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梅河口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结尾处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感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者太少,“乐以天下,优以天下”者太少,以致自己缺少同道。该处情志抒写,不仅是为岳阳楼作记,也是范仲淹表明心志的人格写照,宋仁宗阅读后慨然称颂。此文成为散文典范,既在于其文笔优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思想内涵,尤其是由“览物”而引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触及了中国哲学的“格物”认知。

    人与物的关系,是中国哲学思考的主要命题,其要义在于思考人如何对待外部事物。物,是人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自然世界,包括金钱、物品、职位、名利等。儒家站在社会秩序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认为人要善假于物;道家站在自然世界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认为人要无待于物。要假于物,便要分清物的事理与本末,这是“格物”意识的来源;无待于物,便要放弃对物的依赖,不必聚焦于物的区分,这是“齐物”观念的基础。《荀子》《庄子》在建构学说时,不约而同将“人如何看待外物”作为立论的基础,可见人与物的关系,是早期思想家建构学理的基础命题。

    《大学》是儒家学说的入门读物,言人如何从小我走向大我,其中列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作为实现内圣外王的路径。“格物”是内圣的起点,也是外王的基点。《大学》并没有对“格物”进行解释,后代学者便莫衷一是。如郑玄训“格”为“来”,认为人善则来善物,人恶则来恶物。李翱言“格物”为“来物”,认为物入于心而不滞,卓然自明。后来二程及朱熹认为“格物”便是“穷尽事物之理”,视“格物”为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陆九渊“心即理”的认知,则消解了“格物穷理”的含义:既然“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理,心外便无物,“格物”实际是对自己内心的体认。由此,“格物”便成为哲学史上的悬解。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格物”之义尚没有得到宋儒的阐释,郑玄、李翱的解释显然不合文意。司马光认为格物只是“捍御外物”,既缺乏训诂的支撑,也缺少学理的阐释。范仲淹以“览物之情”作为行文脉络,赞美“古仁人”之所以超越“迁客骚人”,在于其不因为自己获得什么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失去什么而伤悲,言外之意,人只有不被外物所困,才能保持恒定的心境,更接近于“格物”关注于人与物关系的原初含义。

    宋学有两端,一重革新政令,二重创通经义,朱熹《伊洛渊源录》认为范仲淹是对宋学有渐的人物。其既提携了宋初三先生,又曾传授张载《中庸》,足见其对经义有深刻理解。但他留意于革新弊政,并未着力于经义阐释。欧阳修在《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对外在贫富与毁誉的不动于心,正是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的写照。范仲淹将“格物”认知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体现了宋儒“明体达用”的学术旨趣,践行着“知行合的修身传统。

    张岱年先生认为“格物”之义,在于衡量事物的本末先后。衡量事物本末先后,最关键之处在于人与物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就知识而言,人要理解外部事物,便要“假于物”,就修养而言,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就要“役物而不役于物”,甚至“无待于物”。范仲淹对人与物关系的理解,明确了人借助外物实现对外部世界的驾驭,方能获取身心自由,而不是让外物成为自己的枷锁或负累,可以视为宋儒对“格物”理解的一环。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览物之情”为叙述脉络,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规劝滕子京保持好心态,“格物”原初意义是如何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为《大学》八条目之首,是中国学术的内在学理。范仲淹对这一观念的体认与践行,引导了宋学明体达用的风气。

    (选自曹胜高《从“览物之情”说起》,《光明日报》2019年2月11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中国哲学思考的主要命题之一,人与物的关系要义在于思考人怎么对待外部事物。 B . 儒家和道家分别站在自然世界和社会秩序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前者认为人要善假于物,后者则认为人要无待于物。 C . 《岳阳楼记》成为散文典范,不只因为其文笔优美,思想内涵深厚,一定层面上在于其“览物之情”触及了中国哲学的“格物”认知。 D . “格物”位居《大学》八条目之首,是内圣的起点,也是外王的基点,其构成了人实现内圣外王的路径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人从小我逐步走向大我。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通过《岳阳楼记》结尾处的情志书写,引出本文的核心论题“格物”,开门见山,纲举目张,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述。 B . 文章通过道家和儒家学说观点的对比,论证了作为中国哲学思考的主要命题之一,人与物的关系的要义在于思考如何对待外部事物的观点。 C . 文章节录欧阳修为范仲淹撰写的碑铭中文字,旨在深化论证人只有不被外物所困,才更接近于“格物”关注于人与物关系的原初含义的观点。 D . 本文论证技巧丰富多样,通过引用、举例、假设等论证手法,使得论述说理深入浅出,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相应的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格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心外无理,心外便无物,“格物”在现实中取决于对自己内心的体认。 B . “格物”便是“穷尽事物之理”,可以将其视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C . 将“格”训为“来”,人善则来善物,人恶则来恶物,由此来看,“格物”或与人的善恶有关。 D . “格物”之义,在于衡量事物的本末先后,像范仲淹一样理解如何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的观念。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摘编自《我国载人航天再迎里程碑》)

