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9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的是 (    )
    A . 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 .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 . 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 . 《天方夜谭》反映的是古代希腊的社会情况
  • 2.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被历史学家认定为研究古巴比伦历史和中国商朝历史的极其重要的文物。这是因为(    )
    A . 文献资料更接近史实 B . 史学研究更依赖原始资料 C . 文物资料最具有权威性 D . 文物兼有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价值
  • 3. 诞生0到9的计数法与种姓制度的两大文明成果的地区是(    )
    A . B . C . D .
  • 4. 关键词“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古印度”,由此判断与之有关的宗教(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伊斯兰教 D . 基督教
  • 5. “雅典经济繁荣,政治上相对自由,公众有头脑,由此产生一种文化上的吸引力,把希腊各地的精英分子吸引到雅典来,他们又把雅典的文化传播到希腊各地区。”材料表明(    )
    A . 雅典是古希腊最繁荣的城邦 B . 古希腊精英分子都是从雅典走出去的 C .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D . 雅典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6. “由公民组成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贵族会议,公民大会成为实际的权力中心。公民大会权力的上升是雅典民主程度增强的标志。”这说明公民大会(    )
    A . 保证全体居民的权益 B . 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C . 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 . 拥有雅典最高司法权
  • 7.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数字外传等素材,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 希腊文化向外传播 C .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 .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 8.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 罗马帝国为了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 罗马共和国通过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 C .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 . 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 9. 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其光荣和伟大之处分别是(    )
    A . 城邦众多;从城邦发展成帝国 B . 民主政治发达;法律体系完善 C . 文化衰落;政局动荡 D . 民主政治发达;哲学思想深奥
  • 10. 历史遗迹是感知历史重要的途径。下面历史遗迹能够见证地中海上古时期建筑文明的是(    )

    ①清真寺     ②帕特农神庙     ③万神庙     ④圆形竞技场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1. 据统计,英语中大概有一千多个词来自希腊罗马神话,在被英语词汇吸收、同化和转化过程中成为了意义丰富的各种词汇。材料强调希腊罗马神话(    )
    A . 对思想文化的垄断 B . 是了解古希腊的重要资料 C . 影响了西方的文明 D . 加深了人们对神权的恐惧
  • 12. 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 . 王权受到教权制约 B . 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C . 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D . 教会拥有极大的经济权
  • 13.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查理曼征收十一税等。据此判断,这堂课在研究的是(    )
    A . 罗马帝国 B . 西罗马帝国 C . 法兰克王国 D . 拜占庭帝国
  • 14. “男人在田间劳动,田地通过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获得;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尽管有所不同(基本自给自足)……”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 . 中古西欧庄园 B . 中古西欧城市 C . 古希腊城邦 D . 近代租地农场
  • 15. 城市的发展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这段材料叙述了(    )
    A . 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B . 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 C . 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 D . 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 16.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心灵相一致”。材料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    )
    A .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 .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 教会控制人的精神世界 D . 所有城市都争取了自治权
  • 17. 观察下表可知,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出(    )

    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神学

    A .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B . 大学受基督教的控制 C . 选拔官吏和政治的需要 D . 大学自治和言论自由
  • 18. 有学者说: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了,但是其巨大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曾经是拜占庭帝国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庭帝国旧疆域以外的国家中也依然存在。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民主政治彪炳史册,影响近代西方民主制度 B . 实行采邑改革,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C . 《查士丁尼法典》影响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定 D . 教师行会开创了西方教授治校传统
  • 19.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说明(    )
    A .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 B . 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影响重要 C . 拜占庭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的逃亡 D . 拜占庭文化将东西文化兼收并蓄
  • 20.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材料反映的是(    )
    A .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 大化改新的影响
  • 21. 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A . 伯里克利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 明治维新
  • 22. 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 . 耶稣 B . 君士坦丁 C . 亚历山大 D . 穆罕默德
  • 23. 古代印度、希腊、波斯与罗马的科学巨著正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这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A . 兼收并蓄 B . 独创特点 C . 全盘西化 D . 沟通桥梁
  • 24. 有学者认为,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在中世纪时代,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比亚人和说阿拉伯话的各族人民。该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重要贡献是(    )
    A . 创立了伊斯兰教 B . 创立了阿拉伯帝国 C . 创造阿拉伯文化 D . 将造纸术传入欧洲
  • 25. 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进行的斗争、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据此判断,该活动课的主题是(    )
    A . 人类文明的开端 B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 . 亚欧封建社会 D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26. 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
    A . 工厂和乡镇企业 B . 租地农场和手工作坊 C . 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 .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 27. 在西欧,农民由奴役地位走向自由劳动始于13世纪。它一方面削弱了基于传统的土地占有方式上的社会组织,一方面为工资—契约关系开拓出相当大的发展余地,从而为现代工业发展铺垫了道路。材料主要说明(    )
    A . 富裕农民建立了租地农场 B . 西欧庄园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C . 农村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D . 农民地位变化影响社会发展
  • 28. 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所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 . 理性主义 B . 人文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蒙昧主义
  • 29. 文艺复兴时期,一大批文学界、艺术界、科学界巨人通过文学作品、绘画和各种著作传播人文主义思想。这些“巨人”有(    )

    ①但丁          ②爱因斯坦          ③达·芬奇       ④莎士比亚

    A . ①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③
  • 30. 文艺复兴的伟大之处在于……推动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创新:将人与神剥离的人生观、学术上的批判意识、科学思维等的出现,这预示着时代的进步与变革,人们从此开始学着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并由此发现理性是属于“人”的。材料表明文艺复兴(    )
    A . 带动了近代民族意识产生 B . 冲击了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C .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创新 D . 加速了“人”和世界的发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7分,32小题11分,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古代亚非、欧洲文明源远流长,各具特色,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幅美丽画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图二  胡夫金字塔

    图三  《荷马史诗》

    图四  《汉谟拉比法典》柱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序言中指出,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第200条  倘若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0条  倘若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三: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1. (1) 从史料来源的角度而言,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有哪些?(写出图片编号即可)。请按照示例,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它的史料价值。

      示例:我选图一,骨耜是新石器时期的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一直出土的文物,其见证了河姆渡人已经会制作农业工具。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典的序言所反映的法律原则。你认为这些法律原则是否能够实现?请结合材料二法律的具体内容证实你的观点。
    3. (3) 罗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多元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出一个领域的相关史实并加以说明。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 32. 交流互鉴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材料二: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众神或坐或立,谈笑宴饮,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画中盛放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如画中右侧附图所示),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

    材料三: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其中“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最有可能是什么人?并列举出他们“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子。(至少两个例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神宴》中神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画家为什么会这样塑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
    4. (4)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 33. 近代欧洲在经济、思想领域上的变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一时期,人们取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布克哈特

    材料三: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1. (1) 请根据材料一的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列举一部可以使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意大利文学作品。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