与敌人的野蛮凶残。《大雅·韩奕》叙述周宣王时期年轻的韩侯娶妻时,夸耀韩国物产丰富时说道:“孔乐韩土,川泽讦讦,鲂鲇甫甫,麅鹿唬嘘,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姑燕誉。”说新娘子嫁到韩国很快乐,因为这里川泽遍布水源充足,鲂鱼鲢鱼、鹿、熊、罴、山猫、老虎等动物也应有尽有。《小雅·何草不黄》中的征夫,是以老虎来写自己的苦衷:“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服。”作者哀叹,我既非野牛,也非老虎,为什么要像虎兕一般,奔行在旷野上呢?像这样长年征战,风餐露宿,几时才能休息啊!

    老虎常被用于象征勇敢和坚强的军人。先秦典籍中的“虎贲”一词,指的就是如猛虎一般的勇士。从周朝开始,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王室的卫队,军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职。据说“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尚书·牧誓》)。调兵遣将的兵符上也刻着猛虎,称为“虎符”。

    还有虎将、虎臣、虎士等称谓。《诗经》中就记录了数位以“虎”为名的公侯、能臣、勇士。《大雅·常武》的“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琥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描述周王朝的军队神武如虎,在“虎臣”的带领下,在淮河岸边布重兵设重围,乘胜追穷寇,捕获大量俘虏。

    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富有力量和正义感的动物。能够驱除火灾、失窃和邪恶。老百姓常常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辟邪。从《诗经》开始,古诗词中歌咏“虎”的名篇佳作不绝于史,“虎”已成为一个蕴涵丰富的意象。在小说、戏曲、雕塑、绘画、民俗、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无所不在,正所谓“虎虎生威”。

    (摘编自刘冬颍《诗经中的老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虎”的字形非常酷似老虎的形象,这表达了远古先民对老虎的喜爱。 B . “硕人”“有力如虎”的表演得到国君赐酒畅饮的奖赏,而“叔”则是如武松般打死老虎献给国君。 C . 老虎前额的花纹被古人巧妙地看作汉字“王”,这与老虎被视为万兽之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D . 《诗经》会借助老虎表达情感。比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的征夫就借老虎表达自己的苦衷。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先以数据来介绍《诗经》中的老虎,接着指出了远古先民对老虎的喜爱之情。 B . 文章以《大雅·韩奕》为例,借其中的虎来论证中国人将老虎看作万兽之王,表达对虎的崇拜。 C . 文章视野开阔,第五段先以《尚书·牧誓》印证“虎贲”,后用《大雅·常武》来证明“虎臣”。 D . 文章主要阐述《诗经》以“虎”寄情寓意、比兴言志,但又不受此局限,比如结尾就适当拓展。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3000年前有100多种动物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而老虎在当时的《诗经》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B . “虎贲”是以威猛无比的虎来比喻勇士,从周朝开始,王室卫队就养有老虎,《尚书》就是明证。 C . 虎是中华民族传统吉祥物,因其自带的力量和正义,它又是力量和正义的象征,深受国人的喜爱。 D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看作歌咏“虎”的源头,其后的古诗词中歌咏“虎”的佳作层出不穷。
三、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7. 阅读下面这唐首诗,回答问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所在地。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③赤亭道口: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④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南。⑤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 B . 诗人在中间两联劝诫朋友不要因思乡而发愁,甚至入酒家借酒浇愁。 C . “只向”一词,语气恭敬而坚决,烘托出一个驰骋边疆的英雄形象。 D . 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通俗,韵律活泼,节奏有致。
    2. (2) 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与一般送别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 , 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 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 , 如蜗鼠缭绕 , 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旋转。④摩戛:两物相摩擦。

    1. (1) 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语,愕而顾。   何陋有 (《陋室铭》) B . 如蜗鼠综绕,得出。  见渔人,大惊 (《桃花源记》) C . 山风飒然至    面山居 (《愚公移山》) D . 追忆之    未若柳絮风起 (《咏雪》
    2. (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②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

    3. (3)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我们常常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两句,就充分表达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2. (2) 《归园田居》中的“。”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比喻,又是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3. (3)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创新都是这样出现的:在“”之时仍能坚守初心,借助个人或团体的独特创意思维,厚积薄发,最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回答) 
    4. (4) 《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祖 父 瓷

    张建春

    ①那年冬天下大雪,天黑时祖父去收门,见场地上躺着一个黑影。他冒雪上前,发现是一个倒卧的人。他俯下身子,用冻麻的手探查那人的鼻息,还有口气!他一把拖了那人向家门拽去。

    ②那人是饿晕了。祖母看了祖父一眼,又看了那人一眼,忙去缸里抓米,先抓一把,想了想,又添了一把。祖母生火熬米汤,祖父忙着把那人平放在床上,给他盖上家中唯一的一床被絮。祖父撬开那人的牙关,祖母把米汤一勺勺倒进他口中。一碗米汤灌下去,那人长长嘘了口气,醒了。

