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12-27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上·瑞安期中) 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 . 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 .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 . 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 . 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 2. (2022七上·余杭月考) 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B . 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 C . 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D . 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 3. (2022七上·桐乡期中) 小科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错误的是(      )
    A .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 .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 . 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 . 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 4. (2022七上·绍兴月考)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该生物属于植物的依据是(   )

    A . 具有叶绿体 B . 具有细胞核       C . 具有液泡 D . 具有细胞壁
  • 5. (2022七上·杭州期中) 葫芦藓 、蕨 、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  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 . 蕨用孢子繁殖,  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 . 银杏用种子繁殖,  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 . 睡莲生长在水中,  所以属于藻类植物
  • 6. 近年来,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我国建成的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另一类是( )
    A . 保护所有动植物的 B . 保护各种珍稀动植物的 C . 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的 D . 保护在灭绝边缘的动植物的
  • 7. 关于如图经纬网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点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 C点所在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C . B点所在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D . 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 8. 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 B . 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 . 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 D . 海底火山喷发常形成火山岛
  • 9. 下列关于泥石流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 . 泥石流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 . 泥石流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 . 泥石流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 10. (2020七上·缙云期末)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 .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 11. (2022七上·海曙期中) 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则下一步操作是(   )
    A . 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B . 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C . 不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D . 不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 12. (2019七上·天台期末) 水的比热容大,这种特性使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利用这种特性的是(   )
    A . 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B . 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 C .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D . 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 13.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 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 .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 14. 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 . 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 . 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 . 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 . 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 15. 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⑴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⑵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⑶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⑷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其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1)(2) B . 只有(3)(4) C . 只有(1)(2)(4) D . (1)(2)(3)(4)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2七上·杭州期中) 小金家里有一种塑料圆片(放入水中会浮于水面),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体积不规则,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金特别想知道一枚塑料圆片的体积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 (1) 实验步骤:

      ①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2

      ③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塑料片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3

      ④求出塑料片的体积V

      步骤中的实验测量没有必要的是:(填步骤前的序号),则一枚塑料片的体积V(用上述字母表示)。

    2. (2) 步骤①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步骤③放入塑料片后,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测得塑料片的体积会(填偏大、偏小、不变)。
  • 27. (2022七上·柯桥期中) 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 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 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

    变浑浊

    沸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 的数据是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  ℃时,响度最大。

    2. (2) 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 28.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 (1) 以上实验步骤中,第(填序号)步有明显错误。
    2. (2) 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
    3. (3) 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
    4. (4)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
  • 29. (2022七上·奉化期末) 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容进行操作。

    1. (1) 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____________
      A . 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 . 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 . 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 (2) 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 (3) 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 30. (2022七上·海曙月考) 小宁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 (1) 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 (2) 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3. (3)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4. (4) 砝码中有因长久使用而磨损的,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选“大于”或“小于”)测量值。
四、解答题
  • 31. (2022七上·桐乡期中) 今年夏天,中国的高温天气持续了两个多月,是1960年代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次;干旱灾害也是今年全球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小科觉得珍惜水资源非常要紧!他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某一滴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1”,一直数到“1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1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毫升。
    1. (1) 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
    2. (2) 一昼夜(24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毫升?
  • 32. 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呢?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先取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 (1) 实验一说明蚯蚓没有,实验二说明蚯蚓有,实验三说明蚯蚓能
    2. (2) 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中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条蚯蚓,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 33. (2021七上·金东期末)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随后公布新的珠峰高度数据为8848.86米!读“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高原,从板块构造理论的角度解释,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向板块所形成。
    2. (2) 在过去对珠峰地区科考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多次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度上发现海生爬行动物“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证明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早在1.6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化石所在的岩石种类属于岩。
    3. (3) 从一号营地到峰顶的登山线路大体沿方向前进。
    4. (4) 读“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沿图中a-b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A . B . C . D .
  • 34.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小科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 (1) 小科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2. (2) 调节完毕,小科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操作中他再次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3. (3) 在学完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小科发现实验时操作不当会引起读数偏差,下列操作会引起读数比实际值小的是

      ①游码没有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 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③使用生锈的砝码;④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 35.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