    材料二: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俄罗斯4月18日已经正式宣布,将于2024年空间站运营合约结束后退出,而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建成。也就是说,2024年以后,中国将拥有全球唯一一个空间站。

    据目前统计,我国1100余种新型材料有百分之八十是在航天技术的引导下完成的,2000多项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民生各个领域。空间站实现有人长期入驻后,就可以长期实施上千项科学实验,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其中,利用空间站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大量理化生等试验,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空间站的建成可以更进一步地研究空间环境,为人类将来在太空长期生存打下基础。在空间站里,不仅要通过相关科学研究来探索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的需求,包括生命的规律,还要开展包括太空激光通信、太空3D打印等技术,推动人类征战更加遥远的宇宙。

    (摘编自《神舟十二号发射,三名航天员奔赴我国空间站,对中国航天意义重大》)

    材料三:

    俄罗斯《生意人报》称,中国已经发射了作为本国空间站的基础模块,由控制中心、生活区和气闸组成的天和核心舱。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国正在快速进步,拥有长期太空探索计划,其成就令人羡慕。中国人不仅学会了飞上太空,还要学会在那里长时间生活、研究失重对人的影响等。俄罗斯塔斯社特别关注到中国对于开展太空合作的开放态度。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意大利最大通讯社安莎社报道称,中国新空间站的首批航天员已经启程,执行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中国朝着航天强国又迈出新的一步。该社详细介绍了中国此次载人飞行的四项主要任务和乘组三名航天员的情况,称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有望创造新的太空驻留纪录,他们的工作也将比以往更加复杂。运载火箭末级绝大部分组件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这是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

    (摘编自《“中国向航天强国又迈进了一步”》)

    材料四:

    2021年7月4日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这是继神舟七号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明确分工。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时,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另外,航天员自主操作机械臂,在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

    (摘编自《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哪些任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 B . 我国将于2022年建成空间站,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2024年,俄罗斯将退出空间站,中国将拥有全球唯一的一个空间站。 C . 2000多项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民生各个领域,航天员入驻空间站后可以实施科学实验,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 D . 神舟十二号出舱的两名航天员完成中国空间站舱外活动:安装机械臂上臂支架,应急返回验证,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操作控制机械臂。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历十多个小时的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成三舱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B . 空间站建成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进一步研究空间环境,研究人类如何在太空长期生存,而且可以开展一系列太空新技术研究,拓展宇宙研究领域。 C . 天和核心舱由控制中心、生活区和气闸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统一控制和管理空间站,在航天员操控下飞行,是航天员长期驻留与开展实验的场所。 D . 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有效验证了航天员的出舱能力、应急能力;航天员成功自主操作机械臂,解决了地面人员无法大范围转移机械臂的难题。
    3. (3) 对于中国空间站,俄罗斯媒体与意大利媒体的报道有哪些异同?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挖水井

    于新亮

    村里搞承包的时候,我爸头一个按了红手印,承包了村里的菜园地。随后冬梅的爸和二猛子的爸也跟着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和面粉坊。许多人都等着看笑话,我爸暗暗发誓要干出个样儿给大家伙儿带个好头,因此没白没黑地在菜园里忙活,一门心思想着发家致富……

    这年冬天,我爸思谋着在承包的菜园地里挖口水井。住在菜园地四周的人围着瞧热闹,却没人愿意搭把手,我爸心里就有了怨气,回家嘟嘟嚷嚷。我妈听了没给他好气儿:“活该!想想你平时那仔细劲儿,谁肯来帮你?……日子都让你给过死了!”

