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联...

更新时间:2023-07-09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何谓“山”?山者,宣也。宣气散,万物生。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水者,准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看着这幅画,如行游在山下山上、山前山后的风景之中。我们可以在这些景色中与天地相往来,这就是中国绘画,这就是中国山水。在我们眼前打开的不是一个镜头,而是使我们的身体在这里穿梭往还,使我们的心在这里吐纳元气。这就是与西方绘画和摄影作品全然不同的中国绘画。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在这些生动苍润的描画之中,我们还感受到了笔和墨的美,这种美最能体现山水的形神。正是这种“戏墨”的方法最自由也最有效地把我们带入对“象”的体察之中。“象”既不是自然对象,亦非纯然意识里的心象,而是在自然对象与纯然意识之间的辽阔无际的间性世界。我们在这种“象”的体察中,走进了中国绘画的世界,走进了诗意栖居的世界。中国绘画让我们获得体象的诗意、生命的诗意。

    在宋代,还有一类文人画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大诗人苏轼。苏轼第一个提出了“文人画”术语,以应对画院的专业画家。他写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他在绘画的题写中多次题道:“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作为诗人,苏轼对绘画强调天机,强调诗心独创,但他并不贬低“艺”的重要性,极重视有道有艺,道艺结合。他写道“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宋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黄庭坚诗言:“一丘一壑可曳尾”。“曳尾”指《庄子·秋水》中的那只乌龟在泥沼中自乐。一丘一壑,则是寄情山水。人在山水中自足自乐,表现出传统文人尤其是隐居文人的纯粹与高尚。一丘一壑虽有限,却以某种坚固的深度唤起恒远的积极思想,赋予人以自足自乐的充盈,以及“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无名之志。这直接构成了山水世界的无边容量与意涵。

    宋韵的根蒂究竟在哪里?南宋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有尽,意无穷,或者说用有限的言抒发无穷之意,就是宋代诗画要达到的境界。这正是宋代文人与评论家所悉心追求的蕴涵。

    (摘编自许江《沿着宋画,走入中国山水精神的深处》)

    材料二: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乎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

    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时期。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滨塞、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

    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哲学思潮,则可说是形成这种审美趣味的主观因素。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都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奢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画家打破了观察事物的局限,运用“高远、深远、平远”三种眼光描画山水景物,将之化入胸襟。 B . 山水的谛视者超越瞬时感受的意念,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中,构成完整世界图景。 C . 山主生,呈现为升势;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宋代画家用“戏墨”的方法最自由高效地体现山水的形神。 D . “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体现了苏轼对道艺结合的重视,是对贬低“艺”的画院画家的回应。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是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亲切依存,寄托了他们理想化、牧歌化的情志。 B . 考试出身的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山水风景成为他们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娱悦亲切体现了这一阶层的心理特征。 C . 从中晚唐到北宋,禅宗的教义吸纳了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观点,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了悟,摆脱人事的羁縻。 D . 材料一列举了文人画家苏轼和黄庭坚的画论主张,二人强调山水画要表达自己的精神境界,都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3. (3) 根据选项内容,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用工笔描绘文人们“开琼宴”“坐花”“飞羽觞”的情景,生动精致。 B . 黄公望胸有丘壑,能将一条江的蜿蜒回转、山水情势画成山居一卷的《富春山居图》。 C . 《枯木怪石图》中枯木怪石无定形,利于放笔造形,以发泄胸中盘郁,以求英风劲气逼人。 D .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既有群山延绵,又有江水汤汤,山水之象,气势相生。
    4. (4) 围绕宋代山水画,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5)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举行主题为“宋韵今辉,山水精神”的艺术特展,如果聘请你为这次艺术特展的解说员,请你结合材料一列出解说要点。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开花落四合院

    陈愉庆

    我家在西单横二条32号住了十年,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女儿,可进入梦乡的,仍然总是童年时的家。门前长廊下两株高过屋檐的西府海棠,绽放着满树花朵,在我的梦境里轻轻摇曳。

