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项练习:...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渭南期中) 近年来,一些学习类、教育类APP泛滥,存在有害信息传播、广告丛生等问题,本应是提供学习机会的平台,却有大量商业或网络游戏广告,给广大师生、家长带来了困扰,亟须规范和引导。要避免上述违规现象(   )
    A . 相关企业需要严守行业底线,对有害信息进行选择性传播 B . 相关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诱导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 C . 有关部门要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教育类APP的界定监管 D .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少接触网络游戏以及不良信息
  • 2. (2022八上·渭南期中) 5岁孩子每天触网3小时、母亲午休被孩子刷走28万元、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和数据触目惊心。为低龄儿童构筑网络防线需要(   )

    ①对儿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出年龄等限制

    ②家长减少使用网络时间给儿童树立正确榜样

    ③网络经营者加强技术识别手段完善平台管理

    ④完善法律法规彻底禁止儿童使用互联网平台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2022八上·港口期中) 目前WiFi陷阱有两种:一是“设套”,主要是在宾馆、饭店、咖啡厅等公共场所搭建免费WiFi,记录用户在网上进行的所有操作;二是“进攻”,主要针对家庭WiFi,若WiFi密码强度不高,黑客破解WiFi,就可能对用户电脑进行远程控制。这警示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要(    )

    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正确使用互联网

    ②拒绝使用WiFi,避免受到侵害

    ③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

    ④开展清网行动,严厉制裁网络黑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2八上·南山期中)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表示:“网络暴力不仅侵害他人尊严、名誉和隐私,也严重污染社会风气,要坚决予以打击。”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青少年要(   )

    ①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②提高媒介素养,传播正能量

    ③自觉恪守道德与遵守法律

    ④设立相关法律,筑牢制度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5. (2022八上·东莞期中) 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互联网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对“算法”加以具体约束的法案。国家出台此项规定是为了(   )

    ①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②杜绝各种侵权行为,消除网络危害弊端

    ③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④规范互联网企业行为,引导传播网络正能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2八上·东莞期中) 近期,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有网友表示在短视频App(应用程序)上学习跳舞、烹饪等培养了自己的生活情趣,但也有不少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沉迷“抖音”的事例。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①短视频App容易使人沉迷,应完全禁止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

    ③短视频App火爆,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

    ④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会“信息节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2八上·岳池期中) 2021年3月,许某使用其微博账户,先后发布2条包含侮辱英雄烈士董存瑞内容的信息,网民阅读次数高达9万余次,引发人民群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最终属地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许某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判处许某有期徒刑七个月。这警示我们中学生(    )
    A . 要科学立法,完善保护烈士名誉的相关法律法规 B . 珍视自己的权利,尽享网络无限自由 C . 严格执法,打击侵犯烈士名誉的违法犯罪行为 D . 文明上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8. (2022八上·柳州期中) 当今世界,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分辨网络信息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道德和法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下列属于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有(    )

    ①花火应网友邀请,瞒着家长和老师,在某网吧单独与网友见面

    ②小樱上网查阅资料时,忽然屏幕上弹出“点击有大奖赠送”,小樱马上关闭了这个网页

    ③宁次玩游戏时发现电脑提示他“在线时间过长,建议休息”,他马上退出了游戏

    ④一鸣在网上用同学的名字发帖,说其他同学的隐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 9. (2022八上·惠阳期中) “你们为国家做研究,我免费先寄一箱试试”“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出点力”……这是蜜橘商家得知买家肖同学买橘子是为做科研后的回复。肖同学把聊天记录发到校内论坛,大家被蜜橘商家的善良和纯粹打动,纷纷下单“手动点赞”。由此可见(    )

    ①肖同学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

    ②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作贡献

    ③肖同学的做法有利于弘扬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网络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0. (2022八上·惠阳期中) 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成为了人们“晒”生活的新空间:有的“晒”吃的,有的“晒”孩子,有的“晒”自拍,有的“晒”风景……但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下列行为不值得提倡的是(    )
    A . 小花“晒”出了自己网购的新书    B . 小丽“晒”出了自己的旅游攻略 C . 小鑫“晒”出了自己新办的身份证    D . 小华“晒”出了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
  • 11. (2022八上·福田期中) 网络是一扇开放的大门,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上观天文、下瞰人文,畅游知识的海洋。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有效保护自己。下列行为中具有网络安全意识的是(   )
    A . 参与网络“刷单” B . 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浏览网页 C . 发送自己的照片给网友,并单独约见网友 D . 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随意在网上发布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
  • 12. (2022八上·铁锋期中)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疑似“谣言”的网络信息,下列做法不属于“智者”表现的是(   )
    A . 注意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B . 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C . 及时关注官方的澄清信息    D . 马上转发微信朋友圈,强烈谴责事件中的“违法者”
  • 13. (2022八上·铁锋期中)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下列能体现青少年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A . 全国百家网站实施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    B . 转发朋友圈不知真假的求助帖 C . 依法严惩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人员    D . 经实名注册成为青少年网络文明志愿者
  • 14. (2022八上·大连月考) 2022年。我国开展“消朗”系列专项行动,具体包括打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开展“清朗”行动能有效(    )

    ①扩大公民表达权    

    ②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弘扬网络正能量    

    高文化传播的速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②
  • 15. (2022八上·大连月考) 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一些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猎奇恶搞等低俗、恶俗的直播和短视频。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触延了法律底线。因此,国家开展系列“消朗。2022年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新别能力   

