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5-17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 . 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 . “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 . 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 . 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 C . 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D . 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 .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 .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 . 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棉花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全球棉花消耗了2.6%的农业用水,占用了3%的排作面积,却贡献了36%的纺织纤维。棉花品质、产量的提高受到植株性状等的影响。株铃多、单铃重、衣分高对皮棉产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认为,株铃与铃重两性状呈负相关,要培育高产品种要注意株铃与铃重两性状比例的选择:选择生育期较短、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台数多的植株性状,有利于增加株铃、价重和提高衣分,促使皮棉增产。在品质追求上,选取结铃性强、株铃多的性状,可间接增加纤维的长、细、强度和纺纱指数,增进主要纤维品质。

    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优化成铃时间与部位,争取多结优质铃。在栈培措施上,应立足于促使群体早发、中稳、后健不早衰、在重施底爬的基础上,轻施苗肥。稳施蓄肥,重施花铃肥,搭好丰产架子、使棉花感花结铃期与优质铃开花时间同步,力争多结代桃、早秋桃,后期酌情补施盖顶肥,防早衰、稳铃重、促衣分,进行全程化控,塑造理想株型,提高成铃率,确保株铃质量,从而获取棉花优质高产。

    (摘编自齐子杰《棉花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

    材料二:

    从棉株上采摘,棉纤维没与棉籽分离,没经过加工的是籽棉。把籽棉进行机花,脱离了棉籽的棉纤维叫皮棉。衣分率,指生产的皮棉与需要材棉的比例。

    不同密度与棉花产量的关系

    亩实收株数(个)

    单株铃数(个)

    单铃重(克)

    衣分率(%)

    亩棉产量(公斤)

    60+40×8cm

    14367

    4.77

    5.85

    34.79

    139.47

    60+40×10cm

    10834

    6.27

    6.27

    36.27

    154.47

    60+40×12cm

    9111

    6.33

    6.56

    35.85

    135.63

    60+40×14cm

    7524

    7.02

    7.24

    36.12

    138.12

     (摘编自米吉提·吐尔逊《论棉花密植度与产量的关系》)

    材料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非常重视棉花种植技术服务,他们采用的“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先在北渡广泛使用,然后推广到南疆,将出苗率从80%提高到90%,为棉花增收奠定了基础。这项技术被称为“膜下滴水蓄填”,即上一年收获的棉田不再进行春冬灌,来年耕种时直接平整土地、铺膜播种,待地温上升到适宜棉花出苗时,开始利用提前安装好的地面管和滴灌带膜下滴水,来实现“干土播种混苗出土”。

    新疆98%以上为陆地棉,海岛棉只占2%。海岛棉是纺织纤维的上上品。研究团队通过生物育种手段,把海岛棉的基因转移到陆地棉上,改良陆地棉,提高其纤维品质。据此培育的陆地棉新品种新农大棉1号和新农大棉4号,深受种子企业和棉农的青睐。历时十余年选育的突破性棉花新品种“原棉8号”具有广泛性好、耐密性强、集中成熟性好、易管理、铃大、抗旱耐盐碱、耐高温等特性,窗产量高,还实现了水肥的高效利用和棉花生产“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显著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

    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为新疆棉花产业指上腾飞的翅膀。通过土地流转,尉犁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28万亩棉花,通过对分数的土地进行破梗平地、滴灌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为先进技术普及创造了条件。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展以“农户+合作社”模式为主、“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家旋农场”为辅的多种形式运度规模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小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全县棉花生产机械化率达93%。2021年,全区棉花精量播种覆盖率达88%,化学打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到位率达85%,棉花机械化采收率首次突破80%、产量、品质、效益的综合提升,使新疆棉花种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李慧等《新疆棉花产业“科技范”十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全球棉花消耗的农业用水,占用的耕地面积以及纺织纤维贡献量,可看出棉花在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具有优势。 B . 棉花产量会受到植株性状影响,株铃、铃重、衣分是影响皮棉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培育高产品种需同时提高株铃数量与单铃重。 C . 栽培时,可通过施肥等措施使棉花盛花结铃期与优质铃开花时间同步,争取多结优质铃,从而获取优质棉花。 D . 从不同密度与棉花产量的关系中,可以看出衣分率没有规律性的变化,据此可以推测亩实收株数应当和衣分率相互关系不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植株性状影响着棉花产量,其中影响株铃个数的有生育期、株高、果枝始节、果枝台数等,要对这些性状正确选择或准确把握。 B . 棉花密度和产量的关系表明,亩实收株数和单株铃数呈负相关,亩实收株数和单铃重以及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都呈正相关。 C . 材料二表明,随着单株铃数与单铃重的增加,亩皮棉产量并非相应增加,而亩实收株数的增加,会使亩皮棉产量随之增加。 D . 新疆的突破性棉花新品种“源棉8号”综合性状优良,亩产量高,具有铃大株疏,抗旱耐盐碱等特点。
    3. (3) 请结合材料三,从新疆在棉花生产上的做法这一角度,分析新疆棉花种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
  • 3.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月下桨声

