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6 类型:水平会考
一、选择题(4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pǐ/q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沏/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     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gèn/gèng)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   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圮(pǐ)    沏    亘(gèn) B . 圮(pǐ)    砌    亘(gèn) C . 圮(qǐ)    沏    亘(gèng) D . 圮(qǐ)    砌    亘(gèng)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茂盛    魂飞魄散    弥漫 B . 兴盛    魂飞魄散    充斥 C . 茂盛    失魂落魄    弥漫 D . 兴盛    失魂落魄    充斥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确实需要反思快与慢、多与少、好与坏、长与短的辩证关系。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资源、环境、人心都受到损坏,(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思维、新理念和新载体作支撑。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改变了从集体经营到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这样一来,”粮囤子”“菜篮子”“果盘子”就可以统揽起来了,土地集中、生产集约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大大凸显。

    1. (1)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后的路怎么走?

      ②当下日子怎么过?

      ③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A . ③①② B . ③②① C . ②①③ D . ①②③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转型。 B . 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集体经营到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转型。 C . 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 D . 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改变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
  • 3. 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 B .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 .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拟人) D .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对比)
  • 4.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嘉草草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谥号。.

    B . 戊申晦,五鼓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 . 假此科敛丁口

    丁:成年男子。

    D . 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如会同,章甫 B . 云青青兮欲 C . 假舟楫者,非能 D . 朝济而设版焉
  • 6.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一——用小的换下大的,他们怎么懂大王的做法呢? B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江河湖海不挑选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C .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D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 7. 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 . 首联今昔对照,虚实交错,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下文描写酝酿气氛。 B . 颔联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可以想见诗人胸襟之博大。 C . 后四句诗人转向写自己孤舟老病、颠簸困顿的处境,充满了自哀自怜的情感。 D . 本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感情真挚动人,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缒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亡矣

      既:既然。

      B . 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 . 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者。

      D . 若不

      阙:侵损、削减。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夜缒

      A . 蟹六跪二螯 B . 赂秦力亏 C . 顺流东也 D . 简能任之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见秦穆公,不在白天,不走城门,而是”夜缒而出”,进一步说明了情势之危急。 B . 烛之武先向秦穆公示弱,表示秦晋围郑,郑国亡国在所难免,试图以此博得秦穆公赏识。 C . 烛之武认为对于秦国而言,亡郑有害无益,存郑有益无害,这是促使秦穆公退兵的主因。 D . 这个语段充分显示了烛之武善于辞令的一面,他思路清晰,逻辑合理,用语也颇有分寸。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今,我们的表达中充满了“梗“。 “yyds” “绝绝子”“栓Q”不绝于耳,大家造梗、抛梗、接梗,玩得不亦乐乎。一句“笑死“终结尴尬,一张“狗头“无声胜有声,一个“害“表示无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审美疲劳,表达上变得焦虑。

    诚然,梗也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它们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实际,为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水。比如“网红““脑洞”“脑补”等网络流行词就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特有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同时,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使用起来亲切可感。

    但更应看到,过度玩梗或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接一个的梗让我们变得笨口拙舌,出现“文字失语症“。网梗用多了,我们会不自觉地被其所搭建的“信息茧房“环绕。满脑子网络流行语、表情包、拼音缩写,在真正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时,想说却不知如何说,陷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窘境。

    这实际上就是表达能力的退化。置身不同场景,面对不同对象,如果只有一概而论、大差不差的表达,极易造成词不达意。比如,草莓好吃是“yyds”, 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 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会被掩盖,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就会被消弭。

    某些梗还是语言在“通胀“中“贬值“的表现,看似可以指代一切,其实什么也指代不了。被“梗”住的表达多是网民情感宣泄的出口,代表什么意义其实没那么重要。一旦新鲜感过了,情绪阈值被拉满,更令人亢奋的新词就会诞生。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语言的枯萎。比如,有人戏谑,面对黄昏水波和夕阳西下的美景,满肚子搜罗不出一句能直抵心灵的赞美,最终以“绝绝子“草草收场,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早已被抛诸脑后。

    通“话“膨胀伴随过度玩梗而出现,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交流壁垒。比如,emoji 的”微笑”表情在父母辈看来代表高兴友善,而年轻人往往用来表示“皮笑肉不笑““冷笑”,这就会产生信息传输失真和交流障碍。过度玩梗就像在吸食新型大脑“毒品“,使我们逐渐丧失思考力。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大 脑将观点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经过讨论交流,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习惯使用网梗,一定程度上会侵蚀语言组织能力,消磨遣词造句、深度思考的耐心。脱口而出的语言,省却了大脑编码处理的过程,就会变得空洞粗粝,使我们一步步沦为“失语者“。

    (节选自之江轩《被”梗”住的表达》)

    1. (1) 下列对文中”梗”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梗”活跃于时下表达中,给人带来表达的乐趣,也给人造成了表达的焦虑。 B . ”梗”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可以说没有”梗”就没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C . ”梗”的使用会让人们出现”文字失语症”,不自觉地被”信息茧房”包围。 D . ”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年轻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草莓好吃是”yyds”,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这暴露了表达能力的退化。 B . 用”绝绝子”来赞美丰富的美景,这正是语言在”通胀”中”贬值”的表现。 C . 通”话”膨胀会导致过度玩梗的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交流的壁垒。 D . 语言和思维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习惯使用网梗,会影响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3. (3) 下列表述不能体现费孝通所谓”乡土本色”的一项是(    )
      A .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C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 安土重迁,叶落归根。
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2) 匪女之为美,。 (《诗经·静女》)
    3. (3) 守着窗儿,。(李清照《声声慢》)
    4. (4) 欲流之远者,。(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5) ,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三、简答题(11分)
  • 11.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关人物姓名。

    (宝玉)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宝玉所见”四句言词”,实际上就是的判词。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节选自鲁迅《祝福》)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节选自曹禺《雷雨》)

    1. (1) 甲乙选文画线的文字,各表现了人物的某种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句,模拟相关人物的口吻,写一句内心独白,以凸显语境中的人物心理。

      ①”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②(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2. (2) 简析甲乙选文人物对话的作用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史铁生说,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而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却认为,寻求他人理解,无异于出卖自我。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