    来到北京后不久,我们便迁入了西单横二条一座三进的四合院,它成了都市计划委员会员工的宿舍大院。整座院子的大门坐北朝南,朱红色的大门两旁,蹲着一对龇牙咧嘴的石狮子。可横二条胡同是南北向,胡同两边的宅院大门就不得不朝东或朝西了。不知是否出于风水考虑,这座宅院在朝南的正门外又套了一座很空旷的院予,院子的东面加了两扇可以朝左右滑行一百八十度的大门,这样,空院子就成了一个停车场。院子的西头有一个很大的公厕,厕所后面是一株不知经历过多少代的老榆树,遮天蔽日的树冠里藏了一只只鸦巢。每天傍晚,不管在院子里玩得多么尽兴,只要抬头望见归巢的鸦群,孩子们就知道大人要下班了,该回家吃晚饭了。

    横二条家中的家具,很多都是梁思成先生亲自陪父亲去琉璃厂等地选购的。梁先生帮父亲挑了张一米八长的明式长方形餐桌、四把明式圈椅、两把官帽靠背椅。他告诉父亲,我的眼力不会错的,这是真正的明代海南黄花梨,而且可能是从皇宫出来的东西。

    父亲不通文物鉴别,戏言道“皇上也爱吃西餐吗?正好是西餐桌的尺寸。”

    梁先生说:“那是祭祖或拜天地时放烛台和供品的,也可能是皇上大婚时拜天地用的。”

    我听父亲说过梁先生对文物古董具有非凡的鉴别能力。一次,梁先生到老同学陈植家里去做客。陈植的叔父陈叔通是有名的文物收藏家。他拿出一尊三面佛对梁思成说:“你如果能说出这座佛像的年代,我就把它送给你。”梁先生看了看,立即说这是北魏时期的作品。陈老先生惊诧万分,想不到侄儿的这位年轻同窗竟有这等眼力。梁先生笑说“还有什么要考我的吗?”陈叔通先生连连摆手,“再猜下去,我的古董都要搬到你家去了!”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陈老先生非要梁先生把这件贵重的三面佛带走。梁先生坚辞拒绝。第二天,老同学陈植捧着那尊佛像到了梁家说,叔父要梁思成务必收下。君子之交,一诺千金,哪有食言之理?岂不陷叔父于不义?深知梁先生眼力的父亲立即遵命买下这张餐桌。

    父亲在一堆旧家具中发现了一只黄花梨古筝琴几,长约一米五,高、宽各约一尺多,案面两端有小翘头,牙板双端呈卷云头状花纹;不仅造型简洁,而且色泽与餐桌匹配,父亲如获至宝,把这张琴几做了沙发前的茶几。梁先生连呼“妙哉”,还说这就叫创意。

    梁先生又帮父亲选购了花梨木写字台、花梨木餐边柜、角柜。那天还买了三只大花瓶。一只是黑地彩绘的花卉如意耳瓶,高约两尺多,“放在屋角,插几枝常青植物,就是插几束干枝也别具一格。”梁先生建议道。另一只是瓶身硕大粗壮,是元代梅瓶式样的青花瓷。还有一只是长颈球腹圈足的青花赏瓶,约有一尺多高。父亲把两只青花瓷瓶改成了灯座,配了两只白色百折绢丝灯罩。后来梁先生来我家做客,指着我家用蓝印花土布做成的窗帘说:“你的民族化更彻底嘛!”母亲指指父亲道:“我说太标新立异了,他非说要和这房子的建筑风格统一,还说这样才更配那两只青花瓷瓶!”梁先生大笑。

    父亲对有木雕门楣的烟榻做了些许改装。东西两侧的墙上钉了隔板,成了孩子们的书架。烟榻上铺了厚厚的垫子,北窗的窗台下放了一溜儿松软的靠包。这里立即成了我和弟弟的乐园。倚在靠包上看小人书,躺在厚垫子上睡觉,翻筋斗;趴在窗台上看白云在紫丁香间穿行游走……

