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虚拟实践的产生使人类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虚拟世界。信息时代的人类所面对的是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存的二元世界。在二元世界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存在各种矛盾关系。首当其冲的便是虚拟存在与现实存在之间的矛盾。

    首先,虚拟存在与现实存在之间不仅存在一种派生关系,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否定的关系。我们一直强调,人的虚拟存在离不开人的现实存在,而且人的虚拟存在本身就是“脱胎”于人的现实存在。但是,人的虚拟存在这种新的存在形态一经产生,它便成为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相对独立性的存在形态,并与现实存在相对立。一方面,这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的虚拟存在形态,表现出总是渴望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反对现实世界对它进行干预和管控,希望虚拟存在能够成为人类的理想存在形态,甚至对现实世界有所拒绝和反感。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又为人类提供了一个逃脱现实世界压力的“自由空间”,也意味着它为人类拒斥现实世界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具有明显的暂时性和匿名性,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现实世界中的义务关系,所以选择虚拟世界本身就是对肉体种族性别身份等现实世界附属物的一种逃避行为。

    其次,人的虚拟存在形态形成后又对人的现实存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人的虚拟存在深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技术对它的技术支撑和物质条件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人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陪伴,甚至产生了一种对信息技术的崇拜,形成了一种新的“拜物教”。这个新“拜物教”的产生,可以视作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侵蚀。在这里,资本与技术的“同流合污”,使得技术成为为资本增殖而服务,奴役人、压榨人、诱惑人甚至统治人的一种工具。如果人因为沉溺在虚拟世界而远离现实世界,就无法赋予人现实生活的根据和意义,就有可能失去真实的人性,必将导致绝对的虚无,人也将变为行尸走肉似的非人。

    最后,虚拟世界离不开现实世界的约束和控制。虚拟世界的发展依赖于现实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进步,同时,虚拟世界的运行也受制于现实世界政治力量的制约与控制。

    (节选自张竤《“虚实之间”的秘密:再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

    材料二:

    现代技术文明逐渐增长了“非自然的人造性”。作为虚拟现实的造物主,我们有意识地制造出“邪恶精灵”来“欺骗”自己的体验和感知,并达到感官致幻的极致境界——幻觉、想象与现实无从区别。实际上,我们在虚拟世界获得了另一个虚拟“身体”。

    由此,自我的构成也将发生重要的转变:同一个心灵拥有两个不同的身体,一个是现实(物理)世界中的身体,是受到自然与伦理规则限制的“有碍之身”(hindered body)或者“沉重的肉身”;一个是虚拟世界中的身体(化身),是超越这些规则,甚至可以永生不死的“无碍之身”(un-hindered body)。换言之,物理世界启动了“身心分离”模式,以便让心灵转移或“附体于”虚拟世界的另一个身体。

    这种“一心二体”的状况改变了自我的结构和构成性要素。这个新的自我,很可能越来越难以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愿意奔赴元宇宙追求更自由的生活。但是,“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过上美好的生活吗”?未必。关键在于,长期被物理世界物塑造的身心关系,在进入和适应虚拟世界的过程中会发生如此重要的转变。以至于原本作为美好生活判断标准的价值框架终将被瓦解。

    虚拟世界的自我似乎获得了空前的自由,“无碍之身”不仅深度沉浸于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而且可以获得超越自然(物理)法则的能力和满足。完全可以想象,我们能够随时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看见心愿所想的景观,即刻感触一切。如果愿意,我们可以满足各种背离旧世界伦理规则的愿望。于是,我们随时可以“心想事成”,并且毫无身体和道德的风险。那么,虚拟世界的“优越性”远不只是满足了人的愿望,而且(更重要的是)重新塑造了人本身。

    但是,我们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终极自由吗?实际上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自由总是对人而言的。我们人类,至此为止是在“有碍之身”的条件下形成的身心关系,由此养成心灵的习性,这是人类价值的构成性基础。而在虚拟世界中,我们不再是一贯所知的人类。正如没有死亡和风险,就不会有畏惧和珍惜;没有身体受到伤害的威胁,就没有勇敢的美德;如果不需要努力便心想事成,就没有卓越和智慧;没有资源的匮乏,也就没有善意和友爱……“有碍之身”限制了我们,同时也成就了我们的人性(humanity),并内在地规定了自由的含义及其弥足珍贵的价值。

