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7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strong><strong>20</strong><strong>小题,每小题3分,共</strong><strong>60</strong><strong>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strong>
  • 1. (2021·金华) 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1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 B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D .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2. (2023·杭州模拟) 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0七上·金华月考)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实验 B . 假设 C . 观察 D . 结论
  • 4. 下表是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A . 文字描述法 B . 表格记录法 C . 图形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 5. 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同学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 . 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 . 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 . 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 6. (2020七上·金华月考)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本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五次的结果分别是:18.40cm、18.42cm、18.74cm、18.43cm、18.41cm,则这本书的长度应该取( )
    A . 18.48cm B . 18.42cm C . 18.43cm D . 18.415cm
  • 7. 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量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时视线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

    A . 大于实际体积 B . 等于实际体积 C . 小于实际体积 D . 无法判断
  • 8. 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0七上·金华月考) 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
    A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 . 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 C .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 D .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 10. 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C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 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 .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 水量过多 C . 水温太高 D . 水中没有水草
  • 12. 校医阿姨用体温计给我量了体温,告诉我体温是37.2℃。家里都是用电子体温计测体温,我也想自己来尝试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就用一原读数是38.7℃的体温计(刻度范围为35℃到42℃)只经消毒就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但使用前忘了甩几下,你认为该体温计测出自己的体温大约是( )
    A . 25℃ B . 37.2℃ C . 38.7℃ D . 42℃
  • 13. (2018七上·秀洲期中) 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①方法同类的有(   )
    A . 只有② B . 只有③ C . ②和③都是 D . 都不是
  • 14. 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 . 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 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 用一把易热胀冷缩的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 15.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含有生命现象(   )

    A . 春眠不觉晓 B . 处处闻啼鸟 C . 夜来风雨声 D . 花落知多少
  • 16. (2021七上·仙居月考) 乌饭麻糍是浙江一种美食,用植物乌饭树叶捣烂后挤压出汁液,加糯米粉拌匀揉和蒸煮而成。这种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核 D . 液泡
  • 17. (2022七上·临海期末)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课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跳动的心肌细胞,如图所示。该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    )

    A .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 . 细胞壁、液泡、叶绿素 C .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 . 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 18. (2021七上·仙居月考) 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①→④→②
  • 19. (2020七上·江北期末) 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 . 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 B . 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 C . 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D . 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 20. 为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如下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 . B . C . ①和② D . ②和③
二、填空题(</strong><strong>本大题共</strong><strong>10</strong><strong>小题,</strong><strong>第21-23题</strong><strong>每</strong><strong>空1</strong><strong>分,</strong><strong>其余每空2分,</strong><strong>共</strong><strong>60</strong><strong>分</strong><strong>)</strong>
  • 21.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 (1) 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2. (2) 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3. (3) 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
    4. (4)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 22. 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1) 1.76×106微米=
    2. (2) 50米=千米
    3. (3) 500毫升=立方米
    4. (4) 250升=立方厘米
  • 23. 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观察,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属于观察。
  • 24. 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
    2. (2) 图2为实验室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它所示的温度是
    3. (3) 图3中量筒的读数为
  • 25. 小金和小华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人的身高时,统计了整个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身高大概是脚印长度的7倍左右。某罪犯在现场留下的脚印经过测量,它的长度是23.5厘米,则侦测人员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该罪犯的身高大约是
  • 26.  2020年5月我市新火车站正式启用,姜老师想去观看一下新火车站与老火车站的区别何在,于是就骑着电动车从家里出发,下表是电动车的铭牌参数。                                                                                                                                                                          

    型号

    DCZ72-01

    前后轮中心距

    1130

    整车质量

    65千克

    最高车速

    40千米/小时

    续行里程

    35

    车轮直径

    60    ▲    

    1. (1) 请观察姜老师的电动车的铭牌,并在车轮直径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2. (2) 姜老师从家里到新火车站的行车路程约18.6千米,π取3.1。则姜教师从家里到新火车的行车过程中,电动车的一个车轮约转了圈。
  • 27. 小明想测一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明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它的最小刻度值是;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是。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可能(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 28. 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50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h/2,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h/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mL,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大时,选用测量要更准确。
  • 29. 如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选填“甲”或“乙”)。
    2. (2)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图中[c]的结构名称是
    3. (3)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填序号和结构名称)。
  • 30. 下图中甲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乙图是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标号①是,反光镜是图中的序号[],室内光线较暗时应选用反光镜的
    2. (2) 观察时,若要使细胞放大400倍,而此时选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10×,则需转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3. (3) 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
    4. (4)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的视野如图中乙图所示,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向移动。
    5. (5) 用油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小小的“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看到的形状是____。
      A . B . C . D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strong>
  • 31.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种类、年龄、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样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 (2) 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步骤。
    3. (3) 步骤②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运用了法。
    4. (4) 本实验结果(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 32. (2020七上·金华月考) 乌鸫(dong)食性较杂,摄食大量害虫,是一种农林益鸟。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根据一天的观测记录绘制的图表。从图中可以知道:

    1. (1) 从9时到16时,乌鸫喂食幼鸟有个高峰期;
    2. (2) 这一天中,主要担负喂食幼鸟任务的是鸟。
  • 33. 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柯发玑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昵?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柯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柯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柯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发现蚂蚁都聚集在甜食附近。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回答:

    1. (1) 小柯设计实验的变量是
    2. (2) 上述步骤中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的是
    3. (3) 小柯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 34. 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五只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

    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他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

    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分数(%)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对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1. (1) 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2. (2) 在实验过程中,设计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也会影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 (3)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作用。
  • 35. 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⑴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 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的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⑵提出假设。

    ⑶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⑷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⑸得出结论。

    1. (1) 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最为恰当的是____
      A . 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 . 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 . 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 . 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 (2) 结论是
    3. (3) 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 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实验,其实验方法是。若实验结果为,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 36. 【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计算出b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摆长L=800.0mm

                                                                                                                                                                                                                                                                                                                                                           

    次数

    1

    2

    3

    4

    物理量

    铝球

    铁球A

    铁球B

    铜球

    D/mm

    22.22

    22.24

    22.20

    22.20

    m/g

    15.5

    25.3

    44.7

    51.0

    ρ/g·-3

    2.7

    4.4

    7.8

    8.9

    T30/s

    53.88

    53.94

    53.85

    53.87

    T/s

    1.796

    1.798

    1.795

    1.796

    1. (1) 【思考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
    2. (2) 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3. (3) 【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

      【探究2】小科用D=39.86mm、ρ=0.08g/cm3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不可忽略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