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年级科学2022年寒假每日一练:解答题专练

更新时间:2023-01-13 浏览次数:31 类型:复习试卷
一、解答题
  • 1. (2021七上·天台期末) “飞腾直欲天台去,只需一张高铁票”。今年杭台高铁正式开通,天台这座和合之城迎来了高铁时代。该图为杭台高铁路线图,那怎样从一张比例尺为1:60000的浙江高铁地图上估算出杭州到天台的高铁的实际长度呢?请补充完整需要的器材、操作步骤与计算方法。

    1. (1) 器材:无弹性的棉线、
    2. (2) 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

      ,记为L;

    3. (3) 铁路的实际长度S=
  • 2. (2021七上·温岭期中) 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 MN 的长度, 请简要叙述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 3. (2021七上·洞头期中) 小明利用试剂瓶、细玻璃管、橡皮塞、煤油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此时简易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读数是
    2. (2) 请写出小明确定0 ℃刻度线的方法:
    3. (3) 小明把煤油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时,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提高了,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 4. (2021七上·洞头期中) 用量筒可以测量一些固体的体积。

    1. (1) 如图所示,甲同学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2. (2) 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前,俯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 (3) 乙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 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 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甲同学认为她的这种操作误差太大,请你简要说明改进方法:。  
  • 5. (2021七上·龙湾期中) 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1. (1) 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2. (2) 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t/℃

      17

      19

      21

      23

      25

      27

      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

    3. (3) 用此温度计能不能测29℃及以上的温度,说明理由
    4. (4) 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 6. (2021七上·富阳期中) 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某学习小组按资料描述自制一个简易测温装置。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 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2

    25.0

    19.8

         

    9.4

    4.2

    1. (1) 一般来说,(填“气体”“液体”)热胀冷缩最显著,固体最不显著。 当温度为23℃时,高度差h=
    2. (2) 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3. (3) 用此温度计(填“能”、“不能”)测 29℃及其以上的温度,为什么?。   
    4. (4) 要提高自制简易测温装置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 7. (2021七上·温州期中) 如图(a)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表示“水温与时间的图像”如图(b)所示,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根据图像回答:

    1. (1) 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
    2. (2)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
  • 8. (2021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是实验室用来测固体或液体体积的量筒(甲)和量杯(乙)。

    1. (1) 用图中所示的量筒和量杯测液体体积时,液体越多,用(填“量筒”或“量杯”).测量时的误差越大
    2. (2) 某同学想用图中量筒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由于鹅卵石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他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法,他先在丙烧杯中装一定量的水,记下水面的位置A,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如图丁所示的量筒中,记下水面的位置在B处;然后他将鹅卵石缓慢地放入烧杯丙中,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直到水面的位置再次到达A处,此时量筒中剩余水的水面位置在图中C处,此鹅卵石的体积为cm3
    3. (3) 若在读量筒测水的体积时,人的眼睛在如图干中D位置读数,则他所测的结果将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 9. (2021七上·瑞安期中) 为方便新同学辨认校园里的植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对校园里的柳树、茶树、苏铁和冬青进行分类,制成二歧分类检索表一《校园植物志》。
    1. (1) 兴趣小组在编制检索表时需要依据植物某一器官的特征,虽然植物的果实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小北仍坚持用叶的形态特征对上述四种植物进行分类,他的理由是
    2. (2) 小北同学收集了四种植物的叶子,编制了图示和文字两种二歧分类检索表(如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说说理由。

      文字检索表

      1a叶互生(每节着生1叶,交叉排列) ……2

      1b叶对生( 每节着生2叶,成对排列) ……3

      2a叶针形…………………………………………柳树

      2b叶椭圆…………………………………………茶树

      3a叶针形…………………………………………苏铁

      3b叶椭圆…………………………………………冬青

    3. (3) 刚毕业的学长学长们向母校赠送了一棵桂树,其叶片呈椭圆形,边缘有齿,如图所示。请你对原文字检索表进行修改和完善,将桂树归入其中。

      文字检索表(更新中……)

      1a叶互生(每节着生1叶,交叉排列)……2

      1b叶对生(每节着生2叶,成对排列)……3

      2a叶针形…………………………………………柳树

      2b叶椭圆…………………………………………茶树

      3a叶针形…………………………………………苏铁

      3b叶椭圆…………………………………………冬青

      4a  ▲   …………………………………………  ▲  

      4b  ▲   …………………………………………   ▲ 

  • 10. (2022七上·义乌期中) 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 2℃时它的示数是4℃,82℃时的示数是80℃ 。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1. (1) 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 61℃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 (2) 在什么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 11. (2022七上·义乌期中) 某同学想知道分子直径大约有多少,由于分子直径很小,直接用显微镜无法看到,也没有如 此小的测量工具。

    小明分析:如果将很少的油,滴在足够大的水面上,油就能平铺成单分子层 请你帮助小明一起完成测油分子直径的实验:

    ①用滴管和量筒测出 100 滴油的体积,记为V;

    ②将少量痱子粉均匀撒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滴管滴入一滴油,油面散开;

    ③找一块玻璃板画上边长为 L 的正方形作标格,盖在脸盆上,视线垂直,描出轮廓,如图, 记下格数,算出面积为

    ④计算油分子直径为

  • 12. (2022七上·浦江期中) 如图所示是常见的啤酒瓶。
    1. (1) 为了估测出酒瓶的容积,小科通过向瓶中装满水,再将水全部倒入
    2. (2) 测出的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现仅提供以下材料:待测定容积的啤酒瓶、一把刻度尺、一个可以密封的瓶塞和适量的水。