    (节选自刘擎《技术最后的诱惑:虚拟世界的美好生活》)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虚拟存在不能脱离现实存在而存在的部分原因在于:后者是前者能出现的前提,而前者只是后者的派生物。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前者诞生后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 B . 虚拟世界具备让人类逃离现实世界压力的属性,这为人类排斥现实世界提供了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选择虚拟世界的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C . 现代技术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有能力去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进而在虚拟世界去获得另一个虚拟“身体”。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人类自我构成随之发生了转变。 D . 虚拟世界的“无碍之身”可以深度沉浸于各种感官体验,也可以获得超越自然法则的能力,甚至可以不再受伦理规则的限制,这实际上意味着人本身可以被重塑。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也对虚拟技术表达了相似的担忧。 B . 信息技术发展虽然让人的生活更便利,但会带来导致人失去真实人性的新的“拜物教”。 C . 虚拟世界离不开现实世界的约束和控制,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影响虚拟世界。 D . 一旦虚拟世界的自我沉溺其中,很可能使得原本作为美好生活判断标准的价值框架瓦解。
    3. (3) 根据材料二,作者会认同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说法(   )。
      A . 虚拟现实不是幻象或者虚构的,至少不完全是。虚拟现实整体上是真实的。 B . 我们在虚拟世界可以做到:身体可以像鸟一样飞翔,或可以拥有自己的星球。 C . 如果人类能够创造出完美的虚拟世界,移居其中一定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终极自由。 D . 人类因可以自由定义虚拟世界中的时间、空间甚至身体能力而能在其中拥有美好生活。
    4. (4) 有人说:“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避免跌入虚拟世界这一科技产物可能带来的黑暗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 (5) 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头号玩家》这部电影的描述,请结合材料二,来谈谈你对“绿洲”中的“自由”的认识。

      2045年,处于混乱和崩溃边缘的现实世界令人失望,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绿洲”——一个由鬼才詹姆斯·哈利迪打造的虚拟游戏宇宙。人们只要戴上VR(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就可以进入这个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虚拟世界。在这里,你是自由的:你可以置身于繁华的都市,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不同次元的影视游戏中的经典角色,就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失败者,在“绿洲”里也依然可以选择成为超级英雄,再遥远的梦想都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包括那些在现实中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比如犯罪。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祁瑞宣的心里很为难。八月中旬是祖父七十五岁的寿辰。在往年,他必定叫三四桌有海参、整鸡、整鱼的三大件的席来,招待至亲好友,热闹一天。今年怎么办呢?这个事不能去和老人商议,因为一商议就有打算不招待亲友的意思,而老人也许在表面上赞同,心里却极不高兴——老人的年岁正像岁末的月份牌,撕一张就短一张,而眼看着已经只剩下不多的几张了;所以,老人们对自己的生日是特别注意的,因为生日与丧日的距离已没有好远。

    “我看哪,”小顺儿的妈很费了一番思索才向丈夫建议,“还是照往年那么办。你不知道,今年要是鸦雀无声的过去,他老人家非病一场不可!你爱信不信!”

    “至于那么严重?”瑞宣惨笑了一下。

    “你没听见老人直吹风儿吗?”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像清夜的小梆子似的。“这两天不住的说,只要街上的铺子一下板子,就什么事也没有了。这不是说给咱们听哪吗?老人家放开桄儿(尽量的)活,还能再活几年,再说,咱们要是不预备下点酒儿肉儿的,亲戚朋友们要是来了,咱们岂不抓瞎?”

    瑞宣没再言语。平日,他很自傲生在北平,能说全国尊为国语的话,能拿皇帝建造的御苑坛社作为公园,能看到珍本的书籍,能听到最有见解的言论,净凭耳熏目染,也可以得到许多见识。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今天,听到韵梅的话,他有点讨厌北平人了,别管天下怎么乱……呕,作了亡国奴还要庆寿!

    “你甭管,全交给我得啦!哪怕是吃炒菜面呢,反正亲友来了,不至于对着脸儿发愣!老人家呢要看的是人,你给他山珍海味吃,他也吃不了几口!”小顺儿的妈说完,觉得很满意,用她的水灵的大眼睛扫射了一圈,仿佛天堂、人间、地狱,都在她的了解与管理中似的。

    祁天佑回家来看看。他的脸瘦了一些,挂着点不大自然的笑容。“铺户差不多都开了门,咱们可挑出了幌子去。有生意没生意的,开开门总觉得痛快点!”他含着歉意的向祁老人报告。

    “开开门就行了!铺户一开,就有了市面,也就显着太平了!”祁老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和老父亲搭讪了几句,天佑到自己屋里看看老伴儿。她虽还是病病歪歪的,而心里很精细,问了国事,再问铺子的情形。天佑对国事不十分清楚,而只信任商会,商会一劝大家献捐,他就晓得是要打仗,商会一有人出头维持治安,他便知道地面上快消停了。这次,除了商会中几个重要人物做些私人的活动,商会本身并没有什么表示,而铺户的开市是受了警察的通告的。因此,天佑还不能肯确的说大局究竟如何。

    至于买卖的好坏,那要完全依着治乱而决定,天佑的难处就在因为不明白时局究竟如何,而不敢决定是否马上要收进点货物来。

    “日本兵进了城,一时不会有什么生意。生意淡,货价就得低,按理说我应当进点货,等时局稍微一平静,货物看涨,咱们就有个赚头!可是,我自己不敢作主,东家们又未必肯出钱,我只好愣着!我心里不用提有多么不痛快了!这回的乱子和哪一回都不同,这回是日本兵打咱们,不是咱们自己打自己,谁知道他们会做什么事呢?”

