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诗歌是最早出世的文学,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事实。

    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因为语言节奏与内在节奏相契合,是自然的“不能已”的。

    诗歌、音乐、跳舞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melody)”,舞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跳舞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遂日渐其远了。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生灵方面,节奏是一种自然需要。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

    诗的节奏决不能制成定谱。即使定谱,而每首诗的节奏亦绝不是定谱所指示的节奏。乐的节奏可谱,诗的节奏不可谱;可谱者必纯为形式的组合,而诗的声音组合受文字意义影响,不能看成纯形式的。这也是诗与乐的一个重要的分别。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只有纯形式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个分别最重要。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规律的,直率的,常倾向变化;音乐的节奏是形式化的,有规律的,回旋的,常倾向整齐。诗源于歌,歌与乐相伴,所以保留有音乐的节奏;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含有语言的节奏。

    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信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更为精妙,更有剪栽。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常言有别。

    这所谓“精练”可在两方面见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意境为情趣意象的契合融贯,但是只有意境仍不能成为诗,诗必须将蕴蓄于心中的意境传达于语言文字,使一般人可以听到看到懂到。

    凡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散文,里面都必须有它的特殊情趣。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朱光潜的《诗论》说:诗歌先于文字,音乐舞蹈又先于诗歌。先民们狩猎、祭祀时无具体内容的吟唱伴随音乐和舞蹈,逐渐发展至配上歌词,诗歌便出现了。此时的诗是配合音乐所作,是从属地位。而舞蹈先其一步脱离于此体系。后来诗歌也渐渐独立于音乐,此时,人们更看重诗的意义。

    诗的形式,也因为表达的需要从四言、五言、七言,不等字,渐次嬗变。

    蒋勋说:每一个新的文学形式的兴起,都是旧有的形式已到了巅峰,无更多的空间可堪发展了,于是新的形式便应运而生了。

    关于诗的形式,从胡适之倡导的新文学革命开始,就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胡适下定决心全面使用白话文,提倡写白话诗,提议作诗如说话。关于白话诗该采用何种语言他与好友梅觐庄、任叔永论战了无数次。

    朱光潜在《诗论》中也反对胡适这种作诗如说话的观点。他说胡适所举出古人做的一些如白话的诗,是非常少见的;并且联系前后句来看,也并不是通篇白话。

    我也不同意作诗如说话。中国的语言文字历来讲求言约义丰、含蓄隽永,如变成作诗如说话,还有何美感而言?便如现代诗中,所谓的梨花体、羔羊体,不过是把一句话拆成几个段落,我欣赏不了其精妙在何处。

    诗永远是最凝练的语言,除了灵感外,学会掌控和运用技巧也是必须的。正如《诗论》说的:很多人的诗歌并无可读性。不如将这份灵感,去写篇散文,例有可能是篇精彩之作。朱自清有文集《文学的美》,其中多篇文章讨论了新诗该采用何形式,用不用韵,字数是否有讲究,怎样写才是一首合格的新诗。他对新诗的一个诠释,令我印象深刻。他评论说:新诗是很多关联的意象,然后抽去了其中的桥梁。因之,我读现代诗,稍微有了一点点门径。

    至于新诗到底用不用韵,他们也进行了多方尝试与讨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是用了韵的。《诗论》中说,由于汉字是单音节,不用韵律的话读起来无节奏感,顿挫感不强。而英文诗不存在这个问题。法文诗存在类似问题,因而法文诗用韵的多。英文诗只是在韵诗初传入时尝试过用韵,并且据书中所述,评价不是很高。

    总而言之,汉语诗吟诵起来有韵律会更美。倘若功力高深者能兼顾意和音,那就是善莫大焉了。

    现代诗和古诗,我们应该用哪一种形式更好?这并无高下之分。近体格律诗词的好处在于其固有的格式自带节奏、音律之美,如此,对于水平低下之辈,亦能找到一份成就感。先有了形式之美,至于雕琢言辞和深刻的涵义,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

    古体诗写起来很难,全靠意境取胜,这要求的功力更为深厚。我想,现代诗恐怕也莫不如此。

    (摘编自绿杨荫《谈谈诗歌——读朱光潜<诗论>》)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起源是节奏。这三种艺术分化后,仍然都保存着节奏。 B . 诗与乐在节奏上有区别:前者的节奏可谱,而后者的节奏决不能制成定谱。这也是诗与乐的重要分别。 C . “做诗如说话”的观点不符合中国的语言文字历来讲求的言约义丰、含蓄隽永的特点,因而被所有人否定。 D . 新诗创作也要兼顾意和音,既要有韵律美,更要有意境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至少证明了第一点。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则材料都从诗歌形式谈到了诗歌内容,但它们论述的重点均在诗歌形式上。 B . 材料一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诗歌、乐音、舞蹈的不同,论述了诗歌节奏的独特性。 C . 对于现代白话诗,朱光潜先生反对“做诗如说话”的观点,而绿杨荫则持不同意见。 D . 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要追求语言的凝练,必须学会掌控和运用相关技巧。
    3. (3) 以下不能证明材料一、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五言诗一般采用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多采用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和谐。 B . 词都有词牌,可配乐歌唱。不同的词牌在字数、韵律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即“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 . 闻一多提出了诗歌“三美”的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也追求形式美,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自由。 D . 卞之琳在《断章》一诗中所写“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富于哲理,但现代人也会觉得有一点矫情。
    4. (4) 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诗歌与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5. (5) 为什么说“提倡白话者所标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理由。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月(节选

