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同...

更新时间:2023-08-19 浏览次数:6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龙港期末) 由于甘肃省博物馆内部进行升级改造,工作人员正在为机器人重新规划导览路线;完成调试后,“优友” 将在省博彩陶展厅重新“上岗”,为参观者讲解甘肃的“彩陶故事” 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 )
    A . 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B . 不能生长和繁殖 C . 不需要进行维护 D . 不能运动
  • 2. (2023七上·慈溪期末) 用手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自然下垂,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 应激性 B . 繁殖 C . 新陈代谢 D . 生长
  • 3. (2023七上·玉环期末)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 灵门白蟹 B . 普青"望潮” C . 坎门鱼灯 D . 干江盘菜
  • 4. (2022七上·镇海期末) 2021年6月1日清华大学迎来了中国首个机器人学生——华智冰,不仅颜值出众,歌声甜美,还会创作音乐、诗词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她是生物,因为她有超高的智商 B . 她是生物,因为她会唱歌 C . 她不是生物,因为她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D . 她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5. (2023七上·兰溪期末) 机器人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类的双手。下列关于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能生长发育 B . 构成机器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 . 机器人能新陈代谢 D . 机器人对外界刺激有反应,但属于非生物
  • 6. (2023七上·德清期末)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 新型冠状病毒 B . 枯树干上的木耳 C . 做成风铃的贝壳 D . 冬眠中的蛇
  • 7. (2022七上·富阳期中) 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方3 cm处,放上蘸有醋的棉花,发现蜗牛会向远离棉花的方向爬行,这说明蜗牛具有 ( ).
    A . 视觉 B . 味觉 C . 触觉 D . 嗅觉
  • 8.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礁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⑤
  • 9. 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方3 cm处,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发现蜗牛会向远离棉花的方向爬行,这说明蜗牛具有 ( )
    A . 视觉 B . 味觉   C . 触觉 D . 嗅觉
  • 10. 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 能生长 B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能繁殖 D . 能进行呼吸
  • 11.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的四足机器狗,它能稳健地爬陡坡。它的出现,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 .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 能够新陈代谢 C . 能够生长发育 D . 能繁殖后代
  • 12. (2023七上·余姚期末) 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 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 . 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 C . 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 . 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 13. (2022七上·义乌期中) 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 . 生物与非生物属于包含关系 B . 无脊椎动物与线形动物属于包含关系 C . 组织与器官属于并列关系 D .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属于交叉关系
  • 14. (2022七上·绍兴期中) 一次,小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小颗粒,下列选项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 能运动 B . 是水中的小颗粒 C . 绿色 D . 会游向光照的一侧
  • 15. (2022七上·鄞州月考) 我们知道蝙蝠被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
    A . 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的 B . 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的 C . 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 D . 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
二、填空题
  • 16. (2022七上·东阳月考) 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是有的。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17.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蜗牛有觉、觉、觉、觉,没有觉。
  • 18. (2022七上·长兴月考) 指纹是人身上独特的“密码”,可以辨别人的身份。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这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小柯同学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属于观察(填“直接”或“间接”)。若想要指纹变大,纹路变得更加清晰,可以用继续观察(填仪器名称)。
  • 19. (2022七上·鄞州期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藏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请试从科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 (1) “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2. (2) 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的特征。
    3. (3) 杏树长出的是杏,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现象。
    4. (4) 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的特征。
  • 20. (2022七上·杭州月考) 读图,回答问题。

    1. (1) 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A.;B. 。
    2. (2) 能分泌黏液的是[    ],它是蜗牛的器官。
    3. (3) 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    ]
    4. (4) 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可知,蜗牛对      刺激不产生反应。
      A . 触摸 B . 强光 C . 米醋 D . 拍手声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2七上·义乌月考) 某班在实验室做“观察蜗牛”的实验,第四小组有以下研究过程: 

    ①小王说:蜗牛有听觉吗?

    ②旁边的小明说:它应该有听觉。

    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制造响声。如果蜗牛有听觉,它的行为应该会发生明显变化。

    ④他们观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蜗牛,在响声后都停止了爬行。

    ⑤小明笑着说:看来蜗牛是有听觉的。

    1.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是提出问题,②是得出结论 B . ②是建立假设,③是收集事实与证据
      C . ③是设计方案,④是得出结论 D . ③是设计实验方案,⑤是得出结论
    2. (2) 请指出实验方案中的一处错误,
  • 22.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 (1)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
    2. (2) 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3.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3. (2017七上·乐清期中) 阅读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他很想知道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食物,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

    1. (1) 他提出的问题是
    2. (2) 下表是小亮设计的一个观察记录的表格,其中小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什么:

      食物名称

      现象

      结果

      结论

      蔗糖




      咖啡




      话梅




      米饭




    3. (3) 通过实验发现蟑螂最喜欢的食物是
  • 24. 实验探究: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一定的反应。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把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

    1. (1) 分别在图中( )内用“→”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 (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甲:

      乙:

    3. (3) 得出的结论:
四、解答题
  • 25. (2022七上·桐乡期中) 小墩是某公司专为4~12岁孩子设计的机器人,有可爱的企鹅型外观,大眼睛眨呀眨可爱极了,智力水平和三到四岁孩子差不多,同时具备强大的语音交互功能,能根据主人要求自行走动,回答各种难题;还是孩子的忠实玩伴,一位机器人管家。

    1. (1) 那么小胖机器人属于(填“生物”或者“非生物”),生命(填“有”或“无”)。
    2. (2) 请你根据(1)做出的判断,从生物的特征方面说明原因。(至少写出四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