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智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strong>现代文阅读(25分)</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

    要敬畏自然,天地人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

    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与爱护。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苦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于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我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要尊重他者,守望相助。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发出预警,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遏制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生命教育要给学生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泪水擦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灵魂。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开拓。生命教育要赋予学生这种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越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人的生命,也正是在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挑战中得到开拓和提升,从而变得深沉而辽阔、厚实而隽永。

    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

    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生命是有温度的。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是生命是有宽度的。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担当、有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三是生命是有深度的。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开拓、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拼搏中奉献正能量。四是生命是有长度的。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摘编自罗海鸥《生命教育是人生重大课题》)

    材料二:

    音乐能够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情感。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很多,例如人具有思维意识、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创造工具等,但尤为重要的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并将各种情感运用于艺术创作中。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本质是情感表达。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意志的载体,不仅能够表达情感的内容,还能表达情感的强度;不仅能够表达作曲家的情感,还能融入音乐表演者和欣赏者的内心,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最大的满足。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追求是无止尽的,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幸福感的获得却越来越难。同样是为了代步,曾经买一辆自行车便能获得的满足感,如今买辆豪车也得不到了。物质世界越来越富有,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跟上,这或许是许多人不幸福的根源。

    音乐倡导感恩的心,歌颂生命的延续。音乐作品中,对于爱的传递、爱的歌颂是不遗余力的。这并不是强加于音乐创作者的任务,而是源于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每当唱起或听到这首《母亲》,谁能不感受到母爱的温暖,继而化作报答的情思?“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这样的歌曲,总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总能唤起一颗感恩的心。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靠的就是爱的传递、爱的接力。“我要飞到无尽的夜空,摘颗星星做你的玩具,我要亲手触摸那月亮,还在上面写你的名字……”在《亲亲我的宝贝》歌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是满满的爱意。经常有这样的音乐陪伴,经常用心聆听这些歌曲,怎能不感受到人间的美好呢?

    音乐催人奋进,鼓舞人与命运抗争。每个人都会遇到生命中的沟沟坎坎,一时的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萎靡颓废、不思进取。“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歌曲《从头再来》的歌词和旋律,鼓舞人心。当厌烦了说教式的励志鸡汤,听听这些催人奋进的歌曲,一定会在身体中注入一股清新的正能量。

    (摘编自吴洪彬《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 B . 美国作家海明威认为所有人是一个整体,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与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相通之处。 C .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并且能够将各种情感运用到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创作中。 D . 世人越来越难以获得幸福感,原因是在物质世界日趋富有的情况下,其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跟上,心理出了问题。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如今认识到的“竭泽而渔等于自掘坟墓”,印证了恩格斯“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的话。 B . 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在钟南山、李兰娟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C . 音乐倡导感恩的心,不遗余力地传递爱、歌颂爱,让人感受到人间的美好,这引发了音乐创作者自觉的生命意识。 D . 听那些歌词和旋律都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身体中必能注入正能量,这比去接受厌烦了的励志鸡汤更有效。
    3. (3) 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 孔子闻韶乐三个月后仍不知肉味,伯牙和子期因《高山流水》之曲成为知己。 B . 在音乐课上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懂得感激和报答长辈的关爱。 C . 介绍贝多芬、聂耳等音乐家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感受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D . 抗疫MV《阳光总在风雨后》用音乐感谢和鼓励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部分的行文脉络。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他决定从此远离陆地,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冯帆负罪逃离登山,后因机缘巧合而攀登海水珠峰,尽管成功登顶的可能性极小,但能因此而赎罪,所以不后悔。 B . “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示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毅然决然的坚定信心。 C . “海水高山是他的了”一句,写出了冯帆在察觉被丢弃的救生艇及自身的情况后重新燃起了登上峰顶的希望之火。 D . 结尾“不管怎么样”颇有韵味,结合上文看,既蕴含了冯帆的“攀登”经历与内心的冲突,又体现了他此时的释然。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个过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 . 作者想象丰富在行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 . 作者善于通过典型动作细节增强小说感染力,浪尖飞跃这一动作既体现了海水高山的特殊性,又赋予了登水山过程非凡的动感。 D . 结尾处写冯帆在危险时回想起曾经攀登珠峰的经历并最终脱困,结构上前后呼应,同时传达出人不能被过去束缚的核心主旨。
    3. (3)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二、<strong>古代诗文阅读(39分)</strong>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长安三年历迁御史中丞四年,转司刑少卿。时司仆卿张昌宗坐遣术人李弘泰占己有天分,御史中丞宋璟请收付制狱,穷理其罪,则天不许。彦范上疏曰:“昌宗无德无才,谬承恩宠,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岂得苞藏祸心,有此占相?君在,臣图天分,是为逆臣,不诛,社稷亡矣。”疏奏不报。彦范又奏请自文明元年以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谋逆魁首,一切赦之。表疏前后十奏,辞旨激切,至是方见允纳。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又尝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是岁冬,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凤阁侍郎张柬之与桓彦范及中台右丞敬晖等建策将诛之。神龙元年正月,彦范与敬晖及左羽林将军李湛、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五百余人讨易之、昌宗于宫中。兵至玄武门,彦范等奉太子斩关而入,斩易之、昌宗于廊下。士庶见者,莫不欢叫相贺。明日,太子即位,彦范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彦范尝表论时政数条,其大略曰:“伏愿陛下览古人之言,察古人之意,上以社稷为重,下以苍生在念。宜令皇后无往正殿干预外朝,专在中宫,聿修阴教,则坤仪式固,鼎命惟永。”疏奏不纳。时有墨敕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叶净能国子祭酒 , 彦范苦言其不可。帝曰:“既要用之,无容便止。”彦范又对曰:“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惟陛下少加慎择。”帝竟不纳。