    孙犁

    多儿十二岁当儿童团,十五岁当自卫队,那年全区的妇女自卫队验操,她投的手榴弹最远。经过抗战胜利,经过平分土地,多儿今年十八岁了。几年间,不断有人来给她说婆家。

    姐姐常常是妹妹的媒人,她们对多儿的婚事都很关心。腊月里,大姐分了房子、地,就和丈夫商量上娘家去一趟,顺便问三妹的婆家说停当了没有。

    丈夫答应得很高兴。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拿个红包袱裹了,大姐就到小官亭来。

    到了娘家,正赶上二姐也来了,她说村里正在改造她的懒婆懒汉。

    多儿从冬学里回来,怀里抱着一本书,她的身子匀称结实,眉眼里透着秀气。娘儿几个围坐在炕上说话,一下就转到她的婚事上去。开头,这是个小型的诉苦会,大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时候,二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样子;多儿把书摊在膝盖上,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娘说,有人给多儿说着个裕中农,家底厚,一辈子有吃的有做的就行了。大姐不赞成,嫌那一家人顽固,不进步。她说有一家新升的中农,二姐又不赞成,她说谁谁在大地方做买卖,很发财,寻了人家,可以带到外边,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开眼。没等她说完,娘就说:“我的孩子不上敌占区!”

    娘儿几个说不到一块,吵了起来。二姐说:“这也不投你们的心思,那也不合你们的意!你们倒是打算怎么着呀?看看快二十了,别挑花了眼,老在炕头上。”

    “别吵了!别吵了!别替我着急了!”多儿眯缝着眼,轻轻磕着鞋底儿说。

    “我们不替你着急,替谁着急呀!”大姐说,“你说,你有对象了吗?”

    多儿点点头。两个眼角里,象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

    “是谁?”

    多儿杷书合起,爬下炕去跑了。

    二姐追出去把她拉了来:“你说出来,大家品评品评。”

    “这是叫你审官司呀!就是大官亭的刘德发!”多儿说完,就伏在炕上不动了。

    “德发呀!”娘和两个姐姐全赞成。德发是大官亭新农会的副主席。

    二姐说:“你们想必是开会认识的。”

    “区长给介绍的。”多儿低声说。

    “人家定了日子没有?”

    “就在今年正月里。”

    “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合计合计吧!该添什么东西,我去给你买去!”大姐嚷着说,“可不要像我那个时候,咱娘只给买了一个小梳头匣儿,就打发着走!”

    二姐说:“你还有个梳头匣,我连那个也没有,妹子,你说吧,要什么缎的,要什么花的,我去挑几件,给你填填箱!”

    娘说:“你该去挑对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稀罕那么个大花盆!”

    多儿说:“你们说的那件东西,我都不要,现在我们翻身了,生产第一要紧。我们这里有张机子,是从高阳那边过来的,一天能卸两个布,我想卖了咱家旧机子,买了那张新机子,钱还是不够,你们要愿帮助我,就一个人给我添些钱吧!”

    两个姐姐说回去就拿钱来。可是一提卖这张旧机子,娘不乐意。她说:“这是我从你姥姥手里得来的家业过活,跟了我几十年,全凭它把你们养大成人,不能把它卖了,我舍不得它!”

    “这就是娘的顽固落后,”多儿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呀!”

    “新的,我就不待见那些新的,你会使吗?买来放着看样呀?还不如旧的办事哩。”娘说。

    “不会使,学呀,”多儿笑着说,“我们什么学不会?从前,我们会打日本吗?会斗地主吗?不全是学会的?”

    “娘就是这样保守。好象舍不得你这穷日子似的,什么也不愿意换,往后有了好房子住,你还舍不得离开我们这小破北屋哩!”多儿说着又笑了。

    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到底是依了她。第二天,多儿叫来几个一头儿的小姑娘们,把旧机子抬到集上卖了,又去买了那张新机子,抬回家里来。她把里屋外间,好好打扫了一番,才把这心爱的东西,请进屋里去,把四条腿垫平,围着它转了有十来个遭儿!