    ②网络具有消极作用。我们必须远离网络

    ③正确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2022八上·大连月考)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    )

    ①提高防范意识,谨防网络诈骗

    ②提高自律能力,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③不信谣不传谣,不做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④只有具备了辨识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才能被允许上网,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22八上·大连月考) 八年级学生王之光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下列能帮助他走出困境的建议有(    )

    ①学会“信息节食”   

    ②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③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④彻底逃离网络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22八上·大连月考) 2021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公安部门采取多措并举,线上线下深入辖区等方式推广“金钟翠”反电信诈预警系统,全力保护群众的“钱袋子”。这警示人们要(    )
    A . 利用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B . 提升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意识 C . 利用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 . 利用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9. (2022八上·原阳月考) 传播网络正能量,让网络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渠道。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在微博上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有关疫情的消息 B . 在朋友圈为重病同学发起爱心筹款活动 C . 在微信群里为亲戚的参赛书画作品拉票 D . 在班级QQ群内故意转发恶搞表情包
  • 20. (2022八上·邢台月考) 当前流行的网络直播是指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正确对待网络直播的是(    )

    ①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参与社会生活   

    ②要善于辨别远离不良直播平台

    ③网络直播容易造成自己隐私泄露   

    ④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取缔网络直播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1. (2022八上·丰南月考) 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参与,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下列做法属于维护网络安全的是(    )

    ①文明上网,传播美德,传播网络正能量

    ②依法上网,严格自律,维护好网络秩序

    ③理性上网,明辨是非,做负责任的网民

    ④自由上网,轻信谣言,积极转发博关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2. (2022八上·涡阳月考) 13日下午,安徽蚌埠刘女士告诉潇湘晨报记者,骗子在听到回复后有些语无伦次,随后直接挂断了电话。事情经过是:10月12日,刘女士接到一诈骗电话,自称是公安局的。而刘女士则机智回应:“我卡里只有两毛五,你觉得可值得你骗?”这个“超纲”的回答让骗子瞬间接不住招,成了“磕巴嘴”。刘女士的经历告诉我们(    )
    A . 所有打电话称是公安局的人都是骗子    B . 要让骗子哑口无言 C .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时刻提高警惕    D . 管好自己的钱包,不乱花钱
  • 23. (2022八上·涡阳月考) 网络平台中的正能量犹如一股春风,滋润着网友的心田。传递网络正能量,共创美好新时代,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下列行为中,能体现我们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有(    )

    ①转发经证实的爱心接力寻人启事   

    ②在微信上为“航天英雄”点赞

    ③利用网络平台打车、订餐,转账  

    ④利用网络平台漏洞收集他人隐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4. (2022八上·榆树期中)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转发下列信息,需谨慎的是(   )
    A . 吉林省卫健委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通报 B . 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将纳入医保 C . 朋友圈中流传,有人预测今年中国会发生大规模“猴痘”疫情 D . 人民网媒体发布的“我国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消息
  • 25. (2022八上·龙江期中) _____________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A .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B . 正确竞争, 良好合作 C . 自由自在,我行我素 D .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二、非选择题
  • 26. (2022八上·榆树期中)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 (1) 上侧漫画《定罪》体现出网络的哪一个弊端?
    2. (2) 漫画警示我们合理利用网络要提高什么素养?
    3. (3) 作为网络生活的参与者,我们必须遵循哪些网络 生活的基本准则?
  • 27. 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使用某手机APP时,会有广告弹出,有的广告你必须耐着性子看完;有的广告甚至是频繁出现。《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报告显示,APP广告“关不掉”问题仍然严重。《人民日报》评论: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健”,有些广告涉嫌强制消费、木马病毒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关不掉的APP广告?

  • 28. (2022八上·黎平期中) 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学习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之一。这要求中学生提升自己在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防止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控制好上网的时间和内容,学会辨别和自觉远离来自网络的各种各样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同时,学习并遵守使用网络时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理性参与网络的角度,简要说明上述材料给予了青少年哪些有益启示?(至少4点)

  • 29.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些人造谣、传谣提供了空间和渠道。从“抢盐风波”到“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传言”……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网络毒瘤”。近期,公安机关对一些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谣言的人依法进行了处理,有关部门还依法查处了一些传播谣言的网站。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相关部门为什么要摘除网络谣言这个“毒瘤”?
    2. (2) 请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角度,谈谈如何才能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 30. (2022八上·昭通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名八年级学生的日记:自从有了直播带货,我们家的快递变多了,我和爸爸这两个免费劳力“常年无休”,妈妈每天都很忙碌,连吃饭时都在看直播。经常在我取快递时,妈妈还在直播间“奋勇杀敌”呢!当看到自己信任的主播被曝光卖假货后,妈妈气得好几天都不看直播了。可是好景不长,妈妈很快又开始了疯狂网购。除了成年人,我看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直播、盲目打赏”的新闻也层出不穷。真不知道网络直播有啥好的。

    相关链接: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的《202i年中国直播电商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直播带货整体规模突破1万亿元,预计2021年将接近2万亿元,同时,居高不下的退货率成为行业痛点。

    1. (1) 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 (2) 网络直播会带来哪些“获”与“祸”?
    3. (3) 请就如何建立良好的网络直播生态提出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