    ③祖父望了一眼祖母,他们虽饥肠辘辘,却还是会心地笑了。那人开口:“我叫羊,多谢了!”祖父回了句:“哦,羊朋友。”再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④羊朋友摸摸周身,把手指向门外。祖父明白了,走进黑了的雪地,拎回了一个蓝布包袱。羊朋友一把将它搂进怀里,搂得紧紧的。

    ⑤羊朋友在祖父家住了三天,祖母还是天天熬米汤,一顿两把米,先让他喝。他也不客气,一口气喝一碗,再一口气喝一碗,喝完立马抱住包袱。第四天早晨,羊朋友不见了,雪地上的脚印通向远处的大路,祖父发现堂屋的桌子上多了个青花瓷瓶。

    ⑥祖父早发现羊朋友的包袱里装的是个青花瓷瓶。祖父望着雪地,一片白茫茫。青花瓷瓶在桌子上,冷冷地泛着亮光。祖父自言自语:“放这儿吧,存着。”祖父年轻时走南闯北,他知道青花瓷瓶的价值,他也因此盼望羊朋友能回头。

    ⑦羊朋友没有回头,一年,两年,三年,四年……

    ⑧能吃饱饭了,祖父开始谋划翻建家中土墙草顶的房子,这是祖父的一个梦想。没钱,去山上割荒草,一担荒草能卖八角钱。祖父想,割上几个冬天,或许能攒够买瓦和砖的钱。不可预料的是祖父吐血了,再也割不动、挑不动荒草了。

    ⑨还是冬天,一个人来访,说想买那个青花瓷瓶,出价五百元。祖父把青花瓷瓶从旮旯儿里取出,擦干净。祖父心中算了一笔账,五百元能买六百多担荒草,可盖三大间砖瓦房。

    ⑩祖父的草顶房快塌了。他望了眼透亮的屋顶,长叹了一声。祖父紧接着回了话:“不卖。”来人以为钱少了,忙加价,八百,一千……五千。祖父还是不卖,他态度坚决:“不值钱呢,两把米的事。”

    ⑪祖父没住上砖瓦房,在土墙草顶的屋子里咽了气。临死前指着青花瓷瓶,说:“存着……”祖母懂祖父,她在祖父身旁轻轻说出了他未来得及说出的话。

    ⑫祖母也是想住砖瓦房的,她接着做添砖加瓦的事。不过她身子弱,只能从牙缝儿里省。砖添置了些,但离砖墙瓦顶远着呢。

    ⑬打青花瓷瓶主意的人又来了,张口给一万元。祖母惊得合不拢嘴,一万元若盖砖瓦房,可盖十多间。她不置可否,来人急了,一五一十加价,加到了十万元。祖母想了又想,决绝摇头:“不卖,不值,两把米的事。”来人骂了一句,悻悻地迈出门。

    ⑭祖母决心起房。房翻建了,仅是土坯、半砖半草的房子,可也明亮结实多了。祖母死在她翻建的“杂交房”里。死前,祖母没忘青花瓷瓶。她交代:“存着,存着,两把米的事……”

    ⑮青花瓷瓶传到我手里时,我已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楼房,青花瓷瓶被放在了耀眼处。依然有人上门,开口五百万,不卖;一千万,不卖;又继续加价……

    ⑯我大笑:“不值钱的,我祖父祖母说,两把米的事。”我把故事和来人说了,来人眼中有泪,说:“存着吧,祖父瓷。”

    ⑰祖父瓷放在耀眼处,我常听到两把米相互摩擦的声音。

    (有删改)

    1. (1) 本文运用了双线并行的叙事手法,请根据第⑧~⑰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这两条线索。
    2. (2) 请结合语境,推测第⑪段祖父“未来得及说出的话”是什么,并用第一人称将其写出来。
    3. (3) “两把米的事”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长志气   硬骨气   蓄底气

    王利中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亲切的勉励、深情的寄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为党和人民建立新功业。

    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长志气,就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一代代充满救国报国强国志气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江河,展示了磅礴力量。在东京奥运会上,21岁的杨倩首次参加奥运会,便以出色的成绩摘得两块金牌;23岁的陈雨菲历经82分钟鏖战赢得胜利,让中国羽毛球队时隔9年重夺奥运会女单金牌;14岁的全红婵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以“三跳满分”的成绩勇夺跳水女子10米台金牌……一个个年轻小将以永不言弃的昂扬精神,用高超稳定的竞技水平,拼搏奋斗,为国争光,展示了不懈奋斗的青春风采。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在感悟真理力量中坚定志气,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③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在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一代代青年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种骨气体现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红军战士身上,体现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在“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身上。硬骨气,必须弘扬优良传统,赓(gēng)续红色血脉,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气节。让骨气充盈,让精神强健,才能更好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④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份底气,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强国盛世,肩负奋斗重任。蓄底气,意味着自信面对未来,善于担当作为。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才能以实干成就一番事业。