    三进三出的四合院里住了大约十来户人家,都是父亲“都委会”里的同事。陈干、项彬南、张汝良、汪国瑜、沈永铭……这些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夫妇来自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工学院,也有不远万里刚从英国回到祖国的杨南生、莘耘尊夫妇,从香港回来的周文正夫妇,印尼归侨梅乾振夫妇……同事们的年龄不比父亲小多少,因为父亲在南京中央大学做过教授,天经地义地就成了“长辈”。父亲很为自己这支年轻的团队自豪。无论严冬酷暑,只要有工作,大家登上自行车就呼啸而去。办公室做不完的事情,下了班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也从无怨言。一旦完成了工作,全院的邻居们又会尽情狂欢。

    沈永铭是清华建筑系毕业的才子,高大消瘦的沈永铭儒雅而又帅气,刚刚结婚的新娘汤纪敏娇俏玲珑,是丈夫清华大学的同窗。新婚夫妇住在中院过廊旁边一间十几平米的屋子里,每次路过那间挂着淡粉色窗幔的小屋,我眼前就会出现新娘汤纪敏依偎在新郎身边那幸福娇羞的笑容。因为我们全院的男女老幼都参加了他们在市政府办公楼举行的婚礼。机敏活跃的沈永铭是宿舍大院每次联欢活动的组织者。周末夏夜的傍晚,邻居们陆续走进我们后面的大院儿,回廊上坐满了嗑瓜子、吃西瓜、谈笑风生的年轻夫妇。孩子们在回廊中间追逐嬉笑,大呼小叫,女孩子们争着去采花池里能染指甲的凤仙花,男孩子交换起手里的玻璃弹球和“洋画儿”。

    月亮升起来了。《山楂树》和《红莓花儿开》的乐曲也从旧留声机里淌了出来。一对对舞伴走下回廊的台阶,在大院的方砖地上快乐地旋转。沁着茉莉花香的晚风中,年轻女人的“布拉吉”裙子,犹如一朵朵月光下盛开的牵牛花。

    我家卧室西头的卫生间门外是一个可以通回廊的小院子。但整座大院的三个院子,一共只有两个公厕。父亲非叫母亲打开我家卫生间的大门,让等不及如厕的邻居来我家方便。

    假日里,家家飘出各异的饭菜香气。走进任何一个邻居家里,都会被主人邀上餐桌,吃得心满意足。院子里的人家不必锁门,谁家也没丢过东西。哪家的孩子生病了,大家都会过来探望帮忙。下雨了,不管什么人在家,都会把大家晾在绳上的衣服收回来……

    后来,除个别的几个人,“都委会”住在横二条四合院的同事们几乎都命途多舛。他们为《梁陈方案》[注]付出了青春岁月。他们的付出,并不是为了什么与梁思成或陈占祥的私交,而是为了实践一种科学的理念和信仰,为了献身于保护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遗产,他们都是千年古都默默无闻的忠实守护者。他们的名字,同样不该被遗忘。

    【注】《梁陈方案》:梁思成,建筑历史学家;陈占祥,城市规划专家。建国初期,梁思成、陈占祥两位建筑专家对新中国的首都古都北京提出行科学规划的建筑方案。作者是陈占祥的女儿。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所居住的四合院的布局、方位,除了表现北京古都民居建筑的特点之外,还隐隐透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B . 文章用大量篇幅叙述梁思成先生帮助父亲挑选家具,表现出二人同为建筑师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父亲不如梁先生那么有文物鉴别力的一丝遗憾。 C . 四合院里住的十来户人家都是父亲的同事,他们大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夫妇,父亲学历最高,所以天经地义地就成了他们尊敬的“长辈”。 D . 父亲富有巧思,热爱生活,他改造器物,有的颇有创意,有的具有民族化的风格,有的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些器物都是梁先生选购的。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合院里花类繁多,有西府海棠、紫丁香、凤仙花、茉莉花等,花开花落既照应了标题,又构成全文线索,使文章形散而神聚。 B . 本文有饱满的生活细节描写,如梁先生鉴定三面佛年代的奇事,父亲改造家具装饰时梁先生的打趣,既富有情趣,又风雅备至。 C . 文章叙事怀人,叙写了许多历史名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描写的人物众多,但繁笔和简笔各尽其妙,且语言典雅华丽,字字珠玑。 D . 作为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从细腻温婉的女性视角讲述童年故居里的人事变迁,文章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感伤的氛围。
    3. (3)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艺术效果。
    4. (4) 这篇散文以记人为主,四合院里居住的都是建筑专家,他们身上既有科学家的品格,也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赠中宪东谷因公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笄四年而