    我爸不服气地反驳说:“改革开放了,谁有能耐可劲儿使,都有胳膊有腿的,还想跟以前那样混日子不行啦!”我妈气得心口窝疼,摆着手说:“得、得,你有本事,看将来有了难处谁会来帮你!”我爸高声大嗓地说:“我凭劳动吃饭,用得着别人来帮?——切!”

    井挖好了以后,我爸开心极了,他想来年种菜,就不用担心没水浇菜啦!结果过了没两天,我爸就开心不起来了,原来住在菜地四周的人家图方便,都到菜园里我爸挖的水井里挑水了!我爸想:我挖井的时候你们不帮忙,现在倒想起挑水了,没门儿!

    我爸颇费了一番心思:把守着水井不让挑?——不可;给菜园地弄个篱笆门锁着?——也不可;给水井加个盖子锁着?——还是不可。钻进牛角尖儿的我爸吃不好睡不好,唉声叹气乱转悠,后来他瞧见村里有人在修理拖拉机,于是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出办法来了……

    很快,没人再去我爸的菜园地挑水了。原来我爸往水井里倒了柴油。

    我妈知道后,又跟我爸吵了一通,也不做饭了。我爸根本不在乎,他哼着小曲儿去冬梅家,结果冬梅爸数落他;去二猛子家,二猛子爸也数落他。我爸就恼了,拍着桌子骂:“当初不是我带头搞承包,你们敢甩开膀子使劲儿干吗?现在富裕了,就敢训斥起我了?”

    饭没捞着吃,还生了一肚子气,我爸头昏眼花地往回走,跨一条结冰的水沟时没留神,跌了个四脚朝天,嘴里干哼哼就是爬不起来了。很快,村里人发现,围了过来。我爸难堪地想,人们肯定又要瞧热闹了,没想到大家伙儿没有犹豫,抬起他就送医院……

    我爸伤了脱巴骨,一时半会儿出不了院。想起大伙儿的不计前嫌,他惭愧地跟我妈说:“等养好伤,我回去把水井淘干净了,让大家伙儿去挑水喝!”我妈却说:“村里的人家已经开始挖手压机井了,以后啊,你请着人家去挑水,也没人挑了!”我爸听后,懊悔极了。

    说起手压机井来,真是怪神奇,加上一瓢水,“咬嘎、咬嘎”按压一会儿,清澈的井水就从地底下咕咚咕咚涌了出来,而且夏天凉、冬天暖……尤其是冬梅家的机井,干脆就用不着加水,按着压杆儿“咬嘎、咬嘎”飞快干压几下,地下水就流出来了,更是不得了!

    冬梅说她家的机井是因为地下水位浅的缘故。我问:“什么意思?”冬梅说:“水位浅就是水位很浅的意思……反正是,俺爸随便挖了几锨土,就出来水了,简单得很!”二猛子在旁边也使劲儿点头说:“有机井就是好,想什么时候使水就什么时候使水,想使多少水就使多少水!”

    把我羡慕的,我爸伤好出院后,我就嚷着挖手压机井。我妈也说去井里挑水远,去邻居家挑水又不方便,别人家有咱家凭哈没有?不如干脆也挖个机井吧!我爸一想也是,于是就约了冬梅和二猛子的爸来我家院子里帮着挖机井。——这可把我们给高兴坏了!

    眼瞅着院子里的泥土越堆越高,机井越挖越深,可就是不见水。后来就加了术辘护,我爸和二猛子爸在下面挖土,冬梅爸在上面摇土。我们神着头要去看,被毫不客气地驱逐到一边,于是就只能帮着运土、堆土……可一直挖到天黑了,也没挖出一滴水来!

    又快到天黑的时候,终于挖出水来了,我们全都高兴坏了。我爸去买塑料水管,冬梅爸去买过滤网,二猛子爸去买机井头……等把一切都弄好,我爸还有冬梅和二猛子的爸都累熊了,他们仁人爬上热炕头开心地端起酒盅刚要喝酒。

