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

更新时间:2023-07-07 浏览次数:46 类型:水平会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中后期江南经济迅速□起,崇尚精雅奢华之风。服饰方面僭越等级尊卑,标新立异,竞逐华;饮食不厌其精,饮酒花样繁多(    )家具制作巧夺天工,豪门园林建筑精巧。精美的园林不仅装点了江南的约风姿,也是文人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形象写照。

    1. (1) 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mǐ    chuō B . mí    chuō C . mǐ    chuò D . mí    chuò
  • 2. (2023高二下·天津月考) 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________。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是________。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担当、有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三是________。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拼搏中奉献正能量。四是________。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①生命是有长度的              ②生命是有温度的

    ③生命是有深度的              ④生命是有宽度的

    A . ②④③① B . ④②①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③②④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充分而激烈地讨论,使我们坚持下去的决心更大了。 B . 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C . 距离演出开始大约一小时左右,等待进场的观众已经排成长龙。 D . “创卫”攻坚战中,环卫工人充分发扬了不拍苦、不怕累的精神。
  • 4.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A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D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管军事。 B . 山东:地名,今山东省,古泛指六国之地。 C .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D . 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 6. (2023高一下·宁德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 . 凄凄不似向前声 B . 挟飞仙以遨游 C . 望美人兮天一方 D . 老大嫁作商人妇
  • 7. (2023高二下·佛山月考) 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译: (他们) 砍下树木做武器, 举起竹竿当旗帜, 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 回声似的应和他, 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B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译:他的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他所指的却极为博大。

    C .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 聪明通达的人, 不会被外界事物拘束,能够随世道变化而变化。

    D .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因此(就臣) 自己的私情 (而言) 不能够废止(奉养) 远离(祖母)。

  • 8. 下列对《诗经》中《静女》一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A . 这是一首四言诗,感情朴实真挚。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B . 全诗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 C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一句用了比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 . 诗歌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其闻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 B .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里 C . 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D . 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师道不传也久矣! B . 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 . 师不必贤弟子。                   不拘于时,学 D . 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B . 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 C . 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D . 《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现在来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

    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种文风,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实,尚未得到普遍的发展。我们破坏了洋八股和党八股之后,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也就可以向前推进了。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藏身之所,打倒了党八股,就消灭了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B . 在学习语言时,作者反对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反对用古人语言中已经死去的语汇和典故。 C . 对于怎样学习语言,作者主张占有、挑选、创新,与鲁迅《拿来主义》中提出的方式相似。 D . 由于洋八股和党八股的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无法存在,无法获得充实和普遍发展。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指出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的联系,并表明作者对它们的态度。 B . 第二段比较了上海小瘪三和党八股的异同,指出二者都干瘪无味,面目可憎。 C . 文中主要从语言特点上阐明党八股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语言无味的三种途径。 D . 文章最后总结全文,阐明抛弃党八股,采取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
  • 11. 《乡土中国》中的哪个概念可以引入以下语段,用来更充分地凸显“CMC交往模式”的特征?(   )

    网络的发展使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模式(即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人际传播)。在这种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网络不仅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使法制观念得以强化。同时,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弱关系”得到发展,个人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变得更强。

    A . 礼治秩序 B . 差序格局 C . 时势权力 D . 名实分离
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
  •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六国论》中,阐述各国越是奉献土地,秦国便越是贪婪、加紧进攻的句子是:“。”
    2. (2) 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两句写出眼前秋景萧瑟,慨叹六朝繁华远去,表达了吊古伤今之思。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的理想是“浴乎沂”后,“”。
    4. (4) 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5. (5) 汤显祖《游园》中,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两句句意的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11分)
  • 13.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两个女性形象: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文段二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 (1) 根据文段二的内容,用一句话说明“这故都的秋味”有哪些特点。
    2. (2) 根据文段三中划线的内容,简要概括地坛有哪些特点,让作者觉得“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5. (2020高二上·陵川月考)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得脱离材料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