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技术的发展,既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向未来,我们必须顺应趋势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建设,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为人们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为内容创作拓展了空间,有利于生产出更多优秀文化作品。比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今年年初推出的动画片《中国奇谭》,将新的制作技术与传统动画美学结合,通过CG(计算机动画)、“三渲二”等技术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全新解读,受到观众好评。这充分说明,运用好数字技术,有助于生产更多形式上融通古今、视听上虚实联动、审美上雅俗共赏的优秀文化产品,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水平,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能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反过来又会对数字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带动数字技术持续迭代创新。坚持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繁荣有机融合,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就能不断激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潜能。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如今,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移动化、视频化趋势,互联网视频越来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在某视频网站,通过平台提供的数字技术支持,有超过23万UP主(上传者)通过虚拟形象和用户交流互动。不少创作者在视频里展示非遗技艺,制作传统美食,演奏传统乐器,用影像记录生活的点滴变化,向海外用户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今天,世界比以往更加期待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手段,讲述丰富多彩、生动可感的中国故事,促进各国青年的交流与对话,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文化繁荣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抓住数字发展机遇,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出更多高品质文化产品,必能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材料二: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注重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数字文化消费的需要更加多样,对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需要全面梳理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文化成果,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不断拓展优质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渠道。要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红色资源,创作出更多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数字文化作品,增强数字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还要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围绕群众需求挖掘并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投放。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丰富公共文化资源的转化路径和呈现形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需要在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供给质量上下功夫,在内容、形式、平台和技术等层面统筹用力。一是实现内容集成。汇集文字、视频、音频等形态资源,整合各领域文化矩阵,融合3D建模、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型体验技术,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二是实现平台集成。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三是推动体验升级 。运用合理合法方式,采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分类、精准匹配,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四是加强信息保护。重视文化类软件系统的自主研发,确保数据系统的适应性、稳定性、安全性,让广大用户的数字文化消费变得更加可靠、便捷、高效。

    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仅要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做大做强,而且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使“共建”和“共享”相互促进、协调提升。一方面,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合力。比如,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数字文化相关学科,加强跨领域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储备;鼓励企业围绕科技和文化的交汇点,研发多样文化场景,开发推广反映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基层数字文化能人,提升群众数字文化素养,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扩大公共数字文化覆盖面,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下乡入户。努力消弭城乡数字文化鸿沟,做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规划,促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让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摘编自杨果《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的改变,是受到了数字技术发展的影响。 B . 数字技术有利于生产出更多优秀文化作品,也便于人们共享文化成果。 C . 动画片《中国奇谭》受到观众好评,是因为运用了数字技术来进行制作。 D . 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繁荣的有机融△管理家能够激发新形文化业态 的创新潜能。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B . 数字文化作品健康向上,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其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得以增强。 C . 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只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才能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做大做强。 D . 要让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必须做好规划,消弭城乡数字文化鸿沟。
    3.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数字文化特征的一项是( )
      A . 文化的数字化共享。 B . 具备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 C . 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视频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 D . 深刻改变着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点和主要论证方法。
    5. (5) 如何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日絮语

    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

    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户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在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

    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的明澈。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

    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阳光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心灵的透明。

    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 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着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早醒的鸟儿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里。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

    冬日里最令人费解的还是天空。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 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第二段以自己对“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的理解,既解释了为什么冬日才能实在地触摸岁月的原因,又引出下文时光在哪里的发问。 B . 窗户上的冰总是先从四边化开,而作者透过窗户认识了严冬中最明亮的世界,进而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并引发对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思考。 C . 透过朋友送的“香棒”,作者不仅在严冬感觉到了屋内丰腴的春天,还发现了房间内灿烂的阳光,以及这光亮对叶子生存的重要价值。 D . 作者自喻为一尊唐代的木佛,由它在阴影中沉思到迎着一束光芒微笑,情感变化之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日阳光给他的重要启迪。
    2. (2) 关于文中写“琴音”的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段首句承上转折,强调了“闪光的琴音”可以透入幽闭 的暗处,引出下文对琴音的细腻描写。 B . 本段写琴音和朱自清《荷塘月色》写荷塘光影都运用了通感修辞,本文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后者则相反。 C . “摸索”“思索”“感应”“触动”“试探”等一系列动词,层层深入,刻画出鲁宾斯坦弹琴技艺的高超。 D . 作者认为鲁宾斯坦的琴音就像冬日阳光一样能给人带来温暖、希望,清除心灵阴暗,深化文章意蕴。
    3. (3) “絮语”指絮絮叨叨地说或指絮叨的话,本文的题目为“冬日絮语”,为什么全文读来却极有层次,毫无絮叨之感?
    4. (4) 本文看似作者信手写出,但富含人生哲理。请根据某一文段概括出一条人生哲理,并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征,钜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②,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僚咸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寻遇疾。后数日,薨。谥曰文贞。

