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线上期...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不同。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四个方面。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如果重视工匠精神,那么一定会成为有活力的企业,成为发达国家。 B .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而升级换代。 C . 当前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不良现象,这就是没有践行工匠精神的表现。 D . 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匠精神不仅指炉火纯青的技术,还包含着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和超然的人生信念。 B . 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精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都体现出工匠精神。 C . 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求精,一举取得成功。 D . 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必须靠团队协作生产。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 . 孔子主张人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B . 老子认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C . 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无人问津,有人故意摔碎使酒香四溢,获得金奖。 D .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的发明,使中国报业技术处于世界最前列。
    4. (4) 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 (5) 同是论述“工匠精神”,但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黄河落日

    胡秋萍

    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河流。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望不到边际的绿色的田野,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

    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

    我伫立在黄河古道,脚踏在石头砌成的堤坝上,放眼宽广的水面,平缓、悠然、细碎的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渐行渐远……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成灰烬,灿烂得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

    傍晚,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红得那么鲜明、彻底,毫无保留,像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竭尽全力地绽放着她的成熟。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在晚风的抚慰下,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简直太神奇了!同是一片蓝天,同样的玫瑰色的晚霞,同一条河流的水面,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光影呢?是因为我伫立的角度?是因为辽阔水面各自不同的方位?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树叶因自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

    我想象着平缓水面下悠然的鱼儿是怎样地享受着太阳透过水面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水里的光合元素给予它铸成生命微量元素的钙质和能量。太阳无私地燃烧着自己,供养着天空、陆地、江河湖海中所有的生物……

    在远处渔船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图,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

    太阳由红渐渐变暗,呈深红色,红得那么玄奥、神秘,散发出的光芒也由金光渐变成灰暗的颜色。分分秒秒,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光明和黑暗也在相互交替转换。在光阴的移动中,万物由盛向衰,由衰又重新走向新生,走向新的涅槃。“长河落日圆”,长河自巴颜喀拉山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在东瀛入海口归向大海。落日在这条长河古道极尽着她的烂熳、苍茫和壮美。

    深红色的圆球,在黄河温柔水面的环抱中渐渐下沉、陶醉,澎湃、燃烧之后的她好像很累很累……此时的太阳像一个情意绵绵的小女人,羞涩地垂下眼帘,把头深深地埋进了黄河宽广的怀抱,尽情享受水的柔情和深沉。

    幽静古老的黄河在晚霞妩媚的光灿里,以其神秘、泰然、恬静的深情看着骄傲的落日渐渐陷进自己的怀抱,似乎在微笑地默许。天地原本如此运转轮回。

    夏日的晚风轻拂着黄河的水面,太阳彻底地将自己沉浸在了河水的深处。此时,天空最后一道光芒也终于消失了,天空渐渐由灰变暗变黑,水面在灰黑中显得寂静、沉默,远处的渔船也渐渐在寂静的沉默里无影无踪,这寂静恐怕要等到午夜那一轮皓月升起才能被打破。

    我在长河、落日、晚风的幽意里陶醉,在黑色的寂静里不得不醒来,慢慢把与落日一起融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沿着长长的河堤默默返回,在红尘中,在暮色里,在明天又一轮太阳升起的期盼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点明了“我”和黄河的密切关系,为下文写“我”来到黄河边观察落日作了铺垫。 B . 因为方位、角度等原因,宽广的黄河水面在夕阳映照下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光影,令人称奇。 C . 夕阳完全沉没,“我”也黯然神伤,“沿着长长的河堤默默返回”写出了“我”的这种心理。 D . 文章描写了黄河落日绚丽多姿的景色,融入了作者对中华大地景观的赞美以及深层次的思考。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少女、青春已去的女人、情意绵绵的小女人分别描写黄河落日的各个阶段,生动形象。 B . 文章通过叙述交代“我”的行踪,通过描写展现一幅黄河落日图,文中的议论则使文章充满理趣。 C . 文章语言有表现力,如“慢慢把与落日一起融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化抽象为形象,想象奇特。 D . 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傍晚写到午夜,把眼前所见的黄河落日、皓月升起的景象依次展现出来。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4. (4) 文章描写的是黄河落日,但景象描写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分条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赡、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 (2)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B . 古代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C . 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清代叫庠。 D .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箱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 .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5. (5) 请简要分析在对待谢混家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谢弘微什么品质?
  • 4. 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 . 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 . 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 . 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
    2. (2) 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2. (2)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3. (3) 《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 , 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 (1)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意思都可以用成语表述,请按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可以替换的成语。

      ①“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成语来形容。

      ②“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成语来形容。

      ③“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中“最清楚”可以用成语来形容。

    2. (2) 下列对于文段中数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1/7”说明青藏高原面积广,“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 B . “手抓一把”“200颗”说明蒲公英种子个头小、重量轻、易采摘。 C . “29块钱的牛仔裤”体现了钟扬生活的朴素。 D . “5200米”“6000多米”体现采集的艰难、成绩的伟大。
    3. (3)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按要求进行改写。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改为反问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            , 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

                。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袁隆平就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觉了水稻杂种优势现象。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时为20世纪50年代。此外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进行这项研究,中国             :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镇做题家”一词最近风靡网络,引起广大网友热议。这个概念来源于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意指“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起初,“小镇做题家”只是部分985、211高校毕业生自嘲和调侃,之后逐渐衍变为对寒门子弟嘲讽,嘲讽他们出身低微、见识短浅、只会做题、不知变通等等。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