      根据上述材料,小红也设计出粗略测啤酒瓶的容积方案,请补充完整。(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测量的物理量)

      ①刻度尺测出了该瓶子底部的直径为D

      ②如图:在瓶内放入适量的水,塞紧瓶塞,用刻度尺测出水柱长度h1

    3. (3) 利用测量的量和已知量,写出求瓶子容积的表达式:V=.
  • 13. (2022七上·浦江期中) 有一卷均匀的没有标注横截面的细铜线,无法将铜线拉直测量长度,请你选择刻度尺和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长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公式。(天平能测出整捆铜线质量,字母自拟)
  • 14. (2022七上·温州期中) 以下是小鹤同学进行“自制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1. (1) 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2. (2) 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t/℃

      17

      19

      21

      23

      25

      27

      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

    3. (3) 用此温度计能不能测29 ℃及以上的温度,说明理由
    4. (4) 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 15. (2022七上·温州期中) 新冠疫情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温州各地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
    1. (1) 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  (填字母)。 

      A.能遗传和变异     B.能快速繁殖    C.个体非常微小       D.能使人生病

    2. (2) “核酸检测”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选填“设计研究方案”或“获取事实证据”)。
    3. (3) 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应该          (填字母)。  
      A . 合理作息 B . 暴饮暴食 C . 随意外出 D . 注意卫生
  • 16. (2022七上·衢州期中) 如图所示,有一个带有盖子的透明薄小饮料瓶,要求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测量小饮料瓶的体积。请根据题目给出的测量工具,完成方法一的设计方案和方法二的计算。

    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方法二:使用刻度尺和水

    ①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底部的直径d=6厘米,算出半径r , 则瓶子的底面积S=πr2

    ②在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为 l1=6厘米;

    ③然后拧紧盖子,将瓶子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 l2=4厘米

    ④计算饮料瓶的容积V毫升。(保留1位小数)

  • 17. (2022七上·衢州期中) 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细胞形成B,的过程中,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2. (2) B通过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 (3) 人和桂花树的结构层次相比,多的一个结构层次是
  • 18. (2022七上·衢州期中)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2. (2) 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填“甲”或“乙”)。另一同学的测量结果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3. (3) 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 . 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 .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 .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 .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 (4) 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一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19.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3)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2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在图中,表示桥的符号是,表示房屋的符号是
    2. (2) 在图中,邮局大致在小山的(方向)方。
    3. (3) 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请你判断这是否是一幅完整的地图,并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 21.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1.2题。

    1. (1) 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陡峭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 (2)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2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A中,教室在停车场的方向。
    2. (2) 图B中,教室在食堂的方向。
    3. (3) 图C中,A点在B点的方向,B点在C点的方向,C点在D点的方向,D点在B点的方向。
  • 23. 读图,并回答问题。

    1. (1) 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线。
    2. (2) 纬线的形状特征是,纬线指示方向,纬线的长度特征是
    3. (3) 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纬线,人们为纬线标注了度数,这个度数称为。赤道是度纬线,赤道以北是,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是,用字母“”表示。
    4. (4) 由赤道到各分作度。
  • 24. 读如图所示的“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属于高温熔化的是;属于变质作用的是;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2. (2) 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25. 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③
    2. (2) 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其原因是
    3. (3) 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填“C”“D”或“E”)处最合适。
  • 26. 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各测量点已注明了海拔(单位:米),试绘出等高线地形图。
    2. (2) 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为
    3. (3) 该地形的走向大致是向。
  • 27.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 . 火山和地震 B . 宇宙的起源 C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3)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 (1) 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 (2) 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 29. 读某村平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面对这幅地图,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是
    2. (2) 图中小河的流向是从流。
    3. (3) 一辆汽车从村庄向小河方向驶过公路桥,它的行驶方向是先从驶,后是从驶。
  • 3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测量,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

    材料二:如右上图所示是板块局部图。

    1.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地中海不断缩小,就是因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填“碰撞”或“张裂”)而导致的。
    2. (2)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材料二,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填“扩张”或“缩小”)。
  • 31.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小科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 (1) 小科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2. (2) 调节完毕,小科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操作中他再次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3. (3) 在学完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小科发现实验时操作不当会引起读数偏差,下列操作会引起读数比实际值小的是

      ①游码没有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 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③使用生锈的砝码;④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 32. 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含碘量

    保质期

    贮藏指南

    使用方法

    氯化钠、碘酸钾

    20~40 mg/kg

    18个月

    避热、避光密封

    勿长时间炖炒

    1. (1)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食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为,这是它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 (2) 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以推测加碘食盐在受热时(填“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 33. 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甲所示,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乙所示,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丙所示,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已知ρ酒精=0.8×103 kg/m3 , 问:

    1. (1) 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
    2. (2) 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一点即可)
  • 34. 某同学在“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J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4

    0.10

    10

    2100

    1. (1) 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相等的不同物质,在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 (2) 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有关。
  • 35.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 cm3、质量m0=0.5 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2 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1.0×103 kg/m3 , 石块的密度ρ石块=2.6×103 kg/m3)

    1. (1) 瓶中水的体积V1
    2. (2) 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 (3)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