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试卷七年级下册 运动和力单元提高卷

更新时间:2023-05-10 浏览次数:17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河岸 B . C . D . 岸边的树木
  • 2.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 正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 B . 减速进站的火车 C . 加速上升的火箭 D .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 3. 春季来临,各学校都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如图所示为体育馆旁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其中乙队取胜,甲、乙两队的拉力(   )

    A . 两队拉力一样大 B . 甲队拉力大 C . 乙队拉力大 D . 无法判断
  • 4. (2022七下·丽水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 书包更宽的背带 B . 注射器更尖的针头 C . 坦克更宽的履带 D . 骆驼更大的脚掌
  • 5. (2023七下·浙江期中) 妈妈做饭时,小明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科学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不存在力的作用 B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克 C . 把鸡蛋向碗沿一撞,蛋壳破了但碗没有破,是因为蛋壳受到的力比碗大 D . 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由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 6. (2023七下·浙江期中) 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A . 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 . 吊在天花板下的静止电灯 C . 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D .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 7. (2021七下·越城期中)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 4s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 . 4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D .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4m
  • 8.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A、B、C三个物体,物体A、B放在物体C上,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A,使A、B、C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 A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 B . C对B有向左的摩擦力 C . 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D . 地面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
  • 9. 如图甲所示是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他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0~6 s内,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 B . 6~15 s内,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5.4 m C . 0~18 s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 . 15~18 s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 10. 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 . 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 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 . 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1. 图是杂技表演独轮车在某一时刻停止在地面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 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12. 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上一些镁粉;而在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 .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C .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D .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 13. 如图所示,物体A从光滑的斜面上滑到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物体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 va>vb>vc      B . va<vb<vc C . va=vb<vc D . va=vb=vc
  • 14. (2022七下·诸暨期末) 如图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底面积S>S .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受的拉力为F、F , 对桌面的压强为p、p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p<p B . F<F;p>p C . F=F;p=p D . F=F;p<p
  • 15. (2022七下·诸暨期末) 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6. (2022七下·诸暨期末) 如图四个完全相同弹簧秤,甲、乙均水平放置,丙、丁均竖直悬挂,四图中的弹簧秤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弹簧秤的自身重力是1N,弹簧秤受到的拉力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弹簧秤的示数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4N,乙为4N B . 乙为3N,丙为5N C . 丙为5N,丁为3N D . 丙为4N,丁为4N
  • 17. (2022七下·椒江期末) 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C两点间来回摆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从A到C过程中,小球运动状态不变 B . 小球摆到B点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C . 摆到B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D . 摆到C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竖直下落
  • 18. (2022七下·柯桥期末) 近期不少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B . 橡皮艇加速下滑时,其惯性增大 C . 玻璃栈道内加水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对玻璃栈道的压力 D . 游客坐在橡皮艇上时橡皮艇凹陷,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19. (2022七下·定海期末) 科学学习中要善于通过实验寻找“反例”来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为反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物体受力方向都是一致的”观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反例的是(   )

    A . 实验甲:小球竖直下落 B . 实验乙:小球竖直上抛 C . 实验丙:小球斜向上抛出 D . 实验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
  • 20.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的一种弹簧测力计,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处于静止状态时,从左边刻度(单位为N)可以测出物体重力的大小,从右边刻度(单位为g)可以测出物体在地球上质量的近似值,如果把该弹簧测力计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下列刻度的重新标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左边刻度线

    左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

    右边刻度线

    右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

    A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六倍

    B

    不变

    原值的六倍

    不变

    原值不变

    C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六分之一

    D

    不变

    原值的六分之一

    不变

    原值不变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21. 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共同的科学知识: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回去;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向前进;⑥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下陷。

    项目

    事例

    共同蕴含的科学知识

    例一

    ①和②

    例二

    例三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2. (2022七下·仙居期末)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三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

    1. (1)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由发动机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喷出,从而获得上升的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 “发动机”或“喷出的气体”)。
    2. (2) 与核心舱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的。
  • 23. (2023七下·浙江期中)  小辉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F大小的关系”。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用弹簧测力计对同一弹簧片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不同的拉力F,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形变量x/cm

    0.6

    1.2

    1.8

    2.4

    3.0

    拉力F/N

    1

    2

    3

    4

    5

    1. (1) 实验次数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N
    2. (2) 分析可知,实验次数4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大约是cm。
  • 24. 学习摩擦力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牙刷放在木板上,向左拉动牙刷,观察到刷毛向右弯曲;保持牙刷不动,向右拉动木板,观察到刷毛还是向右弯曲。

    1. (1) 无论是向左拉牙刷还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会向右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是向的。 
    2. (2) 当向右拉木板时,以木板为参照物,牙刷向左运动,说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反。 
  • 25. 如图所示,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填字母)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若当小球滚至右侧最高点时,撤去所有外力,它将

  • 26.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填“改变”或“不变”)。 

  • 27. (2022七下·婺城期末)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玻璃水杯,它们的底面积相同,将它们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甲杯中盛有水,水对甲杯底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1、p1;现将甲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乙杯中(未溢出),水对乙杯底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2、p2。请判断:F1F2 , p1p2。(均填“>”、“<”或“=”)。

  • 28. 如图所示,A、B是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F=20 N的水平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此时A、B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N,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若撤去力F后,两个物体仍能一起向右做减速运动,此时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 29. 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下表是他收集的实验数据。

    弹力/N

    0

    0.5

    1.0

    1.5

    2.0

    弹簧总长度/cm

    6.0

    7.5

    9.0

    10.5

    12.0

    弹簧伸长量/cm

    0

    1.5

    3.0

    4.5

      

    1. (1) 请将上表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 (2) 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

