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 1.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的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

    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但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大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盖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

    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同时,一旦我们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体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亦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即气而力在”,如若我们肯定了勇之气,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字从“力”说、《诗经》的“无拳无勇”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

    “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一种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德福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依然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0年我国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诸多英雄人物,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 B . “勇”在我国道德伦理领域中首次出现的标志是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 C . 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这里“心”的哲学内涵是“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 D . 我们肯定勇之气的同时也就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可以在《说文》等书籍中找到依据。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孔子等关于“勇”的论述事例,论证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勇德建设中的贡献。 B . 本文运用对比论证手法,通过心性之勇、气力之勇的对比来诠释和论证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真正的勇。 C . 末段由历史回归现实,指出当今社会既有和平、文明的一面,也有灾难、困境的一面,警示性强。 D . 文章先提出勇德的话题,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的结论。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在勇的思想内容方面,孟子延续了孔子,而宋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则在孔孟相关学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 B . 孔子认为富贵要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孟子认为大丈夫要经得住各种考验,这些都以勇的“形,上超越性”为前提。 C . 因为无论是西方国家及民族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都很早就对美德做了理论阐释,所以勇敢和美德是密不可分的。 D .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等情形时,做出何种选择依然还在考验着每个人。
  •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 . 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 .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 . 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2. (2)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3. (3)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二、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 3.   名著阅读
    1. (1) 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四首,请判断一下每首判词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

    2. (2)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默写(18分)
  • 4. 文言文阅读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快速 B . 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C . 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 D . 李牧连之  却:使……退却
    2. (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人物或评经史之言”。 B .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于春秋期间,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C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D . “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山东”六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作者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 .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的疆土比战胜所得的要高百倍,诸侯赂秦失去的土地也比战败失去的多百倍。 C . 第四段指出如果三国爱惜自己的土地,齐人不依附于秦国,燕国不派刺客,赵国不杀李牧,团结一致与秦抗衡,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D . 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使用了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潇湘妃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半卷半掩”说明赏花人和花之间有距离,这为下文的想象提供了条件。 B . “碾冰为土玉为盆”侧面烘托白海棠冰清玉洁,宝玉赞其“从何处想来”。 C . 颈联以比喻手法继续写白海棠的高洁白净、飘逸出尘,有悲戚伤感色彩。 D . “西风”交代诗社众人是在春季赏花,“夜已昏”写诗人赏花时间之久。
    2. (2) 这首诗,颔联意蕴丰富,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渴求贤才的心情。
    2. (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田园风光远景,特写村落和炊烟的句子是:
    3. (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剽掠(piāo)      酒临江(1ì)        沧茫         百舸争流 B . 庠序(xiáng)      (xiān)离之马     落寞          义愤填膺 C . 莅临(wèi)         (yīn)勤          恬静           舞谢歌台 D . (cī)          苦心孤(zhǐ)     冠免堂皇
  • 8. (2022高二上·绵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把女人不当人。《三国演义》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附属品;《西游记》中女子无非是些点缀;而《水浒传》中女人或淫荡如潘金莲或粗暴如母夜叉孙二娘。唯有《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豪迈如史湘云,(①);稳重如薛宝钗,(②);敏感如林黛玉,(③);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红楼梦》与其他的作品相比绝对是__________的。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曹雪芹____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对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__________是要不得的。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 B . 即使精明强干如王熙凤,她的势利狠毒、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C . 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D . 王熙凤势利狠毒,即使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B . 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C . 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D . 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出类拔萃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B . 与众不同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 C . 鹤立鸡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D . 卓尔不群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
  • 9. 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3月24日1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和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9次航天飞行。

五、写作(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明清交替之际,清军大举入侵明朝,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897年,梁启超在《倡议女学堂启》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昌而明之,推而广之”。

    上述材料,给新时代的你什么启发和思考?请据此些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