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轮...

更新时间:2023-04-25 浏览次数: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

    (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

    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

    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

    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

    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注】”:

    ⑴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⑵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

    ⑶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

    ⑷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

    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

    (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

    (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 B . 材料一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 C . 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 D . 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 材料一、二都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 B . 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守旧闭塞。 C . 在写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D . 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
    3. (3) 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 )
      A . 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 B . 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 C . 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 D . 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中唐诗人韩翃的绝句《寒食》诗的标题和最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之间有转折关系。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 2.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断魂筑

    蔡楠

    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

    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坍塌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

    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地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太子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

    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改名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

    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

    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

    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颀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

    那个夜晚过后,我没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

    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咸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薰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薰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

    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手下发声委婉时,他微笑。他满足于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时,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我发声激昂时,他狂笑。他感叹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让天下最好的乐师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

    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上,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

    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

    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薰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你却偏偏参与了政治!

    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荆轲死后高渐离不忍再想起故友,作为一个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 B . “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极其无奈愤懑的心理。 C . 高渐离改名为“燕惜”,在酒楼做酒保,弄筑的手指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反映出亡国后他放弃了生活的尊严。 D . 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慨叹,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
    2. (2) 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 B . 燕惜掏出尘封的筑,换上华服,整容净面,目的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 C . 燕惜心念故国旧友,一心复仇,击筑时故意唱起了《易水歌》,从而暴露了身份。 D . 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了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
    3. (3) 文中高渐离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史记》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以“筑”的视角叙述此事,这样的视角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六国时,楚强盛,略有其地。后为秦。恒成争地。汉高帝既克秦,获子婴,当王关中,项羽封高帝为汉王,帝不悦。丞相萧何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则伸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愿大王王汉中,抚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 , 天下可图也。”帝从之。及项籍弑义帝,高帝东伐,萧何常居守汉中,足食足兵。既定三秦,萧何镇关中,资其众,卒平天下。高帝九年,以田叔为汉中守,属县十二。叔既馈以军饷,又致名材立宫室,帝嘉之。然以帝业所兴,不封藩王。自叔之后,世修文教,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邓先抗言于孝景之朝,以明忠枉之情;张骞特以蒙险远,为孝武帝开缘边之地,宾沙越之国;杨王孙应至人之概。自建武以后,群儒修业,汉之宰相当出坤乡。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安帝永初二年,阴平武都羌反,入汉中,杀太守董炳,没略吏民。四年,羌复来。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崇与门下史王宗、原展及崇子勃、兄子伯生力战捍廑,并命。功曹程信素居守,驰来赴难,冒寇殡殓廑。虏遂大盛。天子乃拜巴郡陈禅为汉中太守。虏素惮禅,更来盘结。禅知攻守未可卒下,而年荒民困,乃矫诏赦之,大小咸服。既诛其乱首,天子善之,徙禅左冯翊太守。程信耻,乃结故吏冠盖子弟二十五人,誓志报羌。元初二年,羌复来,信等将其士卒力奋讨,大破之。自是后羌不敢南向。

    (节选自《汉中志》)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B . 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C . 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D . 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丞相即宰相,各朝代均有设置,是古代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B . 三秦为古地名,泛指关中之地,王勃诗句“城阙辅三秦”的“三秦”意思与此相同。 C . 太守是古代地方官职名,历代称谓不同,主掌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 D . “程信怨耻”与“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怨”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中郡曾是蜀国的附庸国,后常被秦楚等国相互争夺,再后来成为汉王朝的龙兴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B . 刘邦攻克秦都有功,本应封王于关中,然而项羽却将他封为汉王,他虽对此不满,却最终听从了萧何的建议。 C . 萧何才干卓越,在刘邦被封汉王时,萧何为他谋划,让刘邦认识到汉中优于关中;在刘邦东征时,萧何担当坚强后援。 D . 汉安帝时羌人作乱,太守陈禅虽以安抚之法暂时平叛,却未能彻底解决,功曹程信率众奋力讨伐,才终于消除隐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②禅知攻守未可卒下,而年荒民困,乃矫诏赦之,大小咸服。

    5. (5) 请依据文本,简述汉中郡对汉王朝所作出的贡献。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 (1) 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B . 第一联先声夺人,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写“鸣弦辍弹”,巧妙地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 C . 第二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 . 第三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2. (2) 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但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修辞,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3. (3) 李煜《虞美人》中“”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下面是有关“港珠澳大桥”的一副对联,请依据上联,重新编排材料二的顺序,并利用材料一,补全缺失部分,使之完整。(材料二中所给短语在排序时只写序号即可)

    材料一

    国内首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面对欧美公司的漫天要价,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9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材料二

    ①蜿蜒千寻    ②无分晴阴    ③审潮涌    ④顶超众岑   ⑤终年盐雾侵侵  ⑥潜龙入地    ⑦观台风

    1. (1) 上联:桥接港珠澳横贯南雉彩凤凌波迤逦百里迎日出伴星斗尽日车流滚滚不舍彼此

      下联:

    2. (2) 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5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①标题:

      ②寓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好,我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经过潜心钻研和训练,       , 通过这些神功,可将问天舱准时准点送入预定轨道。欲知问天秘籍,且听我一一道来。

    寒冰神掌。我采用液氢、液氧等低温推进剂。寒冰神掌自带寒冰真气,一掌击出,威力无穷,准点发射,准确入轨,助力问天舱与空间站“太虚之吻”。一阳指。我点火发射极为精准,指力迸发,疾如闪电。为练好这套功法,我优化射前发射流程,开展全套的可靠性提升工作,让每一步操作都更加安全稳妥,做到“分毫不差”。大力金刚腿。我习得大力金刚腿,将重达二十余吨的问天舱推送至站点,采用姿态控制增益优化和复合制导方法,提高了火箭姿态控制精度,也降低了制导误差对精度的影响。金钟罩。我为问天舱打造了超长横流罩,长20.5米,约6层楼房高,直径5.2米,宛若金钟罩,        , 又护之不焚毁于大气层。太极掌。问天舱与我之连接口直径过4米,舱箭分离需考虑可靠性、冲击环境等因素。一则确保安全分离,二则将分离中出现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我练就颗粒阻尼技术的功法,通过颗粒体和阻尼器,迅速耗散动能,        , 让“乘客”可以在“下车”过程中感受到我的“温柔”。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上面这段文字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上的解说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特点。
    3. (3) 给下面这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新华社成都11月26日电(记者李华梁)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这是记者26日从正在四川乐山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上了解到的。

      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位于四川成都,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研究的关键平台。

      该装置以氢、氘气体为“燃料”,通过把它们注入装置并击穿、“打碎”产生近堆芯级别的等离子体,来模拟核聚变反应。2019年6月,伴随着主机线圈系统的交付,其全面工程安装拉开序幕。

      “目前工程安装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中国环流器二号M’就可以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说。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路自比南山生长的竹子,不须煣烤加工,自然长得笔挺。把它砍下来,做成竹箭,就能射穿犀牛的厚皮。那又何必还要学习呢?孔子则说,“如果把竹箭的后尾装上硬羽,箭首装上磨得尖锐的箭头,箭不是能射得更深吗?”子路由此心悦诚服,拜入孔门。

    唐时怀素拜邬形为师学习书法。邬形是“草圣”张旭的弟子,邬形倾囊传授。有一天他对怀素说,张旭学书法不是拿着字帖学的,而是去看秋风吹过,孤蓬在天上飞的样子,他看到风吹过来,沙子在天空中盘旋的样子,他觉得这才是书法的范本。最终,怀素的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我的成才观”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