    (节选自《旧唐书·桓彦范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长安三年历/迁御史中丞/ B . 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长安三年/历迁御史中丞/ C . 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长安三年历/迁御史中丞/ D . 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长安三年/历迁御史中丞/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主簿,古代官职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B . 不豫,可以表示不犹豫或不高兴,也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文中指的是武则天生病。 C . 墨敕,亦作“墨勅”,指的是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D . 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在国子监任职,职务为教授生徒或协助主管教务训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桓彦范上疏直言,弹劾皇帝宠臣。张昌宗深受武则天的宠信,却不思报答,反而包藏祸心,桓彦范直指他为逆臣,要求皇帝将他治罪。 B . 桓彦范反对酷刑,奏请宽宥罪犯。他前后多次上疏,奏请武则天赦免文明元年以后被判有罪的人,在他的坚持下,所有罪犯都被赦免。 C . 桓彦范于国有功,诛杀张氏兄弟。他联合大臣,铲除密谋叛乱的张易之和张昌宗,立下大功,太子登基后论功行赏,他得以加官进爵。 D . 桓彦范心忧国家,反对后宫干政。他担心武则天篡权的历史重演,请求唐中宗把天下和百姓放在心上,不要让皇后干预朝廷中的事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 (5) 文中桓彦范担任大理寺司刑少卿的为官理念是什么?
  • 4. (2021·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 , 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 ①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②缘底,为什么。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想象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 . 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 . 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 . 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2. (2) “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2. (2) 《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 (3)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4. (4) 当我们读到《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时,眼前仿佛见到“无官一身轻”的陶渊明划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
    5. (5) 《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并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的句子是:“?”
三、语言基础与文字运用(26分)
  •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门衰薄祚:福分 B . 先妣之甚厚抚:抚养 C . 犹不能不以之怀兴:发生,引起 D . 容膝之易安审:深知
  •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郎中谨表以闻 B . 满架或凭几学 C . 禊事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 D .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既自以心为形
  •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外无期工强近亲臣进退 B . 当南日能足音辨人 C .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 . 门虽设常关时矫首遐观
  •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 . 室仅方丈 C . 亦将有感于斯文 D . 怀良辰以孤往
  • 10.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B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 . 悟言一室之内 D . 曷不委心任去留
  • 1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凡在故老

    A . 沐浴清化 B . 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 . 彭殇为妄作 D . 琴书以消忧
  • 12.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臣亡国贱俘

    A .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B . 映带左右 C . 死生亦大矣 D . 复驾言兮焉求
  • 13. 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慈父见背”中的“见背”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意思是尊长去世。“舅夺母志”也是委婉的说法,意思是母亲改嫁。 B . 归有光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把他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带有怀念他的先祖的意味。 C . 《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是用皇帝的年号和干支相结合的纪年方法。 D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句中的“三五”,指的是阴历每月十五。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享受着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 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 . 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顺其自然 B . 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引人注目   自然而然 C . 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D . 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引人注目   顺其自然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 .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 . 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 .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 15. 阅读下面这则漫画,完成问题。

    1. (1)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并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四、作文(60分)
  • 16. (2022高三下·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从二十四节气开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幻化成破冰五环,从运动员走过的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到焰火打造出的“空中迎客松”……中国的文化元素贯穿于整个开幕式的始终,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了海内外观众的无数赞许。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文创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当代生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

    某报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