    这时,村里的大喇叭响了:“呼——呼——社员同志们注意啦,咱村哪,决定拉自来水啦!”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但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B . “我爸”之所以不让村民用自己挖的水井,主要是因为在挖水井的过程中村民不来帮忙,他心里有怨气。 C . 文章中“术辘护”“大喇叭”“鱼塘”“累熊了”等词语的运用,使本文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 D . “我妈”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衬托了“我爸”的形象,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我爸”的形象。
    3. (3) 小说最后一段在设置上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癸未,元张弘范乃四分其军,自将一军,相去里许。令诸将曰:“宋舟西舣厓山,潮至必东,急攻之,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张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弘范以舟攻其南,世杰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樯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元军薄中军 , 会日暮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遣小舟至帝所,欲取帝至其舟中,旋谋遁去。秀夫恐来舟不得免,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秀夫因帝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先驱其妻子入海,谓帝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帝同溺,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夺港,乘昏雾溃去。余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弘范亟往求之,已不获矣,遂以帝报,年九岁。杨太后闻之,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世杰将赴占城,土豪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议入广。飓风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登舵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风涛愈甚,世杰堕水溺死。史臣曰:“宋建炎而后,土宇分裂,犹能六百五十年而后亡。岂非礼义足以维持君子之志,思惠足以固结黎庶之心欤?”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二王之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B .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C .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D .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军,古代军事概念。前军,负责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即主力大部队;后军,运输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 B . 德祐,宋恭帝赵品的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C .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 太后,对古代帝王生母的尊称,始于秦昭襄王。汉承秦制,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可以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弘范认为宋军的船停靠在厓山西面,潮水一来船只必定往东面走,这个时候应该疾速攻打,并且以乐声做为战斗的约定。 B . 张世杰腹背受敌,军士疲惫,不能够再战斗。等到所有船上的樯旗接二连三倒下之后,宋军大败,许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元军。 C . 陆秀夫认为小皇帝理应为国而死,因为先皇被侮辱太过,不能再次受辱。他先迫使妻儿投海,然后背负小皇帝一同投海而亡。 D . 张世杰认为自己对宋朝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他原本希望在敌军退后,再拥立一个赵氏后人,可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

      ②秀夫恐来舟不得免,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感怀

    朱淑真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

    借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

    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开门见山,以叠词开头,刻画出一个伤春悲愁的闺中女子形象,“伤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描写诗人怜惜夜雨吹落繁花,由花及人,“怯”字写出了生命的脆弱,暗含朝不保夕的沉痛之感。 C . 颈联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辨梦境和现实的恍惚迷离之感,“空”字写出诗人怅惘和孤独。 D . 这首诗写景生动,情景交织,借寻常物象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的真实感受,呈现出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2. (2) 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警告,其中“”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2. (2) 《将进酒》中诗人蔑视权贵、纵酒使欢的诗句是“”。
    3. (3) 苏轼《江城子》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从__________的井网山斗争到__________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__________的解放战争,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到抢险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顽强拼搏,从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无私奉献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实际行动,(    ),依靠的就是这样宝贵的精神品质。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英勇顽强、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赢得了党的信任和人民的赞誉,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些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品格伟大,历久弥新,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供了丰厚的滋润,将永远激励着人民军队正在前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卓尔不凡    千辛万苦    摧枯拉朽    死而后已 B . 艰苦卓绝    千辛万苦    不堪一击    视死如归 C . 卓尔不凡    千难万险    不堪一击    死而后已 D . 艰苦卓绝    千难万险    摧枯拉朽    视死如归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民军队一路走来,最终取胜,赢得人心 B . 最终取胜,赢得人心,人民军队一路走来 C . 赢得人心,最终取胜,人民军队一路走来 D . 人民军队一路走来,赢得人心,最终取胜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些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历久弥新,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供了丰厚的滋洞,将永远激励着人民军队前进。 B . 这些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历久弥新;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将永远激励着人民军队前进。 C . 这些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品格伟大,历久弥新,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将永远激励着人民军队前进。 D . 这些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历久弥新,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将永远激励着人民军队正在前进。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爱惜粮食,      ,付出了艰辛。有了这种认识很好,但还不够。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在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时说,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20%的温室气体。      却又大量在餐桌上给浪费掉了。

    也就是说,食物浪费不仅仅意味着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基础弱、底子薄,当前社会这种不恰的食物消费及其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意思是“若”字的一撇如果放不开,就成了"“苦”字,“各”字的一捺如果收住了,就成了“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这就是“撇捺人生”。

    这副对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刚刚迈入高二的你,怎样理解和规划自己的“撤捺人生”?请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一封信,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