    新机子使这小屋的空气改变了,小屋活泼起来,浮着欢笑。

    多儿对娘说:“什么也在这张机子上,头过门,我要织成二十一个白布。把布卖了,赚来的钱,就陪送我,娘什么也不用管。”

    娘帮她浆线落线。她每天坐在机子上,连吃饭也不下来。她穿的干干净净,头发梳的光亮。在结婚以前,为什么一个女孩子的头发变得那样黑,脸为什么老是红着?她拉动机子,白布在她的胸前卷出来,象小山顶的瀑布。她的头微微歪着,身子上下颤动,嘴角上挂着猜不透的笑。挺拍挺拍,挺拍挺拍,机子的响动就是她那心的声音。

    这真是幸福的劳动。她织到天黑,又挂上小小的油灯,油灯擦的很亮。在冀中平原,冬天实际上已经过去,现在,可以听到村边小河里的冰块融解破碎的声音。

    她织成了二十一个布,随后,她剪裁了出嫁的衣服和被面。

    她坐在小院里做活,只觉得太阳照的她浑身发热。她身后有一棵幼小时候在麦地锄回来的小桃树,和她一般高。冬天,她给它包上干草涂抹上泥,现在她把泥草解开,把小桃树扶了出来。

    春天过早挑动了小挑树,小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

    从腊月到正月,这一段日子过的特别快,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多儿的喜日了。

    多儿把小院打扫干净,就在屋里藏起来。

    (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同的时代孕育出不同气息的青春。小说重点写多儿的婚事,从整体上可看作是多儿在革命战争年代健康成长的故事。 B . 文中大姐夫“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的情节,突出了大姐夫贫穷而爱面子的特点。 C . 文中母亲与两个姐姐闲话多儿的婚事的场景,充满了生活与时代气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D . 文中的“填箱”,指的是亲友们给待嫁姑娘准备的嫁妆,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百合花》中新媳妇儿的百合花被子也是“填箱”。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犁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两个眼角里,象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简笔勾勒,突出多儿娇羞的神态,传达出丰富的意味。 B . 本文内容围绕着“多儿的婚事”展开,有“母亲和姐姐操心婚事”、“多儿为自己准备嫁妆”等主要情节,以小见大,凸显了人们思想的转变。 C .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叙写自由,不受限制,可以多角度的描写人物,叙述事件,作者隐藏在故事的背后,有时会跳出来对多儿的表现进行点评。 D . “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这句话意在赞颂受过教育的女孩多儿能言善辩,口才好过母亲,一代更比一代强。
    3. (3)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多儿这一人物形象。
    4. (4)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茹志娟的《百合花》,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体小说”。请以《正月》为例,从情节、人物、语言等角度,说说诗体小说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 , 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有删节)

    【注释】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卜居展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B . 卜居展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C .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D .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2. (2)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因还没到壮年,叫作弱冠。 B . 禁中,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C . 河朔,地域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D . 致仕,古代指辞官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充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皇上召见他并授予他官职。 B .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抓捕盗贼。 C . 河北暴乱,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除去了杭州刺史一职。 D .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②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5. (5)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其被贬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视线从低到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面。 B . 颈联表现感情,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老病孤独。 C . 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D . 本诗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将个人身世之悲、失意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
    2. (2)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2. (2) 《琵琶行》中,诗人感叹自身命运与琵琶女相似的句子是:“”。
    3.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表达自己傲岸不屈的品格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       , “干一行钻一行”的     , “偏毫厘不敢安”的     , “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立足岗位、奋发有为,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必将推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语段中运用了不少古语、名言,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医学角度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老年性耳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普通人可以通过      来延长听力良好的平台期。例如经常锻炼,保持机体的活力也会延长器官的活力。另外像高油脂类食物、烟酒,对听力的损伤很大,要尽量避开。此外,李长青提醒,有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会带来耳聋的不良反应,但到底会不会出问题,跟每个人的基因有关,“有能力的话 , 我们建议大家去做一下基因筛查,如果确       , 就尽量用其他药替代。”

    有些老人,平时还有采耳的习惯。有的是去外边的小店,有的是让家里人帮忙掏耳朵。但        , 如果采耳工具消毒不干净,就容易出现真菌交叉感染现象。“有的老人来就诊时说耳朵痒,还听不清。用耳内镜一看,耳朵都长毛了,跟发霉一样。”除此之外,李长青还接诊过一个听力出问题的老人,从老人耳朵里取出一块黑色的异物,大家研究半天也没看出是什么,最后还是老人回忆起来,是她前几个月拿棉签掏耳朵,棉球掉进耳朵了,然后就一直堵在耳朵里。

    1. (1) 下列句子中的“能力”与文中画线处的“能力”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能力有大小,但是,能力小不等于态度不好。这个题没有做出来,说明你态度不认真。”张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陈浩然。 B . 不少“小镇做题家”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能力承受一线城市高房价而忍痛离开一线城市。 C . “来来来,你有能力,你一个人把这块石头搬到马路那边去!”李明没好气地对一直喋喋不休的张三说道。 D . 因为刚到这个单位不久,他对单位不大熟悉,认为自己暂时没有能力管好这个团队,所以婉言谢绝了项目主管的职务。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的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春天深锄一寸土,秋天多打一担粮。(谚语)

    ②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喜看稻菽千重浪》

    ③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