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4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课 限时训练...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jǐn)       卫(hàn)       稻(jiāo)        刻骨心(mínɡ) B . 起(wǎn)       秆(jīnɡ)        (pǐnɡ)气          无与(lún)比 C . 着(yè)        分(niè)           一(dōu)         如在喉(ɡěnɡ) D . (ɡěnɡ)        怀(miǎn)         花(xīn)         竹难书(qìnɡ)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科学家是真理的____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②2009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____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③____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___,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 . 捍卫    埋伏    既然    那么 B . 捍卫    笼罩    既然    那么 C . 保卫    笼罩     只有    那么 D . 保卫    埋伏     只有    那么
  •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B . 湖南省农业厅以最快速度向全省有关部门发函,转发了袁隆平的这篇文章,及时避免了湖南农业生产的大滑坡,稳住了湖南的粮食总产量。 C . 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并列为榜首。 D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惜 B . 有些人虽想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这有点像沙里淘金 , 是得不偿失的。 C . 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力挽狂澜 D . 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
  • 5. 下面是报纸或网站上的新闻标题,其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禁止取缔以名人、专家名义做药品广告 B . 近八成人同意取消黄金周是阴谋 C . 大陆3月1日起恢复禁止对台天然砂出口措施 D . 日本遭美国强烈抗议取消我军参观宙斯盾舰
二、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召唤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懂得珍惜并奖励英雄的国家,才能激发更多英雄____。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对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言,与其说它是高度肯定了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不如说是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点燃了许多人内心的家国情怀。( )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模人物褒奖工作,在全社会汇聚起____、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到____的改革先锋,从勇攀科学高峰的登攀者,到创业浪潮中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每个人都能向英模人物学习,就能汇聚起闯关夺隘、滚石上山的磅礴之力。

    乔木亭亭倚盖苍,____自担当。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以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为契机,让拼搏奋斗、报效祖国涌动在普通人内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因为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前仆后继     见贤思齐     一壶中流    凄风苦雨 B . 前赴后继     从善如流     一壶中流    栉风沐雨 C . 前赴后继    见贤思齐     击水中流    栉风沐雨 D . 前仆后继    从善如流     击水中流     凄风苦雨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对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言,与其说它是对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的高度肯定,不如说是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B .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对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言,不仅是高度肯定了获奖者本人的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而且还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从兴的峥嵘历程。 C .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不只是它高度肯定了获奖者本人的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而是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D .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既是对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的高度肯定,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 B .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大国”同“小家”同声相应。 C .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 D . 家国大义历来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大国’’同“小家”同声相应。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吴夏曦

    “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

    5月26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华园讲坛”第13讲在五山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老先生做客华园,作了《此生无悔——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历程》的报告。学校机关部处管理干部、青年教师、学生代表等6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余其俊主持。

    报告会上,今年已九十岁高龄的黄旭华老先生以奋斗、求实、献身的爱国精神和道德情怀,与师生们回顾了当年参与中国首艘核潜艇的研发工作经历。

    (一)

    1958年,时任中央主管科学技术工作的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要独立研发核潜艇谈何容易。

    “最困难的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当接到命令要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黄旭华说道。

    没有知识只能从头开始学。由于当时相关资料很少,很多要靠国外的相关报道来获得,但是国外的信息真假难辨。“所以我们都要带上三副‘镜子’,先用‘放大镜’找线索,有了线索就用‘显微镜’仔细看,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就用‘照妖镜’来甄别。”黄老先生打趣道。

    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用了8年的时间就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信等七个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待的艰巨使命。

    (二)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的,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有人给家里留了遗书,有人唱起了《血染的风采》。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在动员大会上他说:“我们下去是做试验的,不是准备牺牲的,我们要唱‘雄赳赳,气昂昂’!”

    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但是妻子会同意他的决定吗?“你是总设计师,你必须下去,必须对这一百多名官兵的生命负责!”夫人李世英的话打消了黄旭华的后顾之忧,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潜艇最后的测试工作。

    就这样,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

    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三)

    1957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一来就“人间蒸发”了30年。

    从接收研发核潜艇任务伊始,黄旭华坚守组织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从1958年至1987年近30年间,他从未回过老家,连通讯地址也没敢告诉家里人,就连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来奔丧。家里人,包括母亲,都颇有怨言。

    直到1987年,一篇报道核潜艇研制事迹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刊登出来后,尽管没有透露黄旭华的名字,但高龄的母亲还是从内文中一句话“他的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才知道了儿子的事情。

    “俗话说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黄旭华说到动情处,不禁激动哽咽。

    黄旭华院士慷慨激昂的报告鼓舞了现场师生,获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会后,国防生上台与黄院士交流。黄旭华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勉励学校国防生:国防事业艰巨,要做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他希望国防生们学好知识、锻炼体魄,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黄旭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船舶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获评“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有删节)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黄旭华认为,他此生没有虚度,因为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核潜艇事业,曾30年未回过老家,即使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去奔丧,但此生无悔。 B . 虽然一开始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但黄旭华带领团队,依靠三副“镜子”获取国外相关资料的有效信息,终于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C . 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黄旭华提出了要与艇员一同下水的决定,即使妻子不同意,他也要下水,最终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D . 黄旭华于1957年从大学毕业后,近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家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外做什么,对他颇有怨言。只有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甚至连母亲也不理解他。
    2. (2) 中国核潜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成功造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3) 从本文来看,黄旭华对中国核潜艇做出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 8. 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

    板块标题: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