    韩少功

    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牵绕飞扬。

    一条小船近了,船上的一点红也近了。原来是一件红色上衣,穿在一个女孩身上。女孩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一个更小的男孩撅着屁股在船头划桨。

    我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小小年纪的两个渔夫在远处忙碌,总是不说话,也不看我一眼。我想起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就是这条船?

    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我早已熟悉张家李家的孩子,但不认识那两张面孔。他们的家也许不在附近。

    刚好城里有客人要来,得买点鱼。我朝小船吆喝一声。他们望了我一眼。

    你们有鱼卖吗?大鱼小鱼都行。我指了一下院子的方向,我就住在那里。

    他们并未回话,隔了好半天,女孩朝这边摇了摇手。

    也许,前段时间把鱼打光了。水管所雇来的人们张好大网,敲击着船舷,把鱼往网里赶。接连闹腾好几个日夜,木棒敲出三拍的欢乐,两拍的焦急,慢板的忧伤以及若有所思……久违的山歌,在半夜里会偶尔鬼鬼祟祟地冒出来:

    “第一先把父母孝,

    有老有少第二条,

    第三为人要周到……”

    我只好去水管所买了鱼,看到一些没收来的渔网。水管所的人说,附近有农民偷偷违禁打鱼,有时还用密网,把小鱼也打了。

    城里的客人来了,驾着刚买的日本轿车。一起吃着鱼,我说到有农民用密网打鱼。他痛心地说,农民就是觉悟低,一点环保意识也没有。又说,如今民风实在刁悍,有一次他的汽车陷进坑里,路边有农民抄着手,不给钱就不帮忙。

    客人走后,第二天一早,院子里响起一阵狗吠。开门一看,红衣女孩手里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被狗吓得进退两难。她赤裸的双脚在石板上留下水淋淋的脚印,脚踝还沾着一片草叶。

    我愣了一下,好容易才记起几天前的问购。塑料袋里有一二十条鱼,大的约摸半斤,小的只有指头那么粗,鲫鱼草鱼杂得有点不成样子。从她疲惫的神色来看,大概这就是他们忙了半个夜晚的收获吧。

    估计这女孩用的也是密网,没有放过小鱼,下手有些嫌狠。但我没有说什么。我已经从邻居那里知道了他们的来历。他们是姐弟俩,住在十几里之外的大山,弟弟欠了学费,两人借了条小船出来打鱼。他们的父亲一年前病逝,母亲也变得神志不清,不久前走失了。

    我收下鱼。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她始终拒绝坐下,说话时总看着狗,听我说狗不咬人,仍怯怯地不时朝桌下看一眼。

    “你很怕狗么?”我妻子问。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

    “你家没有养狗么?”

    她摇摇头。

    “你喝茶。”

    她点点头,却没有喝。

    她才走不久,狗又叫了起来。窗外橘红色一晃,她气喘吁吁地返回来。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错了什么?”妻子问。

    “把钱算错了。”

    “不会错吧?不是两斤四两么?”

    “真算错了。”

    “刚才是你看的秤,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多少,我并没有……”妻子说。我也觉得我们没有什么责任。

    “不是,是你们多给了。”

    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一口咬定算错了。他们又算了一次,果然是我们多给了一块钱。弟弟很生气,要她赶快来退还。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块钱怎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且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

    “一块钱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

    “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以后还要找你买鱼,一块钱就先存你那里。”

    “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

    “你们还会打鱼吧?”

    “不一定。水管所不准我们下网了……”

    “弟弟的学费赚够了吗?”

    “他不打算读了。”

    “为什么?”

