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西青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01-27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直中绳(zhòng)   跬步(guǐ) 槁暴(pù)    锲而不舍(qiè) B . 百舸争流(gě)     脂膏(zhǐ)  骐骥(jì)    句读(dòu) C . 嘈嘈切切(cáo)    拙劣(zhuō) 荫蔽(yìn)   吐哺(bǔ) D . 挥斥方遒(qiú)     慰藉(jié) 跂而望(qì)   贻笑大方(yí)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漫江   廖廓   鱼翔浅底   侯门似海 B . 郯溪   激扬   沧茫大地   羽扇纶巾 C . 弩马   憔悴   舞榭歌台   呕哑嘲哳 D . 阿谀   参省   輮以为轮   渌水荡漾
  • 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从唐代起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以前的诗都称为古体诗,如《诗经》、《离骚》、两汉南北朝乐府。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唐以后也有诗人用古体写诗,如“歌”“行”“吟”“引”等,《琵琶行》属于古体诗。 B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古诗”是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的一种诗体。 C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芣莒》即属于这部分。 D . “永遇乐”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标题,有揭示内容的作用
二、选择类
  • 4. 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 B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接近,放到……上) C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 D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统一)
  • 5. 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 .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B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 . 蟹六跪二螯 D .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 6. 找出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之           族:类 B . 不耻相         师:老师 C . 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 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则群聚而笑之 B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 . 吾从而师之 D .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师道不传也久矣         欲人无惑也难矣 B . 择师教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C . 皆出于此乎          出人也远矣 D . 于其身也,耻师焉          金就砺
    5. (5) 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 . 古之人不余欺也
    6. (6) 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B .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被遗忘了。 C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现在的人们,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D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明白了。
    7. (7) 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 . 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自身”“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 C . 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 . 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四、古代诗歌阅读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是借时间来写景的。“一雨”二字,是统率全诗的关键。以下三句所写的自然景象都因这“一雨”得以出现。 B . 第二句,是借空间写景。这一句所描绘的内容是对第一句中“水面平”的延展和补充。以“淡磨”“明镜”,就把池面清亮之色渲染出来了。 C .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秋季。 D . 本诗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 (2)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3. (3) 请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五、混合默写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
    2. (2) ,食野之苹。,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 (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 (4)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和“”,令人叹为观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5) 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6. (6)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7. (7) 《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六、语言表达
  • 10. 增加词语,使下面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两种意境来。各句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不超过60字。

    原文: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 11. 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源于森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

    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涵义。(每句不得超过30字)

    森马集团:

    网民:

  • 12. 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

    变化一:

    变化二:

七、话题作文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头”字,含义万千。头一天,头等,头一件……勇于创新,总不免“万事开头难”;面对失败,又何妨“从头再来”……。

    请以“从‘头’说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