    (选自《贞观改要》,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太宗兄长李建成。②中钩:春秋时管仲射齐公子小白中其带钩之事。

    1.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何惭A古烈B征C每犯颜切D谏E不许我F为非G我所以之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皇太子,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的皇子,古代一般是由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 B . “臣见之若仇”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若”字的意思相同。 C . 寻,指不久、很快,与“寻向所志”(《桃花源记》)的“寻”的意思不同。 D . 谥,谥号,古代皇帝、大臣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征在唐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之时,常劝隐太子李建成早做打算,但隐太子李建成并未听从魏征的建议。 B . 长孙无忌因宴会与魏征、王珪同席感叹不已,说以前见到魏征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如今却在一起参加宴会。 C . 魏征以生病为由请求辞去侍中一职,唐太宗以金与良工作比,把魏征比作自己辛苦打造出来的金子,反对魏征辞职。 D . 太宗在为皇孙诞生而举行的宴会上对侍臣说,贞观以前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魏征的功劳最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②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咸有疑议。

    5. (5) 唐太宗为什么派魏征担任太子承乾的师傅?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①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千,作此诗以抒怀。②王人:皇帝的使者。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三首句描述了界河的现状,两岸的舟船不能相向行驶,只有背向而驰。 B . 其三“波痕交涉亦难为”说谁也无法限制波浪相连,借“波痕”讽喻分裂现状。 C . 其四前两句描述了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愿听取中原父老诉说不幸的场景。 D . 其四后两句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
    2. (2) 其三中出现的“鸥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 ”的结论。
    2. (2) 苏洵《六国论》中表示,哪怕是尺寸之地,也是先祖们经过“”获得的,极其不易。
    3. (3)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国钟是我国知名的物理化学家。已经九十岁高龄的何老先生走路有点颤颤巍巍,但是一旦有人提起“分子”“石油”“火箭”等词汇,他眼睛中立刻闪现出 ①  的目光。

    何国钟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童年时期,正值日本大举侵华。为了躲避日寇的袭击,何国钟又随父母逃到附近的乡下避难。尽管时间已流逝多年,这些惨痛的记忆依然 ② 。从那时起,建设祖国的信念便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埋藏在了何国钟的内心,也成为他后续在科研道路上“摸爬滚打”前进的动力源泉。

    一系列重量级的科研成果和奖项,是何国钟全身心投入科研忘我奉献的有力回馈,也让他在国内外学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直以来,何国钟都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父亲的 ③  。他视“知足不辱”为人生底色,将自省奉为圭臬,要求自己处世谦虚。这样一个简朴谦逊的人,却为整个研究组撑起了一方天地。他让学生大胆实践并且因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让学生们出国深造,深受学生所认可。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走出地球家园,人类只有一个身份。 面向宇宙苍穹,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疆域, ①  ,人类的文明足迹才能迈向更深远的宇宙空间。这种探索,在当今极为活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俄罗斯的东方发射场投入使用,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成功带回“龙宫”小行星样本,阿联酋的“希望号”探测器实现火星环绕探测……

    在走向太空的漫漫征途上, ②  。近年来,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与各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利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欧空局合作开展伽马暴偏振探测研究;“嫦娥四号”搭载德国、荷兰、瑞典、沙特等国家的科学载荷,共同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联合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协同探索地球空间系统演变规律;与国际科学家共同开展月球与火星的探测数据分析,推进联合开展“嫦娥五号”月球样本的分析。

    合作共赢,可以从中法海洋卫星的研制历程中体现。2005年,中国与法国启动两国首颗合作卫星——史法海洋卫星项目。当时,有人疑惑:两国都有独立研制海洋卫星的成功经验, ③ ?有专家如此解释:两国合作研制卫星,“是一种优势互补”。

    1. (1) 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B .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C .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D . 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1005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94.5%)的受访青年认可“勇敢追梦,奋斗不负韶华”的人生态度;同时、88、5%的青年表示接受并热爱“平凡的自己”。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