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交城模拟) 如图所示,是小梦爷爷的朋友在2020年重阳节送给爷爷的小柿子,他给柿子起了个名字叫“乒乓球”柿子。你认为该柿子的直径大约是(   )

    A . 2mm B . 20mm C . 40mm D . 40cm
  • 2. 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 . 0.6m=0.6×100=60cm B . 6.8m=6.8×100 cm=680cm C . 30min=30min×60=1800s D . 2h=2×60=120min
  • 3. 如图所示是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从核心舱传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空课堂!”小华兴奋地喊道:“那是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小华能判断出是王亚平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 . 响度不同 B . 音调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音速不同
  • 4. (2021·贵州)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 5. 如图为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驾驶员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辽阔的海面 B . 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C . “山东舰”航母 D . 歼15飞机
  • 6. (2021八上·江津期中)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7. (2021八上·大连期末) 在下列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桥在水中的倒影 B . 树在地上的影子 C . 地球上看到的日出 D . 汽车后视镜中的景物
  • 8. (2022八上·陵城期中) 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A . 16℃ B . 30℃ C . 47℃ D . 70℃
  • 9. (2020八上·株洲期末) 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 . 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 .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 .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 10.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发生漫反射后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图乙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C . 图丙中,通过潜望镜观察到水面上舰船正立,等大的实像 D . 图丁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11.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 毛巾摊开晾 B . 谷子放在阳光下晒 C . 湿头发用电吹风吹 D . 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
  • 12. (2021八上·肃州期末)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 . 9:2 B . 2:9 C . 1:2 D . 2:1
  • 13. (2020八上·长春月考) 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 . 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 . 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 . 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 14.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 . 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电动牙刷能发出次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D .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 15. 利用如图实验器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只需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B . 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是从下向上 C . 记录加热时间的间距越大越好 D .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持续升高
二、多选题
  • 16. 对图中四种情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 B . 图乙中,“简易冰箱”中的饭菜不容易变质是因为水蒸发时会放热 C . 图丙中,在纸锅里盛水,放在火上加热后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高于纸的着火点 D . 图丁中,初秋清晨,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 17. 图甲是一种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眼镜片,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小明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片I可以使物体成倒立的虚像 B . 镜片Ⅱ可用于制作照相机的镜头 C . 继续往镜片Ⅱ中注入液体,其焦距将变大 D . 小明需配戴合适的镜片I进行矫正
  • 18. 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乙的质量较小 B .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C .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三、填空题
  • 19. (2022·南海一模)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为

  • 20. 小明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在一段长280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s,平均速度为m/s,为km/h。

  • 21. 运动会上百米赛跑起点发令员发令后(如图所示),终点计时员应该在(选填“听到发令枪声”或“看到发令枪冒的烟”)开始计时才比较精确,因为光速比声速(填“快”或“慢”),光速c=m/s

  • 22. 雨后的操场空气清新、水面如镜,周围景物与水中的倒影照相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它比周围的景物(选填“亮”或“暗”)。

  • 23. 疫情期间,大家要注意加强自我防护,家里需要准备体温计,如图所示就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如果去看医生,医生会用听诊器诊断病情,这是利用声音传递(填“能量”或“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 24. 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要热(选填“吸”或“放”)。
  • 25.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全新太空教室——“问天”实验舱开讲。同学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电视机的声音通过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蓝三种色光组合而成的,它的发明与如图所示实验现象有关,这个现象叫

  • 26. 小明记录了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0~4℃,水温升高时,水的体积将;当水温在4℃时,水的密度(选填“最大”或“最小”);满装的罐装饮料(可看作水)在此温度下存放是最(选填“安全”或“不安全”)的。

  • 27. 如图甲为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30.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蜡在加热到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9

      50

      51

      52

    2. (2) 实验时宜选用(选填“较大冰块”或“碎冰块”),目的是
    3. (3) 对冰块加热过程记录的数据如图丙所示,第3min时,物质处于态;
    4. (4) 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推理是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31. 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实验时,小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高度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 (2) 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 (3) 如图甲,将蜡烛移至 45cm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选填“虚”或“实”)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 (4)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从左向右移动烛焰位置至透镜,观察到如图乙中①至⑥的六种烛焰清晰的像,所成像的正确顺序应为
    5. (5) 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会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6. (6) 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图丙中最适合做LED光源的发光字母是
  • 32. (2020八上·禅城期末)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
    2. (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3.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4. (4)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

六、计算题
  • 33. 今年小南家种植苹果获得了丰收。小南想:苹果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她将苹果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苹果的密度。她用天平测出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苹果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苹果,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 (1) 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 (2) 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大?
    3. (3) 请帮小南算出这个苹果的密度是多大?
  • 34. “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京台高铁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一条国家级高铁主干线,北起北京,途经合肥等地,至台北。已经建成通车的商合杭高铁是其中的一段路线,一列长200m的动车早晨7:56从合肥西站发车,上午11:36到达杭州站。若全程为924km。
    1. (1) 则该列动车从合肥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2) 途中以这个速度匀速经过一长度为1200m的山洞,则这列动车完全通过山洞的时间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