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阅读(80分)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2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3周年。四十多年_______,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多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多年来,中国从__________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_______的变化,四十多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了二百多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了两万多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四十多年来,(     )。

    回望历史,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临摹;放眼天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我们只有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出新的辉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励精图治   一无所有   排山倒海   锻造 B . 励精图治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创造 C . 发愤图强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创造 D . 发愤图强   一穷二白   排山倒海   锻造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发展了自己,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B . 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 . 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更发展了自己 D . 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临摹。 B . 回望历史,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放眼天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 C . 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临摹;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 D .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摘编自2017年1月中国报告网)

    材料二: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于“不治之症”,中医却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高质量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

    (摘编自2017年2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摘自前瞻研究院数据)

    材料四:

    随着中医药文化日渐融入大众生活,传统的中医药和现代科技、当代文化潮流“深情相拥”刮起阵阵“国潮风”。

    近日,中医药动漫形象“灸童”在京亮相。这位可爱的中医药“小学徒”身着传统服饰,梳着发髻,身体上有针灸穴位的标记,腰间挎着的葫芦彰显出中医药有机天然的特点,体现出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的内在精髓。

    设计动漫“代言人”是创新传播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新尝试。其实,早在几年前,有关部门和地方就开始探索以新潮形式表达传统的中医药,来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和中医药基础知识。

    从2018年11月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福建中医药大学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播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了青少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系列漫画产品,在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团团健康小课堂”栏目持续推出。在此基础上,2020年又推出科普图书《漫话中医之团团健康小课堂》

    “图书+新媒体”的传播路径,让传播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来自“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的数据显示,“团团健康小课堂”篇均阅读量超10万人次,累计阅读量超两千万人次。

    从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悬壶岭南》《本草中国2》,到中医药动画片《本草药灵》和中医药动画短片《手指的魔法》……优秀的中医药视频和动漫文创作品近年不断涌现,在国内频频掀起“中医热”。

    除了传播方式很“前卫”,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就连远在太空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也享受到了科技感十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发布的视频显示,科研人员为航天员准备了放松理疗的工具——便携式穴位刺激装置。这套装置充电后即可使用,针对不同身体部位还有专门设计,为航天员在轨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抓住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文化内涵阐释,丰富传播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

    (摘编自2022年2月新华社评论)

    1. (1) 下面不属于中医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 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B . 中成药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 C . 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D . 在西医看来属于“不治之症”,中医却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2. (2) 结合材料三图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1-2019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增长率有波动。 B . 2014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2019年增长至24758亿元,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C . 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7年间增加了1个百分点,表明中医类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D . 2011-2017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呈现逐年递增长趋势,说明中医类医护人员技术精湛。
    3. (3)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因而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B . 中医药动漫形象“灸童”的问世,是创新传播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新尝试。 C . 远在太空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享受到了科技感十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再一次印证了中医药文化“前卫”的传播方式。 D . 只要抓住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利时机,强化中医药文化内涵阐释,丰富传播形式,中医药文化就可以更好地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②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取材于黄淳耀《史记评论》)

    ③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苦程不识。”司马温公【1】 则曰:“效不识,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吏军簿至明              治:办理   B . 然虏犯之                  卒:士兵 C . 然此裨将之器也            固:本来   D . 卫青若不值一钱          传:记载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于是广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B . 士卒亦乐从广苦程不识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 C . 无功犹不败                    齐国褊小 D . 不识正行伍                    石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B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C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D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4.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肯定李广的一组是(     )

      ①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②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③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④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⑤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

      ⑥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④⑤⑥ D . ①⑤⑥
    5.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通过程不识的语言、匈奴的畏惧和士兵的态度,侧面肯定了李广作为一个将领的才略。 B . 黄淳耀认为李广不是大将之材,只是因为淮南王谋反,只忌惮卫青与汲黯,没有听说害怕李广。 C . 王夫之认为司马迁和司马光对于李广与程不时的看法都是一面之词。他认为将领有不同

      的类型,李广属于将寡之将、攻兵之将,李广和程不时各有其长。

      D . 三篇文章观点各不相同,但都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其中王夫之的观点兼及两面,更加辩证。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②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③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

    7. (7) 黄淳耀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②!

    ①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这时杜甫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草堂。②徂:过去,逝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竹”“野”二字,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凉”字渲染出一派秋气。 B . “重露成涓滴”紧扣第一句“竹”这个意象。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中,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滴滴答答滚落下来。 C . 本诗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最后两句抒情,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 D . 诗中虽只写“夜”不写“倦”,但是诗中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寓情于景,味之无尽。
    2. (2)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这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 (2) 《劝学》中,荀子以“,善假于物也”指出君子能够借助于学习,超越常人。
    3. (3) 江水是诗人抒发感情的常用意象,如杜甫在《登高》中,作者描绘眼前秋景时写到“,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自己功业未遂,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4. (4) 毛泽东面对湘江秋景抒发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
    5. (5)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悠悠我心。”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石狮子

    胡炎

    ①一千年前,那个黑脸膛的石匠,在灼烈的阳光下雕刻着面前的巨石。后来,这块巨石变成了一头威严的石狮子,那个石匠反剪着双手,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打满水泡的嘴里咳出一团污血,倒在了石狮子的脚下。

    ②当然,历史没有记下那个石匠的姓名。一千年后,我站在石狮子的面前,遥想着石匠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和那张黑脸膛上纷飞的汗珠,试图还原岁月深处的现场。盛夏七月,毒日头正在我的头顶疯狂燃烧,所以我想当然地为石匠设置了一个燥热的季节。