    她没有回答,只是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可是小钞票凑不够一块钱。最后我们满足她的要求,好歹收了七角。她做了什么亏心事似地,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

    傍晚我们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

    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的社会,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她清出一个旧挎包,一支水笔,说要给那位上学的弟弟,替他们省两个钱。但是我再也没有遇上姐弟俩。后来从一位船夫口里得知,水管所加强禁渔,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

    学费凑足了吗?弟弟还能继续读书吗?人世间许多事,我们并不知道,萍水相逢之际,连对方名字也不知道。

    每天早上,推窗眺望,远处一两叶小船如发夹别在青山绿水之中。只是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偶尔听到竹林那边传来桨声,是一条小船的足迹,在水面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只是桨声粗重,不像孩子的腕力。有时月夜太静,删除了声音传递的距离,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引来小狗一次次寻找。它当然找不到什么,鼻子抽缩着,叫了两声,回头看我,眼里全是困惑。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再出现的红色上衣成为女孩的特定标志,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而红色的显眼与女孩的内向少言又形成了反差。 B . 城里来的客人认定农民觉悟低、民风十分刁悍,“我”的妻子却没有这种成见,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 C . 小男孩很懂事,在船头帮忙划桨;也很聪明,一听钱的数字就知算错了;催促姐姐赶紧退还钱,又可见他的诚实。 D . 狗的两次吠叫引出女孩的出场,巧妙推动情节发展;狗让女孩提心吊胆的描写,又使女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2. (2) 小说开头、结尾两次写“月下桨声”,蕴含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
    3. (3) 小说在叙述姐弟的故事时,送鱼和还钱等内容从正面详写,打鱼、送葱、回山里等内容则以其他方式呈现。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公胜得荆国 , 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目而禽白公。

    晋公子重耳出 , 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予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

    吴起为楚令尹,魏,问屈宜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予不若敦爱而笃行之。”

    晋伐楚,三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王击之。”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落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白公胜:辛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荆国:楚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B . 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皆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C . 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裔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D . 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公子重耳出亡”与“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 . “适魏”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C . “戾人理”与“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戾”字含义不同。 D . “三舍不止”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舍”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公胜攻下楚国后,石乙认为应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布施给民众,否则会遭受祸患。后来,叶公攻入楚都,将财物和兵器发给民众,很快打败了白公胜。 B . 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时,厘负羁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和璧玉,重耳执掌晋国朝政、派兵攻克曹国后,下令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 C . 对于吴起打算处理楚国政务的做法,屈宜若认为违逆天德,会遭受灾祸。面对吴起的惊惧,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 D . 晋国进攻楚国,楚庄王谦恭地对待大臣,与众大臣都反思自己的错误,争着承担过失的责任,晋国人知道后,停止征伐,连夜撤兵回到晋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于何不先加德焉?

      ②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代: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①黾勉:勉力,尽力。②仰止:仰望,仰慕。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而竟然“不遇”,作者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无限失望、惆怅之情。 B . 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 C .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这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这里不是正面去写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 D .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成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表明了作者是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
    2. (2) 本诗最后两句“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很有深意,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短歌行》中“”借用了《诗经·小雅》中诗句,通过写宴会上奏乐的场景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2. (2) 杜甫《登高》中“”两句,从时空两方面写出了自己羁旅在外之愁苦和老来体弱之孤苦。
    3. (3) 古人常写在月下酌酒的情形并抒发自己的感悟,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节选自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1. (1) 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点字“呢”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

      A . 还有四五个月,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B . 你不信吗?院子里还有一棵更老的呢。 C . 有什么好玩的等会儿再说,我看书呢。 D .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2. (2) 同样是表达这里没有秋虫的意思,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不容留秋虫的地方!”和“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却有着不同意味。请简要说明。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虽然其覆盖面积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了栖息环境。渔业、油气资源、潜水旅游等经济活动也与之息息相关。近2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污染、过度采挖等,。为了保护珊瑚、恢复海洋生态,我国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在海底种珊瑚,重建海洋天堂。

    种珊瑚也被喻为海底“植树造林”。

    不论在陆地还是海洋,“造林”对调节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珊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无性繁育、有性繁殖、人工礁技术等,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类似的是,都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种植区,所以难度很大,但  。一方面,海洋环境复杂,为实际作业带来不少困难;另一方面,不同海域受环境影响的因素、人为干扰程度以及现有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科研团队在种珊瑚的时候

    海底“植树造林”, 。海南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是海底“植树造林”大省,科研团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修复技术。例如,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团队通过船舶“边走边种”的珊瑚苗种“飞播法”、将不锈钢珊瑚苗床运用在珊瑚苗的种植上等方式,提高了种植效率。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材料作文(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