    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 心力竭矣。

    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癸亥,中宪公殁,太夫人佐方伯公襄事如礼。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 , 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

    是时鸿胪及孝廉、驾部公并为诸生,学稍怠,辄督责之曰:“汝辈若是而望踵父躅耶!夫岂有不簏蓘而饔飧者!”稍精进,辄沾沾喜,亟为酒脯佐劳。

    丙子,方伯公备兵温、处,太夫人亦从。于时矿寇猖獗,众议调遣大创之。太夫人闻谓方伯公曰贼与兵等人耳曷先声散之无劳兵无滥杀两利也卒如其言。

    不肖宗道,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注】①委禽:即纳采,古代男方用雁作为订婚的聘礼。②鞶珥:首饰。③麓蓘:耕耘。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夫人闻/谓方伯公曰/贼与兵等/人耳曷先声/散之无劳兵/无滥杀/两利也/卒如其言 B . 太夫人闻/谓方伯公曰/贼与兵等人耳/曷先声/散之无劳兵/无滥杀/两利也/卒如其言 C . 太夫人闻/谓方伯公曰/贼与兵等/人耳曷先声散之/无劳兵/无滥杀/两利也/卒如其言 D . 太夫人闻/谓方伯公曰/贼与兵等人耳/曷先声散之/无劳兵/无滥杀/两利也/卒如其言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状,相当于“事略”,是叙述死者世系、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 B . 归,与《项脊轩志》中的“来归”“归宁”一样,都是女子出嫁之意。 C . 舅姑,也称“翁姑”,指公婆。《孔雀东南飞》中的“公姥”则偏指婆婆。 D . 敲扑,在本文中指用刑具拷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的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与外祖母感情甚厚,对儿时受到外祖母疼爱的的话语和情景记忆犹新。 B . 外祖母因为有勤勉谨慎的美德,十九岁时被赠中宪东谷公欣赏并纳为儿媳。 C . 外祖母孝敬公婆,不惜节衣缩食侍奉公公畅饮,卖掉首饰为婆婆请医治病。 D . 外祖母关心后代学业,懈怠时她就督促教训,沾沾自喜时她就让他们劳作。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

      ②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5. (5) 作者的外祖母心地善良仁慈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①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 , 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 , 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 , 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绍圣元年(1094)七月,苏轼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惠州。途径九江时,遇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友苏坚(伯固)。当时苏坚被命赴澧阳莫徭地区就任。匆匆泣别之际,子瞻作此词以赠。②接淅:本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孔子离开齐国,途中淘米烧饭,不等把米淘完,沥干带起就走。③挂席:挂帆启程。④梦得:刘禹锡字梦得,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到武陵,后来又到夔州任刺史,用巴渝民歌《竹枝》曲调创作了九首《竹枝词》,对词体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我梦”二句突兀而起,先虚写震泽梦游,再借“觉来”二字转换画面,实写庐山青峰蔚然,虚实交映,气象宏阔。 B . “此生长接淅”一句用孔子去齐的典故,言孔子匆遽狼狈之状,未尝不是自己贬谪之路的写照和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 C . “梦中游”三句收束上片,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可见短暂的游赏能够愈合心灵的伤痛。 D . 上片“与君同是江南客”点出客中送客,二人俱为飘蓬;下片友人将启程,吟唱诗人的新词而泣下,见出友情之深笃。
    2. (2) 《归朝欢》一词情致高健,诗人在泣别之余,更多的是对友人的勉励。请结合下片化用典故的内容,赏析这种感情是如何具体表达的。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叙琐屑之事寄情,细腻动人。如用“”这样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饱含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期许之情;又如写庭院中的树今日之模样,“”,寓睹物思人、悼亡念存之情。
    2. (2) 司马迁所说:“女无美恶,居宫见妒”(《离骚》节选)中,屈原借“”两句,含蓄地表现了奸臣对忠贤的毁谤,寄托了自己的愤闷不平之情。
    3. (3) 杜甫在《哀江头》中写道:“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的《扬州慢》一词中“”两句的伤乱之意,与杜诗正好相同,可谓从杜诗脱胎而来。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火”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传统佳节的狂欢活动。古代农作物抵御不住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古人崇拜天、地、风、雷、水、火,幻想通过祭祀和禳解仪式,求得  五谷丰登。社火能够长期流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反映古代农民的良好愿望。