    “过一天算一天吧,你先别着急!”

    “我别着急?铺子赚钱,我才能多分几个!”

    “天塌砸众人哪,又有什么法儿呢?”

    说到这里,瑞宣进来了,提起给祖父做寿的事。父亲(祁天佑)皱了皱眉。在他的心里,给老父亲做寿差不多和初二、十六祭财神一样,万不能马虎过去。但是,在这日本兵刚刚进了城的时候,他实在打不起精神来。想了半天,他低声的说:“你看着办吧,怎办怎好!”瑞宣更没了主意。大家愣住了,没有话说,虽然心里都有千言万语。这时候,隔壁小文拉起胡琴来,小文太太像在城根喊嗓子那样,有音无字的咿——咿——啊——啊——了几声。

    “还有心思干这个!”瑞宣皱着眉说。

    “人家指着这个吃饭呀!”天佑本来也讨厌唱戏,可是没法子不说这句实话。意在言外的,他抓到了人们的心情的根底——教谁压管着也得吃饭!

    瑞宣溜了出来。他觉得在屋中透不过气来。父亲的这一句话教他看见了但丁的地狱,虽然是地狱,那些鬼魂们还能把它弄得十分热闹!他自己也得活下去,也就必须和鬼魂们挤来挤去!

    “瑞宣!”天佑叫了一声,赶到屋门口来。“你到学校看看去吧!”

    小顺儿正用小砖头打树上的半红的枣子。瑞宣站住,先对小顺儿说:“你打不下枣儿来,不留神把奶奶屋的玻璃打碎,就痛快了!”

    “门口没有卖糖的,还不教人家吃两个枣儿?”小顺儿怪委屈的说。

    奶奶在屋里接了话:“教他打去吧!孩子这几天什么也吃不着!”

    小顺儿很得意,放胆的把砖头扔得更高了些。

    瑞宣问父亲:“哪个学校?”

    “教堂的那个。我刚才由那里过,听见打铃的声儿,多半是已经开了课。”

    “好!我去看看!”瑞宣正想出去走走,散一散胸中的闷气。

    “我也去!”小顺儿打下不少的叶子,而没打下一个枣儿,所以改变计划,想同父亲逛逛街去。

    奶奶又答了话:“你不能去呀!街上有日本兵!教爷爷给你打两个枣儿!乖!”

    瑞宣没顾得戴帽子,匆匆的走出去。

    他是在两处教书。一处是市立中学,有十八个钟点,都是英语。另一处是一个天主教堂立的补习学校,他只教四个钟头的中文。兼这四小时的课,他并不为那点很微薄的报酬,而是愿和校内的意图与其他国籍的神父们学习一点拉丁文和法文。他是个不肯教脑子长起锈来的人。

    大街上并没有变样子。他很希望街上有了惊心的改变,好使他咬一咬牙,管什么父母子女,且去身赴国难。可是,街上还是那个老样儿,只是行人车马很少,教他感到寂寞、空虚,与不安。正如他父亲所说的,铺户已差不多都开了门,可是都没有什么生意。那些老实的、规矩的店伙,都静静的坐在柜台内,有的打着盹儿,有的向门外呆视。胡同口上已有了洋车,车夫们都不像平日那么嬉皮笑脸的开玩笑,有的靠着墙根静立,有的在车簸箕上坐着。耻辱的外衣是静寂。

    (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改)

    文本二:

    与那些书写正面战场和战争英雄的小说不同,《四世同堂》在题材上独辟蹊径,要书写一部“被征服者的愤史”,一部“耻辱者的精神受难史”。——真正写出了北京人的亡国之痛、精神凌迟。相比于引头成一快的血勇,真正艰难的是沦陷区平民的生活:他们忍受饥荒病痛、惶惑恐惧、内疚不安,他们的“不走”有着万千种理由,但是贴着“亡国奴”的标签,承受的是难以言说的煎熬和磨折。

