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3 *鸿门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必修下语文 3 鸿门宴 ...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6小题)
  • 1.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 . 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 . 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 . 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 2. (2022高三上·双鸭山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范增数项王。 B . 常以身蔽项王。 C . 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D . 吏民。
  • 3. 下列各句中的虚词“为”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属皆且所虏

    ②何辞

    之奈何

    ④公我献之

    击破沛公军

    ⑥窃大王不取也

    A . ①②/③⑥/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①③/②⑥/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⑥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沛公霸上 B . 留侯张良 C .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D . 杀人如不能
  •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旦日士卒 B .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C . 此其志不在 D . 常以身蔽沛公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组是(   )
    A . 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军霸上

    C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 . ①毋从俱死也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 , 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节选自《鸿门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B .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 .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 .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跽,长跪。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 B . 卮,中国古代盛酒的器皿,相当于现在的酒杯。斗卮指的是大型的杯子。 C . 侯,爵位名。从夏商到清朝都有。一般分公、伯、侯、子、男五个等级。 D . 俎,有时指祭祀时盛肉的器物,有时指切肉用的砧板。文中意思是后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哙勇猛威武,能言善辩。他进入项羽军营,表现得十分勇武,赢得了项羽对他的赞许;又把项羽说成秦王一般的人物,明贬实褒,使项羽无言以对。 B . 刘邦十分精明,思虑周详。他在到鸿门之前,就把从鸿门到霸上的交通状况搞得一清二楚,而且准备了送给项羽和范增的礼物,逃走时留下张良善后。 C . 刘邦注意细节,说话谨慎。当张良问他“来何操”时,他把表示一般性的“带着”的“操”字改成了表恭敬的“持”字,在项羽背后都不肯稍显不敬。 D . 樊哙身为武将,显得粗豪。当刘邦问“未辞也,为之奈何”时,他认为项羽是做大事的人不会拘于礼节,何况刘邦还处于危险之中,所以不必告辞。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 (5) 联系前文可知,樊哙所说的话中有几句与刘邦对项伯说的几乎完全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舞阳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 , 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 B . 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文中意思是,樊哙担任刘邦的警卫。 C .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樊哙被赐封舞阳侯。 D . 列传,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司马迁曰:“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史记》中有多人的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单人的独传,如《樊郦滕灌列传》。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 课文《鸿门宴》中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却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 .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5. (5) 本文与《鸿门宴》相比,在人物刻画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 9.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是楚辞体,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自由,句中多用“兮”字。 B . 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之争为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及其在某个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 C .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渲染了自己的英雄形象。 D . 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生情,因情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
    2. (2) 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 10. 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