    社火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社火中的高跷往往成群结队而行,艺高胆大的 , 走起路来故意歪歪扭扭,显得  , 让人捏把汗;有的行走间忽然劈一个双叉,坐在地上撒娇,当别人去扶时,将身子一纵,突然又跳将起来,立刻引来观众一片喝彩。

    在陕西,耍社火颇具古风,几十面三角形狼牙边的大旗,上书各个乡村之名。敲上威风锣鼓,锣鼓手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打锣鼓有一定套数,分老曲、新曲、紧三火等。老曲雄壮浑厚,新曲悠长明朗,紧张热烈。旌旗猎猎,铳炮轰隆。若在街上和其他村的社火队相逢时,讲究礼让。先到者闪到一边,后来者先走,这明是礼让,暗里则是挑战和较量。鼓声一时大震,都想以气势压倒对方。各家的社火扮演人物,也以动作、语言、换花样等,使出  , 吸引观众。虽然带有竞赛性质,却从不评名次,好坏标准自在观众心里。

    宝鸡县的血社火是陕西以致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因为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郎报仇的故事为题材,故名血社火,又叫快活。取名“快活”有两种意思,一是取《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即铲除了为非作歹的恶人之后

    1. (1) 请在文中标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的”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星期天的,你怎么不出去玩玩儿? B . 老乡们沏茶倒水的,待我们很亲热。 C . 话音未了,邮政局送报的就来了。 D . 这里用不着你,你只管睡你的去。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结束一天的学习或工作疲惫地回到家后,如果能被欢欣雀跃的狗狗扑个满怀,  。但带给我们快乐的不仅仅是兴奋的汪汪叫和疯狂摇动的尾巴,一项研究表明,当狗狗与主人团聚时,它们的眼睛里会饱含泪水,而这会唤起我们关怀抚育的本能。研究人员首先测量了主人在家时狗狗的基准泪液量,然后在主人离去五六个小时再返回时再测量一次,结果发现 

    这种流泪行为有什么好处吗?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展示了几张猎犬的头部照片,  , 另一部分则是研究人员手动添加上眼泪的狗狗脸。受试者更倾向于拥抱和照顾眼中噙满泪水的狗狗,这表明狗狗的泪眼可以促进人类的照顾行为。所以狗狗打开它们的“水龙头”,主人便会被轻易击中,这可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把戏!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水龙头”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 B . 他抖搂着手中哗啷作响的“王法”,你还想拒捕吗? C . 汉字“蜀”曾多次出现在殷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D . 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23高二下·湖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为了到达彼岸,人类发明了舟。据说中国的舟起源于竹筏,因为竹筏中空多节,哪怕其中一个破 裂,整个竹筏也不会受到影响,可以说是天然的渡河材料。此后,舟船不断延伸着人类的脚步,人类用 其通行、运输、经商、探险。今天,舟船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它的重要性深深地刻在了中国 人的血脉之中。我们欣赏架舟为梁,鄙弃拆梁凿舟;我们遇到困难常说同舟共济,下定决心则称破釜 沉舟;甚至,中国人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命名为神舟五号,这艘寄托着中国人的探索、超越和期盼的

    “天河之舟”驶向太空,驶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以上材料对处于时代浪潮中的青年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