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名句默写(16分)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表明社会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2. (2) 《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峻,谷深水急,拉开了纵向的空间。 
    3. (3)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无意出仕,想要归隐田园的两句是“”。 
    4. (4) 《种树郭橐驼传》中说:“”,育人与种树相似,既要精心呵护,又要及时放手。 
    5. (5) 《石钟山记》中“”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 
    6. (6) 《拟行路难(其四)》中“”一句,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接下来却发出一声低沉的哀叹:“”足见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 
    7. (7) 《登快阁》中“”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8. (8) 《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表面看是表现诗人写草书、品茗的闲适恬静生活,实则暗示着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郁闷和惆怅。 
二、基础知识(18分)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骂(tuò) 荷(qi)  牖(jiōnɡ) 忸不安(ní)  

    B . 鼓(pán) 栏(shǔn)  熟稔(rěn) 叫(háo) C . 子(jǐ) (zā)   滂沱(páng) 熟(wēi)

    D .  蓝(diàn) 便言(biàn)长(rǒnɡ) 嘁嘁喳(zhā) 
  •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之兮,犹可说也 耽:沉溺、沉醉

     言一室之内 悟:感悟  

    B . 诏书切峻,责臣慢 逋:逃避

     进不入以尤兮 离:同“罹”,遭受  

    C . 诸父异爨 迨:等到

     来者之可追 追:追求  

    D . 谓言无违 誓:发誓

     而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 考:敲击  

  •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制稍异于前 B . 趣舍万殊 大风浪不能鸣也 C . 农人告余春及 今钟磬置水中 D . 觉今是昨非 徐察之
  • 5. 下列加点字词活用类给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②或棹孤舟  

     ③悦亲戚之情话 ④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砯崖转石万壑雷 ⑧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 . ①⑧/②⑤/③⑥/④⑦ B . ①/②⑤⑦/③④/⑥/⑧ C . 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D . ①⑧/②⑤⑦/③⑥/④
  • 6. 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肇锡余以嘉名  

     ⑤吾又何能为哉  

     ⑧石之铿然有声者  

     ⑦既自以心为形役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仰观宇宙之大  

    A . ①⑥⑦/②/③⑤⑧/④⑨ B . ①⑤⑦/②④⑥/③⑧/⑨ C . 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 D . ①③⑤⑨/②④/⑧/⑦⑧
  • 7.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蜀道难》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天宝”是唐玄宗年号,以此来纪年称为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 .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中的“公姥”在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句中专指“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 C . 新月派也称新格律派,因组织“新月诗社”和办《新月》月刊得名。徐志摩是其代表诗人,他的《再别康桥》体现了新月派“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D .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属实用性文体,常用来劝谏君主,发表不同意见。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 8. 文学类文本阅读 

     莫格德哇行记 

     阿来 

     ①在黄河源盘桓了一周多时间。该离开了。送行的人强烈建议再花半天时间去看-个地方:莫格德哇。并叫陪同我的当地乡土志专家华尔丹继续当导游。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得一去。 

     ②一开始出发,汽车摇晃着碾过一个个雨后映着天光的明亮水洼。天在快速转晴,灰度不同的雨云在天际线上退疾奔走,并被东升的太阳镶上耀眼的金边。鹰敛翅停在傍路的电线杆顶,在后视镜里越来越远,夏牧场稀疏的帐篷顶上飘着淡蓝的炊烟,牦牛抬头张望。 

     ③路蜿蜒向前,一边是浑圆的山丘,一边是低洼的沼泽。视野里山峦起伏,映着天光的溪流在宽谷中随意蜿蜒,远远看见了一片黄色花,亮丽照眼,在低处的沼泽中央。在松软多水的沼泽中行走一阵,想着就是这些水潴积汇流,最终形成从西向东奔腾着贯穿中国的大河,心中不禁生出些激荡的情绪。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其报告称“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现在的我们,手提相机行走在这河源区的沼泽之中,脚踩过这么柔软的草与泥与水,真的是地阔天低,思接万里。 

