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更新时间:2023-01-08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2九上·潮安期中)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是(     )
    A . 城市的兴起 B . 手工业行会 C . 商人行会 D . 大学的兴起
  • 2. (2020九上·溧水月考) 既是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
    A . 底比斯 B . 巴比伦 C . 华氏城 D . 孟斐斯
  • 3. (2021九上·准格尔旗月考) 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递交了一份《权利请愿书》,要求: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向人民征税和借贷;不依法律和未经法庭判决,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和剥夺其财产;不许在居民家中驻扎军队等。《权利请愿书》制定的目的是(    )
    A .   限制国王的权力 B . 提升英国民众的参政意愿 C . 叙述了资本主义手工业的阻碍 D . 指出英国国王生活奢侈
  • 4. (2021·荆州)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猛烈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但丁这一思想的长篇诗作是(  )
    A . 《蒙娜丽莎》 B . 《神曲》 C . 《罗密欧与朱丽叶》 D . 《哈姆雷特》
  • 5. (2021九上·嘉祥月考) 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这一宗教是(    )
    A . 基督教 B . 伊斯兰教 C . 佛教 D . 道教
  • 6. (2020九上·镇雄模拟)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 . 《大宪章》 B . 《独立宣言》 C . 《宅地法》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7. (2021九上·澧县月考) 各国的文字有很大不同,但人们都能认得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首创者是古代的 (     )
    A . 印度人   B . 苏美尔人 C . 埃及人    D . 阿拉伯人
  • 8. (2021·百色) 下图《草地上的圣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传世作,画中没有丝毫宗教气味,作者借圣母之名歌颂普通女性美。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 . 浪漫主义 B . 理性主义 C . 人文主义 D . 民主主义
  • 9.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可以( )

    ①解决技术难题    ②积累原始资本

    ③提供工业原料    ④开拓海外市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2020九上·元阳期末)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这里的“政体”指的是(    )
    A . 君主专制 B . 民主政治 C . 君主立宪 D . 军事独裁
  • 11. (2021·攀枝花) “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材料表述的是(   )
    A .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后果 B . 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威胁 C . 彼得一世对外扩张的作用 D .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 12. (2020九上·射洪期末)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道“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据此,孟德斯鸠主张(    )
    A . 民主集中、中央集权 B . 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C . 自由平等、反对专制 D .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 13. (2021九上·顺德月考)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数字外传等素材,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 希腊文化向外传播 C .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 .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 14. 绘画在中世纪被认为是“机械”技艺,人们将画家和工匠联系在一起。后来,一位画家评价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人们并不尊崇伟大君主的名望,只把画家称作神圣的人。这里画家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新航路开辟 B . 人文主义流行 C . 大学的兴起 D . 启蒙思想传播
  • 15.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列作品与其反映的现实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美国的悲剧》与美国的生活方式 B . 《英雄交响曲》与拿破仑英雄业绩 C . 《荷马史诗》与古代希腊文明 D . 《天方夜谭》与古代印度社会
  • 16. (2022九上·石碣月考) 某班同学提交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城邦”、“《荷马史诗》”等关键信息,据此推断出他们研究的对象是(    )
    A . 古希腊 B . 古巴比伦 C . 古埃及 D . 古罗马
  • 17. (2022九下·开封月考)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音乐国度里挥洒;列夫·托尔斯泰用犀利的笔锋剖析现实,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梵高用激情的画笔尽情描绘,在生活的烈焰中绽放....下列作品与材料中人物相关的有( )

    ①《英雄交响曲》    ②《复活》    ③《蒙娜丽莎》    ④ 《夜间的咖啡馆》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8. (2022九上·荔城月考) “作为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一个环绕地中海的帝国,它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在材料中的“它”由共和国演变为帝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影响力的人物是(   )
    A . 伯里克利 B . 屋大维 C . 克洛维 D . 查理曼
  • 19. 以下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 14世纪中叶 1492年 1640年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哥伦布到达美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 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B . 欧洲的思想解放 C . 欧洲的革命运动 D . 欧洲的社会转型
  • 20. (2021·茶陵模拟)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 . 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B . 两次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 . 殖民扩张——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D . 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非选择题
  • 21. (2022九下·弥勒月考) 人类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对历史进程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人们不仅能与千里之外的人们用电报迅速通讯,还能将夜晚的街道变得彻夜通明,还使人类翱翔天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三: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现代工业的调查提供了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的资料,例如:……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1. (1) 材料一图一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材料一图二的发明者是谁?图三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 (2) 材料二中“使人类翱翔天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的是什么发明?发明者是谁?
    3. (3) 材料三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什么?
  • 22. (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海军军官库克在悉尼附近的植物学湾登陆……1788 年,英国在此建立殖民地。后多次探测整个大陆,1817 年定名为澳大利亚……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土著社区里,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

    ——摘编自郭方《看得见的英国史》

    材料二:在 19 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它的殖民地遍及东、西半球,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东印度公司在管理印度地区时,进行残暴的剥削,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述“库克船长”航海活动的影响。结合所学,列举与其影响相似的航海活动。
    2. (2) 材料二中“它”是哪个国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世界市场“以它为中心”的原因。
    3. (3) 综上所述,归纳 19 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
  • 23. (2022·安徽模拟)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

    材料一:

    材料二:思想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三:央视播出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1. (1) 14-18世纪的欧洲被视为欧洲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根据材料一中的提示,填写下列人物卡片。
    2. (2) 材料二中说的“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写出在它的影响下,欧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各一例。
    3. (3) 依据材料三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历史事件。

  • 24. (2021·湘潭) 民以食为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这些早期传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鲜有粮食作物。中唐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中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计有玉术、马铃薯、花生、向日英、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一一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欧洲农业科技的兴起是与产业革命同步发生的。蒸汽机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由蒸汽动力带动的绳索牵引。化学家对农作物营养、土壤、肥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明农业发展中的因果联系。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欧洲农业开始由手工向机械作业、由经验向理论过渡,西方农业科技全面超过了中国。

    一一摘编自李慧红《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为进一步堵社会主义国家、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绿色革命”,输出杂交种子、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玉米、小麦、大米等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但是,由于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消耗过度及土地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册)等

    材料四: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国家分布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前后外来农作物传入品种的变化,并分析美洲作物的引进对当时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农业科技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向外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和实质。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以上分析,简述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的贡献。
  • 25. (2022九上·拱墅期末)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变着 人类的生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 济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最主要的特征是 ,技术和组织上的变化改变了生产,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 。”

    —— 杰里 ・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 ,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 ,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毒 雾事件 ,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材料三:

    ——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 (1) 请任举一例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领域变化的史实 ,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2. (2) 据材料二 ,概括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给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
    3. (3)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 。结合材料三说明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 生了什么样的革命理论 ,并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