    (摘编自李钧《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战争,祁瑞宣不主张在祖父的七十五岁生日宴上招待亲友,祖父虽然表面上赞同,心里却极不高兴。 B . 小顺儿打树上的枣子吃,是因为外面几天都没有卖糖的小商贩,这反映沦陷区平民的正常生活被打断了。 C . 祁瑞宣对隔壁小文太太唱戏练嗓子表示不满,天佑却认为,哪怕时局变化,老百姓也要讨生活,要有口饭吃。 D . 祁瑞宣既在市立中学教英语,又在补习学校教中文,在补习学校教中文虽然报酬微薄,但可以学习拉丁文和法文。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北平,文中各色人物的对话极具地域特征,既符合人物形象,又体现了时代背景。 B . 小说节选部分以小见大,通过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细微变化,映射日本侵略中国后的社会状况。 C . 节选部分描述了普通百姓在国家被日本侵略后选择沉默的状况,由面及点地刻画出了甘当亡国奴者的耻辱。 D . 节选部分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进行人物形象刻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形象鲜明。
    3. (3) 请结合文本分析祁瑞宣的人物形象。
    4. (4) 文本二中提到:《四世同堂》在题材上独辟蹊径,要书写一部“被征服者的愤史”,一部“耻辱者的精神受难史”。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已,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息,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逆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巽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注释】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B . 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C . 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D . 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王城”中“至于”,与《氓》中的“至于暴矣”的“至于”意思不同。 B . “吾岂将杀之”中的“徒”,意为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C . “归惠公而子圉”中的“质”,指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D . “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门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 . 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 . 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 . 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②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5. (5) 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立春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 , 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B . 颔联叙写了昔日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反衬出诗人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C . 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峡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D . “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
    2. (2) “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 5. (2021高二下·武功月考) 根据上下文填写出画线部分的句子。
    1. (1) 荀子《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2. (2) 《孟子》中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句子是:“
    3. (3) “”的意思是说,不是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不是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论语·述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苏轼长什么样?其挚友李公麟的《扶杖醉坐图》还原了他的真实面貌:一是脸型长阔、高颧骨,双目明亮、眉毛细长,胡须稀疏的外貌形象。二是戴“东坡帽”的文人形象。这种帽子既不像官帽般威严,又增强了文人儒雅的气质,所以文人皆仿效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了“人人皆戴子瞻帽”,东坡帽也是其后历朝历代表达苏东坡形象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图像元素。三是“扶杖”形象。“扶杖”传达出苏轼年迈却依然为民奔走的劳碌形象。历代绘画尤以其戴笠穿屐的形象最为典型,此形象总结了苏轼谪居生涯中与民同乐、为民解忧的为官人格,构起了苏轼谪居生涯中能屈能伸、乐观豁达的文化人格。他可以在一贬再贬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在长达二十年的谪居生涯中      ;他能够直面辉煌之后的        人生,能够在忧患中平稳度日,能够“天涯海角”戴笠穿屐同民同乐……这种独立于污浊之上的人格精神,这种      的文化精神,这种齐得失、超生死的人生观念,构成了苏轼     的文化人格魅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处之泰然  惨淡  秉轴持钧  历久弥坚 B . 处之泰然  悲惨  正道直行  历久弥坚 C . 泰然自若  悲惨  秉轴持钧  历久弥新 D . 泰然自若  惨淡  正道直行  历久弥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人皆仿效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了“人人皆戴子瞻帽”,东坡帽也是其后历朝历代表现苏东坡形象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图像元素。 B . 文人皆仿效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了“人人皆戴子瞻帽”的盛况,东坡帽也是其后历朝历代表现苏东坡形象中不可或缺的图像元素。 C . 文人皆仿效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了“人人皆戴子瞻帽”的盛况,东坡帽也是其后历朝历代表达苏东坡形象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图像元素。 D . 文人皆仿效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了“人人皆戴子瞻帽”,东坡帽也是其后历朝历代表达苏东坡形象中不可或缺的图像元素。
    3. (3)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电影《妖猫传》演绎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电视剧《清平乐》穿插了一些宋词……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B . 她轻轻地哼起《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棱啊……” C . 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D . 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同于碳酸饮料,苏打水是由碳酸氢钠(小苏打)溶解于水而成的,呈弱碱性,一般分为天然苏打水和人工合成苏打水两大类。天然苏打水除本身含有碳酸氢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呈水和离子状态,更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传输氧气、调节新陈代谢、排除酸性废物和预防疾病是非常必要的。由于 , 加之开采难度较大,市场上更常见的是人工勾兑苏打水,这种经过纯化的饮用水中压入二氧化碳气体,并添加甜味剂和香料的饮料,只能称其为碳酸水。

    很多人宣称“肥胖人群是酸性体质,喝苏打水可以改变体质”,从而产生减肥功效。。苏打水确实呈弱碱性,但目前尚无明确依据证明苏打水能改变人的酸碱体质。人体是个神奇的系统,正常人体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当进食酸性或碱性食物的时候,人体血液pH值仍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无严重肝、肾疾病的情况下, , 都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此外,肥胖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说单纯依靠苏打水,就能改变影响肥胖的诸多因素。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1高二上·南靖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敬畏之心不可丢。常怀敬畏之心,遵纪守法,做人有原则,坚守道德底线;常怀敬畏之心,尊重规律,做人有信仰,追寻科学真理。敬畏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