    ③这里埋葬着一个古代的将军。石狮子为他镇守着另一个世界。我在史志和碑文里早已领略了将军生前剽悍勇猛的风采。此时,他就躺在石狮子后面那个巨大的墓冢下,让人感到他似乎依然活着,只是改变了肉体的形式,因为他的威名和这一派令人肃穆仰视的庄严从来都不曾消失,无论在文字里还是在人们的传说中。

    ④消失的,只有那个平凡的石匠。

    ⑤我坐在石狮子前方的石阶旁,那里正好有一棵树,投下了有限的阴凉。我承认,我像石匠一样平凡,甚至可以说,我连石匠也不如,简直可以称得上平庸。我想我用不了一千年,也许几十年后我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了无痕迹。没有人会为我雕刻一头石狮子,我当然更不可能躺在那个雄伟的墓冢下,身穿驰骋疆场的铠甲,受万世瞻仰。就此而言,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因为屹立千年的石狮子告诉我,那一定是个杰出的石刻艺术家,尽管他在浩瀚的历史中同样微渺如蚁。

    ⑥日光也许穿越了千年,保持着同当年一样的温度。我看着石狮子,仿佛听到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石屑在石匠粗糙的手下像岁月一样飞扬、沉落,终化于寂灭。石匠是一个沉默的人,我想,因为凿斧是他唯一的语言。他的眼睛很大,但却经常眯起来,从不同角度观察着石头的造型、布局与线条。他双手的虎口由于不间断的摩擦和冲击而迸开了一道道血口,但他感觉不到疼痛。那些血珠和他的汗水一起融入了面前的巨石,而让那块沉默的石头获得了灵性。石匠就这样凿着寂寥而漫长的时光,生命在幽微的刻痕里变得瘦削、单薄而憔悴。他想象着石狮子的样子,而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样子。

    ⑦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那个石匠,让一块在地壳里沉睡亿万年的石头有了生命,而他却把自己凿成了一块人形的石头。

    ⑧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前,他可能是一个享誉民间的匠人,雕刻过不计其数的石兽、石碑,甚至包括石碾这样的农具和石臼之类普通的家用器皿。在那个时候,他或许像寻常百姓一样一面雕刻一面抽着旱烟、拉着闲话,考虑着是否把这个吃苦受累的手艺传给子孙,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只用这个手艺换得衣食,在雇主的家里饮着自酿的烈酒,直到乾坤倒悬、酩酊大醉……

    ⑨但是某一天,他接到官府的指令,要为战死沙场的将军雕刻一头石狮子。

    ⑩石匠离开家的时候,回头久久地望着他的妻儿。他没说一句话,似乎预感到这将是一次永久的诀别。在这里,我猜测石匠当时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因为这个任务非同寻常,倘若失手必然性命难保。但我更愿意相信,石匠当时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满怀着对将军的敬仰,他要为这个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的将军做点什么,那就是用一头骁勇无敌的石狮子镇守将军的仙府,让他的敌人和跃跃欲试的盗墓贼望而生畏。他要为这头石狮子献出毕生所学,用他的血和生命滋养艺术和精神,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

    ⑪一千年后,石狮子高踞于我的面前,佐证着我的猜测。不仅如此,它随时准备冲跃的姿态还告诉我,石匠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也许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融为一体。

    我站起来,走到石狮子跟前,抚摩着它滚烫的身躯。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40度,那是灵魂的体温,比日光更加炽烈。它看着我,穿过千年的风雨说: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

    我点点头:“我懂。”

    ⑮石狮子微笑了,它微笑的样子竟然如此亲切,就像一个脸膛黝黑的石匠,在阳光中绽开的密密麻麻的皱纹。一千年前他忘记了微笑,而在一千年后,他微笑着递给我一只凿斧和一把雕刀。我犹豫了一下,接过来。在我远离石狮子的时候,一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来吧,我一直在等你。”

    (原载《大观·东京文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使用想象的手法,还原石匠离家的情景,写出石匠对剽悍勇猛的将军的敬仰和自己心灵深处蕴藏的不凡血性。 B . “石狮子”既是镇墓兽,守护着英勇的将军,也是骁勇无敌的英雄精神的化身。 C . 因为过度的疲劳,一千年前的石匠忘记了微笑;一千年后他希望后人继承他的衣钵,憧憬英雄,雕琢并树立起英雄的丰碑。 D . 作者为石匠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投注到了一块石头中,感到可悲,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E . 作者通过肖像和动作描写,令沉默却技艺高超的古代石匠跃然于读者的眼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字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炉火纯青:指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瘦削shòu xuē B . 浩瀚:广大,慢无边际。                  剽悍biāo hàn C . 诀别:不易再见的离别。                  墓冢mù zhǒng D . 骁勇无敌:勇猛,无人能够与之对抗。      酩酊mǐng dǐng
    3. (3) 理解第⑦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 (4)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5. (5) 李斌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写到:“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二、写作题(70分)
  • 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生动的艺术典型,他们各具特色,却也不乏共性。请你从富有才华、精通管理、具有反抗精神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从小说中选择一组(2个人物)具有此特点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不少于100字。
  • 8. (2020高一上·富锦期中) 下面文段是对一则公告的转述,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连贯。

    市场监管总局25日发布公告,①要求加强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的市场价格,②保护正常的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③捏造、散布涨价信息,④大量囤积紧张的市场供应防疫用品,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⑥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⑧对典型案例要及时予以曝光。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坚定信念,忘我工作,甘于奉献,诠释了青春的意义:“七一勋章”获得者、三十岁的扶贫干部黄文秀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无怨无悔;17岁的苏翊鸣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金牌获得者,彰显了青春的魅力和价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身经历,以“让青春绽放时代光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