    ⑤志气、骨气、底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19日)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是本文的核心观点。 B . 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天下之事无不可成。 C . 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硬骨气,必须弘扬优良传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D . 第④段运用讲道理的方法,论证了“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的观点。
    2. (2) 请简要论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7月20日16时~17时,河南省会郑州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达到了近50年来的单小时降雨量极值。从17日20时算起到20日20时,三天的降雨量已接近过去一年的总量。截至8月9日上午,这一轮极端天气已造成河南省内超过1481万人受灾,至少302人死亡,50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1620万亩,绝收面积513.7万亩;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37.15亿元。

    发生在河南省内的一幕幕只是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的缩影。2月,冬季向来不太冷的希腊北部气温突然下降到-20℃,著名的雅典卫城被厚厚的白雪包裹起来;5月,飓风“陶特”在印度西南海岸登陆,古吉拉特邦至少20万人受灾;6月,在美国加州北部的沙斯塔三一国家森林公园,闪电引发了“熔岩大火”,在强风、高温和干旱天气的助推下,熊熊野火迅速蔓延,又引起火龙卷风;7月,欧洲中西部地区的强降雨引发罕见的滔天洪水……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西欧的洪水导致至少200人丧生,逾千人下落不明,修复受损公路和铁路预计需要花费数十亿欧元。全球两大粮仓美国和巴西今年夏天遭遇罕见旱灾,致使粮食价格急剧攀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近40%。

    (摘编自《财经》2021年第17期)

    材料二:

    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不仅对自然生态有害,也会危及人类健康。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温、臭氧浓度升高可能导致人们心脏健康状况恶化。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城市夏季的高温与人的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低心率变异性与心脏病发作的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春天提前到来,令人过敏的花粉也会在一年中传播得更早,全球每年因花粉过敏的人数都在不断地增加。近年来,人类过敏症呈上升趋势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气温升高。由于气候变暖,植物开花期提早,花粉总量增多,人们对花粉的敏感性也在增加。一些温度和降水模型显示,到2040年,全球花粉含量与现在相比可能会增加1倍以上。虽然遗传因素在过敏症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更长的花季和更密集的花粉可能会加重过敏患者的症状。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加快疾病传播的速度并扩大其传播范围。某些传播致病因子的昆虫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因为这些病媒是冷血动物,它们需要依靠周围环境来控制体内热量,气温升高可能有利于这些昆虫将疟疾等某些传染病传播到新的地区。降雨量增加也对昆虫有利,一些研究已将降雨量增加与疾病暴发,特别是水传播疾病的暴发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科学24小时》2021年第2期)

    材料三:

    碳汇是一种可以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自然系统,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碳汇是植物、海洋和土壤。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当植物死亡和分解时,其中一部分二氧化碳被转移到土壤中。海洋是二氧化碳的主要碳储存系统,海洋生物也会吸收这些气体进行光合作用,一些二氧化碳就会溶解在海水中。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吸收了人类活动约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吸收部分温室气体的这些自然碳汇的吸碳能力可能正在变弱,甚至停止吸碳。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寻求新的途径,设计人工隔离二氧化碳或将二氧化碳储存起来的新技术、新途径。

    (摘编自《科学24小时》2021年第2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二侧重介绍气候变暖或极端天气的危害,材料三则侧重介绍碳汇这一与气候有关的概念。 B . 材料一既报道了我国的极端天气事件,也介绍了世界各地发生的类似事件,丰富了新闻的内容。 C . 材料二在说明花粉过敏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 材料三启示我们,处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可以从保护自然碳汇——植物、海洋和土壤入手。
    2. (2) 根据材料一、二,全球气候变暖或极端天气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请简要概括。
五、名著阅读(12分)
  • 13.  名著阅读
    1. (1) 在《五猖会》中,作者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忌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 
    2. (2) 请结合《简·爱》的主要情节,说说简·爱是怎样克服重重苦难,最终拥有幸福人生的。
    3.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人生的教科书”,请谈谈你的理解。
六、写作(60分)
  • 14. (2022高二下·巫山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赛道上奔跑的径赛项目一直都是田径赛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径赛一般包含短跑、中长跑、接力跑、障碍跑等项目。要想跑出好成绩,短跑要有速度和爆发力;中长跑要有耐力和节奏;接力跑要有团队配合,做好交接棒;障碍跑要有突破障碍的技巧和意志。

    材料二:2022年4月25日,正值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以上两则材料对你有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