     ④太阳突破了云层的遮蔽,瞬息之间,所有水洼都在闪烁,映射耀眼的阳光。不只是水,所有的青草也都在闪闪发光。光吸引人去草原的更深处。抬起脚,刚踩倒的蒿草韧劲十足,迅速挺起了腰身。踏陷的地面也立即回弹,迅速抹平了我刚踩出的脚迹。云雀起起落落,对着闯入者聒噪不已。走出这片沼泽时,我回身向鸟微笑,向花微笑, 

     ⑤继续上路,山谷变深,山脉耸起,在高处裸露出赭红色的岩石,纹理或竖或斜,却层次分明。在一个山口停车瞭望时,我伸手触摸这些岩石。这些岩石是已经成为碎屑的岩石重新压实而成,曾经的岩层破碎,沉在多少千万年前的水底,重新凝结,所以里面有螺、蚌和其他水生物的化石。这些岩石来自远古的水底,伴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渐渐隆起,在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地方,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 

     ⑥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华尔丹指着前方一座三角形的、高出谷地两百多米的孤山,对我说:莫格德哇。离开公路,在草滩上,摇摇晃晃的,车行到那座山前用了十多分钟。孤山背后,隔着河谷,错落着岩石裸露的赭红山脉。现在,一道蜿蜓的水流在我们的右边,左边是这一带最大片的平地。不像是自然形成,似乎是人工平整过的,足有几平方公里的地面。围绕着这块平地,有很长的残墙痕迹隐约凸起。这道长墙围出了什么?一座曾经的城池?长墙范围内却不见任何建筑的痕迹。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比其他自然草滩上更茂盛、更碧绿的青草。有些残墙根上,一丛丛叶片巨大的大黄挺着一人高半人高的粗壮花茎,高擎着有数千朵蓼科植物特有的密集小花的塔状花序。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被风摇动时,细小的籽实就密集地向着地面坠落。 

     ⑦走到孤山脚前,面前立着一块高大的碑。碑前的浅草地上,委陵莱开着五个花瓣的黄花,间或还有一两株有着头盔状花瓣的开蓝色花的露蕊乌头,碑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这地方的名字:英格德哇。 

     ⑧莫格德哇?什么意思?我问,答,莫格是地名,德哇是中心。问,那就是莫格地方的中心?答,不是,应该是说莫格这个地方曾是个中心。什么的中心?华尔丹第一次答不上来,说,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的中心。 

     ⑨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比唐代还早的以前,在这偏远荒寒之地,应该有过一座城。这座城是个中心,但是由哪个族群所建,史籍无载。那时,在当地,不同族群来来去去兴起又湮灭,湮灭又兴起,因此,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关于此地的遥远记忆。 

     ⑩乌云又迅疾地布满了天空,天阴欲雨。这是高原上最正常的气候现象。我不在意这倏忽而至的雨,我在意的是,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心。就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说是不止,还有墓葬群,就在面前这座孤山上,我当即就要上山。华尔丹说,不从这里上山,从后面。车又启行,摇摇晃晃在无路的草滩上绕行到山的背面。从山背后看上去,山形一变,不是正面看去的正三角的金字塔形了,而是一道分成若干台阶的斜升的山脊。两个大台阶,若干小台阶,一路升上山顶。 

     ⑪上到了第一个台阶。没有看到古墓,只看到密集分布的一个又一个深坑,深坑里外,一块块红色砂岩石堆积裸露,坑壁坑底,也是累累乱石。这些深坑就是曾经的古墓,但早已被人盗掘一空了。山上,风很强劲,凌空有声。面前的墓葬却空空如也。一个深坑紧挨着一个深坑。除了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连墓葬里曾经有过的木制棺椁的碎片都未留下一星半点。 

     ⑫在高海拔地带,不超过五千米高度,我向来不觉得呼吸困难,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找一块平整点的岩石坐下,我伸手抚摸面前出自墓葬的石头。这些石头风化得很厉害,手指滑过时,能感觉到有棱角尖利的沙砾沾在了指尖。下意识用力,是想让尖利的沙砾扎破手指引起一点真切的痛感吗?但沙砾在我的指尖粉碎了。 

