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概要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从孔子的论述来看,他所谓的“足食”和“食”,似乎不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过上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论述说这也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儒家固然极重礼义教化,但仍然主张富民是首要的,也是最为急切的。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一方面,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无恒产,因无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

    另一方面,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孟子所谓的“同乐”,其要义在于“与百姓同之”,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儒家认为,真正“王天下”的统治者,无不是“富民”的;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是有鉴于富民对于治国安邦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

    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古圣王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天职。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显然,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他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菽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

    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个社会治理得好坏,一个政权的善与恶,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如何。一个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富裕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甚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事实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里,其中突出的内容就是民生无忧,人民生活幸福。《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文中所谓“皆有所养”,就揭示这是一个民生无忧,“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正因为如此,所以儒家深信: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治理良善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民富民乐的社会。

    (摘编自胡发贵、李宁《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在政治领域尤其重视民生,认为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宣扬“富民为本”。 B . 儒家之所以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是因为他们认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事情。 C . “无恒产,因无恒心”,是说没有恒产是因为没有恒心,缺乏“恒心”会导致没有“恒产”。 D . 人民生活品质如何是儒家判定政权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使有菽粟如水火”就是一个好的政权。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富民”从不同角度予以阐述,集中体现了儒家政治领域中的“富民”思想。 B . 文章多处运用类比论证进行论述,辩证分析了儒家“富民”思想在古代的重大意义。 C . 文章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两个方面,强调了“富民”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石。 D . 文章从“政之急”“政之基石”“政之职”“政之标志”等方面逐步深入分析了“富民”的重要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可知,儒家把富民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B . 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民富才能国安,认为民富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 C . 儒家将统治者视为父母,强调富民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这为历代统治者所遵循。 D . 儒家认为理想的社会必然是治理良善的社会,因此他们把“皆有所养”当作善治之标志。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核心概念缺乏公认的定义是前沿科技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元宇宙同样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回归概念本质,可以认为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同时,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当前,关于元宇宙的一切都还在争论中,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则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其基本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强社交属性,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

    8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更加炙热,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不仅是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一些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

    目前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元宇宙相关产业可拓展的空间巨大。因此,拥有多重优势的数字科技巨头想要守住市场,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要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必须提前布局,甚至加码元宇宙赛道。

    从政府来看,元宇宙不仅是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需要重视的社会治理领域。伴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元宇宙资深研究专家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以移动互联网去类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门对其关注的内在逻辑。政府希望通过参与元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便前瞻性考虑和解决其发展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为了加快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三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应底层技术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从行业标准方面来看,只有像互联网那样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来定义元宇宙,才能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从法律方面来看,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平台垄断、税收征管、监管审查、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产生,提前思考如何防止和解决元宇宙所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左鹏飞《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科技日报》2021年9月13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宇宙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虚拟空间。它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B . 元宇宙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这并不影响业界普遍认可元宇宙具有的基本特征。 C . 现在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发展已经可基本满足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 D . 元宇宙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应当重视由此产生的社会治理问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元宇宙”属于前沿科技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所以不可能有公认的定义。 B . 早在1992年,美国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基于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提出并描述了“元宇宙”这一概念。 C . 目前元宇宙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意味着元宇宙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如果提前布局,就一定会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D . 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意思是说元宇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会像移动互联网出现一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世界。
    3. (3) 最后一段说“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三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请结合材料说说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B .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C .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 . 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2. (2) 小说中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悠然亭记(节选)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 B .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 .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管/已为墙/凡再变矣 D .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迨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 . “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是对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则是对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C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汉族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至于成立”指男子二十岁。 D . “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 . 《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 . 《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园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 D . 《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 . 全诗作者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表达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痛苦,以及自己“复得返自然”的惬意欢欣。 B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归田的主观原因。 C . “三十年”有人认为应是“十三年”,作者从做官到归隐共十三年,平实的叙述中暗含对官场的态度,颇有深意。 D . 全诗语言委婉含蓄,作者极力描绘田园风光的宁静美好,表达自己置身农田劳动生活的真切体验及舒心愉悦的心情。
    2. (2)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田园风光。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屈原德行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
    2. (2) 《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 (3)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看淡生死的思想倾向,用“”两句来批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 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 .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 .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 . 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 . 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 .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 .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 .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 . 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 .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饱腹感长达6小时”“一餐丢掉700卡”……最近,一些代餐奶茶、代餐奶昔、代餐粉等代餐减肥食品在网上走红。然而,_______。科学减肥是在保证摄入合理营养成分、进行基础代谢的情况下,减掉多余脂肪。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来自多种食物。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我国居民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各种营养素所占能量的比例不同,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20%。代餐食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全面,长期食用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_______。对每天需要固定能量进行基础代谢的成年人来说,长期能量过少会对心脏等器官的功能造成影响。代餐食品可以食用,但是,_______,确保减肥不减健康。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环节,导演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束光、一片绿荫、一起向未来”六个“一”唯美表达了庄严的仪式,表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真诚,让“国风”扑面而来,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看过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后,你对“国风”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班级准备以“对国风的思考”为主题开一次分享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