    3. (3) 分析实验数据或由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 (4) 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原因是。 
  • 30. (2022七下·婺城期末) 小科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三次实验均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请回答:

    1. (1) 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2.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小科选择了甲、乙实验,甲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1 , 乙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2 , 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 v1一定大于v2    B . v1一定小于v2 C . v1一定等于v2    D . 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3. (3) 上述探究结束后,老师拿来一块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研究:小科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F , 若F>F , 则木板的侧更粗糙,实验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 31. (2022七下·温州期末) “风洞”是以人工的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小明用“风洞”模拟物体的下落过程,并研究共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取A、B、C、D、E、F六个不同的小球,将其逐一放入风洞的中线位置,调节底部出风口的风速大小,使小球悬停在空中,此时,小球所受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大小。具体实验数据如下表:

    小球编号

    A

    B

    C

    D

    E

    F

    质量

    m0

    m0

    m0

    2m0

    4m0

    3m0

    半径(厘米)

    10

    20

    40

    10

    10

    5

    风速(米/秒)

    10

    5

    2.5

    20

    40

    a

    1. (1) 结合实验分析,小明的假设为
    2. (2) 实验中,小明是利用的原理来测量物体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的。
    3. (3)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完成小球F的实验,所需的风速大小a为米/秒。
  • 32. (2022七下·新昌期末) 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 (1)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 (选填 “越大”、“越小”或“不变”) .
    2. (2) 当在橡皮筋B上悬挂重力为0.5牛的物体时,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厘米。
    3. (3) 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测力计,用橡皮筋,(选填 “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4. (4)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A、B橡皮筋如丙图方式连接起来,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选填“1”或“1.5”)牛。
  • 33. (2022七下·丽水期末) 小丽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液体

    深度/厘米

    橡皮膜朝向

    U型管液面高度差/厘米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左面

    4.9

    4

    10

    朝左面

    9.7

    5

    15

    朝左面

    14.6

    6

    酒精

    15

    朝左面

    11.8

    7

    盐水

    15

    朝左面

    16.9

    1. (1) 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2. (2) 小丽在检查压强计时发现,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丽却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为了能正常完成实验,小丽接下来应该做的是
    3. (3) 实验序号1、2、3探究的目的是
    4. (4)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4. (2022七下·金东期末) 同学们正在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

    1. (1) 小金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采用轻质小车,并选用表面光滑的桌面,其目的是
    2. (2) 另一个同学小东用图乙中所示的轻质硬纸片B替换轻质小车A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则要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改变两侧砝码的质量”“用剪刀将卡片剪开”或“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 ;
    3. (3) 小义将小金的轻质小车换成一重木块C,如图丙所示。实验时,他发现向左右两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该实验不能得出的二力平衡条件有    
      A . 两力大小相等 B . 两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 . 两力在同一直线上
四、解答题
  • 35. (2023七下·浙江期中) 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 (1) 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 (2) 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
  • 36.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中的各力。(力的作用点已给出)

    1. (1) 用100 N水平向左的力拉小车(图甲)。
    2. (2) 用大小为80 N、方向与斜面平行的力,推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图乙)。
    3. (3) 用60 N水平向右的力顶住木块,使木块静止在竖直墙上(图丙)。
  • 37. (2022七下·滨江期末) 小滨的一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m2 , 请根据下面的压强数值估算:

    压强(帕)

    小滨躺着对床面

    3000

    小滨站在对地面

    15000

    1. (1) 小滨的质量;
    2. (2) 小滨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 38. (2022七下·柯桥期末) 小科随家人骑自行车去健身,快到目的地时停止脚踏,同时刹车减速直至停止。T0时小科开始手握刹车,T1时刹车片与车轮接触,小科继续加大握在刹车上的力直至T2时自行车停止前行。请在图中画出在T0- T2间自行车刹车片对车轮的摩擦力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解释。

  • 39. (2022七下·定海期末) 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历时10个月,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在火星着陆。中国成为第3个触摸这颗红色星球的国家!

    1. (1)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任发射任务。几乎所有火箭发射都选择朝东方向是因为地球,使火箭在地面未发射之前,已经具有了一个向东的速度,从而节省推进剂。
    2. (2) 探测器软着陆是最难的,需要经历减速、悬停、着陆等阶段,在9分钟内从2万多千米/小时的超高速,减速到零。如图为探测器悬停阶段,与其重力相平衡的力来自于

      星球

      月球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g值大小

      1.62

      3.60

      8.50

      9.80

      3.76

      22.9

      9.05

      8.30

      11.00

    3. (3) 科学家还发现,跟地球上一样,在其他星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星球对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作用。下表为不同星球上g的大小。如果将体积为100cm3 , 密度为0.8g/cm3的物体带到火星上,则它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
  • 40. (2022七下·乐清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测距:如图甲所示,固定不动的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可表示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段内所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 (1) 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选定的参照物为.
    2. (2) 如图乙,若t0=0.8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米。
    3. (3) 某次对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秒,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4秒,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2秒,如图丙。请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限速100千米/小时的高速路段行驶时是否超速。
  • 41. (2022七下·滨江期末) 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如图是小杭购入的某品牌电动汽车,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

    车身质量

    2t

    充电一次最大行驶里程

    600千米

    最高车速

    200千米/小时

    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

    100cm2

    已知小杭质量为70千克,从滨江出发到杭州千岛湖出差,其中高速路段长约150千米,允许行驶最高时速为120千米/小时,该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倍。

    1. (1) 小杭以允许行驶最高时速匀速通过高速路段需要多少时间?
    2. (2) 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时,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3. (3) 下高速路段后,该电动汽车遇到红绿灯原地等待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