     ⑬世界无声,山峙水环。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对刚出发探访莫格德哇时的夏牧场的景色进行了描绘,呈现出和谐静谧的氛围特点,富有清新自然的气息。 B . 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别样的河源区景色,作者行走在河源区的沼泽之中,产生了地阔天低、思接万里的激荡情绪。 C . 作者触摸山上赭红色的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 D . 对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的中心,现在仅留下一片平地、一道残墙还有被盗的墓葬群,作者感到惋惜。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叙述了探访莫格德哇的经过,描绘了路上所见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B . 文章引用“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的史料,既丰富了内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又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C . 文章对莫格德哇碑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盛开的花朵与莫格德哇遗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尽显历史沧桑之感。 D . 文章结尾的“世界无声,山峙水环”简洁凝练,又极有意蕴,既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又将作者的沉思状态融于其中。
    3. (3) 文中叙写了大量作者对莫格德哇相关历史的联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文中说“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请结合文本探究“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 
四、古代诗文阅读(29分)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礼,则必然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汝其勉之!”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太夫人姓郑氏,世为江南名族。自其家少微时,治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苦,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注】①:《泷(shuāng)冈阡表》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这篇文章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B .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C .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D .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皇考,文中指对亡父的尊称,与《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的“皇考”意义相同 B . 孤,文中指少年时失去父亲,与《陈情表》中“祖母刘愍臣孤弱“的”孤“意义相同。 C . 归,文中指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 D . 及,文中译为赶上,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不过意则不及”的“及”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欧母虽然生活艰难,但却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B . 欧父在为母服丧期间,年终祭祀时,都会流着眼泪感叹无论祭品多丰盛,不如生前微薄的奉养。 C . 欧阳修母亲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的遗训,在欧阳修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谆谆教诲。 D . 欧母坚贞平和,无论家境顺逆,都保持着俭约的家风和乐观的态度,是当之无愧的贤妻良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②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5. (5) 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曾评注此文:“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栩栩如生。”根据文意,说说欧阳修的父亲(崇公)是个怎样的人。请用四字词语分条概括。 
  •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莱蔬。水远山长双属玉 , 身闲心苦一春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春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春锄,故名。④莫:即“暮”。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扣题入手,交代环境及滞留的原因,同时对小城人民的生活状况做了描述。语言淡雅朴素。 B . 颔联诗人放眼流观,描写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令他内心苦闷得到释怀。 C . 颈联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作者反其意,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D . 诗歌在骈偶中参以散文句法。领联对偶工切,如“双属玉”对“一春锄”,颈联与尾联用散文句法。
    2. (2) 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比较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 
  • 11.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在很多伟大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发现一个共同的品质——好奇心。好奇心可谓是我们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驱动力。李政道说过:“好奇心非常重要,我们搞科学离不开好奇心,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甲)好奇心事关问题的提出,而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新知,其前提就是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创新必须要有好奇心。没有了好奇心,① ;没有了问题,我们就很难去深究,我们的科学就很难一步步向前推动。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一味地遵循标准答案,很少提出独立的见解,教师只喜欢学生按照自己说的去做,那么,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②____,看到有人在展示实体电磁体,心生好奇,随后他自学电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发明了电报。③____,但只有保持长期的好奇心,才能促使人不断地去探索,从而成就事业。(乙)当今世界正处于高科技激烈竞争的一个时代,而高科技的发展。又需要人们的好奇心催发不可。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怀着炽热的爱国心,充分点燃自己的好奇心,使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闪耀出更绚丽迷人的光彩。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马大伟又唱起了那首《牡丹之歌》,孩子们似乎已经听厌烦了。 B .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C . 在我们故乡,每到年关,家家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春联、爆竹、腊肉……谁家的年货丰富,似乎就预示着谁家来年要走鸿运,发大财。 D . 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2. (2) 划波浪线的甲乙两个句子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苏轼的《石钟山记》“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之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而求真辨伪的过程中,大抵要经历“质疑、求实、反思”三个阶段;这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求知还是人生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照搬古文内容,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