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一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 2. (2017七下·徐州月考) (    )统治时期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A . 唐太宗 B . 汉文帝 C . 隋文帝 D . 隋炀帝
  • 3. (2016七下·城中期中) 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   )

    ①郡县制              ②均田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科举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4. (2017七下·永定月考) 位于咱们桂林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07年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涿郡 C . 余杭 D . 洛阳
  • 5. 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 . 避免君主个人失误 B . 巩固统治 C . 学习前贤 D . 为后世树立榜样
  • 6. (2016·甘肃)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藩镇割据
  • 7.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在唐太宗时期,经济上的举措是(     )

    A . 编纂《唐律疏议》 B . 实行三省六部制 C . 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D . 改革赋役制度
  • 8. (2017七下·东莞期中)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大量荒地被开垦,经济繁荣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

    A . 左起第一是译员 B .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 .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10. 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陆游
  • 11. 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如图所示两枚古钱币图,并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 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 . 日本曾是唐朝的一部分 C . 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 . 钱币上都有汉字
  • 12. 玄奘西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A . 洛阳尼泊尔 B . 北京日本 C . 新疆巴基斯坦 D . 长安天竺
  • 13. 唐朝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地区和交流的内容都有所扩大和发展,与亚洲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唐文化圈),确立了东亚文化的特色。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 . 印度建造了著名的那烂陀寺 B .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C .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D . 唐朝朝廷中有大食人身居要职
  • 14. (2017七下·市中月考)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 15. (2017七下·灌南月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 B . 魏晋南北朝 C . 辽宋夏金    D . 五代十国
  • 16. (2019七下·澧县期中) 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皇帝荒废朝政 B . 发生严重灾荒 C . 社会矛盾尖锐 D . 节度使权力膨胀
  • 17. 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 . 他遭奸臣谋害 C .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 . 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 18. (2020七下·海城月考) 请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 19. 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这段文字描述宋朝的特点是(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科学技术发达 C . 海外贸易繁盛 D . 政治重文轻武
  • 20. 纳历史发展的阶段待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政权的并立与民族交融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 25. (2019七下·江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 (1) 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 (3) 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这个时期的统治?
    4. (4) 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玄奘西行路线图

    材料二:玄奘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他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他还曾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1. (1) 观察材料一,玄奘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他的目的地是哪儿?
    2. (2) 想一想,玄奘在西行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 (3) 根据材料二,归纳玄奘的主要贡献。
  • 27. (2018七下·临川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1. (1) 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据材料分析,节度使有什么权力?
    2. (2) 该朝著名的节度使叛乱是什么?有何影响?
    3. (3) 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以国制(契丹旧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由沿名之风固存也……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制》

    材料三:是月(1141年11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中契丹(辽)政权的建立者是谁?同时期与该政权对峙的中原王朝是谁?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41年宋金和议的内容。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 (1) 材料一表格反映了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2点)
    3. (3)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趋势。
    4.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