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28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6</strong>小题,共<strong>48.0</strong>分)
  • 1.  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
    A . 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 B . 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C . 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 D . 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
  • 2.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为指导。所谓“修旧法”是向西周的文武、周公等有为君臣学习。所谓“择其善者而业用之”,是对文武周公的礼乐制度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并与齐国的实际情况、东夷文化结合起来。由此可知,管仲改革(  )
    A . 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互动交融 B . 成就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C . 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 D . 加强了对新拓版图控制
  • 3.  墨子认为君主的道德和功绩是承接天命的前提,获得君权以后,上天还会对君主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赏罚。韩非子则继承了其老师荀子的观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君主的权势,民众可以夺取,也可以给予。墨子与韩非子探讨的共同话题是(  )
    A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 . 社会秩序的维护手段 C . 人性的善与恶问题 D . 君主权力的来源问题
  • 4. 秦自立国以来,一直受到犬戎等周边民族的威胁与侵扰。最初秦国为防范犬戎的进攻,在边境设置兵民合一的村落城池,后来演变成郡县。由于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周边民族的侵犯,秦国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这说明郡县制的设置源于( )
    A . 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 防范外族对边关的侵扰 C . 消除割据势力的威胁 D . 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诉求
  • 5. (2022高一上·南京期中) 汉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各郡国和大商人开始把控盐铁生产。在汉武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对此提出:“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会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据此推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初衷是(   )
    A . 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 B . 加强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 C . 加强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 D . 解决攻打匈奴所需经费问题
  • 6.  十六国时期“中原残荒,坞壁盈世”。坞壁(也称坞堡)以一种特殊的土地占有形态,兼具政治军事和地方社会基层组织职能,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色彩。坞壁主通过宗族实现对乡党和流民的控制。统治者因从坞壁攫取大量资源而优抚坞壁主,承认其合法身份及坞壁作为社会基层机构的地位。据此可知,坞壁的发展(  )
    A . 导致人身依附关系普遍化 B . 强化了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 C . 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蔓延 D . 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 7.  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  )
    A . 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 B . 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C . 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D . 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 8.  有学者在论及民族关系时指出:“东西民族之动息,亦各有其时,月氏、匈奴,皆自东徂(往)西也;铁勒、突厥、回纥、沙陀、黠戛斯,则自西徂东者也。……东西民族动息之交替,实在唐世,读隋唐、五代史者,于此义亦不可不知。”材料反映出,在唐朝(  )
    A . 华夏认同逐渐定型 B . 民族之间互动交融趋势明显 C . 文化呈现开放多元 D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加快
  • 9.  唐代前期,门下省给事中的封驳主要针对官员上奏的文书。唐代中后期,尽管还保留了门下省对上、下行文书的审核之职,但其对上行文书的驳正逐渐减少,对制敕文书的封还成为其最主要的职掌。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
    A . 门下省的职权重心发生转移 B .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C . 中央权力制衡机制趋于完善 D . 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 10.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 B .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 . 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 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 11.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分化的产生,女真族个体家庭虽已出现,但土地仍未以每个家庭作为分配单位,并且各个家庭也未能独立经营。大家族与异居的小家庭是在一种“乐则同享,财则共用”的形式下的“分居”。女真族这种“家庭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
    A . 依托大家族进行生产 B . 基层组织为兵农合一 C . 重视家族的宗亲血缘 D . 家庭成员都绝对平等
  • 12.  宋代体育活动种类比前代增多,从政治或军事逐渐转向休闲娱乐、世俗及专业化。此外,宋代从事体育活动的不仅有以宫廷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还有民间的普通群众以及专业体育人,使宋代体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宋代的体育兴盛主要得益于(  )
    A . 阶层流动的加速 B . 主流价值观念的嬗变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政府抑商政策的废止
  • 13.  明初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朱元璋的这一做法旨在(  )
    A . 缓和君臣矛盾 B . 完善中枢机制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强化中央集权
  • 14.  明朝中期,宦官由“止可供洒扫”逐渐走向政治前台,不仅获得了协助皇帝批阅奏章的权力,还掌握了东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控制权,以致诞生了如刘瑾、魏忠贤等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
    A . 反映了明朝皇权逐渐被架空 B . 表明中央决策机制出现了质变这些现象的出现 C . 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D . 源于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15. (2020高一上·长安期末) 时人评价军机处:“军机大计,罔不总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这表明军机处 (    )
    A . 拥有决策权,类似于元朝的中书省 B . 机构设置简单,类似于宋朝的枢密院 C . 拥有行政权,类似于唐代的尚书省 D . 属于临时机构,类似于皇帝秘书班子
  • 16. 如图反映了乾隆六年至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前)清朝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清朝的日渐兴盛 B . 加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C . 加剧了清朝的资源危机 D . 表明清朝疆域的急剧扩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52.0</strong>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六朝时期城市大量兴起,其中很多由草市发展而来,这些新兴的城市也给南方的城市经济带来了某些新特征,如在南朝的市场中有了住家的出现和存在,“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黄昏时市场中依旧熙熙攘攘。

    ——摘自朱和平《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元代在民事审判制度上有所发展,首先表现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实践中已有明确的区分。元政府在民事司法方面积极参与,详细规定了解决民事纠纷的各种方法、机构及诉讼程序等。元代的民事审判主要是由县级管辖,最高到府路级,刑部、礼部和中书省仅是裁决和法律解答,这些机构按各自领属的民众的法律和习惯审理内部民事案件。在民事审判适用的法律上,各民族的法律和习惯都得到承认,实际上是坚持了属人主义,以致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根据各自的民族归属适用各自的法律习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民族、职业、宗教信仰和性别,在民事诉讼中分别对待。元代由于民事审判机构过于庞杂,在现实中造成很多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由此造成政府部门相互推诿,百姓纠纷难以得到解决。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民事司法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的民事司法制度。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伟大的变革。

    领域

    基本特征

    纸币的出现

    纸币的流通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宋代建立货币制度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货币种类较多,如铜钱、纸币等,各地经济情况不同,使用的钱币也不同,导致货币流通具有地域性。

    同业行会组织的形成

    宋代行会行规的形成一般由于两种原因,一种是自然形成,一种是政府制定相关法令,行会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导致贫富差距较大,各阶级利益有差别,因此,行会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行会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是商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形成的封建管理组织。

    坊市制度逐渐合并

    宋代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坊里制度,随着商业贸易活动日渐频繁,临街设置商铺的商户逐渐增加。市民的居住区和商铺相邻或连在一起,城市店铺较多,很多经营产品类似的店铺设置在一起。早市、夜市逐渐兴起,店铺营业时间较为宽松,使商业异常繁荣,为宋代经济发展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城市的格局也逐渐形成规模。

    ——摘编自李柯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研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局部或整体),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台院侍御史以弹奏为基本职责,重点在纠弹职位较高的官员。察院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秩虽低,但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此外还掌祭祀、监南选、监司射、监决狱、分察尚书省六部等。贞观年间,全国被划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监察御史以六条巡按州县,分巡时威仪显赫,“州县祗请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同时,唐太宗也对清廉官员和清正之举大加褒奖弘扬。

    ——摘编自吴毅《唐朝贞观年间防治贪腐的政策举措释析》

    1. (1)  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吏治改革的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